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元敬拜訪唐荊川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3458字
- 2019-09-25 09:40:01
這一天,戚繼光決定去走訪唐順之。唐順之號荊川,武進人,是當朝著名儒學大師,也是卓有成就的軍事理論家。戚繼光早就對這位荊川先生非常仰慕,聽說前面兩年受胡總督所請,已經從新出山,入胡總督帳下參加軍機。但是那荊川先生雖然為胡總督出謀劃策,卻不愿意進入胡總督大營,而仍然居住在宜興城外陳渡橋附近的一所簡陋的茅舍里。前些天聽說荊川先生已經來到寧海考察軍事,何不去拜訪拜訪這位老前輩呢?于是戚繼光帶著胡守仁向寧海趕來。
“荊川先生,晚生戚繼光有禮了!”
唐順之并不認識戚繼光,問:“你說什么?你是戚繼光?”
“晚生便是。”
“你就是登州衛明威將軍戚景通的兒子?”
“晚生便是?!?
“你就是當年京城九門傳令總旗牌官戚繼光?”
“晚生便是?!?
“啊喲喲,大英雄呀。想當年蒙古安達汗率領二十萬大軍殺到了京師城下,滿朝文武百官都驚慌失措,拿不出一個退敵方案,就是你戚繼光一篇給兵部的上書,指出了御敵之策,結果果然按照你的辦法叫蒙古大軍退兵了,看來你戚繼光小小年紀,已經是文韜武略兼備的棟梁之才啊。老夫聽說你戚繼光已經調到臺州來了,好呀,臺州抗倭有希望了,整個大明東南沿海的抗倭戰事有希望了。好啊。”
“謝謝老前輩謬贊,只是目前晚生還一事無成呢?說起來也慚愧啊。聽說老前輩來了寧海,于是專程趕來討教,還望老前輩不吝賜教?!?
“說得好哇,英俊聰慧,虛心好學,大有出息呀。來來來,進屋坐,我們叔侄慢慢聊?!碧祈樦哑堇^光二人帶進客廳,在藤椅上坐了,有童子給客人和主人篩了茶水,大家一邊喝茶一邊聊。
“老前輩你說,連續三代都是進士,而且孫子一代還是狀元的人家,天下能有幾家?”
唐順之笑笑:“戚將軍,不要拿老夫取笑了,我荊川雖然中過狀元,一生還不是就這樣過來了?”
“老前輩謙虛了。晚生知道老前輩不但有值得驕傲的家庭背景,而且自己也已經有過許多輝煌,二十三歲就奪取了狀元的桂冠,被安排到兵部任職。老前輩本來還有更好的前程,只是因為老前輩性格耿直,不愿巴結權貴,居然婉言謝絕了張璁丞相的提攜,進入兵部任職。當年,擔任主考官的是當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張璁,那文淵閣大學士的地位可不簡單,相當于丞相,他看到本屆考生中居然出現你老前輩這樣的人才,非常高興,因此想直接提拔你到翰林院任職。如果進翰林院任職,離當丞相的距離就不遠了,可是他張璁沒有想到,老前輩居然婉言謝絕了他的提拔,按部就班地去兵部任職了。而且后來張璁曾經多次對你老前輩表示關心,有心提拔,但是你老前輩卻擺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弄得張璁幾乎氣暈。最后張璁要打壓你了,于是你一氣之下就請病假回家了。老前輩你說說,你當時為什么要跟張璁過不去?”
“也沒有什么,不過就是……應該是我對他張璁的人品有些看不慣吧。好了,不要提那些陳年流水了,說說你想對老夫說些什么吧?!?
“據說老前輩有擲筆殺刺客的故事?”
唐順之笑笑:“我哪有那種神奇的功夫,那是那些說評書的人編造出來供人聽著好玩的。戚將軍你說,一支寫字的毛筆能夠用作武器殺死敵人嗎?”
原來在江湖上流傳著唐荊川擲筆殺刺客的故事,說的是唐順之在與倭寇的戰斗中用兵如神,再加上他武藝超人,屢屢打敗倭寇,倭寇頭子對唐順之恨之入骨。于是重金聘請刺客謀殺唐順之。一天深夜,唐順之正在寫文章,忽然發現室內有動靜,唐順之不由抬頭一看,只見一個黑衣人手執短刀躡手躡腳地向自己奔來。唐順之知道是殺手來了,并不著急,就當沒事一樣,笑著說:“你是何人?我看你怎么面生?深夜前來,有何貴干?”黑衣人回答說:“唐順之,你不必問我何人,今天晚上就是來取你的性命!”唐順之說:“好吧,我乃一介文士,手上并無縛雞之力,要我性命不過你好漢舉手之勞,但是我這篇文章還有幾句話沒有寫完,就幾句話,能否讓我把這篇文章寫完你再動手?黑衣人看到唐順之一邊說話一邊手執毛筆龍飛鳳舞般的寫著,心想:人家都說唐順之文章寫得極好,字也寫得極佳,今天親眼看他寫字,果然與常人大不一樣,反正他性命已在我掌握之中了,就讓他把那最后的幾句話寫完吧。于是對唐順之說:“念你是讀書人,就讓你多活一刻,把這張字寫完了吧!”黑衣人說著話,把刀刃對準著唐順之的咽喉。唐順之神色自若,提著蠅頭小楷毛筆揮毫如飛地寫著。正當黑衣人看得入神時,突然,荊川先生閃電般地將筆往刺客喉間擲去,只聽得“哎”的一聲,“呀”字都來不及出口,身體往后便倒,手中的短刀“當啷”一聲墜落在地。據評書家解說說,這是荊川先生把渾身的力氣全運到這筆尖上,輕輕一擲有千鈞之力,于是輕而易舉將黑衣人殺死。
當唐順之如實說出真情,戚繼光更加欽佩老前輩務實求真的精神。其實戚繼光也知道那是江湖人杜撰出來的故事,不過是稱贊唐順之具有神奇的膽識。于是戚繼光稱贊道:“老前輩果然務實求真,要是一般的人聽了我說的故事,心中會沾沾自喜,更加自鳴得意,但是老前輩卻如實說出原委,令晚生十分欽敬!”
