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 秦山漢河
- 幕檸檸
- 2602字
- 2013-12-11 21:42:49
始皇將太子扶蘇發(fā)派到邊境,去監(jiān)管那支防范匈奴的軍隊,他心里頭當(dāng)然知道,扶蘇十分不高興,這個大兒子對自己的意見,是幾大籮筐也裝不下的。
不過,誰讓他得罪了皇爹呢,不會說話就裝裝啞巴,皇爹的毛病,是他隨便挑得的嗎?扶蘇也是吃了老實的虧,心里有什么,就直接說什么,年少不更事,需要付出代價才能成熟起來。
然而扶蘇卻萬萬沒有想到,皇宮中的爭斗,殘酷得超乎了想象,他雖然貴為太子,卻必須比尋常百姓更為謹(jǐn)慎,才可能在如薄冰一般的道路上,行得更遠(yuǎn)。只是,這些理兒,他知道得太晚了,等他在邊境苦苦熬過了兩年,卻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沒有了機會,曾經(jīng)的代價,換來的不是成熟,而是絕路。
這一年,是始皇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十一月間,他病了,病得很嚴(yán)重。
大多數(shù)人,都沒法預(yù)料自己什么時候死,而始皇最不愿意的事情,就是死。在宮里,群臣都知道,皇帝很忌諱談這個“死”字,平時都沒人敢提起。他曾經(jīng)費了許多功夫,讓盧生等人到海上去求仙問藥,希望長生不老,為此還折騰了數(shù)千個童男童女,一塊兒到大海上去飄游,只是,這長生不老的藥,誰也沒見著,就算見著了,也鐵定是假藥。
始皇雖然不斷折騰,但也算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終有一日,還是會去地下見父親的,所以興師動眾,大修了一個華麗麗的陵墓,在發(fā)派了大兒子扶蘇去吃苦以后,這個陵墓就顯得更有必要了,萬一兒子們,都不愿意聽他的,不為他修這樣的地下宮殿,那可怎么整呢?又不能從棺材里爬出來,給他們一人幾個耳光,更沒法再把他們發(fā)派到邊疆。
如今,陵墓已經(jīng)修得差不多了,估計還有一點點尾巴工程,還等著最后的修繕,在始皇的計劃中,這個陵墓發(fā)揮作用,肯定是還很遙遠(yuǎn)的事情,時不時去觀看得瑟一番就行了,可是他沒有想到,它成為自己最后歸宿的時日,居然就在眼前。
其實始皇在病重的一個月之前,還是好好的,他象往常一樣,又帶了一隊人馬,到外面出巡,這一回,他的目的地是云夢一帶,那里正對著九疑山,山上佇立著舜帝之墓。
隨同始皇一道出巡的,有左丞相李斯,而右丞相馮去疾則留守在咸陽,處理其他事務(wù)。都安排妥當(dāng),正要出發(fā)時,突然又有一個人,跟始皇提出,他也想去云夢。
是誰這么大膽,敢跟始皇提這樣的要求呢?原來,此人正是始皇的小兒子——胡亥。
在民間家庭中,常是老幺兒最得寵,而始皇在這一點上,也沒能免俗,在二十多個兒子當(dāng)中,他最寵愛這個小兒子。既然胡亥也希望跟著出去玩玩,始皇就滿足了他的心愿,讓他也一塊兒去了。
到了云夢,一行人向著九疑山遙祭舜帝,儀式完畢后,他們乘船順長江而下,一路觀河渡海,穿過丹陽,來到了浙江的錢塘。錢塘的浪潮,素來是很有名的,漲起來的時候,很壯觀,也很嚇人,而船要渡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們便向西行駛了一百二十里,從一處狹窄的江道上渡過。而后,始皇一行人登上了會稽山,又祭祀禹帝,按照慣例,在巨石上刻下了密密麻麻的字,內(nèi)容當(dāng)然還是歌功大秦的功德。
直到這兒,始皇還是好好的,又登山,又渡水,一點也看不出哪里有異常,可是,就在返回的途中,靈異的事兒出現(xiàn)了。
在古時候,帝王要出生,帝王要駕崩,往往有不同尋常的事情出現(xiàn),或者是天象跟往常不一樣,或者是地上有什么奇怪生物突出冒出來,總之就是告訴人們,不久后將有大事兒要發(fā)生。這些東西,你說信吧,它又沒有什么說得通的依據(jù),你說不信吧,有時候就有那么玄乎,讓人不得不將兩件沒聯(lián)系的事情搭到一塊。
那么,現(xiàn)在始皇遇到了什么呢?一條大魚!
