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16話 秦晉之好之“秦穆夫人與秦懷嬴”
- 中國歷史上的非凡女人
- 虛妄人生
- 4467字
- 2011-06-26 14:24:53
姓名:秦穆夫人(姓名不詳);
秦懷嬴(嬴是姓,嬴姓是秦國的王室符號,姓只用于女子稱謂,她嫁給晉懷公,就叫懷嬴。后來又嫁了她前夫的二叔晉文公,所以又叫文嬴);
性別:女;
身份:秦穆夫人,晉獻公與他的庶母齊姜亂倫所生下的女兒。后來嫁給秦穆公為夫人,秦晉兩國結成聯姻;
懷嬴,秦穆公的女兒。先是嫁給了晉惠公的太子姬圉之妃,后成姬圉為了回晉國爭奪王位把懷嬴給拋棄了。由于政治的需要,由秦穆公做主將她改嫁給了姬圉的叔叔重耳(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成為了晉文公夫人,結成了“秦晉之好”;
祖籍:秦穆夫人:今山西翼城縣東南;
懷嬴:咸陽(今天SX省西部);
生卒年代:不詳;
備注:古來就有“秦晉之好”的說法,后人更是引用于彼此兩家互好通婚,結成聯姻,從而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政治聯姻。秦穆夫人與秦懷嬴這兩個可憐的女人就是政治下的犧牲品,但是她們犧牲的卻十分有價值。她們對秦、晉兩國,特別是晉國的稱王稱霸做出的貢獻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故事一:自從晉獻公駕崩之后,晉國先后經過三次易主。終于在秦國的幫助下公子夷吾回到晉國繼承了王位,稱晉惠公。晉惠公(夷吾)自秦歸國之時,秦穆夫人將申生(秦穆夫人的同母弟,晉國的先太子,也是夷吾的大哥)死后遺留下來的妻子賈君托付他帶回晉國去,并請他也將晉國的其他公子接回去。不料秦穆夫人所托非人,晉惠公不但與賈君私通,而且他也不接回流浪他國的眾公子。沒有接也就罷了,由于一直流浪在外的公子重耳(也就是他的弟弟)賢名遠播,他怕將來重耳會威脅到他的王位,所以就派刺客去刺殺重耳。他的禽獸行徑辜負了秦穆夫人的囑托。此外,他對秦穆公的許諾,在他繼承晉侯之位后也厚顏無恥的反悔了。想當初是因為晉惠公答應了秦穆公,要在他登上王位之后,以五座城池作為回報的條件后,秦穆公才允諾幫他回國即位的。秦穆公得知這個家伙的背信棄義之舉后更是怒火中燒,立馬就要出兵討伐晉國,在群臣的勸說之下才將此事暫且閣下。
似乎連老天爺都對晉自惠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自從晉自惠公即位之后,連續五年晉國麥禾不熟,晉國大荒,倉庫空虛,老百姓都沒了吃食。惠公想向其他的國家借糧,思來想去惟有秦國毗鄰地近,而且與秦國還是聯姻,但一想到先前負約未償,又不便開言。大臣郤芮進曰:“我們派使者告知秦國,我國并不是不履行當日的承諾,只是新君剛立,就割土與他國,怕失了民心,我們只是想暫緩期限而已。如果向秦國借糧秦國拒絕了,到那時候我們就算是毀約也有了理由。”惠公曰:“愛卿所言甚是。”于是,晉惠公派使大夫慶鄭依計到秦國去借糧去了。秦穆公集群臣商議:“晉國當年許諾的五座城池還沒有交割給我國,如今又因國中無糧前來借糧,該不該借給他們呢?”蹇叔、百里奚同聲對曰:“天災流行,哪個國家沒有呢?救災恤鄰,乃是理所應當的。順理而行,老天一定會保佑我國的。”穆公曰:“我幾經對晉國仁至義盡了啊!”公孫枝對曰:“如果對晉國實施大恩情,對我國來說又有什么壞處呢?如果晉國施恩而不往報。就連晉國的百姓都會憎恨他們的國君,到時候晉國還怎么可能是我國的對手?大王一定要將糧食借給他們。”這時,有大臣反對說:“晉侯無道,天降之災。我國可以乘其無糧而伐之,滅掉晉國,輕而易舉。此機不可失啊!”大臣繇余曰:“‘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幸以成功。’應該借糧。”穆公見大多數臣工都贊成借糧,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借糧對國家有利,于是義正嚴辭的說:“負我者,晉君也。饑者,晉民也。吾實不忍以君故,遷禍于民。”于是運粟數萬斛于渭水,直達河、汾、雍、絳之間,舳艫相接,命曰:“泛舟之役”,以救晉之饑。晉人無不感悅。史官有詩稱穆公之善云:晉君無道致天災,雍絳紛紛送粟來。誰肯將恩施怨者?穆公德量果奇哉!
