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玉芬為修相機做點心顯廚藝
- 幾世京華情
- 崇燕宣
- 2994字
- 2010-10-26 09:14:54
玉芬家住在岳家的隔壁,和岳家一樣,是個典型的小四合院,正房三間,一明兩暗,由玉芬的父親住,東廂兩間,是玉芬的書房和臥室,西廂兩間,暫放雜物。這院子房間不多,人口也少,但在玉芬悉心經營之下,依然四處充盈著“花鳥蟲魚天然趣”的老BJ風情。在磚墁的十字甬路中間,一個充當了天棚的大葡萄架已經碩果累累,襯托著那對兒茶葉末色兒金魚缸中的點點蓮花有些殘落。夜已過半,父親早就睡去,而玉芬養著那只調皮的大花貓也已爬上石榴樹,跳到屋脊去赴它的佳人之約,院中除了掛在房梁上的蟈蟈時不時的“絲扎-絲扎”的叫兩聲以外,不再聽得到別的響動。
在這一片靜謐之中,玉芬正埋首于寫字臺前,為把她的相機恢復原狀而勵精圖治著。她已經足足努力了一晚上了,只差一個小反光鏡片沒有放回原位。可當她小心翼翼的用夾眉鑷子將其送入相機最內部構造之中的時候,“枯嚓嚓~!”,零件又一次的散落成堆,功虧一簣。“該死的程逸仙!我這輩子再也不想見到你!”看著寫字臺上解體了的相機,玉芬發出歇斯底里的怒吼。她的相機被逸仙撞了以后,雖然不至于徹底廢掉,但零件卻怎么也恢復不了原位。本來她是打算讓逸仙賠給她的,可逸仙傍晚在會仙居對她的態度,讓她一時激動,放過了他。這個官宦子弟,以為有點錢就了不起了,還以為我要訛他,哼!照他那么說,再讓他賠豈不是真的成了要訛他了?唉,反正既然已經說了不讓他管,那么一切后果,就只能由自己承擔。不過現在玉芬終于意識到單靠自個兒是弄不好這玩意兒了,必須得找個懂行的人幫忙修修,而京城修相機最好的人,恐怕就要數她家店里的老伙計梁子叔了。他和父親一起把正陽照相館從小做到大,只要是關于照相的事兒,沒有他不熟落的,修個相機自然不在話下,不過此人向來尖刻,心胸狹窄,很少幫人,而且聽說自從店里來了那個不愛說話,只愛干活的伙計后,他和父親關系也愈發緊張了起來,還曾揚言要離開正陽。唉,眼下這個情況,想必是老板的女兒有求于他,他也不見得就肯幫忙。玉芬想著,隨手從寫字臺上小玻璃瓶里拿出了幾個她自己親手做的果子干丟到了嘴里,在酸酸甜甜中,她突然有了主意。
玉芬是個特別能干且麻利的姑娘,家里頭的活兒,沒有拿不起來的,除了好針線贏得了鄰里夸獎外,炒菜做飯更是把好手,尤其是她做的各種BJ小吃,不僅“味兒正”,還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其中她最拿手的要數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和薩其馬了。這些小東西即香甜可口呦營養豐富,可真的制作起來,步驟繁冗復雜,講究多了去了。
先說艾窩窩和驢打滾,制作它們的最重要環節,那就是蒸江米。在把江米充分的浸泡后(至少四個小時,且時間越長越好),把水空出來,上鍋干蒸。十分鐘后再向江米中倒入開水,邊倒開水邊攪拌,使江米充分吸收水分。等到江米完全被攪拌成糨粥狀就將其取出,再用搟面杖將米粒碾碎。這樣做出來的江米才會有勁兒,有拉力,吃的時候口感才好。取適量處理好的江米,放在面粉上來回搓揉,按扁后包上由白糖,芝麻,還有碾碎的核桃仁攪拌在一起的糖餡,最后再在上面點綴一小塊山楂糕或綠果脯,就成了艾窩窩。如果在案板上灑一層黃豆面(炒過的),把江米面放在上面搟成一個大片兒,再將紅豆沙均勻抹在上面,然后從頭卷成卷,再在最外層多撒點黃豆面的話,就成了驢打滾。
再說豌豆黃,必須挑選上好的白豌豆,稍磨去皮,用涼水浸泡后倒入燒著水的銅鍋中(不能用鐵鍋),加堿,待豌豆煮成粥狀后用帶著湯過籮。然后將過籮的豌豆粥放入鍋內加白糖翻炒,炒的過程中必須要不停用木板撈起豆泥,當豆泥往下淌得很慢,淌下去的豆泥不是隨即與鍋中的豆泥相融合,而是逐漸形成一個堆,再逐漸與鍋內豆泥融合的時候,即可起鍋。起鍋后把豆泥倒入模具內,晾涼后即可食用。
