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免費
釋名
最新章節:
第5章
中國訓詁書。著者劉熙,字成國,東漢北海(郡治在今山東濰坊西南)人。體例仿《爾雅》,而用音訓,以音同音近的字來釋義,推究事物命名由來。本書清代有畢沅《釋名疏證》,王先謙《釋名疏證補》等。全書8卷、27篇,如卷1:釋天、釋地、釋山、釋水、釋丘、釋道。卷2:釋州國、釋形體。卷3:釋姿容、釋長幼、釋親屬等。本書所釋名物典禮計1502,可見當時名物典禮之大概。顧千里《顧名略例》分析其條例有10,不外本字、易字二例,如“冬曰上天,其氣上騰與地絕也?!币陨厢屔希吮咀种?。如“天,顯也,在上高顯也。”以顯釋天,此易字之例也。近人楊樹達《釋名新略例》分析其體例為同音、雙聲、疊韻3例;又細分為“以本字為訓,以同音字為訓,以同音符字為訓”等9例。如以同音字為訓:“雨,羽也;如鳥羽動則散也。”(釋天)以雙聲字為訓:“公,廣也??蓮V施也?!保ㄡ屟哉Z)以疊韻字為訓: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釋典藝)本書研究方法為聲訓釋義,主要方式計有:用方言轉變來解釋,如:《釋水》“兗州人謂澤之掌”之類。用音義遞詁方法,如:《釋典藝》“雅,義也;義,正也”之類。用同義譬況方式,如:《釋狀帳》“幄,屋也。形如屋也”之類。等等。聲訓古已有之,如“政者,正也”。本書繼承發展,探求義類和聲符關系,為漢代語言研究別開一番天地,對后世“以聲求義”有啟發作用。但失之過寬,任意作解,則不科學。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敘
熙以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來迄于近代或典禮所制或出自民庶名號雅俗各方名殊圣人于時就而弗改以成其器著于既往哲夫巧士以為之名故興于其用而不易其舊所以崇易簡省事功也夫名之于實各有義類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陰陽四時邦國都鄙車服喪紀下及民庶應用之器論敘指歸謂之釋名凡二十七篇至于事類未能究備凡所不載亦欲智者以類求之博物君子其答難解惑王父幼孫朝夕侍問以塞可謂之士聊可省諸劉熙成撰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6:06:45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