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胡宗憲統兵江浙,戰唐河周藩犧牲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3624字
- 2019-09-10 08:45:12
卻說張經和李天寵被趙文華陷害而被捕入獄,正是親者痛仇者快,倭寇得到張經與李天寵被捕入獄的消息,立即組織對明軍的反攻。
在趙文華的大力推薦下,嘉靖皇帝很快就提升胡宗憲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兼理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軍務。此時,胡宗憲可以調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權力要比一般總督大得多。
胡宗憲為什么會得到趙文華的大力推薦呢?關于這個問題,還得從胡宗憲前面的為官歷史說起。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祖籍安徽績溪,家族世代錦衣衛出身。嘉靖十七年中進士,被安排在刑部觀政。觀政是一個什么職務呢?原來明朝從洪武年間就規定,士子在進士及第后并不立即授予官職,而是被派遣到六部九卿等衙門實習政事,這就是明代進士的觀政制度。胡宗憲進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觀政學習政務。從此,胡宗憲開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胡宗憲被授予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的縣令。上任后,胡宗憲就顯示出他的政治才干。他先組織廣大人民撲滅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災,后又對益都當地的強盜進行招降。盜賊在益都為害多年,胡宗憲用安撫的手法,勸降了幾個盜賊頭目,使群盜自動解散了,還將其中可用的上千人左右編為義軍。嘉靖二十一年四月,胡宗憲母親去世,回績溪故里守孝。兩年后,他的父親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憲前后在家鄉為父母守孝長達五年。在這五年中,他刻苦攻讀《大學衍義》、《武經七書》等書,學識大為長進,也為日后大展宏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嘉靖二十六年,胡宗憲出任余姚知縣。當時的余姚,民事糾紛繁瑣,很多案件都是陳年積案。在處理一些久拖不決的案件中,胡宗憲表現出了極高的調解技巧。余姚瀕臨大海,近海有一塊地,名叫“三山沙田”,這里駐扎著明朝的軍隊。多年來,這些駐軍為這塊沙田,與余姚縣民爭執不休,由此而產生的糾紛,至胡宗憲到余姚,已歷二十余年。其間,駐軍曾屢次打死當地百姓,但懾于駐軍的淫威,地方官員不敢干預,導致二十余年里,余姚社會治安形勢異常緊張,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胡宗憲到任后,很快就關注到這塊“三山沙田”。他親自來到三山沙田一帶,與當地百姓及駐軍交談,摸清了雙方各自的意圖,然后,求大同存小異,做了一些調解的前期工作,然后,以官府的名義,下文規定了界線。最后,他親自到現場,將軍民地界劃得清楚明晰,贏得了雙方的共同贊賞。幾十年的糾紛,被胡宗憲跑幾趟就解決了。
胡宗憲還處理了勝歸山的權屬問題。本來勝歸山滿山都是石頭,根本不能種莊稼。但是那個地方地理位置好,老百姓建房子要用它,豎牌坊也要用它,凡是需用石頭的建筑,都離不開勝歸山上的石頭。于是一些有勢力的土豪見有利可圖,便強行將勝歸山“歸為己有”,然后組織人力開采,嚴重損害了當地百姓的利益,以致民怨沸騰。胡宗憲之前的歷任知縣,對此都沒有辦法解決。因為知縣要顧及當地土豪的勢力,所以不敢受理百姓的訴訟。胡宗憲來余姚后,立即有百姓向他反映這件事,胡宗憲也很快掂量出這件事的“特殊分量”。胡宗憲沒有立即采取什么措施,但他對反映問題的百姓表示:勝歸山的問題,作為地方官員,應該是有責任的。但是胡宗憲并沒有行動解決問題。直到第二年,胡宗憲首先自己掏出九十兩銀子,將一名土豪所占的五十畝石山連產權購買下來,并捐獻給縣衙。胡宗憲的這一舉動,帶動了其他縣官,有的縣官學知縣的樣子,買山捐給縣衙,占山土豪被大勢所趨,自動捐獻石山給縣衙。這個歷屆知縣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這樣被胡宗憲解決了。
胡宗憲在余姚任期滿后,被朝廷任命為北邊宣府、大同巡按。巡按的官品不高,但權力很大,有點類似于欽差大臣。胡宗憲巡按宣府、大同,實際上是朝廷對他的重用。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皇上派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工部右侍郎趙文華受內閣首輔嚴嵩的推薦,以祭海神的名義,被派往江浙督察沿海軍務。胡宗憲從張經和李天寵的案件得到教訓,趙文華是嚴嵩的義子,在朝廷里有嚴閣老做后臺,而且此人為人奸詐,與這個人打交道可要小心。弄得不好,自己也會走張經與李天寵的老路。于是胡宗憲就特別小心。而趙文華也需要得到胡宗憲的支持,于是趙文華給皇上上疏,極力推薦讓胡宗憲總督江浙軍務,于是皇上就提升胡宗憲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兼理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軍務。此時,胡宗憲可以調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權力要比一般總督大得多。
