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明六義:歌事日風。布義曰賦。取類曰比。感物曰興。正事曰雅。功成曰頌。

大雅體。變小雅體。正風體。變風體。

南宗體。北宗體。

詩有三格:情。意。事。

明題目否臧,如曰引、吟,乃刺忠臣遭佞而離散也。

白頭吟 夢仙謠 行路難 古離別 湘水深 夜坐 疏漏 貧居

聞蟬 落花 對雪 晚望 歸田 看水 苦寒

明物象,如日月比君臣明也。

日月 雨露 白晝 殘暉 圓月 殘月 珍珠 鴛鴦 荊榛

明物象

殘月,比佞臣也。珍珠,比仁義也。鴛鴦,比君子也。荊榛,比小人也矣。以上物象不能一一遍舉。

明門戶差別

門者,詩之所通也。如人門戶,未有出入不由者也。明者如月在上,皎然可觀。

隱顯門。詩曰:“道晦金雞伏,時來木馬鳴。”

惆悵門。詩曰:“此別又千里,少年能幾時。”

道情門。詩曰:“誰來看山寺,自要掃松門。”

得意門。詩曰:“此生還自喜,余事不相侵。”

背時門。詩曰:“白發(fā)無心鑷,青山去意多。”

正風門。詩曰:“一春能幾日,無雨亦多風。”

返本門。詩曰:“遠憶諸峰項,曾棲此性靈。”

貞孝門。詩曰:“無家全托夢。主祭不從人。”

薄情門。詩曰:“君恩秋后薄,日夕向人疏。”

忠貞門。詩曰:“周將心為國,豈懼語傷人。”

相成門。詩曰:“怪得登科晚,須知圣主恩。”

亂道門。詩曰:“苦雨秋濤漲,狂風野燒翻。”

抱直門。詩曰:“須知三尺劍,只為不平磨。”

世情門。詩曰:“要路爭先進,閑門肯暫過。”

正敕門。詩曰:“傍人皆默語,當局好堤防。”

嗟嘆門。詩曰:“淚流襟上血,發(fā)散鏡中絲。”

俟時門。詩曰:“明主未巡狩,白頭還釣魚。”

清苦門。詩曰:“在處人投卷,移居雨著琴。”

騷愁門。詩曰:“已難消永夜,況復聽秋霖。”

眷戀門。詩曰:“欲起游方興,重來繞塔行。”

志氣門。詩曰:“未拋元達路,難作便歸人。”

雙擬門。詩曰:“冥心冥目日,花開花落時。”

向時門。詩曰:“黑壤生白術(shù),黃猿領(lǐng)白兒。”

傷時門。詩曰:“亡國空流水,孤祠搶落花。”

鑒識門。詩曰:“因思后庭曲,懶看落花時。”

神仙門。詩曰:“一為嵩岳客,幾喪洛陽人。”

塞蹇門。詩曰:“氣蒸垂柳重,寒勒牡丹遲。”

動靜門。詩曰:“春請游寺客,花落閉門僧。”

明聯(lián)句深淺

句者,拘也。或三字、五字、七字,皆約情實之事。

出入句。詩曰:“雨過花爭出,云收月并生。”

高逸句。詩曰:“夜過秋竹寺,醉打老僧門。”

出塵句。詩曰:“逍遙非俗趣,楊柳慢春風。”

并行句。詩曰:“擁衲冥心客,窮經(jīng)暮齒人。”

不對句。詩曰:“秋風正蕭索,客散孟嘗門。”

艱難句。詩曰:“覓句如探虎,逢君似得仙。”

回避句。詩曰:“自從青草出,便不下階行。”

達時句。詩曰:“春閑開戶懶,夜永出庭遲。”

度量句。詩曰:“臨水通宵坐,知君此興同。”

失時句。詩曰:“高秋初雨后,半夜亂山中。”

靜興句。詩日:“古屋無人處,殘陽滿地時。”

