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0話 齊國之亂之“小白的女人們”
- 中國歷史上的非凡女人
- 虛妄人生
- 4722字
- 2011-06-17 18:52:51
姓名:王姬、蔡姬、衛共姬、鄭姬、葛嬴、密姬、少衛姬;
性別:女;
身份:王姬:東周王室的公主;蔡姬:蔡國穆侯的妹妹;衛共姬:齊中廢公(公子無詭)之母;少衛姬:齊惠公(公子元)之母;鄭姬,齊孝公(公子昭)之母;葛嬴:孝昭公(公子潘)之母;密姬:齊懿公(公子商人)之母;
故事:說到齊桓公小白,這個春秋五霸的第一人,此人一向是史學家們大肆吹捧的對象。事實上,齊桓公這個人無論是能力、智慧還是內涵
都算不得有過人之處。那么齊桓公為什么能夠稱霸呢?原因無他,只是因為他沒主見卻很聽話。在未當上齊侯之前,他聽鮑叔牙的;在他做了齊侯之后,管仲來了,他就聽管仲的,結果成就了霸業。
可以不客氣的說一句,齊桓公之所以能稱霸,完全是因為他有管仲。《史記·管晏列傳》中也有記載,說:“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如果沒有管仲在對外上提出的“尊王攘夷”的策略;在經濟上提出的實行實物稅的法令;在內政上提出的實行“參國伍鄙”和“三選”的制度;在軍事上提出的實行兵民合一的改革,就憑齊桓公那沒主見的個性,膚淺的內涵,不要說是稱霸,恐怕就是自守也成問題吧!
果不其然,管仲一死,齊桓公最大的缺點立即就暴露出來了。因為齊桓公自己沒有主見,全聽小人擺布,寵幸易牙等奸佞小人,最后落得個凄慘的身死的下場。
那么又說他的涵養很膚淺又是怎么回事呢?因為齊桓公選女人,就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漂亮,除了長相之外,其他的條件都不是問題。齊桓公的好色,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史記·齊世家》中有載,曰:“桓公好內,多內寵。”
在齊桓公初繼齊侯之位的時候,為了更好的貫徹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對外策略,齊桓公在娶了東周王室的王姬做了夫人。這次的聯姻搞得聲勢浩大,王姬先來到了魯國,齊桓公親自到魯國去迎娶。這位王姬夫人,在史書上并沒有做過多的記載,她在齊國是如何生活的,具體是何時死亡的,都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有一個事情史書上記載的很清楚,那就是這位王姬夫人并沒有給齊桓公生孩子。對于這個女人的評價,她雖無功勞亦無過錯,只能說是一個無福無祿的女人。
相對于王姬,齊桓公身邊的另外一個叫蔡姬的女人可就“厲害”的去了。話說春秋時期,有一個蔡國。這個國家很小,是個很“菜”的國家,位于現在河南的上蔡一帶。當時,中原像蔡國這樣的小國家有幾十個之多,比如管、蔡、霍、衛、毛等等。
在西周剛剛建國的時候,周王為各位開國功臣論功行賞,封土列侯。當時剛分封的時候,這些小國家是很神氣的,因為他們大都是西周王族的子弟(全都是姬姓),才能分到這樣的好地方。但是這點土地好是好,卻難以向外擴張。反倒是分封得遠的異姓國家,比如秦國、齊國、晉國、楚國、越國、吳國等等,地盤是越來越大,力量也越來越強。中原小國不得不在夾縫里生存,于是紛紛依附與大國,強國。
蔡國選擇依附的就是當時的齊國,因為當時的齊國國君齊桓公已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了鞏固兩國之間的關系蔡穆侯想到了聯姻,于是他趕緊挑了個好看的妹妹蔡姬,給齊桓公送去做小妾。
齊桓公雖然是老了點,論年齡,足以當她父親了。不過他也算不上是個古板迂腐的老頭,看著蔡姬年輕朝氣、活潑淘氣,他打心眼里高興。在齊國這個沿海開放的國家,商業尤其發達,琳瑯滿目的新鮮玩意自然不少。蔡姬從那封閉保守的中原小國來到齊國后可謂是樂不思蜀了。呼吸著稍帶大海氣息的清新空氣,享受著大都市中奢侈的生活,加上齊桓公對她的寵愛,蔡姬就越發的淘氣了。在蔡姬的眼里,根本就沒有將齊桓公看作是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耍玩起來更是不分尊卑,不知深淺。終于有一次玩得過分了,惹惱了齊桓公,闖下了大禍。
話說,有一天,蔡姬和齊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見了水,就頑皮起來,向齊桓公潑水,齊桓公也笑著回敬了幾下,兩人就好像是鄉野荷塘中初戀的少男少女,好不快活。也許是由于兩人的動作太大船又太小,船猛烈的搖晃起來,齊桓公害怕,大聲道:“好啦好啦,不要鬧了啦!”
