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靈魂書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滄浪之水
(一)
如果你閱讀過古代的星象圖和今天破碎的黃土高原的示意圖,你會對這曾經(jīng)最美麗最輝煌的思考的流逝而傷心。隱語迭出,大西北蒼莽的高原風沙四起,漢家陵寢還有殘敗落塵的宮臺閣樓,這些往事和膚淺無恥的文字一起墜落。單薄的知識儲備,書生意氣,在這悲哀的風景中只有追悼的情分。
在讀書閑暇的時候我曾經(jīng)翻閱過關于中國水利史和西方水利工程的圖冊。厚厚的用粗糙的麻繩扎成一札,圖片和英文字母,還有繁體的漢字捆綁在一起。零散的輯錄了中國古代幾大經(jīng)典水利工程和西方水利技術史。極專業(yè)的術語,英文幾乎沒有可能讀下去。繁豐的高階段詞匯,嚴密的體系,我只有對照插圖靠零敲碎打作一些簡單的瀏覽。然而在這樣的圖紙上確認南國的地理位置仍然是可能的。
長久以來南國以她的神秘和熱烈,詭譎的歷史引誘著我。19歲的時候我的寫作過度依賴經(jīng)驗,也就是想象,語言游戲。語言和修辭構成的巨大方陣和我棲居的土地之間,我融入我的語言世界。這應該和隱士君子們縱酒的態(tài)度一樣。在混濁荒涼的內(nèi)心,增加一些自信和盲目,不足于克服內(nèi)心的焦慮。與此相關,卻是在江南長途的旅行讓人倍感艱辛的同時也得到了安寧。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都會去買最新版的地圖。費盡周折去履行那種職業(yè)似的身心體驗以儲備資料留得寫作備用。我鄙視這種職業(yè)化的寫作和概念的束縛。
陽光隱在煙雨清冷的古徽州枯木一樣的秋色里,一路飄搖到江南。流水中逝去的黑白歷史,讓我漸漸被一種閱讀經(jīng)驗所困惑。清水色的屋脊,墨跡淋漓的原木,梁椽,屏風雕刻擋不住窗扇的玲瓏秀氣和石雕畫欄古舊的情懷。水泊之洲,土木院落,尺軌方寸,迷霧中烏黑的磚瓦沉在浮塵灰與渺茫的炊煙之中,世事如棋,南國的底蘊就雜陳在這粉墻黛瓦和清冷的牌坊之間。寒秋空氣潮濕,不利于墾殖開荒,耽擱下來,田園荒蕪,四野荒莽的草海波瀾不驚,人的心氣與多雨的天氣黯然生出悠然的情愫。
人擁有細膩的情感和敏銳而又容易受傷的心,有淚水和無法釋懷的鄉(xiāng)愁。感覺就是這樣一種極其容易改變的東西,但是人對感覺背后的事物的恐懼卻是永恒不可變易的。人天生有追求自由和正義的權利,有嫉恨丑陋的篇章和矯揉造作的權利。就像我在閱讀那些用粗糙的繩子捆扎起來的冊子,我對閱讀的過程的預測都是未知的。
我居住在一個遠離草原的村莊,干枯的河道從村子的中間穿過。在夜色沉靜如水的午夜,我會時常會迷失在散佚的家譜和那些干枯的河道布成的迷津里。我在南國的春天夢游,星空迷亂,我看著殘缺的地圖,在巨大的村落的影子里喪失對一切知識的執(zhí)著和信心。江南的水車和水磨在唧唧喳喳地轉動,時間在慢慢消循。丑陋與慈善的文字在這里積淀成頑固的玩主心態(tài),喧鬧起哄。
有時候你猛然清醒過來,停止理想主義的抒情,會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是生存在知識的陰影里,這些知識隱藏在一個人的宿命觀里,使他能認識自己是這些知識的奴役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自由的抒情者。能意識到壓迫的力量不僅僅來自筆墨,更多的來自勞動的損耗,貧困的折磨和世故的刁鉆。僵死的蠹蟲,這樣的文字只能被拋棄或變成文字無聊的游戲。
村落的存在,猶如黑夜里閱讀所帶來的誘惑一樣致命,引領著我對這個自然界的愛和恨。秋葉散落在庭院的水池里,古代的文字和癲狂的筆法竟然擁有如此堅韌的生命力,如今它已經(jīng)滲入我手中的家譜。我懷疑那是陽光的痕跡,從遙的天際,越過千山萬水,散落在這秋天瘦弱的河道。在這里你至少可以領會在如此眾多的譫妄之語中有幾分人情世故,幾分奸猾刁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
甚至在令人心儀神往的南國,如今這樣的情感已經(jīng)不多見了。對于博物館里展覽或收藏的那些古老的地圖和古老情歌的簡譜,我曾經(jīng)有一種固執(zhí)的偏見。在文字和竹簡都被粉碎,風沙埋葬一切幻象和激情,不輕易允許奇跡的生存。地圖和書簽,簡譜都是黃沙一樣的土色,清白文字逐漸模糊,縱使本性難改,然而野蠻的力量足于摧毀最堅固的城墻和最堅強的心。繁華和腐生的雜草瞬間崩潰,解體,化為塵埃。
(二)