最麻煩的要數薩其馬了,首先說制油炸條。把面粉過篩后,在粉堆中央開凹糖,把攪拌后的雞蛋倒入凹糖,接著加水把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團,醒上一會兒,再把它切成面條,刷去干粉,投入到油鍋中,炸至黃色后撈出,再在上面均勻的涂上一層糖漿。然后把它擺放在撒了一層干粉和一層白芝麻的定型木框內,鋪平,再在其表面上撒果料,待晾涼后切成塊形。
由于這些東西制作麻煩,所以每次玉芬都會做出很多,她和父親吃不了,左鄰右舍的就跟著沾光。前些天她正好做出了一批,這幾天報社忙,還沒來得及往外送,正好可以用來賄賂梁子叔。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玉芬就拎著她精心制作的各種小點心到了位于前門外火車站的正陽照相館去找梁子叔幫她修相機。可令她失望的是,梁子叔叔雖然對她送上門來的東西照單全收,卻還是以店里太忙沒時間為由,婉言拒絕了她的請求,當然,作為長輩,他還是給她指出了一條明路——找你爸修去。呵呵,玉芬心里想,我要是敢找我爹修,我還找你干嘛?要是他知道我把相機弄成這樣,肯定得把我的相機沒收了。哎呀,這個不講義氣的梁子叔,會不會把這事告訴我爹啊,收了香火不顯靈也也就算了,別一會兒來個“恩將仇報”啊!真是煩人,虧我那么辛苦的給他弄小點心。正在玉芬正著急生氣的時候,忽聽背后有人喊她,回頭一看,原來是店里的伙計,木頭。他是后海廣化寺玉山方丈的遠房親戚,因家鄉連年災禍,來京投親,那段時間店里正好缺人,玉山師傅便把他推薦了過來,而馬老板見他踏實肯干,便收留他在店里。別看他來了快一年了,玉芬從沒跟他說過話,一來是玉芬到店里的時候不多,二來他實在是太不愛說話到了玉芬曾以為他就是個啞巴的地步。
“我幫你修好可以。不過你別跟別人說是我幫你修的。”
“恩恩恩”玉芬聽他這么一說,立馬笑逐顏開,高高興興的把相機交到了他手里,還真心實意的說,“以后我天天給你做好吃的。”
就在和他十指相觸的那一霎,玉芬突然叫道:“哇喲!你的手怎那么好看啊!”他的手比玉芬的還要白皙滑嫩,而那修長的手指宛若玉筍,根根挺秀。再抬眼看他,玉芬這才注意到,他長得真是眉清目秀,尤其是皮膚,華潤白皙的簡直可以說是膚若凝脂。別看他來了這么久,玉芬這么仔細瞧他,還是第一次。他被玉芬看的有些發毛,怯怯的低下了頭。玉芬到是大方的一笑,說:“你要真能幫我把相機弄好了,我就給你做身新衣服。”他穿著的那身破衣服真的讓玉芬看不下去了,洗的都快透了,這眼瞅著天就涼了,那小薄板體格哪扛得住啊。就算他一般不出來接待客人,可這身行頭對店里的形象著實影響不好,玉芬突然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都說她爹是奸商呢,對員工真是苛刻。
“我哪里有那福氣。”他面無表情的說了一句,轉身走了。玉芬突然覺得他和逸仙背景很像,都是高挑嶙峋中透著一股莫名的堅韌。不過相似的只是背影,他們倆長得雖說都不錯,但逸仙是帥氣,而他是秀氣。眼神相距的更遠,逸仙的眼神是小溪,清澈見底,歡暢著激蕩著,即便偶爾落下的石子,濺出的水花也是晶瑩透明。而他的眼神像是大海,深不可測,說不定什么時候便會變幻風云,電閃雷鳴。想著逸仙,玉芬不由得暗罵,這個缺德玩意兒,沒他相機能壞么?說不賠就真把這事兒給忘了,也不知道他現在跑哪去了?這時一輛很普通但包裹著特別嚴實的騾車“叮叮當當”的從她身畔駛過,隨即,她便警覺了起來,因為她以職業記者的直覺和經驗判斷,這里肯定坐著角兒,而且,這個角兒是去赴一個不同尋常的約會,還有,這個角兒十之八九是張碧蓮,只因,她看到了袁宗良的拐杖正橫放在車把式的身后。呵呵,又有新聞可以寫嘍~!玉芬興奮的追著那輛騾車跑了下去。
2009-1-1100:19
注:在老BJ,由于原料所限,每種小吃都有供應的時限,本文中忽略。艾窩窩限于春夏,豌豆黃只在春季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