既然在渡江,江里看見大魚,這沒什么奇怪呀!大魚不奇怪,奇就奇在,始皇突然興起,張起弓來,一箭就將這大魚射死了。
不知道這真的是條神魚呢,還是十分的巧合,反正始皇到了平原渡口,一下船就病倒了。
這一病,病得不輕,前兩天還在登山的始皇,一下子連路也走不動了。隨從們也只得就地停住,找了住處住下來,
前面說過,始皇非常忌諱談死,平時誰也不敢在他面前提這個字,現(xiàn)在他病成那樣,大臣們就更不敢說了。
但是,該來的還是會來,死亡,并不因為始皇的害怕和忌諱便不降臨于他。過了一陣子,他的病是越來越重了,人人心里都有數(shù)了,但這事情實在太突然,什么都還沒有安排,趁著始皇還有一口氣,不將國家之事安排好,怎么行呢?萬一大秦出了亂子,豈不是將數(shù)代努力征戰(zhàn)而來的江山,又輕易葬送!
始皇終于接受了現(xiàn)實,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只得寫下詔書,令大臣趙高送與太子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他這是叫扶蘇,趕緊從邊疆回來,參加喪事處理,將他的靈柩接到咸陽后安葬。
沒想到啊沒想到,一次尋常的出巡,竟然成了生命的終點,他住了半輩子的皇宮,卻不是他在世間最后停留的地方。長城建好了,還沒有對抗過匈奴;甬道修好了,還沒有走過幾次車馬;阿房宮還在建,他還來不及看清每一個角落,沒有機會看到它完工的模樣;而那還散著山中泥土氣味的陵墓,卻率先真正地投入了使用。
然而,還有更令他想不到的事情,馬上就發(fā)生在他離去之后呢!
寫給太子的詔書,居然沒有送到太子的手中,始皇十分信任的中車府令趙高,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就將那詔書,扣在自己那兒了。趙高同時兼管符璽,這可是一項頂頂重要的工作,就如同我們今天的公章一樣,沒有那個章子,什么文件都是廢紙一張,只要在他那兒蓋上了章子,廢紙立刻就變身成圣旨。
趙高為什么要扣下發(fā)給太子的詔書,暫且不表。現(xiàn)在,有一個極其嚴(yán)重的問題,放在了這一次隨同始皇出來的幾個大臣面前,當(dāng)然,這里面,也包括他的小兒子胡亥,這個問題就是,始皇駕崩在都城之外,這個消息該怎么辦呢?
如實將這個事情傳回宮中?可以想象得到,秦王宮里,霎時間會亂成什么樣!太子如今在邊疆督軍,皇宮里的那二十多個皇子,不可能一點想法也沒有,還有天下百姓,平時被始皇收糧,征軍,早已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如今得此機會,會不會就此引發(fā)暴動?這些不是沒有可能,而是太有可能。
所以,為了大秦的穩(wěn)定,這個消息,絕對不可以就此傳回宮中。將來是怎么樣,他們顧不上,眼下能多走一步就走一步,能多拖一天就多拖一天!
于是,幾個大臣一商量,決定秘不發(fā)喪。始皇你不能死啊,就算是死了,也得讓你活著!
李斯將棺材停放在一輛涼車之中,然后將一個宦官放在車在陪乘,這個宦官,是始皇生前最寵信的人之一,他熟悉始皇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xì)節(jié),相信不容易出什么差錯。
從此,“始皇”就不下車了,坐在涼車?yán)锾幚硎聞?wù),接受百姓的奏報,宦官從車外接過上奏,批復(fù)完了就送出去。這事情,只有胡亥、趙高等五六個人知道內(nèi)情,別的,可能有人會有疑惑,只是誰敢懷疑里面的人,不是始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