從安徽南部的黟縣到山墻林立的歙縣,群山裙連,書的虛妄與飲酒的寂寞在文字里肆意蔓延。溫潤的氣候,山晦暗的光和清淡的水色,花鳥與水性的刺繡一同制造著我對語言的感覺與把握。水木接天,鄉(xiāng)關何處。青色的山體,河澤起起落落,錯落的馬頭墻,粉白的風火墻,浸潤著草木的腐朽味道與丹青意境,沒有驚世駭俗的欲望和心境?,F(xiàn)實的準則和神秘的局勢圍繞著私欲與人的體格展開質疑,黃花落草,閣樓與牌坊,青春的筆墨落定,留下我寡淡的思考。這是一種癥結,文字從心里郁結了傷痕,江湖味道的字詞從粉墨知識的迷宮中沾染了病態(tài)的氣質。那是一種特殊的匪氣,浸漬著教條和世故,文字的盲目與圓熟成了最大的障礙。
讀過古代類似《左傳》《周易》之類的書籍的人,內(nèi)心對于黃土之上的天都有一個行而上的概念和理解。敬畏的心態(tài)和神秘的暗示,讓人看不清楚知識和習慣的勢力,連篇累牘,竹簡已經(jīng)腐爛,清音已經(jīng)散失,典故和地圖,樂譜,條律注疏,文雅筆跡都在這青天之下埋如泥土,墜落到虛空的時間中去。然而人心中卻有一種極端的情緒在這高原的民風強悍的地域像角質層一樣層層沉積,凝聚,青春的意義被消解了,漸漸渙散了。人從有所思開始就追究天的終極意義,在時間的沙海和汗牛充棟的典籍中皓首窮經(jīng)。治史和作文,恣意妄為的清談,從此埋下了隱憂。
我說的是一種書簡,清一色的竹簡,在江水里濯盡污泥和慘敗的傷痕,剝落了肉身的顏色,只留下譏諷冷嘲,無法了解這其中的文字暗示的苦心。江水渾濁不清,風聲四起,這是一個完美的讖語,沉郁憂傷的文字,文人似的激動和書生的斥責??粗煽莸暮拥?,你的心也會傷痛,文墨生涯,兢兢業(yè)業(yè),不如相忘于這河流的譫妄里,相忘于江湖,洗盡一身的悲怨。
從一種知識到另一種學問的入門,人在寂寞的民俗語言和無聊的市井語調(diào)中衰老,成熟,像鵝卵石一樣目睹流水的時光。我時常在古諺中焦黑的文字里發(fā)覺出這些建筑布局的要義。這些坍塌的骨架和精整的木料竟然就是如此的不務時興,篤守古制。蠹蟲絲帛,一卷在握,休養(yǎng)生息,自以為掌握了漂流世事的手段。質樸的磚瓦,繁冗拖沓的課本、講義,家族式的生活就這樣消耗著,僵持著。從庭院里可以看到屋宇翼角蜿蜒,輕巧的技術和四平八穩(wěn)的浸潤心血的教條統(tǒng)治著人的身心,文字與建筑黑白相間,一個人的閱世經(jīng)驗也就自然包含在這基本的哲理里中去了。深重的木具,陳舊的空間毫無美感,靜水狀態(tài)的對聯(lián)和文字,墨汁濃郁,心境已古,讀書生涯,少年意氣,游走在時間的邊緣,一切都已經(jīng)皈依這南國的水沙,慢慢下墜。我明白我的文字不能險進迷宮式的村落。僅僅是一種文化常識秉承吉祥健康的俗世文字還遠遠不夠。秋風瑟瑟,文字傷神,我安靜地寫著文字,龐辱不驚,粗茶淡飯,滾滾紅塵從筆端墜落。靜態(tài)的死火瞬間帶著一種濃郁的脂粉氣暴烈地燃燒了起來,緊張的空氣里我不能脫身,筆跡紛亂,窗外春江之水一如蘇醒之后的文字,一種洶涌的喻世名言。在這個漩渦里,手腳就和文字一樣被禁錮。文字和士子一樣薄命,帶著辛酸和嫉恨。
苦秋。在僻靜古樸的書院,祠堂,閣樓這些公共建筑中間還有一種特殊的生存姿態(tài)。那就是敬畏自然的心態(tài),身與言,行文與用筆,雕琢與封閉都是這種心態(tài)極端的儒雅極端的原則的挑破。治國修身平天下,油漆與木屑層層剝離哺育它的母體,質地與心地完全暴露在陽光下。門樓,磚雕,藻井,還有精巧的雀替,刀法與心智,把人的身心同時推向了遠離煙火的方向。鋪開紙張,裁紙,研磨,暗香浮動,逆鋒而就。還有院堂四水歸一的技術設置,這樣的思考隱含了與世無爭的哲學觀念和價值觀。一如回歸漢語言原始的場景,巨大的水墨畫楚楚可愛動人心神,處處類似浮雕的筆墨渲染著詭譎的詞義。浸染疾病的文字與人心巨大的隔閡造成的陰影,滋生雨形花紋的手工藝制品的泛濫,價值的限界已經(jīng)不復存在。夜色襲人,風水枯竭,只有孤獨的心在忍受著徹骨的苦楚,字字針砭體膚,不感妄言大義。巨型的水車,沉淪的古舟,迷狂的閱歷和凌亂的書簡灰飛煙滅。我挑選一批廉價的書籍和旅行紀念品之后,轉身離去。我以為筆墨一生,云水生涯不過就是這一冊書的厚度。濃艷的山色和四壁頹敗的字幅隨秋色凋落,聲如裂帛。目睹這樣的秋色,我膽戰(zhàn)心驚。“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魯迅先生的文字讀來頗為酸楚。無關廟堂氣象,但卻字字入心。山野之地,野菊,圍棋,憑心論道,心里的野火,硬氣,不畏江湖之遠,文字的藏露,輕重,緩急,表達直接昭示內(nèi)心。我以為這樣的文字才是擁有靈魂的。而安居的意思在于這種思考的狀態(tài)。
孤獨是一種心的絕美之境。在現(xiàn)代和古老的民風之間,人陷入歷史的夾縫,呼吸倍加艱難。
