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江陰知縣錢錞抗倭捐軀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3709字
- 2019-09-13 08:23:57
在前面的章節里,老夫曾經說到江陰知縣錢錞。嘉靖三十二年初夏,剛剛上任江陰知縣的錢錞收到王忬的命令,率領所部人馬前往太倉阻擊倭寇。錢錞不敢稍停,率領三百名鄉勇奔赴太倉。錢錞是荊州顯陵衛人,此時年紀才二十八歲,去年接任江陰知縣,在江陰積極備戰,補修了城墻缺口,臨時招募了六百名鄉勇,親自訓練,用以補充守城兵力,加強了各方面的城防保衛工作,為保境安民、抵御倭寇做好準備。
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廿一日,倭寇數千人又從三丈浦登陸,經顧山、華墅、祝塘,直搗青旸鎮。作為知縣的錢錞,親自率領不及百人的縣兵連夜追到塘頭,倭寇看到明軍追趕得急,向后撤退。青旸民團團長吳兌率領鄉兵一千多人攔截,在石撞與倭寇發生激戰,吳兌手提六十二斤的大刀,騎著那匹高大白馬沖向倭寇陣地,但見刀光閃處,倭寇的人頭就滾落在地。倭寇看到明軍將領兇猛,發一聲喊,已經把吳兌包圍起來。倭寇一齊高舉白晃晃的戰刀向吳兌殺來,吳兌則把六十二斤大刀揮舞得呼呼風聲。吳兌正與倭寇殺得難解難分,錢錞也率領鄉兵趕到,錢錞看到吳兌的民團正在與倭寇激戰,立即命令鄉兵投入戰斗,同時緊急派人通知各鄉團勇立即趕到石撞助戰。各鄉團勇得到錢知縣的通知,立即奔赴石撞助戰。此時錢知縣的鄉兵和吳兌的民團與倭寇的血戰已經到達白熱化的程度,鳥銃沒有子彈了,就射箭,箭射完了,就用瓦片、石塊投擲。眼看錢知縣的鄉兵和吳兌的民團已經支持不住,附近各地鄉兵紛紛趕到。倭寇看到對方的人越來越多,害怕陷入重重包圍,于是帶著搶劫來的貨物撤退。吳兌看到倭寇要逃跑,一馬當先率領民團咬住倭寇緊追不放。突然吳兌的坐騎倒下了,吳兌被坐騎重重地摔倒,吳兌知道是馬失前蹄,正要站起來繼續追擊倭寇,想不到就在吳兌還沒有站直身子,被三四名倭寇反身把吳兌砍了數刀。團勇們看到團長被倭寇連砍數刀,發一聲喊,把吳團長救起。
錢錞雖然是文官,但是他知道當今不太平,倭患連年,與倭寇戰斗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加緊練習騎馬射箭,居然練出一手好箭術。在這一場戰斗中,錢錞曾經連發三箭,射死三名倭寇。但是就在錢錞射死第三個倭寇的時候,自己的臉部左側也中了倭寇一箭,受了傷。倭寇的箭矢上也是涂有劇毒的,錢錞需要對箭傷做緊急處置,由戰地郎中給錢錞服了解藥,清洗了傷口。
不幸的是團長吳兌則因馬失前蹄,被倭寇用戰刀砍死,壯烈犧牲。軍民為吳兌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倭寇雖然逃跑了,但是錢錞料想倭寇一定還要來,于是將守城明軍駐扎在縣城東部的華墅鎮,以防止倭寇突襲縣城。華墅鎮是古老的江南名鎮。三國東吳孫權的母親吳國太在砂山南麓建太清觀,宋代名將韓世忠、梁紅玉夫婦抗金藏軍洞就在這里。宋元時,華墅已成為江南著名棉花產地,是棉花交易的集散中心地,有“日出萬匹,衣披天下”之美譽,被稱作“小蘇州”。這里依山傍水,風光旖旎。白龍山、砂山東西橫亙,綿延十里,古稱“十里龍砂”。境內河流交錯,水塘棋布,張家港河縱貫西南,穿山河、泰清河縱橫交匯。
