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星夜峨眉巔
- 峨眉
- 于鐵成·又見青山
- 3081字
- 2010-02-18 23:09:20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西蜀峨眉,乃天真皇人授道之地,楚狂接輿隱逸之鄉(xiāng)。風景之秀甲于天下,堪比蓬萊仙境,乃是道家“第七洞天”。《山海經.西山經》載:“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皇水出焉,西流注水于赤水。其中多丹栗。”
皇人之山,即天真皇人之山。皇人李老君在此授道于軒轅黃帝,此后又有趙公明在峨眉山羅浮洞修行。周朝,仙人葛由與楚狂接輿均隱于此。
東漢時,普賢菩薩在此顯露法相,峨眉山又為佛家道場。西晉時,西域僧阿婆多羅尊者追尋普賢菩薩圣跡至峨眉,行至半山,觀山水環(huán)合,同于西域化城寺地形,于是依此而建道場。山高不能運瓦而上,便以木皮蓋殿,故稱木皮殿。此后更名化城寺、大乘寺。魏晉中,天竺圣僧寶掌大師來禮普賢,初住峨眉山麓靈巖寺,后結茅于洪椿坪右峰,后人名之為寶掌峰。至此,峨眉山佛法之勝,冠于天下。
此刻正是初夏時節(jié),然而山中夜色頗深,月也沉吟不見。只有漫山遍野的松柏濤聲。偶爾傳來虎狼的咆哮,激昂震蕩。
小魚此刻卻已行至半山。這里是他少年時代滿山玩耍的所在,因此盡管星光微弱,他仍快步如飛。聽得虎狼長嘯,他不但不怕,反而十分喜悅。
原來,他九歲時被通天大師接到山上,性子十分頑皮,常一人在山中亂轉,竟與那猛虎、靈猴、山豹、野狼相處甚歡,常常跑到山下從徐老伯等鄉(xiāng)親的店里偷出葷腥來喂給這些“好友”。此刻聽得虎狼之吟,心中頓生親近之感。
正行間,眼前突然一亮,遠處巖下,竟有許多光點飄來飄去,不一會兒,光點竟多得如天上的繁星,似除夕之日所放的焰火,又像仙人撒下的珠寶,竟連山路都照耀得通明!
小魚心中一驚,暗想道,今夜發(fā)生了許多蹊蹺之事,莫非山中現下也有敵人來攻?那光點可是敵人舉著的火把?
心中一急,腳步更加迅捷,施展輕功,直奔那光點而去。
然而,當他奔至光點原來所在之處,竟又是一片漆黑了,且連一點人聲也沒有,林間只有幾聲風過。小魚也不糾纏,猛地發(fā)力直往金頂峨眉派總堂西極天狂奔而去。
此刻,已近黎明,天色更暗,巍峨矗立,法相莊嚴的四面十方普賢菩薩金像也已在眼前了。諾大的靈秀苑,與“金頂銅殿”的華藏寺遙相呼應,便是聞名海內的峨眉派之總堂。
小魚微微一笑,心道:“我這便悄悄潛進總堂去躲起,待師父做早課的時候,且嚇他一跳!”
原來,小魚小時候甚是頑皮,常在寺內和年齡相仿的弟子們們玩捉迷藏,也常和師父嬉耍。晚上溜出寺廟去后山尋靈猴和老虎等野獸玩耍,也時常趁黎明時潛回自己的禪房里。想到此處,小魚心中更涌起對師父的思念之情,恨不得立刻就能跪在師父的面前大哭大笑一場。
望著靈秀苑巍峨的院墻,司徒小魚想起幼年時常從后院墻下的一個排水地溝中鉆進鉆出,不由得暗笑自己一番。他身子微微一伏,便縱身而上,猶如一支快箭,已然射上墻頭。這時,只聽兩聲輕叱:“大膽蟊賊,滾下去!”兩支長劍從左右兩方直刺過來!
司徒小魚驟然遇敵,卻絲毫不慌,他身子如同被線牽引,竟又直升數尺,雙腳輕輕地踏上左邊刺來的長劍,在空中翻了一個斤斗,身體落下時回手一指,已封住了右邊執(zhí)劍人的七處穴道。
左邊的執(zhí)劍人竟也十分機警,他也縱身而起,當空一劍劈下,竟然是把劍當作了刀使。這人身手極快,劍似已劈至小魚的面門。誰知小魚竟真的像一條魚一樣,貼著執(zhí)劍人的手臂與他擦肩而過,那長劍竟又到了小魚的手上,這一招正是名滿天下的峨眉“千機變化無影手”。
執(zhí)劍人長劍已失,卻并不后退,反卻欺身而上,雙拳猶如車輪般攻來。司徒小魚失聲輕笑,小腹一縮,全身倒退而出,口中輕聲叫道:“楊師兄,得罪得罪,你哥子好厲害的白猿通臂拳!”
那人猛然收拳,驚道:“你是……小魚?哎呀,難怪你會使本門的武功喲!”
司徒小魚早已拍開左邊那人的穴道,笑道:“湯師弟,對不住!楊師兄,我回來了!”