古代是一個美和殘酷極端的兩極,潔與污的兩端,知識的冤孽,生存的艱險,羈旅的辛苦,這是理想主義者所經(jīng)歷的路。沿著黃河走遍北方,你可以感知到信天游誕生和存活的環(huán)境是多么兇險和微妙。這些歌謠天生粗獷,和燕趙齊魯?shù)墓殴~胡人的琵琶截然不同。這些音樂的創(chuàng)制者一定窺破了人心的虛妄,欲望和愚蠢的格律語言,還有人的自私最后走向這種極端。激情和理想的末路誕生了這種珍貴的音樂,大西北民風強悍,人對歷史的執(zhí)著和現(xiàn)實的磨難有著非同尋常的理解和領會。
(三)
古代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異幫,每一張地圖,每一條河流,每一本典籍,都是極其難得的深入它的機會。即使不知漢王城,楚河漢界已是人人熟知的典故。楚漢爭戰(zhàn),軍隊對峙于滎陽廣武山巔,鴻溝的典故也來源于此。一個成語或者固有的語境就在這微妙的歷史中形成了。知恥與尚義,人格的尊嚴和膽識在這個被流傳下來的敘說里被扭曲后納入古代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
這是描摹了古代大河的圖紙,黃色的紙張,褐色的圖文,當你的閱讀進入了狀態(tài)的時候,你就能感覺到那洶涌的苦水,在凄涼的秋天慢慢將你埋沒吞噬的憂傷。黃泥沙,綠草岸,這些古老的藝術美已經(jīng)沒糟蹋得不成體統(tǒng),滿口的煙堿,那是被鴉片一樣的文字麻痹的眼睛和心。
我說的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分裂成知識和道德,它們是傳統(tǒng)中最頑固和倔強的毒素。如果你把一切的失敗和頹廢都歸因于時代,你就陷入了用身體寫作的虛幻。古代的地圖和甲骨的紋路中間有我對漢語言理解上的不可彌補的裂痕,在這巨大的斷裂層中我作為一個無權者,我的知識和技能都不過是一種企圖。語言很單薄,我的寫作陷入了知識的陰影中,我沉入了黑色寫作的泥淖。
我站在黃淮海大地一個長滿荒草被燒毀的河道,不遠處就是我生存的村莊。長長的河道一直向東方延轉身離去。我以為筆墨一生,云水生涯不過就是這一冊書的厚度。濃艷的山色和四壁頹敗的字幅隨秋色凋落,聲如裂帛。目睹這樣的秋色,我膽戰(zhàn)心驚?!斑\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伸。我知道了這樣一個事實,當我心中的那些知識淵源變成一個孤獨的異幫,那么我就成功了。我甘于叛逆,將我的生活經(jīng)驗留給這枯水的事實。而這些東西我無法通過具體的歌謠來表達。一味的惋惜而沒有救治的方法?!?
我自信我要尋找的東西在北方。黃河浪濤滿天,我們的筆墨文字就來自這溷濁的水花,它的價值和壽命都是有限的。筆墨含有雜質和微暇,無法表達純凈的思想。
一切都在淘汰與抗爭中生存或者消極循世。厚厚的一冊手札,裝訂著宮室的復原圖,燒毀的城墻,水渠,山谷,還有那有名的黃河的圖紙。當我在圖書館寂靜的角落打開那古舊的線裝書,那些感性而孤獨的文字使我變得異常安靜。這些枯瘦的文字在時間殘酷的裁汰中進行著頑強的抗爭。最終他們成為美的象征,它們安靜地隱蔽在鬧市的角落,獨自沐浴受明媚而古老的陽光。
熟悉中國區(qū)域地理的人在閱讀荊楚文化和關中文化典籍和流傳的作品時,都強調(diào)一種特有的強烈地域歸屬感。漢語言歷經(jīng)劫難,情感和精神的重負足于沖淡文人們的樂觀。漢語的困境暗示的并不僅僅是個人的,或者是寫作者的焦慮,而是以漢語為母語的整個集體的茫然。
在我所理解的現(xiàn)代漢語文學和鄉(xiāng)村的普通勞動者的生活中的困境,我能感覺到語言的純潔和力量都在慢慢磨損,這是以美的流逝為代價的悲劇。來自生活本身的內(nèi)在鮮活的力量在口水和才子加流氓文化的圍剿中逐漸耗散了最后的元氣。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消耗在抽象的分析和抨擊上。在價值多元的觀點濫觴的時候,平庸是無罪的罪惡,這是借用阿倫特的一句話。每一種語言從存在本身的價值來講,都是平等的。然后就是持不同價值觀不同語言和情感的人的平等。也許當語言與具體的個人的生存利益和狀態(tài)結合在一起,涉及生存的處境和地位,才能認識不同的異見。
當閱讀和寫作需要考慮出路的問題的時候,這是一種狹義上的寫作,真正意義上的寫作就沉沒了。
以我所熟悉的安徽某個村子而言,俚語俗語作為表達日常感情和交往需要的習慣用語,如今已經(jīng)不知不覺混雜了許多消極的外來詞。列舉這些詞語也許不在我的職責之內(nèi),可以留給民俗學家去研究。在這些語言內(nèi)蘊流失和聒噪泛濫的時候,我對我最熟悉的語言喪失了一貫的信心和把握的能力。人對自己語言和身心的傷害猶如病毒,吞噬著這個安靜的村莊。躁動不安的身體和被煽情的語言挑起的欲望讓淳樸的村民失去了辨別方向的能力。他們恭敬地在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祭祀,拜神,祭灶,在模式和權威標語下循規(guī)蹈矩地生活,顯得盲目地順從。只有一路沿襲下來的生活方式在沒有知覺之中深受頹廢語言的浸染。假設這隨從勞動而誕生的語言雜混在這樣復雜而艱辛的生活方式里,它會成為一種極端成熟而終究走向桎梏的干癟符號嗎?然而新的力量在如此僵硬的措辭跟風中沒有凝聚的可能,我們的語言一盤散沙,沒有足夠的能力抵御外來力量的分化。當我們在網(wǎng)絡上猛烈批評對漢語的,我們的意志和情感都在消循。