蔡姬覺得齊桓公害怕的樣子蠻有趣的,干脆故意讓船搖晃得更劇烈一些。齊桓公急了,大聲喊:“好啦!不要鬧啦!我不會游泳!”
蔡姬說:“沒事的,你淹水了我救你!”齊桓公嚇得緊緊抓住船幫,臉色煞白,他越是害怕,蔡姬越是開心,把船搖得像游樂園的海盜船。
齊桓公鎮的生氣了,他真的生氣了。他就想了:“再怎么說我也是一國之君啊,你這樣玩也讓我太丟面子吧!”一臉陰沉地上了岸,對蔡姬說:“明天就把你退回蔡國!”蔡姬怎么也想不通:從前也玩鬧過啊,這老頭怎么說翻臉就翻臉哩?
這個小丫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跟老頭玩鬧是要小心的。有些玩鬧,讓老頭很高興,覺得自己還很年輕;有些玩鬧,讓老頭很氣惱,覺得自己老得不中沒用了,受了欺負——比如說出老頭的洋相。
齊桓公生氣了,后果很嚴重。齊桓公不是說著玩的,第二天就派了一輛馬車,把蔡姬載著,退回蔡國去了。蔡姬覺得自己沒犯什么大錯,卻遭到退貨,十分丟臉,一路哭泣,一路顛簸,灰頭土臉地回到了蔡國。蔡穆侯看妹子嫁了齊國,竟這樣狼狽地被攆回來。十分惱火:你齊國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妹子青春美貌,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活脫脫的一個青春美少女,還怕嫁不出去。一轉手,又把蔡姬嫁給了楚國的楚成王。
這蔡穆侯也真是個混蛋。人家夫妻倆鬧個小矛盾,齊桓公的本意只不過是要蔡姬回家反省反省,怕助長了她的嬌氣,壓根兒就沒說過將來不再接蔡姬回齊國的話,他正在齊國等著她反省好了來求情呢。誰知道那糊涂的大舅子竟然背著他將他的小媳婦轉嫁到南邊的楚成王重婚去了。
齊桓公知道后,那個怒啊!他未必對蔡姬有多深的感情,只不過人都是要面子的,何況他還是威震天下的一方諸侯。自己喜歡或者說還沒有厭棄的東西被人橫刀奪去了,心中難免憤憤不平。他決心懲罰這個大舅子。但是,如果因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出兵,不僅師出無名,還有損一世的英明。恰巧在這個時候,鄭國受到楚國的侵略向齊國求援,桓公打著伐楚的旗號,以蔡國改而依附楚國為由,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襲蔡國,上演了一出“沖冠一怒為紅顏”。蔡國還真不是一般的“菜”,不經打,一打就投降了。可憐的蔡穆候被齊桓公擄了去,說來也可笑,蔡穆候的老爸是被楚文王擄去的,如今也算是子承父業了。
齊桓公這滿腔的怒火還沒出夠呢,于是又揮師南下,討伐楚國,去找楚文王抱奪妻之恨去了。齊軍到了楚國邊境,楚國人十分驚訝,因為兩地實在隔得太遙遠,而且一向都無仇無怨的。齊桓公不能說他是來搶媳婦的,為了出師有名,就亂扯一通,給楚國按了一個不給周朝納貢的罪名。其實,當時的周朝早已名存實亡,不給周朝納貢已經是各路諸侯早已心照不宣的事兒了。
楚國可是強國,不比蔡國好欺負,自然不會買齊國的帳。于是,雙方就這么對上了。這場戰爭,主要是以軍前罵架的形式進行的。雙方都派出了最強的國嘴上陣,齊國是管仲,楚國是屈完。最終齊國理屈詞窮,被罵走了。想想這場戰爭實在是可愛到極點。那些士兵,從齊到楚(也就是從山東到湖北),一路上穿過了不少國家,飽覽了不少風光,哪里是打仗?根本就是公費旅游。
齊桓公回師經過蔡國的時候,各路諸侯都幫著蔡侯求情,齊桓公因為劃小舟引發的莫名惡氣經過這么一鬧也消了,這場戰爭也就這樣結束了,蔡姬自然是沒有返回齊國的了。
俗話說:“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家門”。蔡姬,這個滿腹小姐脾氣,絲毫不識大體,任性而不顧后果的女人竟然會被齊桓公看中,這實在不得不讓人懷疑齊桓公的涵養。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什么,我們在繼續看看齊桓公的其他幾個女人,正是因為她們,齊國被攪了個天翻地覆,幾十年都沒有緩過勁來。
歷史記載,齊桓公的女人里有兩個來自衛國。她們是一對姐妹,姐姐叫衛共姬,與她一同陪嫁到齊國的妹妹叫小衛姬。
