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共謀招撫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3986字
- 2019-09-21 09:06:11
各路土兵都回到了原籍,胡宗憲頓時感到兵力很不夠用。雖然王江涇與陸涇壩兩次大捷消滅了數千倭寇,給倭寇以沉重打擊,但是倭寇的勢力仍然很大,抗倭戰爭形勢仍然非常嚴峻。怎么辦呢?
胡宗憲為倭寇猖獗而又拿不出有效辦法應對而大傷腦筋。胡宗憲常常想,皇上把剿倭的重任交給我汝貞,我汝貞可不能讓皇上失望啊。這一天,胡宗憲把徐謂、沈明臣、茅坤、萬表、王寅、何心隱、鄭若曾、羅龍文、汪應晴、周述學、田汝成、陳可愿、金丹、沉坤、朱先等幕僚都叫來,商討盡快剿滅倭寇的事宜。
胡宗憲首先對幕僚們說:“各位,今天把各位請來,是要聽聽大家的意見。我汝貞受皇命來江浙統帥剿倭,也有一年多時間了。回想我剛剛接受皇上詔命,曾經信誓旦旦立下誓言說,我這次去江浙任職,不擒獲海盜頭目汪直與徐海,徹底剿滅倭寇,安定東南沿海社會秩序,誓不回京。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雖然我在整頓軍紀方面做了一些,在統帥抗倭戰事方面也取得一些勝利,但是,目前整個東南沿海的局面是怎樣的?一連串的城鎮鄉村遭受倭寇洗劫的消息不斷傳來,我大明東南沿海人民都還在生活在恐懼之中啊。說句實在話,我無法睡安穩覺啊。”胡宗憲說到這里停下來了。官員們也不好插言說什么,于是廳堂里一片安靜。
胡宗憲端起茶杯用嘴吹吹,喝口茶繼續他的說話:“一年多來,我很感激同僚們對我的大力支持。像我們的徐文長先生,博學多才,是我大明著名才子之一,本來應該把精力放在吟詩作賦,設館授徒,教學詩畫,過逍遙自在的生活,但是我們的徐文長先生放棄這種神仙般的生活,而投入到解民倒懸的抗倭大業中來了,我胡汝貞欽佩啊。”
“謝謝胡總謬贊,其實我徐文長手無縛雞之力,上不得戰場,不能給胡總分憂。”
胡宗憲揚揚手說:“徐文長先生不要這樣說,殺倭寇當然需要武功,但是你說,諸葛亮跟五虎將比起來,誰的作用大?”
武舉出生的朱先大聲說:“我朱先雖然不能跟五虎將比,但是要說跟倭寇格斗,我朱先肯定比徐文長先生行。但是要說運籌帷幄,我朱先無法跟徐文長先生比。”
“是啊,要說個人特長,我羅龍文有些水中功夫,但是要我像徐文長先生那樣多才多藝,足智多謀,我無法做到,所以我還是欽佩徐文長先生。”被稱為“水中蛟龍”的羅龍文說。
徐謂聽到同僚們連續夸獎自己,岔開話題:“這樣吧,同僚們不要夸獎我了,既然胡總把我們召集在一起想辦法,還是把話題轉到正題上來吧。前面幾天我跟胡總曾經談起過,由于我大明東南沿海海疆有數千里之遙,而倭寇又抓住這一特點跟我們搞游擊戰,倭寇以星羅棋布的海島作為巢穴,不時就給我們沿海的城鎮鄉村來一下,順利就大撈一把,遇到頑強抵抗就退入海中桃之夭夭,令我大明軍隊常常顧此失彼,防不勝防。所以胡總認為,如果能夠想辦法將王直和徐海這一類的大明敗類鏟除,從而讓倭寇失去引導,我們的抗倭戰爭就要順利得多。只是這個工作的難度實在太大,胡總正為此事發愁。”
軍前贊畫汪應晴聽徐文長的意思是想打王直和徐海的主意,心想,我跟王直和徐海都是歙縣人,有老鄉關系,但是不知道胡總與徐文長打算用什么方法除掉這二人,于是問:“胡總,徐先生,我跟王直與徐海都是安徽歙縣人,有老鄉關系,如果胡總信任我,有什么差遣就讓我去吧。”
胡宗憲向江應晴招招手:“不急,有事自然要找你。”胡總接著說:“剛才徐先生說到這個問題,想辦法將王直和徐海這一類敗類鏟除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用一種什么方法將這些倭寇的引導者鏟除?用軍事行動鏟除?我們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事實證明走這條路很難奏效。搞暗殺?也很難。刺客要接近他們都很難很難。而且他們身邊武功高強的日本武士不少,即使僥幸接近了他們,要向他們行刺就更加難上加難了。我們不能在毫無把握的情況下去冒生命危險。那么……”
沈明臣看到胡宗憲似乎有話不好說,問:“胡總是否有了好主意?”