與他們?nèi)松砝嫦肭泻系拇逦穆毮軇t行同虛設。但作為生活在這樣環(huán)境里的人,他們有痛恨賊,英語字母和觸犯家族,村委權威和集體利益的人。這些事物都觸動了他們內(nèi)心一貫保守而不可揭破的幕帳。潮水一樣的英語和無序的鄉(xiāng)村管理秩序以及賊的猖獗,他們面臨著雙重的壓力。對物質財富的感情和欲望,對迅速變化的事物保持著習慣性警惕。表現(xiàn)在那些經(jīng)常外出的民工蹩腳的普通話和夾雜不良習氣的語調(diào)中,在這里你可以看出他們的心理多么復雜和反復無常的懷疑警覺態(tài)度。漢語言最樸實清潔的環(huán)境就這樣被破壞,這不能責怪他們,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從內(nèi)心去尊重我們的語言。
作為個被中國古典文化教育的經(jīng)典所熏染,極端華麗的辭藻,駢儷對仗,似乎沾染潔癖的漢語言已經(jīng)重病纏身,寫作成了商業(yè)的操練。在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時候走向不歸之路。和農(nóng)村現(xiàn)實的生存狀態(tài)比較,我們的母語顯然并不僅僅是受到來自商業(yè)的壓力。
(四)
人的語言與他的身心的健康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那些古老的甲骨被人從土層里發(fā)掘出來的時候,寫作的意義就復蘇了。
語言的歷史盤根錯節(jié),語系和地域的差異,模糊,種族的異端,難于理清其中奧妙。毀滅的文明,只有遺跡可以讓人猜測。但是當語言涉及爭取人的身心自由和尊嚴的時候,就有了言論自由和反對歧視的生動歷史。
人的語言可貴之處在于可以被用來表達他遭受的傷害,不公正,侮辱和挑釁。這個時候語言是正義的。當語言被用來表述一種被強制,奴役,壓迫的憤怒和激憤的情感,語言就復活了它唯美高貴的天性。人有權力和責任質疑,拒絕謊言,直面真實的慘痛。通過語言,每個人都有實現(xiàn)自己權利本身的權力。在權威和小集團面前語言拒絕遺忘,拒絕下跪,拒絕媚俗。語言作為生存的困境中求生的方式,不懼怕卑劣者的威脅和利誘。
當我可以利用DELL電腦復制粘貼優(yōu)美的風景圖片和文檔的時候,我詛咒數(shù)碼和一切數(shù)字程序,這種宣泄卻讓我感到莫名的壓力。如果說紙和筆被淘汰之后,作者的陣地潰散,那么現(xiàn)在的我要逃向哪里呢?我比較了WORD,WPS,這些文字處理軟件的能力和鄉(xiāng)村特有的粗俗語言之間的聯(lián)系。這些超強的文字處理系統(tǒng)和帶有神秘主義傾向的民俗風采,讓我隱約有一種預感。我陷入了困境。語言所關系的種種極端的因素讓人不能有絲毫的輕松感。
仍然可以記得,在古代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以稷下學派為中心的諸子百家的學術爭鳴,那是一次極有水準的交鋒。言論自由固然要受到王權的壓制和脅迫,但是總能頑強抗爭,爭取生存的權利。語言與自由表達的權利就是這樣從專制的勢力手中被奪回,代價極其慘重。閱讀奧威爾的政治幻想小說《1984》和哈維爾的著作,可以加深這種理解和認識。權力與話語這個時髦的字眼,這其中的微妙是就是悲劇的本質。
多讀古書,這是對歷史抱有幻覺的人一種特有的迂腐。翻閱《山海經(jīng)》,我曾經(jīng)懷疑這些知識的真實和用途。禹,啟時代的地圖大量佚散之后,只留下單薄的文字,寫作的意義就是這樣脆弱,甚至容易喪失一個自以為堅實的理由。
敏于事,慎于言,這被無恥的庸人奉為經(jīng)典的句子。我可能不同意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這位法國啟蒙思想家的語句是對教會思想的控制的蔑視。
在中國古代思想發(fā)展史上,稷下學派為中心的諸子百家的學術爭鳴,占據(jù)很重要的地位,一向為人所稱道。稷下學派的歷史較長,早在齊威王的父親齊桓公時就有養(yǎng)士的風氣。這些思想和言論自由的光芒直逼我們正視其中的價值。當時的齊國,曾在齊都臨淄稷下,專門造了高門大屋招徠賢土,諸子學派多來云聚,爭鳴蔚然成風,成為戰(zhàn)國時代最興盛的國家?!梆⑾隆钡膩須v,一說,因齊都南隅有稷山,臨淄在其北側而得名;一說,齊都臨淄西門原有稷門,學宮營造其外,故稱“稷下”。他們自由辯論,人們稱這些人為“稷下先生”。他們各自所集的門徒稱為“稷下學士”。
