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巴山蜀地鋪坦途
7月20日,星期天,又是一個碧空萬里無云的晴朗日子。好天氣,就是我們攻堅擂禹路的指南針。
雖然,滴水崖堰塞湖安全排險,元興村也重現天日。但是,傳說中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艱險,仍舊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條難于登天的‘蜀道’。
擂禹公路是北川通往茂縣的必經之路。擂禹路地處302省道至茂縣段,‘5.12’大地震造成90%以上的路基毀壞。該段公路地處深山峽谷,30余公里道路需要新修,并且形成7個堰塞湖,一度成為沿途12個鄉鎮6萬余名群眾災后重建的難題。
面對如此的苦難,在抗震救災最初以頑強的戰斗力,最快的時間,打通了北川生命通道的咱部隊臨危受命,從擂鼓鎮火速搶修搶建,戰塌方、斗頑石、排險堰塞湖,一路艱辛向前,在險象環生的道路搶修中,用行動書寫了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
播撒文明,修路遇到墳頭繞道走。
道路搶修工作繼續向前,道路前方約10米處,元興村一組的后山坡上,一座墳頭立在眼前,墳頭四周綠草依舊,場地平整寬闊。上午9時05分,當咱們搶修道路轟鳴的機械開到這里時立刻就蔫了,眼前的作業實在是有些令我們左右為難。按照擂禹路田壩村至元興村段搶修的最佳方案,越過這座墳頭道路是徑直向前修,搶修的時間最短。如果繞道修,墳頭的下方是片陡坡,少說也得多挖土填石500多立方,多趕上個4-5個小時。
負責現場指揮作業的裝備處李處長瞅了瞅,思索了片刻后說道:“破壞墳頭,是違反群眾紀律的事,這是絕對不能干的事情。”緊接著,作業隊的總會計師,團長,參謀長現場制定新的施工方案:破壞墳頭,對羌族來說是一大忌,道路搶修搶建任務再怎么危險,再怎么急,也要毫不含糊的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最終決定,道路繞過墳頭前方6米,從山坡上修過去。
計劃制定后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里,挖掘機隨即開始作業,裝載機從遠處運來石方填平山坡,新的道路從墳頭前方通過,保證了墳頭周圍6米范圍內原貌完好無損。墳的后人楊新貴激動地說,事前,他并不知道道路要從自己父親墳頭經過,但萬萬沒想到我們二炮部隊這么講文明,尊重愛護群眾這么周到。
經過沿途我們一路的文明禮貌,秋毫無犯,贏得了鄉親們的家口稱贊,更有甚者更是動容的說道:“將來,我們家娃也一定要送到部隊去參軍,而且只到第二炮兵你們的部隊去。”
風餐露宿,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
為了加快擂禹路的搶修進度,咱們部隊老早就將指揮部前移,從安縣永安鎮搬進了位于大山深處的北川蘇堡村小學。
深山里,條件簡陋。特別是7月中旬幾次入注的暴雨,使得宿營地的帳篷里積滿了雨水,一個個小水塘,令當時的我們無法下腳。但,是在我們的心里確是感覺雨天比晴天好,晴天的帳篷里熱得厲害,在帳篷里呆上兩分鐘,跟洗了個熱水澡似的。
盡管雨水中我們贏得了一個涼爽的氣候,可山中負責道路搶修的我們伙食保障十分困難,前期,暴雨下了兩天兩夜,山體滑坡,道路阻斷,外面的人進不來,我們的人也無法出去,大家只能餐餐吃咸菜。
每天,我們部分人輪休的戰友在宿營地用完餐后,還要配合炊事班的戰友們將飯菜盛在專用的保溫盒里裝上車,然后協助開始往作業工地上送。這項制度從開建擂禹路第一天開始就執行了,目的是為了不耽誤搶通擂禹路的時間、速度。60多天以來,修路的我們中午飯都是這么在作業面上吃的。也虧得炊事班戰友們的不厭其煩,七八個作業面,最遠的有3公里,處在作業面上的我們經常是吃不上熱飯熱湯。
我們一起送飯的炊事班戰友叫安福生,我們到達的第一個作業面就是滴水崖,這里正在墊高道路,送飯車還沒到目的之就在這里卡住了。近前作業的4名戰友狼吞虎咽的吃過飯,安福生就和我、陳琦黨及機械連戰士周超,一人一手拎著幾個飯盒,挨個作業面送飯。送飯的飯盒共有四層,最底層盛的是湯,倒數第二層是米飯,第一二層則是菜肴。
