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52話 最毒婦人心之“鄭袖”
- 中國歷史上的非凡女人
- 虛妄人生
- 3262字
- 2011-08-31 19:01:16
姓名:鄭袖;
身份:戰(zhàn)國時代楚懷王熊槐的寵姬;
性別:女;
祖籍:不詳;
人品:美貌而又善嫉妒,性聰慧;
備注:俗話說,“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是可怕”。楚國國君楚懷王的妃子(鄭袖)就是這么一個美麗而又可怕的女人。
這個女人很聰明,她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用陰險毒辣的手段殘害了她的情敵——魏美人。更被人利用了她善嫉的弱點,讓楚王錯過了一次除掉張儀的機會,導致張儀最終輔佐秦國完成大業(yè)。不僅讓楚王背上了“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的千古黑鍋,還讓自己的國家最終接受了滅亡的命運。
故事:戰(zhàn)國時候,楚懷王又一個美貌的妃子,她的名字叫:鄭袖,人稱:“南后”。這個女人雖然美貌,但心胸卻很狹隘,很是善嫉。
話說,剛開始的時候,這個美貌聰慧的鄭袖很得楚懷王的寵愛,可以說她一人集**三千佳麗之寵愛與一生也毫不為過。她天天跟楚懷王膩在一起,日子過得倒也自在。
可惜,好景不長。特別是在帝王之間,一個女子想要一時得到君王的寵幸倒也不難,但若是想要一輩子的倒君王的寵愛又能有幾人?
鄭袖沒有那么好的命,因為楚王的**利來了一個新“貴人”。這個新來的女子是魏國為了討好楚國送到楚國來的,故稱之為:“魏美人”。
這個“魏美人”是一個容貌壓倒鄭袖的美人兒,喜新厭舊的楚懷王自此開始疏遠鄭袖,轉而專寵專愛“魏美人”一人。
鄭袖知道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但是她并沒有氣餒。其實,她也清楚的意識到:身在**的女人,特別是像她這樣的女人,要想活就必須博得君王的歡喜;要想活的好,那就不僅要博得君王的歡喜,還須要博得**其他女人好感,特別是君王正寵愛著的女人的好感。鄭袖很聰明,她知道現在的形勢——要長久,首先就是要和魏美人搞好關系。
于是,自打魏美人進了楚懷王的**后,鄭袖并沒有表現出心中的嫉妒和仇恨,而是常常到魏美人那里去作客;常常拉著魏美人到處玩耍;更是做到了無話不說、無事不談的地步;就連平日里得到的一些“好東西”也不假辭色的與魏美人分享,比如:鄭國送來的香云紗,陳國送來的奈良綢,齊國送來的翡翠簪,鄭袖總是挑最好的給魏美人。不僅如此,鄭袖只要能見著楚懷王,總是在他面前說魏美人的好話。
那魏美人只不過是個未懂人事的“鄰家小妹”,哪里能夠識得這些只不過是鄭袖的毒計,她還“無知”的當鄭袖是自己的閨中密友呢!更可笑的是,她感激鄭袖的所為,不忘投桃報李,常在楚懷王面前為鄭袖美言。
楚懷王聽聞魏美人對鄭袖的表現,對鄭袖的表現非常滿意,覺得她賢良淑德,把她樹為了**的楷模。
其實,鄭袖也不好過。挨得越近,她就越是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情敵”是如何的得寵,也就越發(fā)得不堪忍受。她一邊笑著,一邊咬牙切齒,心里惡毒的想著:“哼!且讓你這個狐貍精快活一時,待到時機成熟之時,定要讓你好看!”
鄭袖苦心經營了一番,知道楚懷王和魏美人已經對自己毫無戒備之心了,便開始施行她的歹毒計謀了。終于有一天,鄭袖裝作無意的對魏美人說:“我的好妹妹,你真的很漂亮,難怪大王喜歡你呢!但美中不足的是你的鼻子有點歪,真叫人惋惜呀。”魏美人不知何意,有些狐疑的望著鄭袖。
鄭袖見魏美人已經落入自己設下的陷阱,掩嘴一笑,接著說道:“妹妹呀,你當真不知?在與大王的一次閑聊中,他曾對我說過:‘魏美人的模樣很好看,就是鼻子不是很漂亮’。”
魏美人慌亂地用雙手摸摸鼻子,焦急的問道:“這般如何是好?還請姐姐為我想個辦法才是!”話畢,魏美人一臉哀求的望著鄭袖。
鄭袖故作片刻思索,回答道:“我?guī)湍阆雮€法子吧。以后你再看見大王,應該用什么東西將鼻子遮住,不要讓大王看見,這樣大王就更喜歡你了。”
魏美人對鄭袖本就沒有絲毫的防備,她哪里知道這根本就是黃鼠狼給老母雞拜年,根本就沒安什么好心。魏美人聽了鄭袖的指教,更是感激不盡了。此后,魏美人每次拜見楚懷王,總是用一束鮮花遮住鼻子。
時間久了,楚懷王對魏美人的做法覺得非常奇怪。這一舉動激起了楚王的好奇心,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向鄭袖問及此事,鄭袖裝作欲言又止的樣子,最后故意羞羞答答地說道:“大王不要生氣,是魏美人不惜抬舉,大王對她如此寵愛,她卻說大王身上有股臭味,她討厭聞。”楚懷王聞言,一怒之下,立即下令將魏美人的鼻子給割掉了。果然,從此以后魏美人失去了楚懷王的寵愛,鄭袖自此又重新獲得了楚懷王的專寵。
鄭袖雖然用心竭力去搶奪楚懷王的專寵,卻未必是真的愛上了他,說到底也是不過是她在充滿爾虞我詐的**中生活的一種手段罷了——那是一種赤裸裸的“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變態(tài)心理。
不過世事無常,自從屈原入朝為官后,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無人不知屈原的才華橫溢、俊秀儒雅。鄭袖也對這位少年俊才大為欣賞。
在楚國的政治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祭祀歌舞是不可或缺的儀式大典。舉國上下,無不崇尚這種以歌舞為主體的巫風。
宮廷里盛大的巫風歌舞通常是由鄭袖主持的,讓她深感遺憾的是配合歌舞的謠曲實在是太老套、太簡陋也太俗氣了,誰來作歌配曲呢?