正是華墅的無比富庶和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倭寇常常侵擾的地方之一。華墅也是江陰縣城的東大門,倭寇要攻打江陰縣城,必須先占領華墅鎮,所以錢錞把守城明軍駐扎在華墅鎮,以防止倭寇突襲縣城。
到了五月三十日,倭寇聯合常熟的倭寇共三千多人攻打江陰縣城。倭寇分兵兩路向江陰縣城進攻,一路從靖江進攻,另一路由蔡港登陸,直接奔襲江陰縣城東門外。倭寇是做了充分準備的,還準備了越過護城河的疊橋。倭寇在護城河上架起疊橋,越過護城河直逼東城門。這江陰縣城修筑于南朝梁敬帝年間,五代楊吳天佑十年,城墻向西擴建為周長十三里,高一丈五尺。明代嘉靖二十二年,在墻基加疊大石五層,使城墻更加牢固。嘉靖二十八年改用大磚筑城面,至三十一年始筑成。錢錞任知縣后,又在城墻頂上加修了箭樓和箭垛,使城墻更加易于守城。
雖然江陰縣城防御設施齊備,但是倭寇是志在必得。為了打下江陰縣城,倭寇準備了疊橋、整棵大樹做成的撞錘、云梯、竹木單梯等攻城器具。由于倭寇是流動作戰,一些重型攻城器具如攻城車、攻城塔樓、望樓、沖車、.搭車等就不能帶了,所以倭寇的攻城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倭寇從疊橋上越過護城河直到東門,一方面發射國崩大炮對城門進行轟炸,同時向城內發射火箭,企圖引起城內起火。國崩大炮轟炸城門不奏效,于是倭寇用上百人抬著一根三四人合抱的大木到城門口,然后一百多人喊著號子一齊用力向城門撞去!這一撞至少有上萬斤力氣,但是城門只是抖動了一下,城門仍然撞不開。于是倭寇拿出最后一招,將數十架云梯架起,與此同時,上百架單梯也通過連接加長在城墻上架起,倭寇像成群的螞蟻從云梯上和竹木單梯上蜂擁而上。
此時攻城與守城的戰斗到達白熱化,城墻頂上的明軍和鄉兵將堆碼在城墻頂上的石頭和大木推下,將成排的倭寇砸死砸傷;箭樓后面的強弓硬弩一齊發射,將大量的倭寇射死射傷;將沸騰著的銅汁和開水潑下將倭寇泡死;用長桿挑著燃燒著的油料燒倭寇;用利斧拒叉將接近城墻頂端的倭寇砍死、挫死……
在江陰縣城的守城部隊中,除了三百名明軍和一千二百多名鄉兵外,還有廣西東蘭州韋起云與岑褐所率領的七百五十名狼兵??偙汕Ф嗳耍量苁侨Ф嗳?。而此時的錢錞并沒有在縣城,而是率領一隊人馬正奔跑在支援靖江的路上。錢錞得到倭寇攻打縣城的消息,立即反身趕回江陰縣城。當錢錞趕到江陰縣城,正好倭寇撤退了。錢錞順利進入縣城??h城軍民向錢錞述說了前面倭寇攻城與城內軍民守城的戰斗情況,錢錞也嚇得出了冷汗。好危險啊,萬一倭寇攻入縣城,后果不堪設想啊。于是錢錞決心領導城內軍民堅決抗擊倭寇。
經過整整五天五夜的惡戰,倭寇到底失去了信心,撤退到城南的蔡涇閘,在周圍鄉村燒殺搶掠。錢錞在城上看到倭寇搶掠燒殺的慘狀,咬呀切齒地說:“煎屠烈矣,奈何與此賊俱生!”
