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還我河山
- 我的前妻白素貞
- 風明子
- 4431字
- 2010-10-09 19:21:15
靖康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夜幕降臨。這一天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可能是個很平常的日子,他們此時已經準備閉戶就寢了。但在京都汴梁的一間大房子內,卻坐著三位神態各異的人,他們正在緊張的談論著一件事情。
坐在居中高位的這個人名叫趙佶。提到這個人,大家一定不陌生,而且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不太好,因為他就是北宋的亡國之君宋徽宗。大家都說他在政治上昏庸無能,卻在書畫方面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不過這都是我們后人的評價,最重要也就是“亡國”這件事給他描上了厚厚的陰影。但如果他跟普通人比起來,各方面的學問肯定還是相當好的,畢竟他也是受過高等教育,而且對于皇帝來說,政治肯定是最重要的課程了。所以說他也只是因為在藝術方面的卓越才能涵蓋了他在處理政事方面的能力。
坐在皇帝左邊這位須眉白花的老者名叫蔡京,這個人我想大家也一定聽說過,宋朝的太師嘛,權傾朝野,地位甚至大過宰相。也是有名的大奸臣,當然他還是一位書法家。而坐在皇帝右邊這位清瘦的老頭兒名叫高俅(是不是覺得如雷貫耳啊)。此人就更不簡單了,我想他的經歷大家也許都知道很多,他現在是身居太尉。太尉在宋代也就是最高級的武官了。那如此重要的三個人坐在一起會商議什么事情呢。不用說,當然就是國家大事。
國家大事若從形勢上看,最為嚴峻的當然就是邊關戰事,因為它關系到全民百姓的安危,還有國家的生死存亡。而他們正在商議的就是金軍大舉進攻的事情,其實這件事情從去年也就開始了。金國大軍兵分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宗望領軍攻打燕京,西路由完顏宗翰領軍直撲太原。如今完顏宗翰圍攻太原已經有二百五十多天了,攻勢也越來越猛,情況也是越來越危急。如果再沒有大軍前去支援,那太原很快就會陷入兵斷糧絕的困境了。
可是大家想想,金軍是兵分兩路,又攻打了將近一年。宋國的軍隊哪還有不派往前線的道理。現在真的是國無救援之兵,朝無能戰之將,他們發愁的就是這件事情。如果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在這三個人當中,皇帝是昏庸無能,另外兩人都是有名的奸臣賊子。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想出什么辦法來?那肯定也是苦無對策了。
現在已經是入夜時分,他們三個人也是忙碌了一天的工作,都需要早早的睡覺。但現在邊關的形勢也會讓他們都睡不著,尤其是皇帝。正在他們都在發愁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高喊:“報!”
今天已經有兩次接到報官傳來前線的緊急軍情,每次都是宋方不利的消息。
這三人聽到報官的聲音,都是心頭一緊。在目前這種情勢下,想要得到好消息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報官進來后,強忍著慌亂的氣息,跪下稟道:“金左副元帥已經攻下太原,守將王稟英勇殉國。”
“什么?太原失守……那留守張儀情況如何?”徽宗聽到這個消息已經坐不安穩了。
“張大人也是身受重傷,幸被將士拼命救出。現在已經送往京城太醫館救治”(太醫館并非太醫院,乃前朝太醫在京城所開,名為太醫館)。
“速速出宮!前去探望張大人傷勢。”徽宗皇帝再也坐不住了,他也不顧現在是什么時辰,就說要出宮。
太師蔡京奏道:“前方戰事危急,皇上此時萬萬不可出宮。探望張大人傷勢派人前去即可。”
為什么一個小小的留守,就能引起皇帝的如此重視,現在太原失守這么嚴重的問題都可以暫且不管,定要去關心一個臣子的病情呢?那么還得說說張儀這個人。自從張儀高中狀元開始,徽宗皇帝就對他格外器重,并對他多次提拔。但張儀生性耿直,不愿意巴結權貴,自然就跟朝中某些大臣結下怨恨。所以他也被多次彈劾詆毀,官職也會一降再降。張儀畢竟是非常有才干的人,他最后雖被降職為太原府尹。但太原歷來都是邊境重鎮,若非良材皇帝也不會把他安排到這么重要的位置。張儀身為太原留守,在金軍數百萬大軍的圍攻下還能堅持將近一年的時間,這也足以證明他的綜合能力是十分優秀的。其實徽宗喜歡張儀還另有一個原因,徽宗本身酷愛書畫,而張儀那種灑脫的氣質和處世的風格正是帝王難以具備的。也使得徽宗每次都能從張儀身上有所感悟,創作出理想的書畫作品來。
接著說剛才的事情,太師既然說要派人前去探望張儀。那這個人也必須是皇上信重的人才能擔當。現在這房間里也只有他們幾個人,在這夜間再去找別人肯定要浪費時間。所以高俅也明白只能他出宮去太醫館了。于是他就說道:“皇上請安居宮中,就由老臣前去探望張大人傷勢吧。”
高俅出了宮門,叫醒正在打盹的車夫,就急匆匆趕到了太醫館。
太醫館內也是燈燭明亮,高俅喝開忙亂的人群,看到徐太醫正在為張儀包扎傷口,張儀此時已經滿身是傷,不省人事了。
高俅問道:“張大人傷勢如何?”
