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豬肝洞
- 峨眉
- 于鐵成·又見青山
- 2346字
- 2010-04-22 21:46:59
古老相傳,在豬肝洞里曾經住過一個窮苦的老道士。
有一天,忽然從洞外走進來一個俊朗的年輕道人,他對那老道士說:“道兄,貧道自遠方而來,聽聞這峨眉山乃是第七洞天,又是天真皇人授道之地,葛由騎羊飛升之所,故此前來朝圣,走到這里,肚中饑餓,想在道兄這里借住一晚。”
那老道士看了那年輕道士一眼,為難地說道:“貧道這洞里,一沒住處。二沒吃的,你還是到別的觀里去看看吧。”
那年輕道人笑道:“廣廈千所,只能夜眠七尺;米糧萬石,不過日食三餐。沒住處,貧道就住這石床上;沒吃的,貧道自有辦法。”
老道士聽了這話有些好奇,加之天色已晚,若把這人趕走,怕是便要露宿荒郊野嶺了。老道士心地善良,便也只好答應下來。
只見那年輕道人從背囊里拿出了兩個化緣用的缽盂。他把一個放在豬肝石下,另外一個放在羊肝石下。然后,用手指對著兩塊石頭點了三點,口里喊道:“滴!滴!滴!”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豬肝石的石縫里滴下了大米,羊肝石的石縫里滴下了清油,剛好夠他們兩人一天吃的,這才停了下來。
老道士在旁邊看著,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心想,這不是遇到神仙了嗎?
趕緊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口中尊道:“上仙降臨,小道有眼無珠,乞望上仙恕罪啊!”
那青年道人微微一笑,趕緊將他攙扶起來,謙辭道:“道兄言重了,貧道與你同為修道之人,哪里是什么神仙,切莫如此啊!”
老道士將信將疑,心中還是肅然起敬,仔細地伺候著;那青年道人十分謙遜,兩人相互禮讓,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年輕道人要動身離開了,臨走的時候對老道士說:“道兄,你我有緣,貧道就傳你這個法子。以后你每天放一個缽盂接米,一個缽盂接油,就不愁一天的生活了,可不要貪多啊,貪多必有禍事呢。”說著便把那兩個缽盂送給了老道士。
青年道人走了以后,老道士用那法子試了試,果然十分靈驗。于是他便按照青年道人的吩咐,每天只接夠一天生活的就行,從沒有想過多接一些油米囤積起來。
就這樣又了過了幾年,有一天黃昏,老道士正在清修,又有個道人前來借住。
這個道人打扮有些古怪,挽一個道髻松散散,穿一件道袍吊半邊,手拿一個方便鏟,眼睛東瞧西看。
那道人走進洞向老道士行了一禮,說道:“道兄呀!貧道是來這里朝拜仙山的,眼看天快黑了。想在你這仙洞里借住一晚,還請道兄行個方便”。
老道士見那古怪道人一身塵土,又累又餓,便答應了下來。
那古怪道人向洞內一看,四壁空空,只有一張破床,一個破爐子。于是就問道:“道兄,你年紀這樣大了,走動都不方便,住在此處如何生計呢?”
老道士并無心機,便老老實實地說:“托呂祖爺爺的福,這洞中兩塊石頭又能滴米又能滴油,就夠貧道一日的生計了。”
那古怪道人聽說洞里的兩塊石頭能滴米和油,便打起了壞主意。
他心想,這個老東西眼看也活不了多久了,我何不假意拜他為師,等他死了,這洞子不就歸我所有了嗎?有了兩塊滴油又滴米的石頭,油多米足,我便可以修一個大道觀,還可以做當家道長了。
打定了主意,這古怪道人便假惺惺地對老道士說道:“老師父,你這樣大的年紀了,身邊又沒有一個徒弟,生瘡害病也沒有人服侍你。貧道也是孤單一人到處云游,沒個落腳處。不如我就拜你為師,今后我們師徒倆也好互相照應。”
老道士推辭道:“不可不可,貧道已經活不了多久啦,你若拜我為師,豈不是拖累了你,耽誤你的道行?”
那古怪道人忙道:“出家之人以慈悲為本。何況是同道之人。”
說著,不等老道士再說話,就慌忙跪下磕起頭來。
老道士見他說得誠懇,便也沒有再反對了。
過了幾天,那古怪道人看著接米接油的缽盂太小,一天下來也接不了多少,便換了兩個大缽盂。可是,接的米仍然與原來小缽盂一樣多。
這古怪道人又想了想,覺得是石頭的縫子太小,所以滴得不多。于是,他便找來鑿子鑿開石縫,想把縫子鑿得大點,好多接些米和油。
老道士見他用鑿子鑿石縫,急忙阻擋道:“這油和米都是呂祖爺爺的恩賜,你怎么能夠如此貪心呢?”
那古怪道人哪里肯聽,反嫌老道士礙手礙腳,仗著自己身強力大,便常常不許老道士吃飯,還硬逼著老道士去山下河中挑水。
老道士年老多病,哪里受得了這些折磨?沒過多久便病死了。
老道士死后,那古怪道人沒人阻攔,更是天天不停地鑿那石縫,可石頭卻是又滑又硬,怎么鑿也鑿不開。
有一天,他正鑿著,突然從洞外走進來一個相貌俊朗的年輕道人,見他正在鑿石縫,便問道:“以前住在這里的老道兄呢?對了,你鑿這石頭做什么?”
他正因為石頭硬,鑿不動,正在冒火,于是便也沒好氣地罵道:“他早就死了,你這人真是狗逮耗子——多管閑事!”
那年輕道人笑了笑道:“貧道要是不管閑事,你恐怕就走不脫了!”
說罷對著兩個石頭看了看,自言自語地說:“豬肝,羊肝,貪多嚼不爛,恐怕就要油干,米干!”他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出洞去了。
那古怪道人“呸”了一聲,回頭繼續鑿石縫,忽聽“嘩啦啦”一聲響,從石縫里噴出一股泉水來,他嚇得慌了,轉身就往洞外跑,可是哪里還來得及。片刻之間,那洞里便淹滿了水。貪心不足的古怪道士就被淹死在洞里了。
從此,豬肝石、羊肝石就再也不滴米、滴油了。
對于這個傳說,小魚本不相信,石頭里滴米滴油,這如何可能?
但這故事里面的道理,他卻是清楚的很,所以小魚對名利看得甚淡,對那些追名逐利之人也向來是嗤之以鼻。
突然,小魚的眼睛卻被洞里的一件東西吸引了過去,那是最里面處的一個石縫,在小魚的記憶中,那里好像和從前不太一樣了。
怎么回事?難道那地方真的被人鑿過了?可是這地方沒事誰鑿它呀?帶著這個疑問小魚縱身就跳了過去,哪知過去后才發現,這里不但被人鑿過,而且還在鑿的空隙上面壓了幾塊石頭,等小魚挪開那幾塊石頭后才發現,原來下面壓的竟是一件黑色夜行衣和一個黑頭套。
看到這里的小魚不禁倒抽了口冷氣,這東西是誰的?怎么會藏在這里?如果他將衣服藏在這里的話,那他這個人也就該在這附近。
這人在峨眉山上下亂轉卻沒有被人發現,看來對此地很是熟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