而,我們吃的晚飯也很特別,用咱們裝備處長的話說就是吃‘宵夜’。因為,在沒有特殊情況下,一般是天黑得看不見路了,我們才從作業面往宿營地走,往往回到營區的時間就是傍晚21點20左右。
說實在的,山里的艱苦生活,早已使得我們的臉龐曬得黝黑、稚嫩的肩膀已經脫皮長繭了,唯一還保持潔白的只有每次笑的時候露出的兩排牙齒。但是,人民養育了我們,我們舍生忘死的沖鋒在前是理所當然的。
軍地聯手,擂禹路打響攻堅戰。
抗震救災以來,MY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關心咱們部隊全體擂禹路搶修搶建的官兵們。再過幾天,就快臨近‘八一’建軍節了,MY市政府的領導們專程趕到擂禹路,慰問正在一線作戰的我們,并提前送來節日的祝福。
與此同時,北川縣交通局局長鄺習東蹲點協調。為保證咱們二炮部隊全體人員順利完成作業,又派交警做好道路秩序維護工作。連日來,在咱們部隊和MY市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道路搶通已快通過元興村。
從搶修的現場可以看到,該路段塌方段約200米,明顯的‘老虎嘴’路段。山體面積滑坡,陡峭的山坡巨石林立,犬牙交錯的片石就像刺猬身上的利刺,密密麻麻的相互交錯著。作業面上,就在‘開路先鋒’挖掘機操作手楊靖宇鏖戰正酣的時候,突然,一塊巨石被撬開,隨即,松動后的大片巨石急速向下滑落,短短的十幾秒鐘內便將剛清理出來的路面掩埋。立時,作業現場我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就在我們為楊靖宇繃緊弦的時候,就只見他迅速的擺動操縱桿,瞬間,挖掘機向后兩三米遠的距離。此時,坡上出現了一道深溝。
對于前方發生的塌方,并沒有撼動我們不懈前進的腳步。現場的緊急分析,臨時啟動的應急預案起到作用,搶修繼續進行著,先挖這塊,后取那塊,幾名挖掘機操作手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找準方位努力的向前探取。
在楊靖宇的身后還有兩臺挖掘機還在同時開路,這幾臺開路的機器一直處在最危險的位置。因為,滑坡和滾石大多就是在這幾臺機器擾動的時候滾落下來,先動哪塊石頭,后動哪塊石頭,都必須相當小心。在開路的挖掘機后,緊隨其后的隊伍裝載機和推土機就地取材用石塊和泥沙鋪路,其后,還將進行多次整修。
忽然,阮連軍在挪動一塊巨石的時候,負責警戒的暗器安全員發現上面擠壓的巨石有松動的跡象,警戒的安全員立即吹響了預警哨。驚慌中,阮連軍不亂方寸,控制挖掘機前斗死死的抵住巨石。而后,觀察后退方向,猛的松開挖掘機前斗,迅速安全撤離。
“現在我們又遇到新的難題?”在元興村路段以前的13公里路段,隊伍需要處理的是峽谷中的塌方。而,滴水崖排險后呈現出的路段情況都是巖石路基都消失了,加上七八月雨季的連綿陰雨,滑坡全部都是松軟的泥土,所到之處都是淤泥,機械設備難以順利的向前推進。唯一的施工辦法就是找來大量的石塊墊高路面,確保路基穩定。
為了確保后援供給,道路及時的搶通。已經搬到峽谷中蘇保小學的指揮部,營地至少保證至少5天的口糧,參加抗震救災的全體戰友都輪番上陣,人休息機器不休息。我們目前共同的心愿就是盡快將挖掘機開過元興村的對岸公路上去。
在我們努力的搶通著道路的時候,和我們一起擔負這條擂禹路搶修任務的武警部隊也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難。在它們搶修的22公里道路中,除了有5公里道路是老路,其他17公里全部都是新開辟的路線。據說,他們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供給問題,隊伍所需施工設備、100多號人的給養都必須從成都方向或者蘭州方向運來,路途遙遠。就連施工中用的機械設備的油料都是靠官兵們背上山的。
如此艱險的環境下,道路每向前推進一米,我們都得小心翼翼。我們先將嵌在石堆里的巨石挖開,緊急避險,讓巖體垮塌。隨后,進行清理,按照此方法,道路一步步向前穩妥推進。
夕陽西下,今天我們的道路向前推進了47米。明天,擂禹路上響起的機械轟鳴聲依然是熱烈激昂的,我們的方向永遠是繼續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