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安家
- 一笑緣
- 冷月敲雨
- 2163字
- 2012-02-24 15:20:07
所謂聞名不如見面,雖然對這個唐王成見很多,但是當他們看見梁媚的時候,也放下很多了。不過前段時間的臨安也遭到了一段洗禮。十二月十七日,金軍攻陷臨安。金兀術團騎兵不習慣于舟船,更不識水性,無法繼續再追襲宋高宗。同時,金軍在浙水沿岸,又被嚴州的鄉兵擊敗于桐廬縣的牛山下。所以金幾術詭稱“搜山檢海”已畢,在杭州等地大肆擄掠一番后北返。
此時的都城還沒有完善,只是當年的西湖和錢塘江在這里,等待著一場華麗的演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宋朝四大才子,蘇、黃、米、蔡也曾經說過這里是,道通四方,海外諸國,物資叢居,行商往來,俗用不一。
對外貿易,宋初就在繼廣州之后設立兩浙市舶司,專管兩浙的海外貿易,淳化三年(992),市舶衙門也曾經移到過明州定海,次年又移了回來。
而近水樓臺,交通樞紐的杭州剛剛起步,現在還不是發展經濟的時候。
梁媚這里也收到了岳飛那邊的消息,在廣德,他大戰金兵,六戰六捷,生擒金將漢兒王權及大小將領四十余人,斬敵一千二百余人。在此期間,并將失散的老母和兩個兒子接到廣德兵營。
不過讓梁媚憂心的卻還有一件事。那日他遇到的不是別人,正是趙構。此段時間,趙構還關心起自己的情愛,說是看上了梁媚。不過梁媚以種種理由推脫了。
“小丫頭真的不簡單啊!”天嘯不知為什么,和梁媚的關系并不是很熟,卻是起先來調侃起了梁媚。
“那我怎么辦呢?”小梁媚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甚是可愛。
“金蟬脫殼!”沈志想了很久,突然說出了這一句。
“你就要求上戰場,然后死在戰場上,這樣就可以了!想要出名容易,想要不出名必須學會放低自己。”
“你說怎么辦?”梁媚覺得有戲,便靠的沈志很近,耳語起來。眾人不好說什么。
“就這樣!”梁媚拍著沈志的肩膀大叫。“果然比何子還要想得多。”說著眼睛一瞥何子。冷不丁看見另一雙嫉妒的眼神。
而即便是這樣,“金蟬脫殼”才勉強可以成功。去年十月,趙構和大臣們又離開杭州,轉往越州(紹興)。十一月下旬聽說女真兵鋒直指杭州,便又轉往明州。臘月中旬,趙構便和他的全部領導班子下海躲避金軍。四月南宋朝廷才得以登陸……
待稍微穩定了下來,沈志致信給博軒,讓他們來臨安來。臨安臨安。平安平安,但愿吧。
在何子的鼓動下,沈志和于思決定再次努力讀書,來考取功名。而天嘯、錢鈞則決定有機會加入戰爭。不過他們還有了另一個打算。在揚州,何子還有自己房子,芍藥居,在這里,永遠如同客人一般。沈志抄下了《木經》一直沒有機會實踐一下,加上何子對于屋舍的裝飾還是比較在行的。趁著戰爭剛過,地面便宜,也有其他工程在建設之中,他們便湊了湊銀兩,找了一個地方,邊讀書勵志,邊建筑房屋。另外也是為了迎接微之他們過來。不過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便難很多。錢財方面還要等博軒他們的幾年經營的成果,和何子的字畫,抄錄,不過李唐的字畫比較受歡迎,賣起來一幅畫就價值連城。為了留下秋晨他們經營的準備,地址也沒有選擇太過偏僻。暫時,大家還是要寄住墊腳,或者在李唐朋友家。每一步都分外的艱難。還要提防戰火的時刻“親臨”。在錢財上面,何子想到,當時揚州遭到戰火的時候,齊賢家尚且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可以先籌借籌借。只是自己的芍藥居,現在不知道怎么樣了。當時也沒有一些保護意識。還有租契還在,想回去應該還可以用得到。
而差不多同時,臨安也迎接著它的一次改變。在它改變前,說在很多年前,有人因為買不起地,窮到死無葬身之地,葬在寺廟公共用地,這一年,尤溪有一個姓朱的孩子出生了。他的父親,十多年前,因官司連累變賣百畝良田,帶著妻子從婺源遷居福建。這位父親叫做朱松,宣和五年(1123年),朱松更調南劍州尤溪縣尉,攝監泉州石井鎮稅。
而在他任建州政和縣尉的時候,政和縣域地僻民窮,交通閉塞,經濟落后,舉邑文盲充斥,名儒賢士鮮如鳳毛麟角,而且民間多溺女棄嬰之惡俗,鄉里細民又好訟勇斗。
他用了三條錦囊妙計:其一,輕徭薄賦,使鄉民安于農桑,人日益富。其次,廢除嚴刑峻法,施理學教義于民,對民間訴訟多以調解以息其爭;并通過說理感化,改變了政邑溺女棄嬰與好訟之陋俗。第三,大興教育辦書院。邑中子弟除豪富之家延師就讀外,沒有一座象樣的書院可教鄉民。朱松始筑書室于縣邑橋東,命其室曰“韋齋”;又建“星溪書院”于橋南正拜山下,既作其職事之余讀書、論理與鳴琴佳地,又為邀集飽學之士講學會文場所。接著,還在黃熊山麓創辦了“云根書院”;他不僅親自講學督課,且延鄉儒名師,以教當地生員。
而臨安,也有這樣的地方。這些以后再提。這個孩子,他們給取名叫做朱熹。
而在蘇軾任杭州知州時,對西湖所作的一次大規模疏浚工程。在清除占湖面二分之一的私圍葑田時,將疏浚出來的大量葑泥堆積成一條從南到北、橫貫湖面長達五里的長堤,又于其上建石橋六座以流通湖水,所謂“蘇堤”。在疏浚西湖的同時,蘇軾一面建筑閘堰于運河與西湖之間,使運河專受湖水,隔絕江潮,保證漕運的暢通;一面擘劃用瓦管代替竹管引湖水入城區的六井,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給水條件。
臨安,現在叫做杭州。隋開皇九年(589),隋文帝楊堅平陳,改錢唐郡為杭州。初治余杭。次年,移治錢唐。隋開皇十一年(591),將杭州錢唐縣治由靈隱山下移至柳浦西(今杭州江干一帶)并依鳳凰山筑城,周圍15公里左右,是為最早的杭州城。
但是,安前面有個臨,是取臨時的意思。可是這個臨時皇帝,又不肯,或者是懼怕收復開封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