有幸歷史記載了這些有名的爭論。稷下學士的風范固然容易淪為引經(jīng)據(jù)典似的道德說教,但是仍然讓人感到了激動。它將語言與個人仕途和獨立的學識結合起來,鄙視平庸的學究寄生蟲。
我相信漢語是一種美的語言,在殺戮和瘋狂的蹂躪下她存活了下來。用她的血液滋養(yǎng)著的文人雅士卻用粗鄙的價值論傷害了這種情感,我們不能原諒,不能寬容隨著尋根熱潮和憶苦思甜被當作炒作的噱頭。如果過分強調(diào)漢語在民間的處境的優(yōu)越,這是過于樂觀的結論。
人類從叢林中學會使用火和攻擊性的武器的時候,我們把他們磨制的石器,木棒,編制的漁網(wǎng)稱為這個時代的真理,適者生存,代表私利的語言就此出現(xiàn)。這是一個與強勢世俗勢力爭奪權利的過程。龜板,殷墟甲骨,肩胛骨,竹簡,還有鼎與陶缽,這些充當了知識和人生寄寓的神圣物品,因為語言獲得了不朽。
語言是一條文明的河流,沒有這些河流的滋養(yǎng)和哺育人的生存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當語言成為一種權勢用來謀取暴利,反復在固定的小圈子里打轉,這樣的語言和以這種語言作為母語的人都是沒有出路的。母語不是一種私有財產(chǎn),她不能忍受粗鄙的指使。她是自由的,身體的束縛和枷鎖都將被一種平等的觀念和獨立的意識凝聚的力量粉碎。
(五)
作為楚漢戰(zhàn)的劉邦和項羽,這個無恥的小人被經(jīng)典的文化裝飾成雄才大,狡猾的地方。然而都已經(jīng)過去,漢王城也要坍塌了。在河南滎陽廣武一帶,這個神話即將被終結。
神話首先是從黃河開始。沿著九曲黃河有齊家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這些文化的遺跡尚在,但是遺跡能證明什么呢?
這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滾滾的文化熱潮下陶,玉開始被腐蝕,然而我愿意孤獨地去體驗把陶作為尋根的神話根源,在吵鬧不休的學院里,我堅持著我的論證和猜測。這是最后的機會了,否則我會在知識的陰影中痛苦一輩子。北方的長城鐵青的面孔沒有一絲冷笑和自嘲的意思,它失去了知覺,病入膏肓。陳腐的神話傳說沿黃河河道一路淤塞,泥沙挾裹,到山東一帶已經(jīng)徹底喪盡了氣力,杯、缽、碗、瓶、罐,這些文明的遺跡幾乎被填入污泥。一切都變的難于置信。
我有翻閱地圖冊的癖好,裝訂得整齊無比的小冊子,包含了扎實的求學者勞苦的用心。對局勢和地勢的把握就這樣變成智力的角逐。
翻開古舊的古代地圖冊,封面低劣的包裝彌散著油膩的氣味。撣去塵灰,須提防蠹蟲和土黃色的粉末一起簌簌落下來灑滿了衣服。紅色的符號,黃色的勾畫,黑色的邊框和底紋,在這虛擬虛構的地圖中隱藏著繪圖人微妙而復雜的心理情節(jié)。他像一個高明的術士,在這曲折隱晦的線條中間布滿知識的游戲和陷阱,高智商的學者才能適應這樣的詭辯策略。車馬的痕跡和污濁的狼煙,灰暗的構圖,黑紅兩色彩繪,玄虛的比例,讓人不得不佩服人心城府的高深,艱難,刁鉆。細致的構思和精巧的設計,策劃,這知識和時間交錯而成的迷陣,你說有的咒罵都無濟于事。最狡猾迂腐的知識,最庸俗的名分,都統(tǒng)統(tǒng)蘊藏在這冊子里,但是順著葉脈的印痕,我難于置信地觸摸到了青銅饕餮花紋。這是一個思想的符號。
(六)
在我真正接觸蒙古草原之前,我對北方的理解僅僅限于幾個單調(diào)乏味的形容詞。神秘的北方,有著波瀾壯闊叫囂的歷史典籍記載和沉積。腐朽而令人擔憂的神話故事還有那黃河貧瘠的河道,關于人性的真與偽就建立在這單薄的歷史上。文字寫到這個地步,已經(jīng)陷入僵局,惡與善,隱與忍,此刻正是考驗一向淺薄的偽知識分子的時候。
在這最辛酸的書寫過程中,我最喜歡的歌謠應該是流傳下來的那首《黑駿馬》了,這樣的歌曲在這樣的時代被人小心地記住,珍惜,給人安慰。
早在九十年代,那個被隱語遮蔽了人的痛苦和焦躁的時候,我就徹底被這個世界遺棄了,我靜靜地看著戲劇落幕的時候,我和我的黑駿馬被壓迫著流下反抗的眼淚。所有人以為我們會從此出局,但是我們活了下來。疑問和顧忌,還有我所堅持的原則依然與我的語言凝結在一起,這是我世界的根基,失去它,我的語言就沒有靈性。
我這么想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陷入了一個神秘主義的陷阱。你頻繁地利用技巧和詞語制造各種術語和詞匯,情節(jié),氣氛,艷遇,經(jīng)典。
我不相信眼淚,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眼睛已經(jīng)被毒害,變成虛假的,你還能相信眼淚嗎?你不會,我也不會。文字脈搏里流動的是粘滯的濃黑墨汁,腐毒之深,你我沒有一絲察覺。
