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溫州府抗倭,黃同知英勇捐軀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3161字
- 2019-11-10 10:06:41
卻說徐海倭寇團伙至此被徹底剿滅,右副都御史總督江南浙東軍事趙文華、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兼直浙總督胡宗憲、浙江巡撫阮鶚一齊上疏,將乍浦倭寇徐海辛五郎為首的倭寇徹底剿滅的偉大勝利報告給皇上,皇上萬分高興,給趙文華和胡宗憲各提升一級,加封趙文華為少保,胡宗憲升為右都御史。其他參與指揮的官員與參戰將領也各有獎賞。
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地方的倭寇戰事。在前面的章節里,老夫曾經說起過,溫州處在閩浙兩省的邊緣地帶,由于溫州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為東南沿海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因此也總是成為抗倭侵擾的目標。九年前,浙江巡撫兼閩浙海防提督朱紈曾經以溫州作為抗倭大本營,在溫州大力加強了城防。朱紈被仇家扳倒以后,沿海倭患再起,溫州不斷遭受抗倭的洗劫,給溫州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初,倭寇數千人殺進樂清縣黃華,當地勇士奮起反抗,戰斗中,三十六人被倭寇殺死。村民張司輿只身把住陡門,迎戰尾追而來的數千倭寇,張司輿憑著武藝高強,連續殺死數十名倭寇。終因寡不敵眾,犧牲于陡門上。三月下旬,倭寇數百人攻入樂清黃華,處州鄉民奮起反抗,經過一場混戰,鄉民中的勇士三十六人戰死,鄉民張司輿只身據陡門迎戰,殺倭寇數十人后犧牲。四月,倭寇又殺入樂清岐頭和沙角,在平陽九都八都大肆燒殺搶掠。二十日,倭寇大船兩艘由瑞安港至永嘉一都長沙,鄉兵從水路截住,正在戰斗,王沛率千余鄉勇趕到,倭寇看到形勢不利,張煌逃跑。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倭寇又殺人黃華,括蒼勇士奮起反抗,在戰斗中,三十六人英勇戰死。其中張司輿一個人把住陡門,迎戰尾追而來的數千倭寇,憑著一把大刀,砍死倭寇數十人,終因寡不敵眾英勇犧牲。張司輿成為黃華著名的抗倭英雄人物。接著倭寇又在平陽墨城、錢倉、徑口、麻園等地大肆搶掠。
四月,倭寇又殺人九都江口,溫州衛指揮僉事夏光率領部隊與倭寇展開血戰,一百多名倭寇被打死,活捉倭寇大小頭領十余人。倭寇流竄到八都豐山、巖頭、塔下、陽岙,直至仕巷、儒林。倭寇所經之處,大肆燒殺搶掠,其狀慘不忍睹。夏光親率士兵追擊,倭寇又返回強攻瑞安縣城。危急時刻,夏光殺回,用涂有毒藥的箭矢射死大量倭寇。于是倭寇撤退逃跑。夏光字明卿,歷任溫州衛指揮僉事、金鄉衛與磐石衛把總。因戰功升任浙江備倭署都指揮。
五月初七夜,倭寇船十三艘駛入瑞安東浦,倭寇登陸侵犯縣東界,搶掠十二都、莘塍一帶,衛所部隊聯合鄉勇英勇反抗,打死倭寇數十人,倭寇退回海上。戰斗中,百戶李翰和高良戰死。嘉靖三十二年以后,倭寇連年侵擾不斷,蒲門、金鄉衛城、南麂島、蘆浦、白沙、北港麻園等地都曾經遭受過倭寇的燒殺搶掠。
嘉靖三十四年閏十一月初三,溫州衛協守指揮祁嵩、平陽所百戶劉愍領軍巡邏,遭倭寇襲擊,祁嵩和劉愍兩位明軍官員與六十多名官兵英勇戰死。祁嵩和劉愍成為溫州人民永遠紀念的抗倭英雄。接著,溫州同知黃釗率領數百名守城官兵出城抵抗,與倭寇激戰,倭寇碰到激烈的抵抗,估計打下縣城不容易,于是撤退了。有人建議進行追擊,黃釧說:“不是我怕死,士卒尚未經訓練,實無穩操勝算的把握”。于是收兵回到縣城,日夜加緊組織訓練。
嘉靖三十五年三月,數千倭寇又向溫州府殺來,溫州同知黃釧率領經過緊急訓練的守城部隊出城迎戰,與衛所部隊在樂清縣新城、蒼南金鄉衛城、蒼南蒲壯所城、龍灣永昌堡、瑞安縣的樟嶺堡、樂清縣的鶚渚堡等城堡的守軍配合作戰。
