由于公司才組建不久,不管什么都是一團亂糟糟的。在我進來之前,工程部也沒有結構工程師和電子工程師。僅有的ID工程師是從學校剛出來不久的,實際的操作經驗不足。整個團隊零零散散的幾個人全部由生產主管代管。主管的經驗全在生產上,對于工程設計部分沒有太多的管理經驗。所以常常只要生產的東西有問題,他便認為一定是工程部的圖沒有做好。時常指著我們罵:你們畫的東西要考慮到加工,考慮到生產效率。畫出來的產品這么難做,要你們是干什么吃的?但是一款產品出來,在ID那里便要考慮到需要實現什么樣的功能?外形要如何的做得好看吸引人的關注?ID留給結構工程師的空間是否足夠?在結構工程師這里要考慮的東西就要更多了。如何在ID改動得最小的情況下實現設計目標中的各項功能?結構如何設計得更容易裝配?如何防呆?如何留余量以便后續的更改?模具如何好開?怎么樣的結構設計得既能實現功能、模具結構又簡單、生產效率又高、模具壽命長還不易磨損?如何使用不同的材料降低成本?夾具治具如何制作等等一系列問題。要是什么東西都只考慮到好生產,那還有什么競爭力?諾基亞就是一個例子,規規矩矩平平庸庸。然而主管只考慮一個問題:好不好生產?一個小時能出多少臺?跟主管理論過這些問題,可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跟固執的人講道理是沒有什么用的,我自己就是這樣,只有在撞了南墻才會回頭。
IQC也是從產線提上來的,以前也應該沒有任何的來料檢驗的經驗更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所以只要生產或者供應商的來貨有問題首先是把工程的人拉過去猛批一通。可是都簽了樣板,供應商沒有按照樣板和規格書的要求做,工程能怎么辦?難道天天跑去盯著供應商做貨?我認為正常的做法是QC拿著工程簽的樣板來判定來料是否OK?不良到什么程度?是判退還是特采?工程的主責應該是新產品的研發,協助其他部門處理生產異常。工程簽發的樣品確認書就是發給相關部門的尚方寶劍,拿著寶劍就可以自己決定該怎么做?只有在拿不定的時候才會叫我們去協助判定。一旦供應商來貨有問題就可以要求供應商按照工程的樣板要求做,不符要求的一律不收貨。我提出這樣的做法后,主管說:“一出問題就知道退退退,那我生產排的單沒有料怎么辦?”供應商不按照我給的要求做,我又能怎么辦?換實力更強的供應商啰?不管主管怎么說,我依然按照自己的要求制作和發行《樣品確認書》,并且自己找了相關資料制作出了格式。我只能將我能做的都已經做到了,其他的已經超出了我的能力和控制范圍,我也無能為力了。
老板是個大忙人,還要忙工程部的電子PCB板廠的溝通和產品包裝設計。雖然后來將電子的跟進和測試工作都轉給了我,但他還是要自己做包裝設計。電子和結構件的樣品簽樣與文件的制作就都是我自己弄完了,就等著他的包裝簽樣和文件好一起發給供應商。催了他幾次,顯得不耐煩。再催的時候就說:“我們能不能一步先不要跨得那么大?先只簡單簽個樣,文件就不要做了吧?”可是到時候主管又指著我罵:“連個要求都沒有,簽什么樣?”那這樣,我到底是聽誰的?于是,我便叫老板把他的設計稿都發給我。我做好文件并打印出來再拿著樣品和確認書給他確認下,簽個字。這樣總可以做了吧?然后我再復印文件分發給各部門。
不管別人怎么說我,我覺得能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已經很不錯了。可在這里,不只是做自己的事情,還要做很多別人的事情。因為配套人員少,所以上司就就近抓人了。不管你是什么專業?是從事什么工作的?當某一個崗位缺人的時候,抓著你你就要上。久而久之,所有的部門和人員就混亂了。有些人甚至都忘卻了自己本應該是做什么的?當需要某一個崗位的人員要配合工作的時候,這個人說:“我要干手上的活,沒空做其他的。”那個人也說沒空,到后來都不知道該去找誰了?這樣的模式像及了老舅剛組建工廠的時候。對于這個問題,我曾跟老板提出過要專人專職專責。我認為:每個人的工作崗位分工不明,在人員還不是很多的時候確實能隨時機動提高事情的推進效率。但隨著公司的壯大,人員的補充和增加。互相推諉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這樣反而沒有人少時的效率高。