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七步成詩【隱藏篇·伍】
- 莫言,天下
- 冷幽然S
- 7257字
- 2020-04-20 00:00:13
黃初三年,東郡太守王機,防輔吏倉輯誣告鄄城王曹植,曹植以此至洛陽,為己辯白。詔令復國。歸國途中渡洛川,作《洛神賦①》。《洛神賦》是曹植賦中的代表作,以洛水之神一宓妃的神話為基礎,通過曹植的幻想,塑造了一個純潔而多情,“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神女形象,流露了自己對洛神的愛慕之情和人神相隔不得相見的惆悵;并借以抒發自己的才情和不被知遇的感慨。此賦是中國文學史上廣為傳誦的名篇。
黃初四年,鄄城王曹植徙封雍丘王。五月,曹植與白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進京朝見。曹彰進京其間得急病,六月暴斃于府邸中,追謚曰威王。下葬之時,曹丕賜其鑾輅龍旗、虎賁勇士一百人,仿照漢朝東平王劉蒼的舊例。曹彰之子曹楷承襲了爵位。
六月的一日,洛陽的荀府,酉時。
府中的水榭亭臺,正有一婦人在來回踱步,此時夏夜的清風并不能安撫她內心的焦躁不安。這時,身后傳來了腳步聲,忽聞聲響的婦人立刻回身見人,來者正是她同父異母的兄長,魏國天子曹丕的“同胞”弟弟,雍丘王——曹植。
曹植是獨身一人前來的,身在清涼夏夜中的他顯得更是孑然一身,無所依倚②。從封地至洛陽,一路風塵仆仆而來的曹植,見到同父異母的妹妹,安陽公主——曹清時,他跋山涉水的疲勞、對亡兄任城王曹彰哀悼這才逐漸得以舒緩。曹植出于禮節的考慮,仍是向著曹清俯身施禮。
曹清見曹植俯身施禮,立即伸出一雙手輕輕一攔。“子建哥你這是作甚?自家兄妹見面何須如此啊?我又不是與那外人相見。子建哥……”曹清本想說些什么,可話到嘴邊,卻又不止該如何開口,她只得微微一嘆,改口道:“你信上寫得事,我都知道了。你一路風塵仆仆而來,實在是勞累。不如今夜先在府中住下,好好歇個一夜。等明日醒來,我再與你好好商議。”
“清兒,你夫君從前在世時,與我過從甚密,我若在府中久留,此事恐會傳至宮中,他也定會遷怒于你的。清兒的心意我領了。”曹植再次施禮言謝,神情肅穆的他,再無年少時的率性之真。“植今夜來此,是有要事特來相求,還望妹妹相助。”
曹清微微一愣,看著這樣的曹植她不禁雙眼泛紅,不免有些哽咽。“明明是骨肉至親的兄弟,為何竟是連外人都不如?他是魏國的天子,你身為他的臣子,固然有別于從前,但你們終究……是骨肉手足啊!為何要事事防你?子建哥,你我雖是同父異母的兄妹,但……從前在府中的時候,你我見面互相問候,相處融洽。你還時常教我讀書寫字,那時的你不喜拘束,是個率性坦蕩的人。為何……現在見了妹妹,卻變得如此生分了?什么相求什么相助?你從來都不會繞著彎兒與我說話的,向來都是與人直言的。陛下生性雖是冷漠多疑,可他也曾在我年少悲泣時,溫柔寬慰于我……”
“清兒,君臣面前無手足啊。”曹植凄然一笑,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他看著眼前的曹清緩緩說道,“我信上所說之事,你信我嗎?”
“信!”聞言,眼里還噙著淚的曹清沒有任何猶豫便是頷首而應。“我定是信你的。我知道自四嫂嫂與苗兒去世后,你……一直都無法接受他們的離去,就此沉淪苦悶。再也不見昔日的才思敏捷,率性坦蕩。你又時常為此喝得爛醉如泥。那時的父親對你很失望,直到他決意立二哥為世子。子建哥,其實你一直都沒有變過,心里根本就不想與他相爭,對嗎?喝醉酒或許會讓人一時說錯話,但它從不會使人失去真性。”
曹植似是哀嘆了一聲,這才回了話的。“爭與不爭,再說這些都已是無用了,在他眼中,我終究是父親喜愛的兒子,也曾是群臣一心擁護之人。”說完,他便將目光轉向一旁,低頭凝視著幽靜的池面,不再說話。
“子建哥……”曹清忍著眼淚,看著身旁之人輕聲而喚。“你想讓我怎么幫你?”
