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倭寇退守王江涇,張經布陣剿倭奴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4177字
- 2019-09-05 09:03:50
在前一年的夏秋之間,李天寵曾經率領保靖兵在蘇州吳江平望鎮北唐家湖北岸的盛墩與倭寇打了一仗,那一仗參加戰斗的部隊有鄉兵嚴家兵和湖廣省保靖兵,其中嚴家兵只有一百多人,而保靖兵卻有包括總指揮永順宣慰彭翼南、致仕宣慰彭明輔、彭翼南兒子彭藎臣、彭永年、侄兒彭翅、孫子彭元錦、彭明輔兒子彭守忠、田菑、田豐等將領率領下的五千多名官兵。
盛墩一戰明軍取得較大勝利。到了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十六日,明軍又與倭寇在盛墩展開了一場戰斗。早在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倭寇攻陷浙江崇德等地,向著蘇州吳江一帶一路殺來,到南潯時搶得五百只民船作為裝運貨物之用。倭寇繼續沿迪塘北上,到了平望六里橋附近。吳江知縣楊芷指揮吳江水師在六里橋的東西蘆花蕩中阻擊倭寇的先頭部隊,打死倭寇三十多人。倭寇遇到明軍阻擊,知道憑著民船難以把搶掠得到貨物運走,于是丟棄搶來的財物倉皇逃遁了。
原來還在正月初,連日陰雨連綿,導致縣城城墻開裂,知縣楊芷知道這事瞞不了倭寇的探子,料定倭寇必定會前來攻城,于是楊芷就將水軍駐扎在盛墩以保衛縣城。盛墩是浙江到吳江的咽喉之地,西有唐家湖,東是京杭大運河,水面寬闊,湖水洶涌。楊芷知道倭寇一旦來攻打縣城,一定是數千人來攻打,于是楊芷一方面派人向俞大猷部求助,另一方面在唐家湖裊腰橋北化了十天時間筑成一敵樓,取名“吞海樓”。樓身丈七見方,高丈九,裝有鐵門,門上掛一字匾,“吞海樓”三個大字,樓上戰旗飄飄,十里外也能看到。吞海樓平時作為了望哨,戰時便成了指揮臺。
四月十六日,楊知縣在敵樓上眺望著黑沉沉的南方天空,口中詠道:“湖光一覽浮空日,樓影孤峰傍遠天。南海共欣千艦集,北辰遙指五星聯。”突然斥候來報,倭寇在嘉興遇阻,便集中三十多艘大型戰艦,乘坐三千多人向唐家湖而來。楊芷命令水軍隱蔽在蘆葦蕩中,等待號令出擊。
倭寇一路上未遇抵擋,洋洋得意地進入唐家湖。只聽見一聲炮響,一時間,數門虎蹲炮和一百多支鳥銃一齊發射,如雨的箭矢射向倭寇戰船。倭寇遭遇突然打擊,死傷嚴重,只得退據平望。
倭寇一退,楊芷又作了新的部署,讓步兵駐扎在唐家湖北岸,防止敵人棄船登岸逃脫,水軍仍然隱蔽在湖中蘆葦蕩里,時刻準備出擊。為了防備倭寇從運河里向北逃跑,楊芷派人動員數千老百姓砍伐樹木,編成木排阻擋倭寇船只在運河運行。
倭寇不知道運河水路被阻,又搶得了許多條船沿運河北部駛來,到了盛墩,船隊被木排擋住,不能前進了,于是倭寇頭目大友宗田命令撤去木排。吞海樓上楊知縣看到這情況,并不著急,他已經看到站在甲板上張牙舞爪的人一定是倭寇的頭兒,心想擒賊先擒王,讓我首先把你收拾了。于是問身邊一位戰士:“張神射呀,你看站在甲板上那個張牙舞爪的家伙,一定就是頭兒,你有把握一箭把他做了嗎?”
