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6章 田家兵大戰射襄橋,迎曦橋狼兵阻倭寇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3890字
  • 2019-09-07 15:03:10

卻說彭明輔老將軍使用的火焰槍,還是彭明輔的先祖流傳下來的獨門兵器。早在唐朝末年,彭明輔的始祖彭士愁擔任溪州刺史,與楚王馬希范展開相持近兩年的溪州之戰”,最終以彭士愁主動求和而告終。彭士愁就是憑著這桿火焰槍打遍天下無敵手。

彭明輔這桿火焰槍,槍長一丈二尺,通體為煉鐵所制,槍頭由矛鋒和火焰狀輪盤組成,矛峰呈三角扁棱形,火焰狀輪盤上有若干鋒刃,中部有轉軸,與槍桿相連。槍桿上部中空,內有彈簧,槍尖刺到物體后,壓迫彈簧使火焰輪轉動,在槍頭刺擊的同時,火焰輪轉動切割,鋸掉接觸到了皮肉。使用時槍刃涂毒,一刺致人死地。彭明輔的子孫們也都使用火焰槍。

此時彭明輔四代人在秋夢橋附近展開激戰,由于倭寇的戰刀只有四五尺長,雖然刀刃鋒利,但是與對方一丈二尺長的火焰槍對抗,就感到非常吃力。在中國古代,名將大多使用長槍,而且槍的長度一般在一丈到一丈三之間。三國馬超的虎頭湛金槍長一丈一尺三,北宋名將楊延昭的蟠龍金槍長一丈三,隋唐英雄羅成的五虎斷魂槍長丈二。古人說,長一寸強一分,所以古代的名將大多使用長槍。此時倭寇面對手持一丈多長的對手,確實感到自己的戰刀施展不開。倭寇感到困難了。對手的攻勢就愈益強大有力,就那么一陣子,已經有數十名倭寇死在彭明輔祖孫四代的火焰槍下。

而此時保靖兵的將領彭藎臣和兒子彭守忠也是父子兵上陣。彭藎臣父子的兵器就是一把鐵尺,有四尺長的鐵柄,上端有三個齒,兩側的齒只有一尺多長,但是中間的齒有三尺多長。本來這種兵器是唐朝時候就有了,后來有日本僧人將此兵器帶到日本。日本人嫌中間的齒太長,做成兩尺左右。日本人認為那樣可以對付日本戰刀。其實日本人沒有想到,正是因為中間的齒有三尺多,而中間三尺多長的齒有鋒利的刀刃,使它成了一把寶劍。拿著這把鐵尺跟倭寇作戰,中間的長齒可以作為寶劍攻擊對方,兩邊的叉又可以抵擋倭寇的戰刀。

此時彭藎臣父子也跟倭寇殺作一團,彭守忠雖然才十七歲,但是英雄出少年,手中那把鐵尺左檔右格,一伸手,中間的長齒直往對方刺去。父子倆既互相照應又可以聯手進攻,只聽得彭守忠大喝一聲,又有一名倭寇死在鐵尺之下。

彭藎臣的父親是保靖宣慰使彭九霄的第三子,彭仕瓏曾孫。曾祖父彭翰致仕后,襲宣慰使。嘉靖六年,彭九霄憑著從征廣西田州府土官同知岑猛立有戰功,升任湖廣參政。彭藎臣出生將軍世家,自幼習武,騎馬射箭樣樣精通,同時廣泛閱讀歷朝歷代軍事家們的兵書,從《孫子兵法》到《武侯兵法》,到《虎鈴經》,到《武經總要》、《武經七書》、《百戰奇略》,到明代趙本學等的《續武經總要》和《火龍神器陣法》等。嘉靖六年,彭藎臣率領三千官兵赴廣西,與二兄彭良臣協助父親治理廣西、貴州等地有功,彭藎臣受到朝廷獎賞,并承襲宣慰使。此次彭藎臣奉命調集四千兵馬,與永順宣慰使彭翼南三千兵馬及彭明輔三千兵馬一起來到東南沿海抗倭前線參加抗倭戰爭,彭藎臣決心痛殺倭寇,以報效皇恩。在前面四月二十四日,彭藎臣曾經率領保靖兵在三丈浦與倭寇血戰,打死倭寇一百三十多人。二十六日,倭寇占領常熟縣城,彭藎臣的保靖兵與彭翼南的永順兵奉命奪回常熟縣城。戰斗異常激烈,保靖兵一面開掘地道,用火藥炸開城墻,與彭翼南的永順兵一同攻入城內,一千多名倭寇被打死。倭寇頭目松浦龜田被活捉。接著彭藎臣又率領部隊追擊倭寇至秋母亭,大戰三晝夜,打死倭寇兩百多人。殘余倭寇企圖乘船逃跑,被盧鏜水軍截住,擊沉倭寇船多艘。倭寇被打死和溺水而亡者七百多人。