那位老太醫只顧忙自己的工作,沒有搭話。旁邊一位醫官說道:“張大人五臟皆損,生命垂危,僅存一絲氣息。”
“有多少救治的把握?”高俅又問。
醫官遲疑不定,吞吞吐吐地說:“大概有五成把握吧。”
“就算有一成把握,也要全力救治,且不可有絲毫懈怠。倘若張大人有什么不測,你們也會受到嚴厲的處罰!”高俅下達了命令。
醫官哆嗦著說道:“下官一定竭盡全力,認真救治!”
高俅又交待一句,就離開了太醫館。旁邊這些醫官們都是緊張的一頭汗,而那位老太醫卻有條不紊地做著復雜的手術。一個個大量出血傷口都被他處理包扎完畢,但張儀仍然沒有任何反應。
張儀一直這樣昏迷了半年多,用現在的術語應該叫“植物人”。但他卻在太醫的精心照顧下,慢慢蘇醒過來的。在這期間,發生了許多可怕的事情,他都全然不知。
金軍在攻下太原之后,東路大軍也攻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梁。宋徽宗見情況不妙,就禪位于太子趙桓,即宋欽宗。
金國兩路大軍很快就包圍了宋都汴梁,宋欽宗急忙用蠟書密傳康王趙構(徽宗第九子),讓他火速趕往東京(汴梁),以解京師之圍。趙構被任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其中就包括岳飛,他當時是劉浩屬下一名前軍,他們與金軍戰斗時也取得了小小的勝利,但最終也沒能挽救大宋亡國的命運。
靖康二年一月九日,完顏宗望、完顏宗翰與諸將破城,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包括皇后,嬪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員和機要大臣,宮廷女官,宮廷樂師,廚師等都被金人俘虜北上。三月二十日,金太宗下詔廢除徽宗、欽宗帝號,貶為庶人,北宋宣告滅亡。
然而趙構組建的這支勤王之師,卻僥幸躲過被金國俘虜這場劫難,趙構就成為皇室唯一幸存的血脈。靖康二年五月,趙構在大臣推舉下于南京應天府即位,恢復宋國號,改年號為“建炎”。
趙構繼位以后,起用抗戰派李綱為相,以宗澤為東京留守,發動軍民抗金。
宗澤上任后,積極修復城墻,整治兵器,招募義兵,廣集糧餉,與北方民間自發抗金武裝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招聚義兵近二百萬,分署京郊十六縣,積儲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糧草,與金兵隔黃河對峙。后來岳飛也前來投奔宗澤,在戰爭中也屢建奇功,聲名大振。宗澤的大軍在開封一帶也建立起穩固的防線,局勢也漸漸安定下來。
說到這里,身受重傷的張儀已經蘇醒過來,他還在徐太醫家里繼續療養。其實在金軍攻下汴梁時,他們到處燒殺擄掠,奸污婦女。搶走大量金銀財物和官員百姓,其中女性尤多。當然在城中的太醫館也沒能幸免于難。
就在金兵來到太醫館的時候,徐太醫脫下衣服帽子,并用白布蓋在張儀的身上。金兵用刀指了指他,他只是裝聾作啞。金兵也知道若是得了嚴重惡疾的人,死后才會用這種白布遮身,他們害怕被傳染,就沒有過來殺他。
張儀在徐太醫家里住了一年多,身體才慢慢康復起來。而如今的徐太醫是在家里單獨行醫,生活十分拮據。現在已經入秋,時病又是比較少的,張儀也就考慮要去謀個差事來做。
他也跟當地官員寫過很多求職信,但都被回絕。后來他又托人給朝廷寫過奏折,但一直也沒有得到音訊。而現在聽到李綱為任命為宰相消息,就想進京一試。因為他跟李綱也是曾經相識的。
張儀來到朝堂之上,發現這里好多官員跟他都不認識,大家好像都在議論最近北方的戰事。
不一會兒,皇上就來了,宣布了一些重要事件,然后就表態要“巡幸東南”。他的意思擺明了就是準備南逃,他當然害怕自己重蹈父兄被擄的覆轍。
李綱卻極力反對,并且說出皇上前不久“獨留中原”的承諾,讓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聽了這話當然很是不高興。南逃計劃是汪伯彥和黃潛善的大力主張,同時也是皇上的心意。現在李綱搬出這樣的話,就連汪、黃二人也不好爭辯。
皇上正在難以決斷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喊道:“韓承宣屬下副將白瑞求見!”