“清兒,很謝謝你這般信任我。”曹植側首而笑,這會兒的他與當年那個身著青衫的少年,笑得并無二致。
曹植提防地看向亭臺四周,確認無人后,便與曹清附耳低語。“明日,你入宮去見母后……”
兩日后,洛陽皇宮。曹丕正在嘉福殿處理朝政。曹丕事先屏退了殿內的宮人與內侍,在這種時候,他不喜歡有人來打擾他。
“太后,陛下此時在殿內處理朝政,是不見任何人的。還請太后不要為難小臣。”守在殿外的內侍跪伏在地,身子有些發顫,盡忠職守的他仍是不敢放卞太后入殿。
“你……”卞太后怒視著跪伏在地的內侍,憤憤而道,“這天下竟還有母親不能見兒子的道理了?洛陽的平民尚不會棄舍父母,他這個天子反倒是要躲在殿內不愿見母親?好啊!殺了一個又一個,先是自己的正室,后是手足,他是不是還要殺了我這個老母親才愿罷手!”
“太后息怒!”內侍的身子哆嗦得更是厲害了,連說話的聲音都有些發顫了。
“母后何苦與一個守殿的小小內侍置氣,可別氣壞了身子。”曹丕竟不知是何時來到了嘉福殿的殿門處,他走至卞太后身前,向其俯身施禮,后又瞥了一眼內侍說道,“你對太后如此不敬,就罰你仗打二十,回頭自己領罰去吧。”
“是,陛下。”內侍恭敬地低聲而應。
“母后,請。”曹丕又一次俯身施禮。卞太后大步直入嘉福殿,曹丕隨后而入。卞太后沒有落座,而是站在殿內中央看著一旁的曹丕,向來溫良寬厚的她此時卻面露慍色,眼含怒意。
“母后來此找兒臣,不知是為了何事?”曹丕的一雙幽深眼眸落于眼前之人,神色與回話皆是淡漠,不見波瀾。
“陛下,你問我何事?你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難道陛下還要我這老婦人親口說嗎?”卞太后見曹丕這般淡漠,怒而高聲叱問。
“呵。”曹丕一聲冷笑。“朕知道你會為了子建來找朕,只是朕真的沒有想到你會來得這么快,果真是母子情深啊。”曹丕輕蔑而無情地說道。
“你!那是你的弟弟啊!子文、子建與你同為骨肉至親的手足,你怎可親手殺了他們?你……是魏國天子,穩坐帝位,你還有何不知足?他們是萬不敢與你爭權奪位的,你……為何不放過他們!”卞太后收了慍色怒意,望著無情的曹丕,只覺心中悲痛,不禁淚如泉涌。
“骨肉手足?朕這一生都未曾將他們當做自己骨肉至親的手足,而你卞氏,也不曾是朕的生母,朕待你已盡了孝敬之道了。”曹丕那雙幽深的眼眸充滿了多年來的憤恨與不甘。
卞太后椎心泣血地指著曹丕說道:“曹丕,你若是一心要為你生母報仇,你該是殺了我,而不是拿我那無辜的兩個兒子來泄恨報仇!”