屈原的到來,使得鄭袖的心頭之患立時消解。這位才子對祭祀歌舞有著天生的領悟、了解和把握。他很快就滿足了鄭袖的要求,為祭祀歌舞寫出了一系列美妙的歌曲,《九歌》十一篇就是其中的一組。
鄭袖對屈原,真正的有了一種知音難逢、相見恨晚的感覺,慢慢的醞釀出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卻又無法忘懷的微妙感情。
鄭袖看上了屈原這位年少英俊又才華橫溢的大好青年,好幾次都以各種名義召見屈原過去談話。她是想趁機勾引屈原,哪知屈原是個坐懷不亂的主兒,軟硬不吃,葷素不品,沒給鄭袖半點兒希望。
幾次未能得手,鄭袖惱羞成怒了,她開始刻意的疏遠屈原。她恨透了這個“不懂風情”、“假裝正經”的青年小伙子,她越想越氣,心里想著:“哼!好你個屈原,我得不到的東西,就算是毀了也不會讓其他人得到。”
終于,鄭袖在靳尚、子椒等一幫奸佞之臣的全力協助下,成功的將屈原驅逐出了楚國最核心的政權,把他流放到了荒蠻之地。至此以后,屈原苦于報國無門,忠君無路,最終走向了投江殉國的悲壯之舉。此是后話,暫且不表。
單說,公元前311年(楚懷王十八年),乃是秦國大敗楚國的第二年,由于楚國于齊國結成了同盟,使得秦國一時不敢再對楚國下手。于是,當時的秦國國君秦惠文王決定“分漢中之半以和楚”(《史記·楚世家》記載)。
楚懷王卻痛下決心的地表示,他寧可得到張儀而不要土地。張儀何許人也?英明如秦惠文王,自然清楚半個漢中的價值與張儀一人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于是秦惠文王猶豫了。
就在這個時候,張儀主動向秦惠文王請纓,表示愿意出使楚國。秦惠文王很是不放心,但張儀十分有把握地告知秦惠文王,說:“臣跟楚懷王的寵臣靳尚關系非常好,靳尚又能在楚王的寵姬鄭袖面前說得上話,想來,那楚王對寵姬鄭袖所說的話更是無不相從。再說,我以往就出使過楚國,如今秦、楚大戰(zhàn),兩國之間有了很深的仇恨,除非由我親自去楚國,面見楚王,當面謝罪,否則主公的計劃是很難成功的。主公盡管放心,只要大王在秦國為我助陣,楚國必然不敢把我怎么樣。”
張儀判斷能力很強,他看出了楚國的色厲內荏,他還認定了一點,有強秦在,楚國不敢拿他怎么樣。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使張儀敢再度赴楚的關鍵人物——南后鄭袖。
話說,張儀為了秦國的利益舍生忘死的來到楚國,楚懷王當即下令將張儀拘禁,并準備將他殺掉。張儀透過“好友”靳尚去游說楚懷王寵愛的鄭袖,靳尚對鄭袖說:“你不久就要失寵啦!”
鄭袖大驚,問其曰:“愛卿此話何意,還有勞愛卿說明?”
靳尚說道:“張儀,秦王的之重臣,如今被我王拘禁,秦王想要用土地和美女來把張儀贖回去。哼!你也知道,我王對女色一向沒有什么抵抗力,必然會答應。將來秦女挾秦自重,必然會被立為王后,而你可就要失寵了啊。”
鄭袖一聽,當時就被驚得面無人色,她覺得事態(tài)嚴重,忙問道:“既如此,我當如何是好?”
靳尚說:“你最好想辦法讓楚王赦放張儀,張儀出獄后必然會感激你,秦國就不會讓秦女來楚國了。”鄭袖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在楚懷王面前盡力為張儀開脫,楚懷王最后終于放走了張儀。
楚懷王在內政上受制于自私自利的舊貴族,在外交上總是處在搖擺不定的狀態(tài)中,且他因為“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使楚國從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