“讓他進來。”皇上一向對韓世忠是非常重視的,他就算是南逃也需要武將的保護啊。
這時從外面進來一個少年,一身戎裝。看上去氣宇軒昂,小小年紀卻有大將風范。他見到皇帝就叩頭行禮。
皇帝問:“你前來見朕,有何要事?”
“回皇上。只因金朝率四路大軍進犯我方邊境。中原一線由宗大人防守,韓將軍已鎮守在江淮一線。而我方需要另一支大軍先守住漢中,再向北渡過黃河,就可以扼住金軍的咽喉,這樣就可以擊潰金兀術的大舉攻勢。”
皇帝一聽,這是來請兵了,他眼下只想撤走,可沒有心思再戰,所以就推辭道:“如今所有將士均已出征,朝中已無領兵之將。”
但是白瑞卻繼續說道:“皇上只需分撥數萬兵士,末將即可帶往前線,領兵之事可由宗大人詳做安排。”
皇帝這時可有點急躁了,心想這么一個小將也敢說出這樣的話來。但念在他是韓世忠的部下,就忍住怒氣說道:“這朝中哪有未定主帥就發兵的道理,這不是先調兵后遣將嗎?”
就在這時,張儀突然說道:“皇上若要發兵,臣可以領兵北上。”
汪伯彥立即站出來反對:“張大人,今日可是第一次見你上朝吧。你已經有一年都沒有了解過北方的戰況了,現在還能由你來領兵嗎?”
李綱辯駁道:“張大人學識廣博,還精通兵法,當年也曾以一城的兵力,與金朝數百萬大軍周旋半年有余。如今張大人身體康復如初,確實是出征的最佳人選。”
汪伯彥又以當年太原失守為名竭力反對,李綱卻與之據理力爭。李綱堅決抗戰的決心也感動了群臣,最后多數大臣都支持張儀帶兵出征。白瑞又拿出宗澤和韓世忠等人的聯名推薦信,信中主要是對白瑞的作戰謀略大加褒揚,并請求皇上準許白瑞帶兵御敵。
皇帝此時也沒有理由可以反對抗戰了。也就只好任命張儀為主帥,白瑞為副帥,分調五萬大軍,讓他們出發了。
張儀和白瑞率領大軍屯積漢中之后,根據當地的地形。在險要之地部署防線。同樣也征集義軍,隊伍不斷壯大。防線西面延伸至隴西,東面延伸到安康,與十堰也相互呼應。徹底粉碎了金軍從西路進軍的夢想。
白瑞也是身經百戰,又跟隨韓世忠多年,戰爭方面有著更加豐厚的經驗,積極配合張儀的戰略戰術,常常在崇山峻嶺之間神出鬼沒,出奇制勝。嚇得金軍也是聞風喪膽,節節敗退。不久,他們便占領渭水一帶很多地區。
有一次,金軍率20萬大軍,自京兆出發,準備南下。白瑞率幾百勇士潛伏于渭水河道。等金軍渡過一半時,勇士們切斷橋梁,大量金軍掉入河中。接著埋伏于山林之中的將士在黑暗中沖了出來。金軍被斷為兩截。他們又用準備好的圓木堵塞道路,便金軍也無法后退。結果,白瑞以一萬多兵力大敗金軍20萬大軍。
在張儀和白瑞兩人的完美配合下,與金軍的數次戰役都是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幾年下來歷經戰役無數,竟然沒有一次打過敗仗,軍隊的人員傷亡也是所有軍隊中最少的。他們的軍隊被金軍稱為“鬼軍”,每次出現都會讓金軍鬼哭狼嚎,四處逃竄。
詭秘之主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里,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占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玄鑒仙族
陸江仙熬夜猝死,殘魂卻附在了一面滿是裂痕的青灰色銅鏡上,飄落到了浩瀚無垠的修仙世界。兇險難測的大黎山,眉尺河旁小小的村落,一個小家族拾到了這枚鏡子,于是傳仙道授仙法,開啟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家族修仙,不圣母,種田,無系統,群像文)
茍在初圣魔門當人材
呂陽穿越修仙界,卻成了魔門初圣宗的弟子。幸得異寶【百世書】,死后可以重開一世,讓一切從頭再來,還能帶回前世的寶物,修為,壽命,甚至覺醒特殊的天賦。奈何次數有限,并非真的不死不滅。眼見修仙界亂世將至,呂陽原本決定先在魔門茍住,一世世苦修,不成仙不出山,奈何魔門兇險異常,遍地都是人材。第一世,呂陽慘遭師姐暗算。第二世,好不容易反殺師姐,又遭師兄毒手。第三世,第四世……直到百世之后,再回首,呂陽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一代魔道巨擘,初圣宗里最畜生的那一個。“魔門個個都是人材,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里的!”
青山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山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撈尸人
人知鬼恐怖,鬼曉人心毒。這是一本傳統靈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