“泄恨報仇?母后這是覺得朕在泄恨報仇?你說此話聽來倒是有些耳熟。母后定是不知。當年父親離世前,曾在朕耳邊說,兄長子脩戰死于宛城,他看著那時騎馬逃脫的我,看著我身上的血,他所想的竟是我要為母親報仇,要讓他的長子死于宛城。”曹丕望著太后的那雙眼眸不知在何時變得已是通紅,眼中的憤恨與不甘卻也變成了悲苦沉痛。對于父親曹操,對于整個曹家,曹丕是心懷仇恨,藏著委屈與不甘,而他早已學會了偽裝,假意莊敬恭順。
“你……”卞太后驚詫地看著眼前的曹丕。
“還記得沖兒病逝,父親卻一心以為是我毒死了沖兒,把我打入了牢獄。試問,這天下可有何人,不分青紅皂白便將自己的親生骨肉打入牢獄?你說我與子文、子建同為骨肉至親的手足,那我為何自幼便是被父親寡情刻薄相待?可他們卻輕松地奪得父親的喜愛,而我無論怎么做,都是錯的!可到了最后,終究是我這個不受寵的兄長,贏了他們這兩個深得父親喜愛的弟弟。我奪得世子之位,做了魏王,甚至登基為帝。”言此,曹丕突然回身背對卞太后,向著殿門移步而去,他大約走了四至六步,與殿門很是接近。“來人,傳雍丘王。”
“今日的你不也與當年的父親一樣,認為是我殺了子文、子建?既然母后如此想見子建,那朕便讓他上殿與你一見。”
“朕若是想要殺子建,何必要將他性命留至今日?母后以為,朕留他一條性命,是顧念手足之情?還是朕顧忌宗親群臣?母后太不了解朕了。子建總能輕而易舉地奪走朕想要的東西,寫詩作賦便能討得父親的喜愛,還過著優游宴樂的日子,而朕年少時便與父親馳騁疆場,奮戰殺敵。宛城之戰,父親痛失兄長子脩,卻不記得朕也被叛軍所傷!朕為父親,為曹家,所流的鮮血,難道比子建少嗎?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③。朕便要折了他的羽翼,斷了他振翅疾飛的癡念,朕曾經受過的煎熬,也該讓他嘗嘗這滋味了!”
“你……究竟還想要如何?子建從沒想過與你這個兄長相爭!”卞太后望著曹丕的背影,聞言戰栗失色,她緊緊地攥著身上的衣衫,眼中早已簌簌淚下。
赤著雙腳,身負桎梏④的曹植被廷尉⑤押至嘉福殿,廷尉隨后施禮而去。曹植長發披散,只穿了一身單薄又染著斑斑血跡的素衣,未著外衣。因受鞭刑,曹植的身上早已是鞭痕累累,滿身疼痛的他是一路咬牙撐著來至嘉福殿的。
面無人色的曹植向著殿內的曹丕與卞太后俯身行禮道:“臣……拜見陛下、太后。”卞太后見此連忙上前,她本想扶著曹植,可一看到他身上的血跡,她的手卻發顫地不敢去扶,只得慟泣哽咽道:“子建……你受苦了……”
“陛下!子建究竟犯了何錯,你竟是要對他用刑!”卞太后眼含熱淚地看著殿上的曹丕,高聲責問他。“子桓,你就不能放過子建嗎?他……是不會奪權的!”
“你焉知他不會與朕爭權奪位?怎知他是清白無罪的?若他無罪,朕怎會對他用刑?曹子建!你在封地做得那些事還需朕親自與你說嗎?”曹丕赤紅著雙眼,憤恨地看著曹植。
“呵呵。”曹植望著曹丕的雙目驟然一笑,又俯身而跪。“陛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臣雖無用,但絕不會為了茍活于世而承認這些罪狀的,便是陛下要殺了臣,臣也不會認!臣……無……錯!”