胡宗憲搖搖頭,說:“還沒有考慮成熟啊,這事情太難辦了。”
“也許胡總是在考慮招撫?”沈明臣試探著問。
胡宗憲抬起頭主意看著沈明臣,問:“嘉則,你怎么也想到了招撫?王直和徐海這樣的海上梟雄,會聽我們的嗎?”
“胡總,既然你想到了這個辦法,雖然不能說有把握,但是也可以試試。我們這里不是有幾個人都是王直和徐海的老鄉嗎?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也許王直與徐海也還有一些顧念老鄉之情,派他們去會會王直或者徐海,也許可以說說話,曉以大義,也許……”
徐謂接著沈明臣的話說:“我跟胡總已經就這個問題進行過商量,但是我們認為這個辦法成功的幾率太小,要王直和徐海這樣的海上梟雄放棄他們那獨立王國至尊的地位,而改作大明的臣民,難啊。”
胡宗憲說:“關于招撫王直與徐海的問題,我在前面已經向朝廷提出過建議,但是……怎么說呢?沒有得到回答啊。不久我又向兵部侍郎鄭曉談過,鄭曉答應我在兵部商量商量,但是至今仍然是泥牛入海無消息。我也真的拿不準皇上會不會同意我的想法。”
胡宗憲說出這一番話,幕僚們都明白了,原來胡總早就有招撫王直和徐海的想法。話說到這里,幕僚們大膽表態了,紛紛表示同意對王直與徐海進行招撫。
就在大家紛紛表態的時候,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站了起來,眾同僚都把目光投向老者,知道老者有重要意見提出。大家注意到,老者滿頭花白頭發自然四散下垂,花白眉毛下一雙眼睛突出炯炯神韻,但見老者花白胡須中嘴唇翕動,朗朗的聲音在大廳中回響:
“尊敬的胡總,依老夫民望之見,王直與徐海皆可招撫,然招撫并非實意求其歸降,實乃誘捕之計耳。王直與徐海乃海上梟雄,以沿海諸島為巢穴,如以武力討伐,雖耗萬千軍力與巨資,剿滅難矣。然王直與徐海均有軟肋,二賊均有父老親眷在歙縣,若挑選二賊的親屬或者與二賊有密切往來者,前往賊人巢穴說之,施以官爵利誘,曉以胡總寬仁,以優待二賊父老親眷為事實應證,則二賊未必不動心矣,誘捕二賊有望矣,望胡總定奪。”
胡宗憲聽了萬表這一番話,臉上露出了笑容,想不到這萬表還有如此深謀,居然與自己想到一處了。萬表字民望,號九沙山人、鹿園居士,浙江鄞縣人,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弘治十一年。萬表十七歲承襲父職,仁寧波指揮僉事。勤習騎射,博覽經史,攻讀孫吳兵法,以諸葛亮“寧靜淡泊”自勵。萬表文武兼備,每與唐順之等講學。明正德十四年中武舉第一,次年成進士,授職浙江把總。正德十六年升仁都指揮僉事,兼理漕運,任期整修漕運河道,賑濟淮北饑民。嘉靖四年升任浙江掌印都指揮,后歷任南京大校場坐營、漕運參將、南京錦衣衛僉書、廣東副總兵、左軍都督、漕運總兵、南京中軍都督府僉事等職。嘉靖二十五年因病退休回老家,與和尚多有往來。嘉靖三十二年,沿海倭患嚴重,于是應布政使的邀請,參與抗倭戰事。萬表傾盡家中積蓄,將縣內外的和尚召集起來,組成一支二百人的和尚義勇軍,參加抗倭保家鄉的戰爭。萬表任命擔任著杭州衛指揮同知的女婿吳懋宣為這支僧兵隊伍的指揮官。