張神射笑笑:“應該沒問題,楊大人你就看吧。”
張神射拈弓搭箭,拉一個滿弓,“嗖”地一箭射出,箭矢徑直向著那個目標飛去。由于倭寇頭目正唔里哇啦地嚷嚷,目光瞪著木排上的人,居然對箭矢的飛行沒有感覺,當兩三個倭寇一齊驚訝地叫道“頭兒注意箭矢”的時候,倭寇頭目把頭一偏,箭矢已經插入倭寇頭目的咽喉,身子隨即倒下了。
要知道張神射的這一箭也是一個示范,站在吞海樓上的數百名明軍鳥銃和弓箭一齊發射,倭賊亂作一團,想調轉船頭逃跑。那曉得多艘戰船的船底已經在冒水了。眼看戰船就要沉沒,倭寇紛紛脫下衣服堵住船底漏洞,誰知道就有尖刀往上捅,倭寇明白了,原來是明軍在船底搗鬼。倭寇慌亂起來,驚慌地向兩岸逃竄。楊芷率領一千多名明軍官兵殺出,附近村鎮的鄉兵早已得到命令,此時已經從四面八方殺來。船底還沒有漏水的十多艘戰船看到形勢不妙,準備調轉船頭逃跑。看到前面一支船隊出現在下流頭,倭寇心中高興,謝天謝地,關鍵時刻援軍來了。但是過了一會兒,倭寇忽然恐懼起來:不好!那不是俞家軍的旗號嗎?不得了啊,這俞家軍可是厲害的部隊呀。其實倭寇看到的是俞大猷手下的保靖宣尉彭藎臣的部隊,由于彭藎臣的保靖兵歸屬俞大猷指揮,所以打的旗號是一個醒目的“俞”。倭寇看到旗號上題寫的字是他們早已熟悉“俞”字,早已嚇得屁滾尿流,一時間慌亂起來。而此時楊芷率領的明軍看到友軍到了,一齊從唐家湖內沖出數十艘戰船,船頭上火炮一齊發射。隨著震天動地的轟鳴聲,密集的炮彈在倭寇船上爆炸;士兵們手中的鳥銃與弓箭一齊發射。倭賊中彈中箭的不計其數。
這一場水陸戰斗,共打死倭寇三百多人,明軍取得又一次盛墩大捷,大長了吳江軍民抗倭的士氣。
卻說俞大猷與任環在黃泗浦港擊沉倭寇戰船七艘,倭寇敗退三丈浦,在三丈浦又被彭守忠率領的永順、保靖等州的土兵、唐仁率領的桑植兵截住廝殺。倭寇丟下近三百具尸體突圍向鶯脰湖逃跑。
鶯脰湖位于JS省吳江縣平望鎮附近。相傳是吳越春秋時范蠡所游的五湖之一,以其形似鶯的脖子而得名。俞大猷與任環在黃泗浦被打敗后,估計倭寇很可能要到鶯脰湖,于是急忙率領水軍趕到鶯脰湖。果然,倭寇真的就在鶯脰湖碰上了老對頭。倭寇此時無心戀戰,抵抗一陣之后,向三板沙一帶撤退。當倭寇流竄到三板沙,發現這里是一個漁村,港灣里聚集著數十只漁船。倭寇頭目松浦三田思忖,目前明軍到處堵截,而我們東洋部隊卻連日苦戰,很需要修整一下。目前這個港灣有漁船數十只,我們何不搶奪漁船去馬跡山那邊休息幾天?松浦三田想到這里就命令部隊下海灣搶劫漁船。漁民看到倭寇大部隊直接向海灣走來,知道是來搶劫漁船,顧不了那么多,保住性命要緊,于是四散奔逃。倭寇順利得到四五十只漁船,四千多名倭寇擁擠在四五十只漁船上,向著馬跡山那邊駛去。
卻說俞大猷與任環率領水軍趕到三板沙海灣,沒有發現倭寇,連一只漁船和一個漁民也沒有看到。俞大猷知道三板沙是一個漁村,為什么沒有漁船呢?于是進入村子向漁民詢問情況。漁民告訴俞大猷,兩個時辰以前,有倭寇大隊數千人把停泊在海灣的漁船都搶走了。
俞大猷聽了漁民說的情況,心想,駕駛漁船不可能出外洋,一定是去某個島上了。離三板沙最近的島嶼是馬跡山,倭寇一定是去馬跡山了。于是俞大猷吩咐任環仍然在沿海搜索,自己率領水軍往馬跡山方向追去。由于倭寇乘坐的是漁船,速度自然是快不起來。倭寇船隊駛出三板沙海外不過兩個時辰,看到一支船隊向他們駛來,松浦三田緊張起來,他知道后面的船隊一定是明軍水軍的船隊,如果被明軍水軍追上,肯定沒有好果子吃。松浦三田看到離馬跡山就在眼前,于是命令全體乘員都用戰刀幫助劃船。別看那日本戰刀刀刃很薄,用來幫助劃槳也還有一點效果,漁船的行駛速度居然有所加快。眨眼間漁船已經靠岸,倭寇們下船向著馬跡山上跑。
俞大猷追擊到馬跡山,官兵們下船朝著馬跡山頂部攻擊前進。這馬跡山山勢雖然不高,但是山上地形復雜,各種形態的礁石和巖壁到處都是,其中眾多的石洞最有利于海盜們作為休憩之所。倭寇正是利用這種天然條件常常在這里暫住。也常常憑借這里復雜的地形和眾多的石洞躲過明軍的追擊。