到了六月十三日,仍然沒有援軍來到,錢錞估計這樣跟倭寇僵持下去,縣城遲早要被攻陷,于是決定孤注一擲,與倭寇做最后的決戰。錢錞抱著血戰到底的決心,當眾將縣印蓋在衣襟上,大聲說:“張睢陽亦人臣也,吾誓不與賊兩立!”。張睢陽就是張巡,歷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縣令、真源縣令。安史之亂時,起兵守雍丘,抵抗叛軍。至德二二年,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領大軍南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與許遠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前后交戰四百馀次,使叛軍損失慘重。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保障了唐朝東南的安全。最終因糧草耗盡、士卒死傷殆盡而被俘遇害。后獲贈揚州大都督、鄧國公。錢錞說出這個典故,說明錢錞決心像張巡將軍那樣與倭寇血戰到底。于是親自率領守城明軍和鄉兵,以廣西韋起云的狼兵為前鋒,出南門殺向倭寇。
倭寇看到明軍殺出縣城,立即迎著明軍殺來,一場混戰就此展開。由于錢錞穿著官服,很顯眼,而且倭寇看到錢錞武藝不錯,拿著那桿長槍騎在戰馬上一連刺倒三四名倭寇,知道是明軍主將,于是把錢錞等五十多人團團包圍起來。錢錞并不慌張,手持長槍左沖右突,倭寇圍著錢錞唔里哇啦嚷嚷著砍呀殺呀。不知不覺,錢錞與五十多位官兵已經與倭寇殺到一個叫著“九里灣”的地方。此時天氣突然大變,一時間雷雨大作。就在這時候,錢錞看到前面一個水潭,一丈多寬,按照一般情況,戰馬是能夠躍過水潭的。錢錞口中說一聲“駕!”戰馬隨聲一躍,想不到戰馬居然沒有越過水潭,而是陷入了泥潭,一時間居然走不出來。危急時刻,隨身義勇楊成跳下馬,將槍桿伸向錢知縣,錢錞抓住槍桿,楊成一用力,錢知縣乘勢一躍上了岸。楊成讓錢知縣騎上自己的戰馬,錢知縣哪里肯讓楊成步行,二人正在推讓,忽然伏兵四起,吆喝聲驚天動地。此時楊成、陳裕、邢惠、郭斌等八人護衛著錢知縣突圍,但是倭寇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錢知縣與楊成、陳裕、邢惠、郭斌等八人面對兇殘的倭寇,臉無懼色,揮舞長槍和戰刀與倭寇戰斗。錢錞看到楊成等人先后被倭寇的戰刀砍死,憤怒地連續搶挑三四個倭寇。錢錞正將長槍刺向一個倭寇,被另一個倭寇投過來的匕首擊中咽喉,當即倒下,五六個倭寇一擁而入,將錢錞亂刀砍死。
廣西東蘭州韋起云與岑褐所率領的狼兵趕到九里灣,倭寇已經逃離。于是狼兵將錢錞和八名鄉兵的遺體帶回縣城。軍民們為錢知縣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胡宗憲把錢知縣抗倭犧牲的情況上報到朝廷,皇上詔命贈錢錞光祿少卿,錢錞夫人剛剛生下的兒子被贈予錦衣衛百戶并且世襲。江陰縣建愍忠祠以紀念。
錢錞,字鳴叔,號鶴洲,明嘉靖四年生于荊州左衛一個軍官家庭。其先世為浙江安吉人,七世祖錢有信以功授荊州左衛百戶。嘉靖十八年五月,荊州左衛官軍奉命調往顯陵衛駐守,其祖升為右所千戶。作為軍官家屬,十五歲的錢錞隨祖父移居湖廣興都顯陵衛,其駐地在湖廣承天府鐘祥縣城東十里的望城崗。錢錞與許多官軍子弟一樣,在宋玉故宅承天府府學宮讀書。嘉靖二十八年,錢錞成功通過鄉試中舉,二十九年庚戌殿試,二十六歲的錢錞榮登唐汝楫榜,列三甲第一百七十七名進士。在等待授官期間,錢錞曾游歷周邊的山川名勝,在襄陽城郊鳳凰山南麓習家池留下“鳳凰亭忱峴山頭,雁自飛飛客自游。獨有習家池上月,不隨江水向東流?!钡仍娋洹<尉溉荒?,二十八歲的錢錞被朝廷任命為江陰知縣,開始了他的抗倭生涯。嘉靖三十四年四月,錢錞夫人懷孕后帶女兒從江陰回到鐘祥,六月十一日生下兒子,兩天后,錢錞夫人就得到丈夫戰死沙場的噩耗,哭得死去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