在后來的抗倭戰爭中,這支僧兵隊伍曾經多次打退侵犯海鹽的倭寇,在嘉興白沙灘戰斗中全殲倭寇。次年復任南京都督府僉事,抗擊進犯蘇州等地的倭寇,多次取得勝利。曾經在戰斗中中箭負傷。朝廷考慮萬表忠心可嘉,任命他為浙直海防總兵,但是萬表身體不行了,只得辭去職務,在家閑住。但是萬表到底閑不住,常常去胡宗憲的總督府走走。胡宗憲了解萬表的為人,也很敬重萬表,常常跟萬表談起軍事上的事情。其實萬表不屬于胡宗憲的幕僚,只能說是胡宗憲的朋友。今天胡宗憲召集幕僚商議軍事,萬表正好碰上,于是胡宗憲留住萬表一起參加商議。此時萬表一番慷慨陳詞,居然正合胡宗憲心意,于是胡宗憲決定采納萬表的建議,把誘捕王直與徐海的事情決定下來。
卻說萬表說出自己的建議,在座的幕僚們無不驚訝。又看到胡總臉上露出微笑,知道萬表的建議得到胡總的認可。胡宗憲的同年茅坤當即附議說:“萬老前輩這個計策不錯,以招撫之名,行誘捕之實,于無形之中鏟除海上梟雄,真乃上上策也。只是派誰人去倭寇巢穴做說客,還得胡總斟酌。”
“不用胡總費心,我仲房與王直乃歙縣老鄉,早年與王直還有些交情,此番要說動王直歸降,非我仲房莫屬也,請胡總付我使命,仲房定不負使命也。”王寅大聲請求道。
羅龍文大聲請求道:“胡總,我季明與王直乃歙縣老鄉,雖然與王直沒有深交,但是也打過多次交道,我了解王直的脾性,如果胡總派我龍文去當說客,我保證完成任務。”
管懋光大聲請求道:“胡總,子謙曾經與王直、徐海和麻葉都是酒肉朋友,我很了解這幾個人。那麻葉雖然地位沒有王直與徐海高,但是麻葉的輕功極其了得,一個大跳可以到達數丈之外,水中功夫更加了得,可以在深水中潛伏游走數十里,此等人物,如果不用智取,真難以制服啊。子謙不才,愿為誘捕麻葉走一遭。”
軍前贊畫汪應晴大聲請求道:“胡總,我跟王直與徐海也是歙縣老鄉,雖然我與他們沒有往來,但是畢竟我跟他們是老鄉,況且我季明早有裹革沙場之志,蒙胡總抬愛,用為幕僚,今胡總欲智取王直與徐海等,季明愿意走一遭。請胡總賦予季明使命,季明保證完成使命。”
“這樣吧……”
“胡總慢點,我信之還有話說。”蔣洲打斷胡宗憲的話說:“漢朝之所以被匈奴所困,是因為有一個漢朝叛臣中行說為匈奴出謀劃策;宋朝之所以對西夏屢戰屢敗,是因為有一位大宋叛臣張元為元昊充當軍師。大明東南沿海不得安寧,是因為王直依靠日本稱雄海上。然而王直雖然在海上稱雄,其老母與妻子兒女都在故鄉歙縣,骨肉之情必然令王直時時牽腸掛肚。胡總如果能夠對王直與徐海家人給予優待,以表示對王直與徐海的誠信,則事可成矣。愿胡總度之。”
胡宗憲聽了這一番話,夸獎道:“此妙計也,汝貞當依此計而行。“
陳可愿聽胡總明確表示要依蔣洲之計而行,大聲說:“胡總,既然蔣洲受命赴日本,我陳敬修自然應該與蔣公同行。”
看到幕僚們踴躍爭擔重任的場面,胡宗憲心中高興,于是說:“是這樣的啊,關于招撫王直徐海輩的事情系軍國大事,必須取得朝廷的同意,我現在就給朝廷寫信,如果朝廷有答復,我再對有關人員進行具體安排,還請各位靜候音信。”
招撫王直與徐海的事情就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