曹植此言是徹底激怒了曹丕,盛怒的他倏然回身,從殿內的兵蘭⑥上取下長劍,疾步至曹植身前,寒光一閃,舉劍而刺,一縷白發輕輕落地,卞太后用自己的身體護著身后的曹植,而曹丕手中的長劍僅僅是劃過卞太后的發髻。“母后!”曹植大驚,慌忙出手扶著眼前的母親。
“好一個‘母子情深’!曹子建!你以為有太后護著你,朕就不敢親手殺了你?”曹丕的長劍又抵著曹植的脖頸,稍一用力,鋒利的劍刃便劃破了他的皮肉,一道血痕赫然在目。
“子桓!你就放過子建吧!子文已死,你不能再殺自己的手足了!你對子建數次徙封,又有監國謁者代為監視,這些難道還不夠嗎?何苦還要對他用刑!子建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深得父親喜愛的兒子了,他是無心,也根本沒有能力與你爭權奪位。為何不能念在你們兄弟同為父親的骨肉饒他一命嗎?你心中的仇恨也應報復在我這個老婦人的身上!而不是子文、子建!”卞太后應聲而跪,抬眼望著曹丕,聲淚俱下地哀求著他。
“泄恨報仇若有用的話,那朕死去多年的親生母親便該重生,坐上太后之位!她才是真正的魏國太后!你……不過是奪走了她本應得到的尊榮!”曹丕的長劍仍是抵著曹植的脖頸,親眼看著他的鮮血沿著劍身緩緩滴落。想起自己死去多年的母親,曹丕不覺眼角溫熱,險些落淚。
“母后,子文哥的死與陛下無關,陛下既沒有殺死子文哥,也不會殺了我。還請母后寬心,不要擔憂我。母后先回寢宮歇息,陛下想來是要與臣單獨說上幾句。”曹植雖被曹丕的長劍抵著脖頸,甚至還被鋒利的劍刃劃破了皮肉,可他面無懼色,冷靜地用款語溫言勸慰身旁跪地哀求的母親。一是心知曹丕根本不會殺自己的,以他的劍術方才出劍就該是一劍斃命的,可他沒有。二則母親越是在一旁哀求相勸,曹丕就不會輕易放下長劍,自己的痛苦只會持續更久,曹植身上還有鞭痕呢,再這般苦受折磨,只怕是要昏死于殿上了。
“子建!母后不能走!”卞太后抓著曹植的手,搖首含淚地說道。
“母后快走!你再不走,陛下便是要真的殺了臣!”曹植見母親不愿離去,只好出手奮力一推,硬是趕她離開嘉福殿。卞太后被曹植推至一旁,雖甚是擔憂,但她迫于無奈選擇相信于他,揮淚退出嘉福殿,殿內只剩下曹丕曹植二人。
曹丕低首俯視跪地的曹植,沉聲道:“曹子建,你當真以為朕不會親手殺了你?”說完,曹丕將長劍移至曹植身上那單薄又染著斑斑血跡的素衣,一劍刺穿素衣,曹植的身上已滿是鞭痕,這一劍刺下去便是傷上加傷,痛苦難抑的曹植伸出手緊握著冰涼的長劍,伴隨著曹植的慘痛聲,鮮血又一次沿著劍身滴落至地。
“陛下是魏國的天子,想要臣這條性命是易如反掌。可陛下會讓臣這么痛快地死去嗎?”曹植強忍著疼痛,望著曹丕怒紅的雙眼,他啞然而笑。“陛下不會。以陛下的劍術,劍鞘而出,就該是一劍斃命的。陛下之所以留臣的性命,是想折磨臣,永遠都不會重用臣。”
“曹子建,你總是如此狂妄,到了現在,你還是一樣地狂妄!”曹丕舉劍指向曹植蒼白無色的面容。“是,你說得沒錯。朕是不會讓你這么痛快地死去的。你自幼便得父親喜愛,輕而易舉地就能奪去朕想要的一切,甚至連當初的世子之位也險些被你奪去!朕真是恨透了你。同樣是父親的骨肉,他待你便是贊許喜愛,即便是有錯,也不會重罰!而朕向來便被他寡情刻薄相待,稍有差池,他更是嚴厲苛責,甚至連沖兒死了,都認為是朕毒死了沖兒,將朕打入牢獄。你是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可你又生性率真,行事不喜拘束,這樣如何繼承父親之位,替他平定天下?父親在世未能做到,朕便要向他證明,向天下人證明,我曹丕,才是天下的君主,有朝一日,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⑦而你曹植,仗著父親生前喜愛,群臣曾一心擁護你,你便在朕登基后心生不滿,對朕有不臣之心,對朕死去的夫人,對你的皇嫂更是覬覦眷戀!你說這是欲加之罪,你母親又說你是無心,也根本沒有能力與朕爭權奪位。朕現在就給你一次自證無罪的機會,只要你在七步之內以《兄弟》為題作詩一首,但詩中不可提‘兄弟’二字,若能成詩,朕便相信你對朕并無不臣之心,而朕會念你與朕同為父親的骨肉,放你回封地。若不能,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曹丕說完,便收回了手中的長劍,此時的他,神情何其復雜。曹丕與曹植都是曹操的兒子,這一生都無法洗去他們是骨肉至親的事實,最終曹丕是不忍心的,給了曹植安寧過完余生的機會。
聞言,一身傷痕的曹植,艱難而痛苦地起身,再是回身背對曹丕。曹植雙眼泛紅,眼眶含淚地凝視著前方的殿門,顫抖不止地踏出了第一步,悲痛沉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⑧。”
當曹植沉吟完最后一句,他與曹丕不過是相距六步之遙,曹植以六步完成了詩作,果真未提“兄弟”二字,詩中以“煮豆燃萁”為比喻,委婉凄厲地道出了得以流傳千年的名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二人本是骨肉至親,何以相殘至此呢?
