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景大奶奶
- 鄉村紀事
- 古岸云沙
- 2818字
- 2010-09-02 10:22:12
這名字有點類似于蘇童的某一篇舊小說的太太,非常悲劇。
也的確是一個悲劇。
她是我們六服之外的本家。
我的老爺爺兄弟五個。景大奶奶的公公應該是我老爺爺的堂兄弟或者更遠的堂叔兄弟或者之外更遠的一種叔伯兄弟。一筆寫不出兩個姓來,不管論起來怎么遠近,我們是本家那總是不錯的。
小時候,她母親因為受不了她父親的壞脾氣,跟人走了,據說是去了黃河北,她母親走時肚子里還懷著一個孩子,到那邊生下來,是個男孩,若干年后,她的母親去世時,捎了信,讓她去一趟,母親后來所生的妹妹們對她并不熱情,只有弟弟是親的,回來的時候送了她很遠的路,非常舍不得。后來也有想來往的打算,但是因為路途遙遠,又沒有多少感情,母親一走,跟著也就斷了聯系。她一個人跟著父親長大。應該說是非常嬌縱的,說一不二。
嫁給大爺爺之后,因為窮,也因為婆婆孩子多而且小,最小的小姑子比她的大兒子還要小一兩歲,所以常常顧不到他們,為此生氣打架是常有的事。為了養育四個孩子,她沒少受罪。最小的一對是雙胞胎,二個女孩,沒有奶,只好喂米糊糊,白天要下地掙工分,夜來哄孩子,兩只眼睛熬得象爛桃一樣睜不開。我的大娘們有時提起來,也是唏噓不已。
等到后來她的孩子們一個個長大了,而婆婆又要照看小兒子家的孫子孫女們,她心理上是非常不平衡的,她打過婆婆,丈夫在一邊袖手旁觀,全不理會。她說翻臉就翻臉,有時說著話好好的就惱了,讓人全不知怎么回事,也有時是說著說著就哭了,那委屈也不知從何而來。我大娘她們常說,她要是當演員,絕對是好演員,說哭就哭,來得快呀。在生產隊里時,她常常與人罵架,她和二洋馬奶奶是死對頭。二洋馬奶奶人高馬大,打架罵人是一流的高手,一般的人不是對手。據我的大娘們說,一開始兩個人好得象一個人,后來不知怎么惱了,就成了死對頭。人說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景大奶奶卻最喜歡揭人家的短。因為二洋馬奶奶與我老五爺爺的兒子相好,這也是全村皆知的事兒,只是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沒有人說出口罷了,犯不著。景大奶奶每次與二洋馬奶奶打架,都要不管不顧抖落一遍,惟恐人不知。這是女人的軟肋呀。二洋馬奶奶當然不算完。兩個人打架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敢上前拉架。一是迫于二洋馬奶奶的拳腳無情,二是不喜于景大奶奶無遮擋的嘴。她幾乎不會打架,罵著罵著就把頭抵到了對方的身上,一邊抵一邊哭:你打死我吧,你打死我吧,有種你打死我!好象不讓人打死就對不起自己似的。對方于是就順勢揪住了她的頭發,向后猛拉,頭發一縷縷地被薅下來,她好象不知疼似的,還只管往人家的懷里抵。所以每次打架都以她的失敗而告終,因為失敗的次數多了,她心里積了太多的怨,老覺得人人都對不起她,一族里都是壞人。
后來分田到戶,各人種各人的地,她不再與人吵架了,婆婆也死了,沒有機會了,然而兒子該找媳婦了,因為她脾氣不好,所以兒子的婚事幾乎耽擱,她的大兒子,也就是我后面的文章中將要提到的大叔,自己談了一個,因為離家遠,也許還有別的原因,沒有成,于是托人介紹了那個后來的前大嬸兒。大嬸兒人是挺老實的,就是有時不太明事理,大叔又貪玩,所以日子過得唏里嘩拉的,與大奶奶處得也不好,婆媳兩個常常罵架,這在農村里也是常有的事,然而只是沒有這么頻繁的,大叔時常不大在家,結婚之后,又在外村找了一個相好的,于是前大嬸兒幾乎天天跟蹤追跡地尋找他,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一是氣,二是營養不良,連著生育兩胎男孩都死了,兩個人鬧離婚,大奶奶堅決積極支持兒子離婚,前大嬸兒姊妹三個,沒有兄弟,她是最小的一個,母親早逝,父親老弱無用,可謂娘家無人。