說到這個衛共姬,有一個關于她的小故事。話說,齊桓公稱霸后,各諸侯皆來朝見,唯獨衛國沒有來,所以齊桓公與管仲密謀,起了伐衛的心思。齊桓公罷朝之后來到衛姬的寢宮,衛姬見齊桓公馬上脫下各種裝飾給衛國請罪,齊桓公大吃一驚裝作很驚訝的樣子,還想裝蒜。
原來衛姬看到齊桓公對自己聲色俱厲,趾高氣揚,就猜到是衛國得罪了他,齊桓公是要把氣撒到自己的身上,然后再去找衛國算賬,故此衛姬先向齊桓公給衛國請了罪,要求赦免衛國。齊桓公那沒主見的性子哪能經得起這仗勢,立馬就答應了。
第二天上朝,管仲一眼就看出來齊桓公改了主意,所以也就坡下驢,說您現在顧左右而言其他,絲毫沒有談要伐衛的事情,看來還是放棄伐衛吧。齊桓公欣然答應。
齊桓公后來立了衛姬做了夫人,還說了一句話:“夫人治內,管仲治外。寡人雖愚,足以立于世矣。”
可笑齊桓公堂堂一國之君,一舉一動竟然連婦人都能洞悉,實在是膚淺,而且還很愚鈍。因為他的話只說對了一半,管仲治外自不必多說,但是衛共姬治內卻不是什么正確的選擇——要知道,在不久的將來,齊國的動亂,這衛共姬正是罪魁禍首之一。
話說,這衛共姬管理**后,寵信了一個叫易牙的小人,這個易牙很會做人,通過一個叫貂的侍人,常常把一些美味佳肴送給齊桓公吃,因此齊桓公也很喜歡這個人。
齊桓公死后,易牙沖進宮中與侍人貂合伙,一通殺了很多大臣,立了衛共姬的兒子公子無虧做了齊國的君侯。此時,齊國已經形成了以衛共姬為首的政治勢力,可見衛共姬才是這起事件的幕后主謀。
其實如果就是這樣的話,齊國也不至于太亂。但是這個齊桓公卻偏偏把她與鄭姬所生的兒子送給了宋國,交給了宋襄公撫養,還立了他做齊國的太子。想那宋襄公好不容易養大了齊桓公的兒子,本想他即齊侯之位后,宋國多少可以獲得些好處,沒想到卻讓衛共姬搶了先機,他哪里肯干?于是,興兵伐齊。
可惜!曾經王霸一時的齊國,竟然在齊桓公死后不久,就敗給了并不算十分強大的宋國。而后,齊國迫于宋國的壓力只得殺了無虧,迎回了鄭姬的兒子,也就是歷史上的齊孝公。
齊孝公是個典型的老好人,不過最起碼還不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如果是這樣下去,其實也算是不錯的。可是這場齊國的宮廷戰爭遠遠沒有結束,在齊孝公即位不久,公子開方(齊桓公的另外一個兒子,其母不詳)又殺了齊孝公,改立了葛嬴(齊桓公的另一個妾侍)的兒子為君侯,也就是齊昭公。
昭公總算是個正常死亡。他死后,他的兒子舍繼承了王位,但是舍的母親子叔姬并不得齊昭公的寵愛,所以舍即位其實并沒有多少人支持。反而是密姬(齊桓公的另一個寵妃)的兒子商人很會收買人心的人,他秘密招募武士準備意圖不軌。他見昭公舍不得人心,所以殺了昭公舍自立,他就是歷史上的齊懿公。昭公舍的母親子叔姬也被囚禁了起來。
這時候齊國只剩下一個人可以和齊懿公爭奪齊國的君王之位,他就是當年陪著衛共姬一同嫁到齊國來的少衛姬所生的兒子元。
其實,少衛姬當年也想支持兒子篡奪太子之位,但是后來她漸漸感覺到自己的勢力實在是不足以爭奪王位,所以她帶著兒子回到了衛國。好在當初是姐姐衛共姬的兒子無虧即位,對他們母子沒有什么威脅。
商人殺了舍后,想到還有一個人對自己有威脅,所以,馬上找到了子元,假惺惺的想要讓位給子元。子元非常明智,說道:“你想做國君已經很久了,如果我去做國君你肯定會恨我,你還不得殺了我啊?所以還是你去做國君吧。”這番話果然保住了子元的性命。
齊懿公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東西,得了王位后也不知道珍惜,為了打獵的輸贏,砍了一個叫戎丙的父親的腳;又為了滿足自己的**,霸占了一個叫庸職的漂亮妻子。
一個是父仇,一個是妻恨,戎丙和庸職聯手在齊懿公出游的時候,將他殺死在車上,并棄尸在竹林之中。
此后,小衛姬的兒子元,回到了齊國即位,是為齊惠公,幾十年的齊國內亂終于結束了。
看了上面那一段段觸目驚心的記述,是不是頗為震驚?這一出又一出悲劇的發生,都是與齊桓公的那些寵姬脫不開關系的。即使是被齊桓公稱為賢妻的衛共姬又怎么樣?難以想象,若是齊桓公知道自己的霸業就是在這個曾經被他視為賢妻的女人的策劃下走向衰敗的,會上一個怎樣精彩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