原來這兩人乃是司徒小魚的師兄楊晉和師弟湯思切。司徒小魚在山中時與楊晉相交甚厚,深知這位師兄為人實在本分,而那湯思切當時不過十二三歲。
通天大師門下弟子甚眾,其中無窮、智謹、智多、智簡等人身在佛門,從師父參詳佛法,兼習武功。俗家弟子十余人,大師兄李長風在軍中效力,二師兄段云峰也在兩年前被駐防云南的明軍大將劉鋌禮聘為槍棒教頭,師姐李云蘭早已嫁人,不在山中,師兄歐陽岷江本是蜀中最大鏢局的小主人,自然也早出師去了,還有楊晉等少數幾位師兄和比小魚入門更晚的一些師弟則留在山中隨師左右,其中段云峰、楊晉等人所收的二代小弟子已經又有百余人。
只是有一件事小魚并不知道,自己其實并非山下那司徒家親生的,而是身在襁褓之中被通天大師在云游時“撿”而來的。
二十三年前,通天大師在武當山作客,與武當掌門玄和真人下了三天三夜圍棋,連勝九局,贏得了玄和真人收藏的一樣珍寶——宋太祖趙匡胤起兵時祭旗所用的一條精鐵磨制的寸長鯊魚。
通天大師乘興而歸,回到峨眉山時,路過清音閣下的牛心石,見到一個出生不過幾天的娃娃被人放在石上的一個木籃里。
這孩子眉清目秀,右肩有一新月似的胎記,極是可愛。然而這牛心石四周皆是激流,孩子被放在這里顯然有異。
通天大師慈悲為懷,不忍棄之而去,便在旁邊打坐至深夜,仍不見有人來尋這孩子。入夜時,孩子哭鬧大作,大概已經餓極,通天大師飛身跳上牛心石,挎起木籃下山化求奶水喂食。
一連數日,通天大師在山下尋找孩子的父母家人,峨眉知縣素來敬仰通天大師,也派出衙役四處幫助尋找,卻始終不得消息。
出家之人抱孩子下山化求奶水畢竟只能是權宜之計,不可長久而為之。通天大師尋遍山中,竟找到一頭剛剛分娩的猛虎,便以虎乳喂食。
然而在寺廟之中養(yǎng)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實在很難,通天大師無奈之下,只得將孩子寄托到山下一戶老實本分的賣葉兒粑的人家,這家人復姓司徒,便讓孩子隨了姓氏,由于拾得孩子時正好贏得了一條鐵魚,便為之取名司徒小魚。
司徒小魚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那司徒夫婦也都是良善之人,雖家中并不寬裕,卻仍是湊足了學費,送小魚讀書。小魚九歲那年,司徒夫婦先后染病去世,通天大師這才又下山將他帶回,正式收入門下。小魚骨骼清奇,雖起步甚晚,但卻天賦異于常人,于是深得通天大師真?zhèn)鳎涔υ诒姷茏又幸掩吷铣恕G熬€軍中,每日博命殺人,刀尖之上舔血,身手更非小可。
楊晉的武功原本與小魚相差無幾,不料此次一交手便落了下風,不過他為人甚是忠厚,心中坦蕩,看到失蹤五年的師弟突然回來,也不免高興,笑道:“小魚,你這家伙這些年跑到哪里去了?也怪了,同在師父門下,我又入門比你早,咋個這劍法上就始終也不如你呢?”
小魚笑道:“楊師兄你又說笑了,論起劍法嘛我們就在伯仲之間,但師兄的通臂拳卻遠勝小弟了。”
楊晉呵呵一笑道:“你莫光揀好聽的說了,師兄人雖笨些,卻也不是傻瓜,你這是在逗師兄開心哈。”
小師弟湯思切卻已經跑過去一把抱住了司徒小魚,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小魚走時,湯思切不過十二三歲,但和其他一些小師弟一樣,都與與這位小魚師兄最為相好,常纏磨著小魚師兄帶自己去后山與靈猴嬉耍。此刻,湯思切已近成人,生得身體魁梧,渾身肌肉猶如鋼鐵打造一般,他劍法并不精,但一身橫練的功夫卻一點不輸于那些有十幾年功力的高手。
分別數年,乍一謀面,湯思切絲毫不在意自己剛才被大師兄點了穴道,一心只想和小師兄親近一番。
這時,只聽墻內有人朗聲道:“下山經年,還是那小猴兒脾氣么?有門不走,翻墻越戶的東西。”
小魚只覺心頭一哽,幾乎熱淚便要流下,他失聲叫道:“師父!”便縱身一躍而下。
還是那張慈祥中又充滿睿智的臉,須眉白如雪,細膩如絲。
這是一張時常出現在夢中的臉,早已見慣生死的他竟忍不住淚滿眼眶,他撲上前去,一把抱住眼前的老僧,哽咽地喚道:“師父,小魚兒回來了,您的小猴兒回來了……”
緊跟身后的楊晉和湯思切見此心中甚是感動,幾乎也要流下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