在前面的十多天內,彭藎臣的保靖兵與彭翼南的永順兵已經取得驕人的戰績,現在又在秋夢橋與倭寇展開激戰。

卻說明軍抗倭聯軍在秋夢橋附近展開激戰。在岑花率領的廣西田州和歸順州狼兵與湖廣省永順兵和保靖兵的聯手阻擊下,倭寇搶奪秋夢橋的目的沒有達到,還損失了三百多人。

王江涇是一個古老的市鎮,地處蘇浙兩省交界處,被稱為嘉興的北大門。自南宋以來,王江涇就是一個絲綢集鎮,被譽為“衣被天下”的絲綢之府。這里水網密布,河流縱橫,水陸交通非常便利。它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成為市鎮了。當年金兵大舉南侵,都城汴梁失守,宋高宗只得在滿朝文武大臣的簇擁下倉惶南逃。他一路跑過黃,越過長江,一口氣跑到浙江的杭州,總算是安居下來了,于是迅速興建起南宋小朝廷,過起了“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優哉游哉的小日子。

跟著宋高宗一路狂奔到南方的數萬人中,有一位朝廷大臣聞人氏,他攜全家來到莫家村地域,看到這兒依傍運河,風水極好,于是就此安下家來。從此,原來人口稀少荒蕪的莫家村,隨著聞人氏家族的遷來,迅速繁華起來,一時間店肆林立,商業興旺。聞人氏壓根兒就沒想到,他這一遷居之舉,成為后來的一個江南旺鎮的開端。以后,聞人氏又遷到了運河之西,集市旺鎮便遷到了運河之西,這旺盛集市就是王江涇。人們為了紀念聞人氏,就稱此地為“聞川”。后來,又有王姓和江姓兩家大戶從北方遷到聞川,聲望高過了聞人家族,而莫家村南面又有一條河流,古時稱河流為“涇”,于是“王江涇”的名稱就不脛而走。到了明代,王江涇的古街一里街已經遠遠超過一里。

由于水網密布,河流縱橫,使王江涇成為一個多橋的市鎮。在王江涇的東南西北,橋梁就有十四座。鎮東南方向第一座既跨塘又跨市河的叫聞店橋。聞店橋這個橋名,就是紀念宋末元初聞人氏在此開設店鋪,這橋便被稱為“聞店橋”。從聞店橋往西走數十步,東西跨夾河的那座橋叫射襄橋,這是春秋時期吳國射襄城的遺址。后人有詩曰:

“射襄橋下水長流,勾踐夫差兩并休。只有王涇一彎月,入波影尚學吳鉤。”

從射襄橋往西走不遠,便是迎曦橋了。迎曦橋相傳為元末王江涇人承事郎司農右丞郁遵主持修建。迎曦橋再往西,便是濟陽橋。過濟陽橋不遠,市河折向西北,有陶家浜小橋。由此小橋往北,還有潯陽橋、萬福橋、定中橋、會源橋、太平橋、后興橋、新杭橋、永興橋。以上十四座橋,連同橫跨在大運河之上的長虹橋及附近的其它石橋,構成王江涇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倭寇占領王江涇,除了搶掠這里堆積如山的絲綢品,還看中這里非常便利的水陸交通。王江涇與鄰近的盛澤都是以絲綢織品著名的市鎮,在兩鎮之間四五十里的地方,居民們全都以絲織為業。來這里進購絲綢織品的客商絡繹不絕。倭寇占領這里后,絲綢織品被搶掠一空,大部分已經裝運到日本。但是做惡自有報應,逗留在王江涇的五千多名倭寇目前已經陷入大明抗倭聯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在四月二十九日的戰斗中,岑花的田州狼兵和保靖兵與永順兵在秋夢橋一帶的阻擊戰中,打死倭寇三百多人,倭寇越過秋夢橋北上的目的沒有達到。在射襄橋,倭寇試圖通過射襄橋向東北方向突圍,被湖廣容美宣撫使田世爵父子的土兵阻擊在射襄橋以南。