胡宗憲知道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來了。他一方面尊重俞大猷、盧鏜、湯克寬等名將,一方面招攬、重用各種杰出的人才,如把頗負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來。
胡宗憲針對倭寇倭寇來去飄忽不定,海疆漫長難于防守的情況,向朝廷提出建議,建立沿海防御系統,組織人員把沿海倭情、地理形勢及抗倭措施編成一部書,題名《籌海圖編》,用以指導抗倭戰爭。建議修造戰船千艘,在戰船上裝備佛郎機、鳥銃、火磚、噴筒、火箭等各種武器。在福建沿海設立哨兵,置烽火門、小埕、南日、浯嶼和銅山五大水寨,派駐軍隊守衛海岸。浙江沿海設海鹽、澉浦、乍浦三大水寨,招募蒼山、福清等船布列各港口,以四參將六總兵統領,不管有沒有警報,都要親出海洋巡邏,嚴厲督促各總戮力用命,以求在倭寇剛剛來到就將其剿滅。
雖然張經與李天寵被朝廷抓捕在各部隊中引起巨大震動,但是那畢竟是朝廷里的事情,作為軍人,盡管思想上有些想不通,但是命令還得服從,倭寇來了還是要出戰。就在王江涇大戰后四天的五月初五,在松江府的蘇松海防道僉事董邦政又得到斥候報告,有一支八百多人的倭寇大隊出川沙涯巢穴,從南匯航頭登陸,在閘港、周浦、東溝等地搶掠,遭到當地鄉兵的抵抗,轉向泗涇和北干山等地搶劫。蘇松海防道僉事董邦政與游擊將軍周藩、把總婁宇各率領部隊追擊。明軍追擊到唐行鎮,得知倭寇剛剛出了唐行鎮,已經到了北部的唐河邊。于是明軍當即向唐河邊追擊。當明軍追擊到唐河邊,倭寇船隊已經在唐河中疾駛而下。明軍好著急,眼看著倭寇就這樣跑了,太便宜倭寇了。忽然上流頭有一支船隊疾駛而來,船隊有一二十只船,眼看到了面前,一打聽,原來是上流頭十多里的五通鎮鄉兵得到消息,說唐行鎮有倭寇搶劫,于是五通鎮鄉兵當即集合,駕船前來截擊倭寇。明軍聽他們這樣說,當即要鄉兵下船,讓明軍上船追擊倭寇。由于只有十多艘船,就由游擊將軍周藩率領所屬五百多人上船追擊倭寇。
卻說倭寇看到上流頭有船隊追來,立即做好迎戰準備。周藩求戰心切,命令明軍人人用力劃船。這是俗話說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齊動手劃船,又加上是順水行船,船箭一般向著倭寇船隊追來。倭寇看到明軍船隊行駛速度快,看來要避免與明軍作戰是不可能了,于是倭寇干脆放慢速度,做好戰斗準備。
眼看明軍船隊就要追上倭寇船隊,明軍已經開始用鳥銃向倭寇射擊,倭寇也開始發射火繩槍還擊。一時間,一場火槍對射就在唐河上展開。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了,雙方已經都有傷亡,但是此時顧不了傷亡,用鳥銃和火繩槍射擊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不論是明軍的鳥銃或者是倭寇的火繩槍,已經來不及裝火藥和子彈,于是雙方進入用弓箭對射的戰斗。此時明軍的船只已經貼近倭寇船只,游擊將軍周藩用大刀砍倭寇船的船舷,借助刀砍船舷之力,一用力,明軍的船只已經與倭寇船只靠攏,明軍乘勢躍上倭寇船,一場白刃戰就在倭寇船上展開。周藩憑著那把六十四斤重的大刀接連砍死多名倭寇。此時倭寇看到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反正是一個死,于是倭寇也拿出不要命的魚死網破的最后一招,五六個倭寇高舉戰刀同時從周藩的前后左右殺來。周藩用大刀砍死了前面的兩個倭寇,卻被后面的倭寇從后背刺入,周藩壯烈犧牲。
此時明軍戰船全部與倭寇戰船貼緊在一起,明軍與倭寇就在戰船上互相廝殺。有四五艘船已經在激戰中沉默,明軍與倭寇在落水后繼續在水中搏斗。這水中搏斗全靠水性好。明軍多年來與倭寇戰斗,陸戰水戰都經歷過多次,所有官兵都進行過水下功夫訓練。而倭寇也是出身在島國,從小就跟海水打交道,沒有幾個人不是水中蛟龍。此時兩支部隊的相當一部分人已經沉在水底較量水下功夫,正是鷺鶿對水獺,半斤對八兩。水怪敵河精,誰也難取勝。但是明軍到底有了取勝的機會。原來那些鄉兵把船讓給了明軍,立即在岸上沿河追下,遠遠看到明軍船只已經跟倭寇船只貼在一起,知道明軍與倭寇在船上展開了廝殺。鄉兵們幫不上忙,在岸上干著急。忽然看到有船沉了,于是鄉兵立刻想到有辦法幫助明軍了。鄉兵們都在在岸上看到明軍與倭寇在水中格斗,有的可以看到格斗情況,有的只能看到水面冒出的氣泡和人們互相格斗而形成的漩渦。于是鄉兵們都注目著水中情況。畢竟再好水性的人也必須浮到水面換氣,鄉兵們看到浮上來的是明軍,就叫喊他們游過來上岸。如果看到浮上來的是倭寇,就用石頭砸過去,或者用弓箭將倭寇射死。
鄉兵們這一支援效果很好,不少明軍因為岸上有鄉兵追打倭寇,放棄對手游到岸邊上岸,參加弄死水中倭寇的戰斗。
一場驚天動地的水上格斗過去了。十多艘戰船全部在格斗中沉沒。落水的明軍大部分被救起,而落水的數百名倭寇則全部被兩岸的明軍和鄉兵弄死。但是遺憾的是,游擊將軍周藩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