所謂,天有不測風月,到了第二年冬天,秦國年荒,晉反而大熟。穆公問手下的心腹大臣蹇叔、百里奚曰:“寡人今天想起兩位愛卿所言,說得對極了,天降之災哪個國家都有可能發生,去年我國借糧給晉國,今年我國大荒向晉國借糧,想來晉國也沒有理由拒絕。”這時候有個大臣向秦穆公進言:“晉君貪而無信,雖乞之,必不與。”穆公不以為然。于是派使者到晉國借糧。晉惠公聽從手下大臣虢射的進言,對晉國的使者說:“敝國連年災荒,百姓流離。今年少有好轉,流亡者也漸漸回歸故里了,我國僅僅能夠自給,不足以相濟啊。”秦使者對曰:“我家大王念及婚姻之誼,沒有討要曾經你們允諾的土地,還在你們最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現在我國有難,君上卻見死不救,下臣難以回去向我家大王復命啊。”晉國大臣呂飴甥、郤芮大喝曰:“汝可歸語汝君,要食晉粟,除非用兵來取!”
晉國使者含憤而退,回報與秦穆公。穆公大怒,大起三軍,留蹇叔、繇余輔太子罌守國,孟明視引兵巡邊,彈壓諸戎。穆公同百里奚親自統領中軍,西乞術、白乙丙保駕。公孫枝統領左軍,公子縶統領左軍,共戰車四百乘,浩浩蕩蕩,殺奔晉國而去。
想那晉惠公,當初是因為得到秦國的援助而繼承了晉國之主,又因為秦國賑糧才渡過饑荒,屢受秦恩而無一報。秦國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早已對晉國積憤已深,現今三軍伐晉,皆有報復之心。反觀晉軍,本來就理虧,這一仗本就不想打。這相比之下,秦國的軍隊士氣比起晉國豈止是高了十倍,這一仗自是由晉軍才敗收場。
再說穆公大獲全勝,拔寨凱旋。命公孫枝率車百乘,押送晉惠公到秦國。秦兵回到雍州界上,穆公集群臣商議是否殺了晉惠公已平息他接二連三的負義受引起的激憤。公子縶覺得:
殺了他會引起晉國民眾的不滿。驅逐他,必定有其他國家收留他。倒不如將其放回繼續讓他做晉國之主。但是要將曾經承諾的五座城池交割出來給秦國,并且將晉國的太子滯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秦穆公覺得這個主意很好,聽從了公子縶的建議。乃將晉惠公安置于靈臺山的離宮,用千人守看守著,以待處置。
穆公發遣了晉侯,方欲起程。忽見一班內侍,都穿著喪服而至。穆公剛要問,那內侍口述夫人之命,曰:“上天降災,使秦、晉兩君,反目成仇,刀兵相向。晉君被俘獲,亦是妾身之羞也。若是晉君今天被大王處決了,那么今天就是臣妾的忌日,若是晉君明天被大王處決了,那么明天就是臣妾的忌日!今特派內侍以喪服迎君之師。若赦晉侯,就好比是赦了臣妾,惟君裁決!”穆公大驚,問:“夫人如今在宮中怎么樣了?”內侍奏曰:“夫人自聞晉君被俘,便攜太子服喪服,徒步出宮,至于后園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積薪數十層,送的人都要履薪上下。夫人吩咐:‘只待晉君入城,便自殺于臺上。縱火焚吾尸,以表兄弟之情也。’”穆公一聽夫人將自己的太子都帶上了薪臺,更是大驚,出了一身的冷汗,暗自慶幸聽從了公子縶的建議。穆公不敢絲毫怠慢,立馬命內侍脫去喪服,去報告夫人說:“寡人不日歸晉侯也。”這樣,秦穆夫人方才回宮。內侍跪而問曰:“晉侯見利忘義,背吾君之約,又負君夫人之托,今日乃自取囚辱,夫人何為哀痛如此?”穆姬曰:“吾聞‘仁者雖怨不忘親,雖怒不棄禮。’若晉侯遂死于秦,吾亦與有罪矣!”內侍無不誦君夫人之賢德。