田世爵,字廷器,號龍溪,湖北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此次奉命率領土兵前往東南沿海參加抗倭戰爭,田世爵與長子田九霄、次子田九龍一道出征。田世爵為田秀宣撫使的第七子,乳名七哥俾;正德二年襲職容美宣撫使,田世爵襲職以后,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認為亂賊之禍,始于大義不明,要消除內亂,必須知書識禮。欲“知書識禮”,必須推廣漢文字、漢語言,走開化中興的道路。他首先安撫境內百姓,派兵守衛邊界,鞏固疆域,創造司內的穩定環境。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求“勵精圖治”:親自出司考察,結交官府,學習漢文、漢語,引進先進技術,與荊州藩、道、府密切往來;聘請漢族名士進司任教,以詩書嚴格教育家中男孩,有不好學者,罰他與狗吃一樣的飯食,以激勵孩子們。田世爵有八男八女,八個兒子個個成才;田世爵還在司內嚴令推行漢語、漢文;田世爵襲職前,人名多為土家語,在他任職以后,不僅土王名字全部使用漢語,就連旗長、舍把中也沒有發現再用土家語的人名了。

田世爵武藝精湛,在他的調教下,八個兒子都練成一身武藝,尤其是老大田九霄和老二田九龍,武藝甚至還超過了老爹。此次參加抗倭戰爭,田世爵帶著老大和老二一起出征。

田世爵的容美司土兵三千人歸胡宗憲指揮。按照抗倭聯軍總指揮張經的命令,胡宗憲負責在王江涇南部阻擊倭寇,胡宗憲把在射襄橋阻擊倭寇的任務交給了田世爵。

卻說田世爵與三個兒子田九霄、田九龍、田九璋率領部隊趕到射襄橋,正好倭寇一支人馬也趕到了射襄橋。倭寇高舉白晃晃的戰刀就沖過來,田九霄看到倭寇來勢兇猛,搶到前面將八尺多長的長鋒三叉戟就刺過去。這長鋒三叉戟是田家的家傳獨門兵器。早在元朝初年,田世爵先祖田墨施什用就是憑著這桿長鋒三叉戟,戰勝容美容米洞、罔告洞、臭欄洞等十七洞兵一千多人,歸順朝廷,被朝廷封為千戶,開始了對容美土司的行政管理。長鋒三叉戟是三叉戟的一種變型,主要是鋒刃很長,有三尺多長的鋒刃,鋒下兩叉較短,長鋒用于刺殺,兩叉用于格架兵器,克制敵人的長刀和長槍最為有效。

此時最前面的倭寇高舉著戰刀就要對著田九霄砍下,田九霄不慌不忙,伸手用長鋒三叉戟將倭寇戰刀一格,倭寇戰刀的刀片彎曲了,田九霄用雙手將長鋒三叉戟往左一用力,倭寇戰刀被撇到一邊,田九霄順勢將長鋒三叉戟向倭寇刺過去,倭寇躲避不及,被長鋒三叉戟刺入腹部,倭寇隨即倒下。后面三四個倭寇一齊搶上前要砍死田九霄,田世爵和田九龍、田九璋父子三人一齊上前,用長鋒三叉戟向倭寇刺去,倭寇看到對方手中的家伙比自己的戰刀長了許多,有點心怯,變換戰法,將戰刀橫握,發揮日本人善于騰挪跳躍的功夫,十多名倭寇圍住田世爵父子四人,在父子四人周圍騰挪跳躍。但是不敢近身。田家兵看到倭寇將田世爵父子包圍著廝殺,一齊吶喊著殺過來,數十名倭寇也一齊吶喊著殺過來。于是田家兵與倭寇就在這射襄橋頭混戰作一團。

畢竟田家兵打仗有自己的一套,面對無比兇殘的倭寇,被田世爵父子一連刺死數十人,田家兵看到主將抖擻神威,越殺越勇,眼看被打死的倭寇越來越多,殘余倭寇心怯了,只得退回王江涇鎮內陣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隅县| 宁国市| 乌拉特后旗| 建湖县| 广州市| 阿拉尔市| 京山县| 湘西| 清水河县| 临武县| 同仁县| 密云县| 扬中市| 兰溪市| 林州市| 英德市| 甘孜县| 江川县| 九龙坡区| 当雄县| 湘阴县| 宜阳县| 鄄城县| 丰宁| 和硕县| 遵义市| 新安县| 宝坻区| 通渭县| 射洪县| 永春县| 阜新市| 清镇市| 淮安市| 高台县| 新津县| 临沂市| 青龙| 万全县| 佛坪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