嘉福殿霎時沉寂,只聽得曹植身上所負的桎梏在錚錚作響,曹丕曹植僅僅相隔六步之遙,卻都沒有再次回身面對彼此,因為他們都不愿再讓對方看見自己悲戚落淚的面容。
“子建,我……”曹丕突然哽咽了,想說的話終究沒有說出口,他苦笑了一聲,改口說道,“朕會讓太醫令替你看看身上的傷。待你傷養好些,子文落葬后,你再回封地吧。子建,斷了振翅疾飛的癡念吧,朕這一生都不會重用你。”
半晌,曹植這才哽咽而答:“臣……多謝陛下不殺之恩。”當曹植離去后,曹丕回身凝視無人的殿門,幽幽道:“你我若不是生于曹家,若非父親的骨肉,投生別家,或許我們也該是兄友弟恭吧。”
此后七月,曹植與白馬王曹彪還國,監國使者以二王歸藩,不宜同行同宿。曹植恨極,憤而作《贈白馬王彪⑨》詩并序。
兩年后,黃初六年八月,曹丕率軍南攻東吳,不聽蔣濟之言,遇上河水結冰,被孫軍打敗。同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而這次相見,竟成了他們二人的最后之別。
注:
①洛神賦:《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后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全篇大致可分為六段:第一段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在恍惚之際看到洛神佇立山崖;第二段寫洛神容儀服飾之美;第三段寫作者愛慕洛神既識禮儀又善言辭,雖相互贈答,但擔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寫洛神為“君王”之誠所感后將來而未至的情狀和舉動;第五段寫洛神來臨扈從之多,終以人神道殊,含恨離去;六段寫洛神去后作者對顧望思慕不忍離去的深情。全賦辭采華美,描寫細膩,想象豐富,情思綣繾,若有寄托。
②依倚:意思為倚靠;依傍。
③選自曹植的《野田黃雀行》。
④桎梏:中國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類似于現代的手銬、腳鐐。一指刑具,腳鐐手銬;二指拘系,囚禁;三指束縛,壓制。引申為束縛、壓制之意。
⑤廷尉:古代官職名,西漢時也稱大理。戰國時期秦國始置,秦朝、西漢沿置。列位九卿,為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構長官,匯總全國斷獄數,主管詔獄和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屬官有正和左、右二監。漢宣帝時初置左右平。王莽改廷尉曰作士。東漢時復名廷尉,仍掌審判。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屬官有正和左監各一人。又有左平一人,掌平詔獄。魏、晉、南朝沿置,屬官有正、監、平、律博士各一人。南朝又置建康三官,分掌刑法審判,職權比漢小。南朝梁、陳稱廷尉卿,北魏沿置而又增設少卿,為副。北齊初沿置,后改置“大理卿”。
⑥兵蘭:是指放置兵器的欄架。
⑦出自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肴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⑧選自曹植(存疑)的《七步詩》。這首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后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而且據《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后人常用“本是同根生”來比喻手足之情,用這首詩來諷刺那些不珍惜兄弟之情的人。而“煮豆燃萁”、“相煎何急”被用來比喻兄弟相逼,“七步成詩”則用于形容人文思敏捷。
⑨贈白馬王彪:《贈白馬王彪》為曹植后期代表作品,也是曹植現存最長的一首詩。全詩分七章,從對京城的留戀和旅途的苦辛寫起,轉到骨肉間生離死別的悲痛和政治上受壓抑的苦悶,然后是對曹彰的哀悼,并由此感到人生無常。最后強顏歡笑地寬慰勉勵曹彪,實際上流露出更深的悲憤。詩中如“鴟梟嗚衡軏,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等佳句,婉轉但強烈地抗議了曹丕所加于他的迫害。全詩七章,上下相因,情、景交融,哀怨動人;采用了比喻、象征、渲染等多種藝術手段,思想性、藝術性均很高,是曹植五言詩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