然而公司壯大之后補充人員又是必然的,所以要專人專職專責。分工要明確:什么事是你該搞的,什么事不是你該搞的?要分配好。你不做就沒有人幫你做;不該你做的事情做了也是白做,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好。這樣,零零散散的幾個人成為一個團隊了之后,流程化作業才能提高效率。要不然,ISO標準就不會被發明出來了。專人專職專責,就是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出了問題就要負這個專業的責。但目前的現狀卻是專業的人沒有做專業的事,不專業的人做著專業的事。雖然這樣的操作提高了其他不相關人員的自身能力多樣性,但卻并不能產生太多的狼人效果。狼:即可群戰又可單打獨斗。這樣的做法只是為別的公司培養了才干,因為狼成熟了之后大多會成為一匹孤狼。而對于公司本身,讓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尤其是對于工程團隊在新產品上市時間上而言,意味著他要從零開始學。要不斷的在嘗試,試錯中積累經驗。雖然試著試著就對了,但時間浪費了、材料浪費了,總的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最后,還得忍痛讓別人挖走苦心培養的人。為什么會被挖走?我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年輕人會越來越有個性。工作,不會像父輩那樣只是為了滿足生活。所以有專業經驗的人,對于中小型的公司尤其重要。不然就不會滿街都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了。只有大公司才會招沒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并且是有一定比例的。他們那是因為有實力再加上社會責任。可老板認為,目前我們還沒有專人專職專責的實力,依然要要求每個人都能一專多能。我始終認為,未雨綢繆。
和找有經驗的專業人才一樣,我認為供應商也應該找專業一點的。叫一個做臉盆的工廠是做不不出合格的手機殼的。因為供應商的技術和品質管控能力不強,再加上自己的來料品檢沒有控制好。常常壞的物料到上線生產了才發現有問題,但這樣只得將排好的生產計劃替換或者暫停。雖然這樣的供應商價格低,但是前期要不停的調試和互相磨合浪費了不少的時間。這些浪費的時間本可以做其他更多的事情,出更多的新品的。當來料有問題時,在生產線上走的工序越多越增加了成本和時間。生產好的產品要拆裝機,返修等等。老板認為:我們目前處在成長階段,沒有實力找那些已經成長好的供應商。只能找那些同樣處在成長期的供應商共同成長,這樣一來就要求我們有實力強勁的QC部門來要求供應商要如何的質檢出貨?QC的七大手法是很實用的工具。可是,我們沒有。供應商來料有問題,首先挨罵的依然是工程。
我無法改變別人,更沒有能力改變別人的公司。有些事情多說無益,只是自己知道就好。早已發現我不善于與人溝通,無力辯駁對我的強加指責。不然,幾年前的岔路口就不會選擇搞技術了。我要是能有主管的魄力,或許也是一個好的管理?我也不知道,我的這些理論是否正確?或許簡直就是謬論。所以,只是沒事了便在本子上記錄一下這些猜想,只不過是為了后續的寫作添了點素材。
于2018年01月28日整理于2024年04月13日
一專多能,對于公司而言不應該如此培養員工,因為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大多數都會因為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慢于現狀而跳槽。對于個人而言則是多多益善,因為找工作時多一種經驗就多了一份競爭力。
感謝你看到了這里!我就是黃小利,一個被工程師事業耽誤了的作家。我來這里就是為了吸粉,分享我根據打工經歷記錄的自傳小說,歡迎各位關注:流浪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