卻說倭寇將部隊分散,藏匿于馬跡山上數十個石洞之中。俞大猷對付倭寇也富有經驗,你倭寇藏匿石洞之中不出來,明軍就采取守住洞口等老鼠出洞再打死的策略。俞大猷這一招正打中了蛇的七寸。由于倭寇是臨時逃竄而來,沒有準備糧食,現在被明軍追得急,躲進了石洞。如果明軍強攻,一定會吃大虧。但是現在明軍守住洞口不進攻,倭寇麻煩大了。如果明軍守一天兩天就撤走,問題還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明軍把守三四天以上,倭寇不強行出洞,也就只有餓死在石洞里了。為了乘著還有力氣突圍,當天深夜里倭寇統一行動強行突圍。黑暗中,倭寇憋著一股子勁突然向著洞外沖鋒。
說句實在話,松浦三田的決定是正確的。倭寇這一突發性突圍行動,雖然被打死四五百人,但是仍然有近三千人突圍出去,向著榮山方向逃跑。金涇、許清、白茅港的倭寇見勢不妙,都乘船出海,俞大猷追擊到榮山,被俞大猷燒毀戰船五艘。倭寇再返回到馬跡山和三板沙,被任環截住,又擊沉了三艘倭寇船。
到了四月二十六日,倭寇五千多人乘坐六十多艘戰船,從王江涇出發行駛至平望北六十里的唐家湖,此時正是連日的大雨,湖水洶涌,倭寇擔心船隊行駛不順利,猶豫不前。吳江知縣楊正率領一千多名鄉兵乘坐六十多艘民船在唐家湖巡邏,意在阻止倭寇渡過唐家湖。倭寇猶豫不前,將船隊停泊在唐家湖南部湖畔。夜晚來臨,楊正想出一條妙計,從鄉兵中挑選出六十位潛水高手,組成小分隊,帶著鑿子悄無聲息地接近倭寇船隊。此時倭寇都躺在船艙睡覺。說起來倭寇也是非常疲勞,連日來遭受明軍的圍追堵截,如何不疲勞呢?此時已經是半夜時分,倭寇已經睡得很沉了。鄉兵小分隊悄無聲息地潛水到船隊底下,用磨得非常鋒利的鑿子鑿船底。鄉兵們在這方面有經驗,他們潛伏在船底,頭部可以間接地浮出水面透透氣,而船上的人卻看不到他們。他們用小錘子輕輕地敲打鑿子,由于是在水中,小錘子敲打鑿子的聲音被水吸收,已經顯得非常微小,沉睡中的倭寇怎么能夠感覺到?
忽然有倭寇大聲叫起來,原因是船底冒水了。倭寇一鬧騰,已經有多艘船船底都在冒水了。倭寇知道是明軍在船底搞鬼,于是立刻爬起來走出船艙,以臨戰狀態進行警戒,一部分倭寇已經下水檢查。鄉兵小分隊無法再進行工作,只得潛水離開倭寇船隊。但是倭寇睡覺不成了。
就在倭寇唔里哇啦嚷嚷不休的時候,一支明軍部隊殺來了。原來是保靖宣慰使彭藎臣率領部隊從陸路趕來了。這時候倭寇陣腳大亂,被湖岸的明軍用鳥銃一陣猛射,箭矢帶著燃燒著的火球射到倭寇船上,眼看就要引起戰船起火。倭寇們一方面胡亂抵抗,一面緊急起錨將戰船駛離湖岸。但是被鑿穿船底的幾艘船無法行駛了,船上的一百多名倭寇只得上岸與明軍拼殺。但是此時一百多名倭寇要與四千多名保靖兵拼殺,哪里還有倭寇的活路?此時天已經大亮,彭藎臣看到上岸的只有一百多名倭寇,于是彭藎臣命令部隊散開,避免與倭寇拼命。保靖兵官兵對彭藎臣的命令心領神會,部隊立刻散開,將一百多名倭寇團團包圍起來,然后一齊將鐵標向倭寇擲過去。要知道保靖兵也都善于使用鐵標,不過保靖兵使用的鐵標跟廣西狼兵使用的鐵標略有不同,廣西狼兵使用的鐵標有六寸長,而保靖兵使用的鐵標卻只有四寸長。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刀刃都是純鋼打制而成,鋒刃非常的鋒利,而且涂有劇毒。
此時一百多名倭寇全部中了保靖兵的鐵標,在難忍的劇痛中鐵標的毒性發作,倭寇們那種在臨死之前痛苦掙扎的情景真是讓人看不下去,只因為倭寇在中國犯下的罪孽太多,還有誰對倭寇心存憐憫呢?面對一百多名倭寇的尸體,四千多名保靖兵官兵幾乎同時輕聲叫了一聲:“罪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