你相信古歌嗎?黑色的讖語,黑色的駿馬在草原史詩般古老的地圖冊,手札,經(jīng)文的記載里是塵世吉祥的象征。黑色就是駿馬的精神,在黑色的時代它會找到自己的使命,踐踏那些庸俗的知識和廉價的情歌,帶你回家。我對此抱有太多的幻想和迷戀,多么美麗的故事和假設。時人的癖好和饕餮,讓人神經(jīng)疲憊,憤怒,語言蒼白,無力,失去神的庇佑和愛。但是你還相信神嗎?這太殘酷了,讓人膽寒,但是我說我信,你就從此跟隨了我,跟隨我在這古歌的世界尋找安慰。語言是我們的欲望,自由的救贖。
那是一個瘋狂的世界,到處都是陷阱,經(jīng)典,在我動筆之前我必須記住這些經(jīng)驗和教訓。你會驚訝為什么人有時候對自己的同類是如此的奸詐殘酷無恥。你沒有全力去爭取你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你在他們的眼睛里是一個一貫消極的失敗者,但是你唱著這草原上歷史最悠久的牧歌宣告你還活著,這可真的很不容易。這消耗了你太多的精力。
我的黑駿馬叫央,我們早就習慣了被人捉弄,在離馬棚不遠的小河邊我會對著它唱起那些著名的牧歌,那是我們草原的靈魂。盡管我是生活在一個遠離草原的齷齪的世界。
有時候我覺得我是一個喜歡馬,草原以及古歌的牧人。我的游牧知識和經(jīng)驗,骨骼擠壓得我很痛苦,這種語言一旦和我內(nèi)心的欲望相遇,我就徹底地成了流浪在草原世界的人。
你去過北方的草原嗎?遼闊無垠的草原,風浪吹過溫帶大陸的草海,烏黑的馬群在枯萎的草色里絕望地嘶哮,黃沙遮蓋住這些駿馬的尸骨,連同它們的語言一起掩埋。牧歌就是它們的葬儀,世俗的經(jīng)驗讓我感到切膚之痛,我順著這罪惡的思路追溯語言的孤寡與恥辱的記錄。
很難想象,文明與廉恥,價值和數(shù)碼,古歌與貧瘠的嘶喊,求助,這樣的生存其實是無望的,你會慢慢在你癡迷的知識培養(yǎng)起來的感覺里衰老,死掉。最龐大的技術將人分解成欲望的分子,異端和窮人將一起被消滅。這個可怕的寓言讓我吃驚,張皇失措。知識作為一個牧人,我必須考慮我的生存和避免粗暴的武斷。古代的草原容忍了我這個異端,看著它枯萎寥落的下場,我倒抽冷氣。
我一直認為烏黑的駿馬是日漸衰微的北方草原和世俗的異端。從它的眼睛里你可以看到這個世界最荒唐最殘忍的愛,包括殘酷的溫情和冷漠的極端。
古代的大河蟄居在草原的深處,這是神話的源頭。人的精神與廉恥,就是這樣展開。
多年來,我一直在固執(zhí)地尋找回歸家園的道路。古代如異鄉(xiāng)的,在我的地圖上,曲折蜿蜒,車馬的影子和落日的蒼茫,草原的孤獨,都使我感到焦躁。
我的家鄉(xiāng)在遙遠的西沙河。我在那生活了許多年。我曾經(jīng)試圖對這個世界之外的事物保持緘默,我力圖忘記村莊之外的每一個概念。因為我懷疑語言本身的可靠性。圖忘記村莊之外的每一個概念。因為我懷疑語言本身的可靠性。
我是一個敏感的人。語言是危險的,它從我內(nèi)心開始統(tǒng)治我的思考。我虐待語言也好,我是語言游戲圈子里的一個犧牲品,我的語言越成熟我受到的摧毀越猛烈。無從對寫作的價值和技巧進行判斷。一個叛離了家園和經(jīng)驗的人越過這條河,沒有立即就變成純正的知識分子,而是持久的流浪。我之所以還記得這個名詞,是因為我永遠在這個詞語的預言和暗示之中。追求知識就必須為知識付出必要的代價。我是一個詞語,知識的奴隸,寄生蟲。我不擇手段地利用詞語,我也被我的語言殘酷地利用,沒有人替我揭開謎底,我只是強作從容,將我的語言拋棄,只保留沉重的枷鎖,我相信這才是語言的本意。不義的文字和知識必定在虛空中死去,而我因此對人性充滿希望。
從樹陰側畔的蘆葦叢望見青色的河水,那是我最平靜的時候。秋天,枯萎的蘆花從河面悠然墜落,寒色襲人。一葉知秋,老朽的書簽,落地的紅葉,被雨水沖洗的十分干凈。這是本質清潔的語言,它來自河流的中央,質地純正,韻律和諧。
南國,熱帶的雨水、河流,紅豆,還有芳草,風騷詩歌,士人的怨恨,被清凈的茶水沖淡,沉淀,郁積。詭譎的閱讀和誣祝的讖語,一如這渾濁的茶水,時光之外,看不見落花、悲傷。閱讀的斷代史和秋色慢慢積淀,封閉的庭院里,青青的竹林,清散的風聲,落墨無痕。這是與北方草原世界截然不同的氣氛,從這里流露出來的是人本性中失調(diào)的那一部分,躁狂,抑郁。文字和習得的知識都沾有陰柔的習氣。地勢低洼,山水重復,閱讀和隱居變成了荒唐的論爭。
我必須承認這些文字的黑暗的,黑色犀利刺眼的文字層層疊疊,令人著迷,聞風而動。
陽光透過潔白的素紙慢慢滲透到殘余的文字里,層巒疊嶂,墨汁和油彩浸漬著衣襟。
大道如青天,天是一種宿命的隱語,仕途和知識的代稱。黃河的河道幾欲枯水,高原的脂膏流失殆盡,只有延安還殘留著一點歷史的色彩。人是如此的善于容易忘本,斤斤計較,讓人咬牙切齒,欲罷不能。文人的論爭,抨擊早已氣短三分。
