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第37話 出淤泥而不染 之“慶姜”

姓名:慶姜;

性別:女;

籍貫:齊國;

身份:齊國權臣慶封之孫女,慶舍之女,盧蒲癸之妻;

性情:明大局,知大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關鍵時候大義滅親,設計除掉了罪孽深重的父親,她是一位可敬可佩的奇女子;

備注:慶姜,春秋末期齊國人。一小女子何足道哉?話說,此女之祖父、父親皆為齊國權臣。權從何來?無他,乃弒君主(齊莊公),殺上官(崔杼)所得。此二人做得這等不仁不義之事,皆罔為人矣!

不曾想,在如此丑陋的家族之中竟也有深明大義之輩,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這個人竟是個女人!

故事:在“都怪太美惹的禍——棠姜”一話中就已經提到慶封某崔杼的經過,這里不再多講,單說慶封滅掉崔氏以后,更加驕奢淫逸,無惡不作。他把齊國的政務交給自己的兒子慶舍掌管,而他自己帶著一群妻妾移居到了他的親信盧蒲嫳家里。

為何如此?這個慶封也著實是荒淫無道,他好端端地搬來盧蒲嫳府上居住,不是為了別的,只是為了方便他與盧蒲嫳的妻妾們廝混罷了。那為何要帶著自己的一群妻妾一道來此呢?這就是咱們這位慶相國的“大方”之所在了——咱們的慶相國可是個喜歡以德服人的人呢!

此話怎講?嘿嘿!想那盧蒲嫳乃是慶封的下屬,以慶封這廝的品行,他要“玩”盧蒲嫳的老婆,盧蒲嫳還不得乖乖地把自己的老婆呈上?這鐵定是一件“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丑事兒,也許唯一的收獲就是一頂高聳入云的“綠帽子”吧!

不過讓盧蒲嫳意外(甚至是興奮)的是慶封并沒有他心里想的那么“小氣”,為了補償他受了傷的心靈,慶封將自個兒的妻妾也一并帶來了。他很是“真情”的對盧蒲嫳說:“蒲嫳啊!這俗話說的好,‘女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我可是一直都把你當作兄弟的呀!如今,哥哥把‘衣服’全都帶來了,倘若弟弟你看得起不妨試上一試,看看合不合身,當然弟弟的‘衣服’哥哥也想穿上一穿呢!”

盧蒲嫳一瞥慶封的那群妻妾,頓時喜不自勝——真個兒是人比花兒美,貌比花兒紅,一絲羞澀惹得人性起,一摸微笑弄的人燥熱……再看那盧蒲嫳已經不自覺的連呼吸都越發的粗重了,暗自撇撇嘴,喃喃自語道:“真他娘的,一群惹人的妖精!”

兩個變態的男人心照不宣,微笑而過,至此,二人各自將自己的妻妾集聚在一起,二人不分彼此,日夜尋歡作樂。暫且擱下這兩個變態不說,單說:

在齊國有兩位武藝高強的勇士,一位叫盧蒲癸,一位叫王何。話說此二人在崔杼殺害齊莊公后便分別逃到了晉國和莒國,此二人雖身在異鄉,卻一心想除掉崔、慶二家,為齊莊公報仇。

二人雖是武藝高強,但那慶氏父子可不是那么好殺的,自從慶封“解決”了崔杼獨掌齊國大權之后,他們也怕有人對他不利,故而不管何時何地,身邊的侍衛從不離身。要想殺他們,何謂是難比登天。

盧蒲癸心思一計:先想辦法獲得慶氏的信任,而后再見機圖之。那么如何接近慶氏父子是獲得他們信任的第一步。盧蒲癸想到了他的兄長盧蒲嫳,他對這個兄長的所作所為也有所耳聞,雖然甚是不恥,但也不可否認憑借著如今盧蒲嫳與慶封之間的關系,倒是一個接近慶氏父子的捷徑。

于是,盧蒲癸跟他的兄長盧蒲嫳取得了聯系,通過其兄的關系,回到了齊國,并且還做了慶封的兒子慶舍的侍從,盧蒲癸的計劃順利的完成了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計劃的第二步,由于盧蒲癸長得儀表人材,又加上勇力過人,表面上對慶舍更是畢恭畢敬,唯命是從。沒過多久,便獲得了慶舍的賞識和重用,慶舍讓他做了自己的貼身侍衛,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讓他做了自己的女婿。大家都應該知道了吧,這個慶舍的女兒就是慶姜了。至于慶姜是怎樣大義滅親,幫助自己的丈夫除掉自己父親的稍后再表,但說:

盧蒲癸娶了慶舍之女為妻,自知已經完全地得到了慶舍的信任。下一個計劃就是等待時機,一舉殺掉慶舍。但是他又意識到了一個新的問題,單憑他一個人的能力實在有些單薄,于是他又向慶舍推薦了王何。王何應盧蒲癸之邀回到齊國,也作了慶舍的貼身侍衛,慶舍身邊的這兩顆威力強大的定時炸彈算數悄無聲息的埋好了。

如今盧、王二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一件錦上添花的大好事,不得不說這慶氏父子可真是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了。

話說,當時的齊景公姜杵臼雖然做了國君,但在權臣慶舍把持政權的形勢下,他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齊景公有一個嗜好,就是愛吃雞爪,由于他的這個愛好,齊國有許多人紛紛仿效,從而導致了齊國市場上雞的價格上漲了好幾倍。

當時按照國君的生活標準規定,應該每天為齊景公供應兩只雞,但齊景公的內務總管覺得反正齊景公也不認得做熟了的雞肉和鴨肉有什么區別,更重要的是他根本就沒有把這位傀儡國君放在眼里。他讓御廚把兩只雞換成了鴨子,更嚴重的是御廚們做熟了鴨子以后,又把鴨肉吃了個差不多,只為齊景公送去了鴨骨和鴨湯,恰巧這天,齊景公留下兩名侍衛高子尾和欒子雅陪餐,他們見慶舍安排的內侍竟敢如此戲弄齊景公,不禁為之大怒,當時就要去找慶舍等人討說法,幸好被人苦口婆心才勸住。

其實,陳無宇、鮑國、晏嬰等大臣,無不知之,但惡慶氏太過專橫跋扈,一干人等是敢怒而不敢言。盧蒲癸無意中從他的哥哥盧蒲嫳口中得知此事,而后與王何秘談,決定與高、欒等人取得聯系,結為同盟,共議除慶氏父子之事。

當日夜里,王何拜訪高蠆,巧言告知與高蠆,說:“大人,您可知您已經大禍不遠矣!今日大人與大王同用膳,識破慶賊欺君之罪,那慶賊惱羞成怒,恐怕是要對大人不利呀!”

高蠆大怒,曰:“慶賊實與崔杼一般,亦是弒主(齊莊公)之賊。今崔氏已滅,惟慶氏尚存,吾等當因殺之,為先王報仇!”

王何見事成,心下大喜,曰:“此亦何之志也!大夫謀其外,何與盧蒲氏謀其內,事蔑不濟矣!”說罷,高蠆陰與欒灶商議,伺間而發。

盧蒲癸與王何占卜伐慶氏之事(古人的思想封建,遇到大事而信心不足時,總會占卜以料吉兇),卜者獻繇詞,曰:“虎離穴,彪見血!”

盧蒲癸把卜得的繇詞給慶舍看,并問之曰:“我想殺仇家報仇,請您幫我看看這則繇詞是什么意思。”

慶舍視之,笑而答曰:“呵呵,蒲癸勿憂,吾視之必克。虎與彪,本是父子,離而見血,何愁不克焉?不知蒲癸所仇者何人?”

盧蒲癸答曰:“只不過是一個山野之民罷了,不值一提!”慶舍聽罷,更不疑惑了。

公元前545年秋天,慶封帶領一班人馬到齊國東部去打獵,大臣陳須無的兒子陳無宇也跟隨出發。陳須無預計到趁著慶封出獵,京都會有大變,惟恐危及兒子陳無宇的性命,故而對他密授計策。

話說,陳無宇跟隨慶封到達獵場以后,有一天早上哭著向慶封說:“父親派人來送信,家母病危,要兒速回。”慶封也擔心陳無宇說謊,于是就卜了一卦,而卜卦的結果是“滅身”之卦,下克其上,卑克其尊,見此卦象,慶封說道:“恐老夫人之病,未得痊也!”

陳無宇看到這個結果,就更嚎啕大哭起來,慶封只好允許陳無宇提前回家。陳無宇在返回臨淄的路上,把所有河上的橋全部拆掉,把所有的船全部燒毀,阻斷了慶封的歸路。

盧蒲癸得知慶封出獵的消息,心知時機已到,遂部署家甲,匆匆有戰斗之色。其妻慶姜見事有蹊蹺,問癸曰:“夫君有事而不和我商量,一定是成功不了的!”