故事二:話說晉惠公兵敗,割地賠款不在話下,并且讓太子圉到秦國當人質。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秦穆公并沒有慢待這個身為人質的太子,還將自己的寶貝女兒懷贏嫁給他為妻。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個太子圉也不是個好鳥,就在晉惠公十三年(公元前638年),晉惠公病重,太子圉怕自己的太子位不保,于是對懷贏說:“我母親本是梁國的。然而,如今梁國幾經被秦國滅了,我在國外被秦輕視,在國內又無援助。我父親病重臥床不起,我擔心會改立其他公子為太子,不如乘此機會你同我一起到晉國吧!”但懷嬴卻說:“您是一國的太子,怕你在此受辱,秦國讓我服侍您,為的就是穩住您的心。您要逃跑我決不拖累你,也不敢將這件事聲張出去,但我不能背棄我的國家與你同往。”于是,太子圉也不顧夫妻之情了,一個人悄悄的逃會晉國去了。就這樣,懷嬴的第一段婚姻就此告終了。
穆公對晉國一向有恩,聽到女婿不告而別的消息,非常氣憤。秦穆公聞子圉不別而行,大罵:“背義之賊!天不佑汝!”乃謂諸大夫曰:“夷吾父子,俱負寡人,寡人必有以報之!”秦穆公自悔當時不納重耳入秦,乃使人訪重耳蹤跡,想將已在楚國待了數月的重耳迎到秦國,幫他歸晉奪位。
秦穆公聞重耳來信,喜形于色,親自出城相迎,禮數極豐。秦穆夫人也很敬愛重耳,而懷恨晉惠公,秦穆夫人勸穆公將懷贏嫁給重耳,以結為聯姻。穆公請夫人把這件事告于懷嬴。懷嬴曰:“妾已失身公子圉矣,還能再嫁他人嗎?”秦穆夫人曰:“子圉不會再回來了!重耳賢而多助,必能得到晉國。得晉國之后,必定會封你為夫人,到那時秦、晉將世為聯姻了。”懷嬴默然良久,曰:“若是當真如此,妾何惜一身,不以成兩國之好?”穆公乃命公孫枝將這個想法告于重耳知曉。要知道,子圉與重耳乃有叔侄之分,懷嬴是他嫡親的侄媳婦,重耳恐于礙倫理,想要推辭。趙衰進曰:“吾聞懷嬴不僅漂亮而且還很有才華,秦君及夫人都很寵愛她。如果不娶她,就不能與秦結好。臣聽聞:‘欲人愛己,必先愛人;欲人從己,必先從人。’若是不能與秦結好,就不能借助秦國的勢力,還請公子萬不可推辭!”重耳再三思量覺得還是娶了懷嬴的好,于是將決定告知公孫枝,讓其復命于穆公。秦穆公很滿意,擇良辰吉日為重耳完婚。重耳這才發現懷嬴之貌,更勝于齊姜。此外,那四名陪嫁的女子也俱有顏色。重耳頓時喜出望處,遂不知有道路之苦矣。
說來,這個重耳也有混的時候,有一次,懷嬴很謙恭地侍侯丈夫重耳,她端了一盆水給重耳洗手。重耳看著美麗動人的嬌妻,早就魂不守舍了,洗完手后,就下意識地甩甩手,這一揮手可不得了,把水珠甩到懷嬴的臉上。懷贏當時就十分生氣了,心想著是不是因為自己是二嫁,而被重耳看不起了。于是丟下水盆憤怒地說:“秦晉兩國不相上下,你憑什么瞧不起我?”重耳被這一喝一時愣住了,外面重耳帶來的晉國隨從聽見里面的吵鬧,嚇得不敢吱聲,而后見懷嬴怒氣沖沖地出去,害怕事情鬧到秦穆公那里,趕緊拉住她,又七手八腳地幫重耳把衣服扒掉,將他用繩子反綁,跪著向懷嬴請罪,這才使得夫妻和好。史官有詩論懷嬴之事云:一女如何有二天?況于叔侄分相懸。只因要結秦歡好,不恤人言禮義愆。
秦穆公素來欣賞重耳之品性,又添上翁婿之親,情誼愈篤。三日一宴,五日一饗。秦世子罌也很敬事重耳,時時饋問。趙衰、狐偃等因與秦臣蹇叔、百里奚、公孫枝等深相結納,共躊躇復國之事。終于,重耳得到秦國的大力支持,在秦國的重兵護送下渡過黃河,將上臺不到一年的晉懷公殺掉后而自立,是為晉文公。就這樣,重耳殺了侄兒兼老婆的前夫后重振朝綱,成為繼齊恒公、秦穆公之后的第三位春秋霸主。
懷嬴在重耳眾多妻子之中是最后一個娶的,卻是最早一個被迎到晉國的。重耳即位后,首先就親自到黃河邊用當時接新娘子的最高貴的禮儀,迎娶了懷贏。雖然,重耳后來立了齊恒公之女齊姜為正夫人,但懷嬴享受的卻也是正妻的待遇。重耳死了之后,秦晉兩國又打了一場慘烈的“崤之戰”。秦軍大敗后,懷嬴出面說了一大通“我們秦國對晉國有恩,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道理,又是哀求又是威脅,新的晉國君主雖不是她的親兒子,到底對她也敬畏三分,將秦國被俘的三個大將放回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