漢代的張衡是以他的知識和技術,溝通了人與天之間的隔膜。遠望天空,他一定是有著深深的憂慮和不安。語言是有靈魂的,關系到到人性。在知識濫觴的時代,美發(fā)語言極端匱乏。只剩下知識的解構和積累。去魅的世界,終歸走到了平庸的地步。
天與人,但在某些的關于天人關系的論著里,自然規(guī)律、義理、天帝、陽氣等數(shù)重內(nèi)涵,邏輯內(nèi)涵混雜,外延不確定。天,在遙遠的古代具有主宰一切的權力和力量。天是生命的至高權威,人的生命周期,疫病,年齡都以這個權力單位為尺度。人的功名利祿要得到社會的承認還必須在敬畏天的前提下宣揚自身的合法性。古人對此中認識不可謂不深刻,成熟。說老奸巨滑恐招致非議。
我無心從歷史開始我的敘述。我討厭這樣的轉述和假設。人的弱點一開始就被那些淳美古老的甲骨文所記載,物欲與情欲在古老的戒律和苛責的章表文體里被投入烈火焚燒,但是不死的虛妄之魂靈依然不肯死卻。這樣的美只是一種悲痛,古代的知識和思想不能提供這樣的支撐,只有你獨自一人在這個時代的晚上默默傷心,憤怒,心存憂慮。生不過百年之間,但是這傷痛已經(jīng)折磨了我五百年。烏托邦的虛妄情懷不肯輕易拋棄,沒有直面?zhèn)哦サ那楦泻惋L景的能力,這足夠我抱憾終生。頻繁引經(jīng)據(jù)典依托轉述,文獻和手工制作了那么多文章,然而它們死了,我感到恐慌。這是一個絕句,大西北的壯美風色和粗礪的鞭策讓我如芒在背。
從四川盆地北上,進入陜北黃土高原秦嶺一帶,氣候就變得干熱,風沙粗礪。在延安和榆林一帶,信天游沙啞而倔強的音質讓迷信地圖和歷史常識的民歌采集者和販賣民俗的小人失去了方向。高原上清潔的陽光直射在黃河泥濘的河道,秦川粗獷強悍的地貌和歌謠高亢的音域。
在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我從大雁塔一路看過,鐘樓,渭河,兵馬俑和黃土高原都默默成為我視野里最珍貴的痕跡。暴烈的黃土和激昂慷慨的秦腔,這只屬于內(nèi)心才能感觸的隱憂和歡樂。兵馬俑在陽光下素面朝天,它們在黃沙漫漫的高原和寂寞月光白露為霜的清冷凄涼之夜心已經(jīng)狠狠地受傷,碎裂。秦塞早已毀棄,關中早已殘破,函谷關只剩下空殼,只有受傷的心還活在這迷茫的塵間。散落在民居和平庸的知識課本里。懷古傷神,毫無意義,只有憑吊這無淚的兵馬俑。寂寞的兵馬俑已經(jīng)在塵埃中心碎,不義的文字充斥其間,烈火已經(jīng)燒荒了黃土高原的土木,不見絲絲綠色,赤裸的土層焦渴龜裂的山體幾欲崩潰坍塌,山水枯竭。轉述和假設的僵化的知識沒有任何拯救這病體的能力,從歷史開始論證,這就注定了陷入圈套。
看看這張星象圖吧,或者是這散落的圖紙也好。
你盡可以不相信它對于這浩瀚沙海和黃土有什么具體的意義。金,木,水,火,土,對于遙遠的天,一語道破天機,它們僅僅是地上的俗物。這些閑適的文字和矯情的煽風點火似的詞句,你的視覺和感受極端的厭惡這些病菌交織的文字,恨不能斬草除根。
南方,地理意義上的南方很容易與水稻,文人倔強的筆墨連接起來。南國水鄉(xiāng)日漸干涸,能給人的靈感也開始枯竭。典型的耕作技巧生存要義和文字的章法在這里融匯成一種獨到的心得。放水泡田,排水烤田,每一個細節(jié)都具有傳神的隱語。人們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憑借糧食得于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婚嫁,釀酒,完成祖譜,文章和修辭,接近上層的廟堂之路。我見過江南那些古舊的清朝建筑的書齋,破敗的暴露在陽光下的屋脊夾縫里滿是衰草,亂麻般的草章,書籍都已經(jīng)發(fā)霉,翻曬的時候已經(jīng)徹底失去了值得觀賞的底色。燈下讀書,我和我的文字處于一種漂流狀態(tài),順著江水直到西南的巴蜀大地,舟楫停滯在冷黑色的水面,荒野只有這江水的聲音依稀透過微茫的寒色逼如我的內(nèi)心。做為一個遠行的人,我對自然的情緒與我用一種勢利的眼光琢磨這些語言,驚醒過來,陽光已經(jīng)殘忍地蒸發(fā)了我的情感,我麻木地閱讀,晃若隔世?!笆贾骐[者,何必在山林”,杜甫草堂孤寂冷清,我對語言的信任已經(jīng)在這南國瘋狂的水花中萎縮。強韌的河流撕裂了意象文字的韌帶,讖符,筋肉,骨骼。四野枯萎的草場回蕩語言的靈聲,知識分子安居的意識幽靈一樣曲折回環(huán)。焦土,死亡,象形,思維從四野蔓延遙遠的古代,占卜的星空,飲酒器的鍛造。這是怎么的人格與孤僻?我相信對于時辰與事態(tài)火候的把握,勞動變得神圣而有節(jié)制,文字也會得到寬恕。我們生存的要素除了鹽,雨水,陽光,還有語言和火,語言和這些元素一樣不可抗拒,人只有崩潰,黃色的泥土,黑色的語言在旱野里和種子一起破土而出,人的生死與語言的生死一樣的情節(jié)。那語言是我的心結,火浸漬著文字的軀體,只是深赤而近黑的潭水讓我對巴蜀草堂的感覺冷靜了許多。