唐順之說:“戚將軍今日來寒舍與老夫相見,大概也不是來與老夫說說閑話吧?”
“晚生確實是有事請教老前輩,聽說俞大猷是老前輩的高徒?”
“也談不上是我的高徒,實際上,我并沒有收俞大猷這個徒弟,只是在棍法方面對他作了一些指點?!?
“老前輩說得謙虛,指點了俞大猷的棍法還不算師傅?好吧,今天我也不是來拜師,但是我知道老前輩在戰陣方面很有研究,于是想在戰陣方面向老前輩討教,還望老前輩不吝賜教?!?
“戚將軍也對陣法感興趣?”
“作為帶兵的軍人,不懂陣法行嗎?古代的帶兵將軍,有幾個不懂陣法呢?說實在話,晚生也曾經鉆研過古代的戰陣,但是晚生總感覺在目前抗倭戰爭的實戰中難于派上用場,于是晚生想創制一種適應抗倭戰爭的陣法,還請老前輩賜教。”
“好啊,老夫正在研究一種陣法,但是目前還考慮得不是很成熟,既然戚將軍感興趣,不妨與老夫切磋切磋。來,我們進里屋談?!碧祈樦哑堇^光帶進一間密室,戚繼光注意到,密室周圍的墻壁上都掛著圖。戚繼光正注意看圖,唐順之說:
“戚將軍你看這副圖,是這種陣法的基本構想圖,由于這種陣法是以五個人作為戰斗單位的,我把它命名為‘鴛鴦伍’。戚將軍你先看看這幅圖?!?
戚繼光對“鴛鴦伍”這個名稱感到新鮮,于是認真看起來。看著看著,戚繼光臉上露出了笑容,說:“老前輩啊,你這陣法恐怕是專門對付倭寇的吧?”
“戚將軍看出門道了?”
“有點心得了,老前輩的構想真是特別,看來這種陣法在與倭寇的交戰中一定有獨到的功效。老前輩說說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唐順之略作沉思,說:“要說老夫為什么會想到這種以五人為一組、以盾牌、狼筅、長槍為小隊的作戰軍陣,我是從我大明軍隊與倭寇各自的長處和短處分析而得出的。你戚將軍也知道,倭寇最擅長的兵器是刀劍,但是刀劍它不夠長,一般來說也就三四尺,最長的刀劍也不過五六尺。但是長槍可以輕易做到一丈八尺以上。我們可以想象,在持槍人的長槍攻擊到持刀人身上的時候,持刀人還要努力前進一丈多的距離,才能夠到接觸到持槍人的身體,在這個時間內,起碼可以讓長槍再攻擊一次。也就是說,在我打你三下的時間內,你只能打我一下。倭寇的作戰模式就是慣于突襲、夜襲、設伏、襲擊側翼等。這些作戰模式都是為了彌補倭寇正面作戰能力的不足,而明軍的大陣模式雖然在大規模陣地戰中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應對這種遭遇戰則顯得十分呆板,常常陷于非常被動的局面。于是老夫就想到了一個方法,放棄以二十五人的隊為基本單位,把最小的編制改成只有五個人的伍。老夫的鴛鴦伍有三種不同兵器,伍長持盾牌在最前面,后面是一把狼筅和三支長槍,三支長槍中的空檔,各夾一個刀牌手和狼筅手。狼筅由于其橫出的枝椏有著阻礙敵人前進的作用,對陣狼筅的敵人,由于橫枝的阻攔,并不能像類似對付長槍一樣,直接搶進槍手身側。而狼筅的橫枝卻不妨礙自己的戰友在背后從橫枝的縫隙中挺槍前刺。狼筅與其他兵器相交的時候,還可以轉動槍柄,用橫枝鎖住對方的兵器,讓已方持槍士兵能夠有機可乘。”
戚繼光聽了大為振奮:“老前輩真乃奇思巧構也,有了這鴛鴦伍陣法,破倭寇不難矣!”
“戚將軍也不要把陣法看著唯一的克敵制勝的法寶。陣法畢竟是一種固定的程式,要在戰場上真正發揮作戰效能,還需要在陣法中的每一個人都發揮應有的作用,任何一個人出現問題,都將造成整體作用不能發揮,從而導致戰斗的失敗。不過分別來說,掌握盾牌和狼筅的人個人武功要求不是太高,但是兩位長槍手對個人武功要求就非常高。長槍手是擔負殺死殺傷敵人的人,必須具有很高的個人武功。俗話說“年刀、月棍、一輩子的槍”,這就是說一個好的長槍手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
“晚生明白了,晚生將為徹底剿滅倭寇而訓練出一支鐵的軍隊。”
“老夫希望早日聽到戚將軍大敗倭寇的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