盧蒲癸故作不在意,笑而答曰:“汝乃婦人,安能為我謀哉?”

慶姜曰:“夫不聞有智之婦人亦能勝于男子乎?”

盧蒲癸面露不悅,沉聲答曰:“哼!汝不聞昔鄭大夫雍糾,以鄭君之密謀,泄于其妻雍姬,卒致身死君逐,為世大戒,吾甚懼之!”

慶姜也不惱,自在從容的對答,曰:“婦人以夫為天,夫唱則婦隨之,況重以君命乎?雍姬惑于母言,以害其夫,此閨閫之蝥賊,何足道哉?”

盧蒲癸有些詫異,試探的問道:“假如汝為雍姬,當若何?”

慶姜曰:“能謀則共之,即不能,亦不敢泄!”

盧蒲癸見慶姜這番言語不似作假,又問道:“今齊侯苦于慶氏之專,與欒、高二大夫合謀,欲逐汝族,吾是以備之,汝勿泄也!”

慶姜曰:“相國正在獵場狩獵,正是除去他的好時機!”

盧蒲癸已知慶姜實乃真心,故而亦不作防范,老實的交待,說:“我等已經商量好了,想要在齊侯到姜太公廟舉行祭奠的日子動手!”

慶姜曰:“父親剛愎自任,耽于酒色,怠于公事,無以激之,或不出,奈何?妾請往止其行,彼之出乃決戰矣!”

盧蒲癸感激地說道:“吾以性命托子,子勿效雍姬也!”

說罷,慶姜去見慶舍,曰:“女兒聞得欒、高兩位大夫想要在齊侯到姜太公廟舉行祭奠的時候不利于父親,父親不可出也!”

慶舍怒曰:“此二子如同猛獸,我是必會除之。哼!在我的一畝三分地上,誰干肇事?即使你之言語屬實,吾亦何懼?”慶姜歸報盧蒲癸,預作準備。

到了祭祀的日子,齊景公往太廟行,諸大夫皆從其兩旁,慶舍隨行,其后跟著數千余身著鐵甲的慶氏家兵。盧蒲癸、王何二人乃慶舍的貼身護衛,自是一同在列,正手握長戈,分別立于慶舍左右,寸步不離。

慶舍這老狐貍精明了一輩子,卻不曾想竟是被自己的女兒給算計了。只見一班文武隨齊景公來到太廟前,就在這時,高子尾突然抽出一個小槌,在太公廟的門上狠敲了三下,這是他們早已約定的行動信號。說時遲,那時快,盧蒲癸一劍刺穿了慶舍的后背,王何一戈砍掉了慶舍的左肩。

慶舍又驚又怒,又是不甘,忍著重傷喝道:“忘恩負義的狗賊!我對你二人向來不薄,為何反我?”說罷,以右手取俎壺投向王何,何躲閃不及,被俎壺投中,當場便死得不能再死了。慶舍自知傷重,負痛不能忍,只手抱廟柱搖撼之,廟脊俱為震動,大叫一聲而絕。

慶封在獵場得到兒子被殺的消息勃然大怒,隨即點兵,欲揮師回京與愛子報仇。可是回路早就被陳無宇給斷了,沒辦法,只得叫士兵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日夜兼程好不容易回到臨淄城下,無奈臨淄城早已嚴密防守,無法進城。軍中將士見大勢已去,已有一大半逃走了。慶封見到這般境況,亦想到自己大勢已去,只好逃魯國去了。至此齊國歷史上的崔、慶之亂終于劃上了句號。

事后,有人問盧蒲癸,道:“慶氏和你們盧氏都是姜姓后裔,你怎么會與同宗聯姻,娶慶姜為妻呢?”

盧蒲癸說:“慶姜不因我與她同宗而有所避諱,我為什么要回避呢?就像有人截取《詩經》中的某篇某章,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一樣,我只取我所要求的,管它什么同宗不同宗!”(這就是“斷章取義”這個典故,最早出自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意思是說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芷江| 松江区| 青岛市| 将乐县| 哈尔滨市| 镇平县| 福建省| 太原市| 甘肃省| 防城港市| 班戈县| 双柏县| 邵武市| 福安市| 铜陵市| 松阳县| 屯留县| 河北省| 兴义市| 凉城县| 西林县| 封开县| 清河县| 青龙| 新安县| 乌拉特中旗| 岑巩县| 会同县| 德庆县| 奈曼旗| 兴化市| 溧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兰州市| 雅江县| 贡觉县| 鹤峰县| 沈丘县| 靖西县| 龙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