居住在村子里,對天的敬畏幾乎是與生具有的。播種,撒籽,施肥,灌溉,適當?shù)膭趧?,這些都是大地上負有生存希望所在的具有美的使命和意義的行為。大地的血液來自那孤獨的太陽。而大地上一切文明的光芒都是建立在這太陽的溫暖之上?;蛘呤墙⒃趷鄣幕A上。綿延的村落,接連不斷,煙火和炊煙都是這些居民虔誠的表現(xiàn)。他們和這些樸素的事物擁有同樣的根基和希望。這是一種憂慮,因為在我們的觀念里,所謂的糧食,雨水,幸福,生命的延續(xù)都來自天的恩賜,包括姓氏,這是順承天意的憂愁。那緲緲炊煙從村落的縫隙里升起,象征著一種象征薪火相傳的觀念。自然界里的法則和規(guī)律在對人進行懲罰的時候,它會重復這種觀念嚴肅的戒律。雕花的窗欞,純藍色的細瓷花瓶,還有迂腐的天井樣式,這些都是一個巨大的寓言似的暗示。這其中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像水車和石磨一樣,碾碎了人的心,那些文字和傳說都死掉了,只有人的心在陽光下顫栗。人孤苦零丁,沒有可信的依靠,只有自己的軀殼。
我在這里住很久了,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離開這里。我怎么離開這里呢?我看著天空,難道我能夠像這炊煙一樣無聲無息地離開嗎?這很難說,我想不起我為什么要離開,我沒有理由。我太年輕了,我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理由離開這里。十幾年了,每天看著炊煙從村落的角落悠然地飛向天空,我就坐在院子里曬著太陽??粗帐幨幍奶炜?。我內(nèi)心有一種恐懼和憂慮。當然也可能只是一種無所謂的憂郁而已。陽光和河流,土地和炊煙,這是蜷伏在院子里我的一幅內(nèi)心地圖??墒枪鈴哪睦飦淼哪??它照亮了我這幅地圖,我能清楚地看到河流死亡的秘密和文字意義的消磨的過程。
有時候你安靜地閱讀些舊書或者信札,你的心里會有一種莫名的毒火,那你是中毒了,那些文字和積習讓你喘口氣都倍加困難。暴烈的文字和你仁慈的臉面看起來怎么都有點可怕,憂從中來,引火燒身,你是徹底地曉得這其中的玄妙和陰謀了。這些文字本身就是一個陰謀,騙局。你真的以為人是萬物之靈,你最不應該忘記人的種種弱點,欲望,愚蠢,這些都是和你寫的文字一樣具有毒性。陰冷寒濕的文字暴露在陽光下,你會驚訝原來你喜歡的句子和語言不過是丑陋的殘骸而已,美遭遇這樣的悲劇,早已折磨怠盡死在你的筆下。你已經(jīng)沒有能力寫出有生命氣息的文字,只能原地徘徊,在這地圖中的苦水河以及腐爛的水草中糾纏不休??尚Φ氖悄愕氖诌€活著,變成了兇惡不負責任的工具,職業(yè)性的揮霍文墨,這是不可原諒的罪過。
人生不滿百,你這份過失恐怕你一輩子也無法償還。
如果你了解這些祭天的儀式,你就會了解這些普通人的憂慮和心愁。天的觀念和意識就隱蔽在我們?nèi)粘5男袨橹?,比如貨幣,管弦,音樂,還有歷法。黑色的墨汁在青色的硯盒中慢慢沉積,明媚的陽光悠然透過八面玲瓏的窗欞的雕花鏤空。但是在夜晚,這里只有清苦的燈火,還有星空。雪與泥水,筆墨與篝火,這是村落極其樸素的內(nèi)在儀式。三春的雪水和散發(fā)著濕氣的渾濁泥水,還有麥子的清香,嫩綠色竹子制成的筆竿。
應該有這么一種足于令人恐懼的力量,它存在于你的筆墨的最后一滴,你猜測,天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預兆呢?
從落葉鋪滿的山崖遙望清秋的南方土木結構的民居,殘損的花葉飄落在黯淡的屋脊和瓦層上,俯瞰這山谷下臨水聚居的村舍,仿佛就是魚的烏黑的脊背,臨水照屋,人的稟性和流水郁結成苔鮮,茅茨不剪的屋宇幾近在秋風中坍塌。古典翰墨清幽山水,世間風物,不過殘云似的去了。邊緣的書寫同時面臨頹唐的語句和嘲諷的困境。清澈的語言從書角浮現(xiàn)出來,提筆疾書,漸入佳境。心靈文字,粉墨雕飾,逃不出行文寂寞。我讀著范文正公的《岳陽樓記》,黃葉紛紛簌簌脫落,隨波逐流。書寫的特征,領悟,文字的感覺,它是一個經(jīng)驗和閱世歷練的虛指。一葉障目,時光的水潭悠悠,猶如語言的沼澤,陷入對古代莊周的文本解讀中去。清香的朱墨柔軟的竹帛,文字和行走的意義已經(jīng)突圍出曲折的地圖等高線,我才知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深秋,我從杜甫草堂回到我安靜而落落寡合的村莊。
孤寂文字,然而有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心力,南國的滄浪之水淘盡我身后的寂寞,我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