倭寇得到明軍早有準備的消息,不敢輕舉妄動,將數十艘戰船停泊在溫州外海域一些島嶼上等待時機。一天,黃釧收到福建發來緊急調兵文書,說倭寇大舉侵犯古田和羅源,命黃釧率部增援。黃釧正準備率領部隊去福建,二哥來了。黃釧是福建福安人,福安跟溫州臨近,黃釧母親聽說溫州常常有大股倭寇入侵,非常擔心黃釧的安全,于是派黃釧的二哥來看看小兒子。黃釧設宴招待老哥。由于黃釧幼年喪父,靠母親把他們兄弟拉扯大,所以黃釧兄弟對母親是格外的孝順。酒席上,黃釧問起母親的情況,老哥告訴黃釧,母親身體還硬朗,只是非常掛念你。母親聽說溫州這地方不太平,常常有大股倭寇入侵,母親就擔心你的安全。黃釧說,只要母親安好,我沒有什么掛念的。黃釧要二哥照顧好母親,要母親不要太掛念,兒子自己會照顧好自己。
送走了二哥,黃釧即同眾將士赴福建。好在黃釧剛剛趕到福建的古田,得到消息說,倭寇已經被福建的衛所部隊趕走了,于是黃釧率領部隊回到溫州。到了四月二日,倭寇數千人大舉進犯溫州,溫州各級官府慌了手腳,衛所部隊緊急調集軍馬準備迎戰。黃釧作為溫州同知,溫州府的二把手。同知是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官恋氖虑榫妥匀皇屈S釧的分內事了。面對緊急軍情,黃釧向衛所各部發出緊急動員,務必不讓倭寇攻入溫州府城。黃釧率領守城部隊出城外地形有利處阻擊倭寇,臨行與眾將舉杯立誓說:“各位將軍,作為軍人,以殺敵衛國為己任,而今倭患連年,民不聊生,我軍人何能安睡哉。今日倭寇又殺上門來了,望各位將軍不負眾望,以一往無前的精神勇猛殺敵。好了,現在就出發吧。”
黃釧把部隊分為左、中、右三路;黃釧親統中路,左右二路分別在疊石灣和鐵場兩地阻擊敵人。在左、中、右三路中,只有左路的地形最為有利防守,黃釧把左路的防守任務交給了烏大的部隊。左路中最險要的是疊石。所謂疊石,它是兩塊巨石上下相疊,上石頂圓底方,狀如馬蹄,一部分懸空伸出海面,似隨時會倒,可是千百年來,盡管受海潮沖擊,卻始終巋然不動。關于疊石,民間曾流傳著一段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隊賊船向樂清灣駛來,準備打劫岸邊的村莊。鄉民四散逃避。樂清村有一位楊姓鄉民,父母雙亡,只與一幼小的弟弟相依為命。危急時刻,他把家里的一些值錢的東西裝進一個包里,挎在肩上,然后背著小弟弟向著疊石灣方向的海邊逃跑。他跑了五里多路,再也跑不動了。于是只好放下包袱,把它埋藏在海邊的沙里,上面疊著兩顆石頭做標記,再背著小弟弟繼續逃難。海盜離去,鄉民們都返回了,唯獨不見那兄弟倆。說也奇怪,那兄弟倆一直沒有回家,但是那兩顆石頭竟會一天一天長大起來,直長到現在這個樣子。遠看,上面的石頭儼然像一個大包袱,沉甸甸地斜放在一塊長方形的石上,蔚為奇觀。于是人們傳說是兄弟倆變成了兩座巨石。這雖然是傳說,但是疊石灣這個名稱也就叫出來了。
就在黃釧領中軍奮勇殺敵之際,倭寇留一部分與黃釧的部隊維持著居民,抽出兵力分兵兩隊,分別襲取了疊石和鐵場。由于疊石和鐵場兩軍的指揮者都是紈绔子弟,貪生怕死,遇到倭寇進攻就四散奔逃,致使倭寇對黃釧所部中軍進行夾攻。形勢萬分危急,眾隨從力勸黃釧放棄陣地,突圍求生。黃釧大聲說:“放棄了陣地,倭寇就會直奔府城。人在陣地在!決不能讓倭寇殺人府城。”于是黃釧身先士卒,指揮所部浴血拼殺,終因孤軍無援,兵敗被俘。
抓住了黃釧,倭寇中有人認得黃釧是帶兵長官,對倭寇指認了黃釧的身份,倭寇企圖脅迫黃釧以長官的身份命令城內部隊打開城門,讓倭寇進入城內。黃釧拒絕了倭寇的要求。倭寇判斷黃釧作為朝廷命宮,堂堂溫州府的二把手,官職不低,家中一定很有錢,于是又提出要黃釧把家人叫來,把黃釧家中的錢財都拿來給倭寇。黃釧笑罵說:“倭賊,你們不知道我黃大夫不愛錢嗎?要我黃釧拿錢來換命,你們打錯了算盤!”
倭寇聽了大怒,剝去黃釧的衣服,用小刀子割黃釧身上的肉,企圖叫黃釧屈服。黃釧至死也沒有屈服。就這樣,黃釧被倭寇殘酷地虐殺了。
溫州府的官員們和廣大軍民得到黃釧同知被害的消息,悲痛萬分,整個的溫州府沉浸在痛苦悲傷之中。黃釧的兒子文燁找遍了戰場,找不到父親的遺體,只得以父親的衣冠入斂,葬于黃釧老家福安二十五都白沙村,經其生前好友郭文周函請,著名文學家、刑部尚書王世貞為黃釧撰寫《墓志銘》,贊他為“烈烈男子”。詩人王世懋有詩悼黃釧,詩云:
“憶昔東南幾陸沉,聞君死事涕沾襟,城頭落日殘軍色,海上寒濤烈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