她娘家的堂哥帶著族里人來村里鬧了一次,大打出手,最后也不了了之?;槭菦]有離成,大叔一個人去了市里打工,離了家,這一個婚姻才算安穩下來(誰會想到十幾年后大叔還是離了,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就離了呢,倒害了兩個孩子與前大嬸兒,目不識丁,人老珠黃,再找人都難了)。
接著是她那個二女兒的婚事,不滿意,據他們說,二女婿有點好吃懶做,不過日子。于是接著鬧。二女兒帶著一歲多的孩子為鬧離婚東躲XZ,那個女婿找了差不多半年,那一年冬天找到我們這兒,挺可憐的,留他住了一宿,吃了兩頓飯,一頓飯吃了好幾碗米,好象餓了多久的樣子,我大娘看著直可憐。大娘說,不要讓景嬸子知道了,出了力落不出來,知道了非罵我們不可。那個男人實在可憐,他是我姥姥村子里的,我自小在姥姥家里長大,雖不是太熟,也是知道的。人長得挺好,高高的,白白的,眉清目秀,在農村里那當是一等一的人才了,就是懶一點,兩個人合不來,常常吵,一語不合,二女兒不是回娘家就是向外跑。景大奶奶經常罵那個女婿,女兒也罵。罵得都皮實了,一罵就搭拉腦袋,一句不吭。后來實在被罵煩了,也對著罵。
這一個離婚也鬧了差不多十年,十年里,二女兒的二胎也生了,還是鬧著離。過年也不回家。有一年,景大奶奶在市里兒子家里過年,二女兒帶著孩子在娘家過年,那個女婿釣了魚給她們娘們兒送去。慢慢得也就回家了。
后來再生氣回了娘家,女婿家里來人接,女兒再要跟著走,前腳邁出去,后腳還沒有跟上來,景大奶奶就開始哭,哭得女兒心也軟了,只好留下來。兩個女兒皆是自小惟命是從慣了的,一言不合非打即罵,記得小時候,大的女兒學做衣服,一只口袋軋反了,一巴掌摑過去,五個鮮亮鮮亮的手印。大女兒還有一點點反叛意識,自己看中了婆家,嫁過去,結婚的時候,想要五百塊錢做陪嫁,沒有給,托了我母親去說合,也不成,結果是空著手哭著就走了。大女兒在婚姻上可說是堅持了自己的主見。小女兒則太過軟弱了。景大奶奶要她離婚,她就只能離婚。
景大奶奶讓兒子托人,找了關系,并且讓那個已經在上初中的外孫女兒寫了證明材料,說父親虐待她們。最終把婚給離了。
接到傳票之后,那個女婿傷心透頂,急火攻心,喪失理智,在一個凌晨把早起干活的景大奶奶與她的二女兒都砸死了。這是一個非常可悲而且影響惡劣的事件。
我姥姥村子里的人曾經想過聯名去保那個人,結果沒有保成,因性質惡劣一個月后被槍斃了。
心痛之余,我常常想,這個悲劇的形成,更大的原因還在于景大奶奶的性格。人不是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嗎?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一個人不可以太霸道了,無論做什么事都不可過了,過尤則不及。
日子都是人過的。
但是日子過到這個地步就讓人難免覺得疼痛。
二女兒的兩個孩子,大的跟了姥爺,小的跟了奶奶。大的那一個漸漸懂事,深悔不該寫那個證明材料。初中沒有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奶奶不久也老去了,小的那一個只好輪流跟著叔叔大爺家過日子。那么小的孩子,還不到四歲,每天在自己家空空的院子臺階上,寂寞地寂寞地坐著。她還不知道悲傷為何物,卻過早地離開了父母溫暖的懷抱。
我與那個二女兒一起長大。她年長我二歲,到今年也不過四十歲左右。太過老實、執拗,又缺少主見。想想是不該的。
真的不應該。
一聲長嘆不足解千古疼痛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