十字句。詩曰:“不會這個地,如何著得君。”

直擬句。詩曰:“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

返本句。詩曰:“又因風雨夜,重宿古松門。”

暗會句。詩曰:“重城難鎖夢,每夜自歸心。”

功勛句。詩曰:“馬曾金簇中,人有寶刀痕。”

拋擲句。詩曰:“琴書離上國,風雨出南山。”

悲喜句。詩曰:“兩行燈下淚,一紙嶺南書。”

追退句。詩曰:“寄宿山中寺,相辭海上僧。”

禮義句。詩曰:“勸我一杯酒,典君身上衣。”

明勢含升降

勢者,詩之力也。如物有勢,即無往不克。此道隱其間,作者明然可見。

洪河側(cè)掌勢。詩曰:“游人微動水,高岸便生云。”

丹鳳銜珠勢。詩曰:“正思浮世事,又過古城邊。”

孤雁失群勢。詩曰:“人情茍且頭頭見,世路欹危處處驚。”

猛虎跳澗勢。詩曰:“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

云霧繞山勢。詩曰:“中原不是無麟鳳,自是皇家結(jié)網(wǎng)疏。”

龍鳳交吟勢。詩曰:“昆玉已成廊廟器,潤泉猶是薛蘿身。”

孤峰直起勢。詩曰:“山中攜卷去,膀上得官歸。”

猛虎踞林勢。詩曰:“窗前閑弄鴛鴦繡,壁上時看獬豸圓。”

明體裁變通

體者詩之象,如人之體象,須使形神豐備,不露風骨,斯為妙手矣。

高古體。詩曰:“千般貴盛無過達,一片心閑不奈何。”

清奇體。詩曰:“未曾將一字,容易謁諸侯。”

遠近體。詩曰:“已知前事往,更結(jié)后人看。”

雙分體。詩曰:“船中江上景,晚泊曉行時。”

背分體。詩曰:“山河終決勝,楚漢且橫行。”

無虛體。詩曰:“山寺樓臺月,江城鼓角風。”

覆妝體。詩曰:“疊供秋望,無云到夕陽。”

開闔體。詩曰:“卷簾黃葉落,鎖印子規(guī)啼。”

是時體。詩曰:“須知項籍劍,不及魯陽戈。”

貞潔體。詩曰:“大雪路亦出,深山水也齋。”

明意包內(nèi)外

內(nèi)外之意,詩之最密也。茍失其轍,則如人去足,如車去輪,其何以行之哉?

贈人。外意須言前人德業(yè),內(nèi)意須言皇道明時。詩曰:“夜閑同象寂,晝定為吾開。”

送人。外意須言離別,內(nèi)意須言進退之道。詩曰:“遙山來暮雨,別浦去孤舟。”

題牡丹。外意須言美艷香盛,內(nèi)意須言君子時會。詩曰:“開處百花應有愧,盛時群眼恨無言。”

花落。外意須言風雨之象,內(nèi)意須言正風將變。詩曰:“不能延數(shù)日,開即是春風。”

鷓鴣。外意須明飛自在,內(nèi)意須言小得失。詩曰:“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聞蟬。外意須言音韻悠揚,幽人起興;內(nèi)意須言國風蕪穢,賢人思退之故。詩曰:“斜陽當古道,久客獨踟躕。”

夫詩者,儒中之禪也。一言契道,萬古咸知。

大雅題:天地、海岳、風雨、四時、日夜。大雅句,詩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小雅題:松、竹、鶴、僧、道、池亭、寺觀。小雅句,詩曰:“齋歸門掩雪,講徹柏生枝。”

背時題:招隱、辭居、思山、出開。背時句,詩曰:“歸時值落葉,遠路入寒山。”

歌詠題:聽琴、對月、賞花、喜睛。歌詠句,詩曰:“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

諷刺題:晚望、落葉、夕陽、聞蛩。諷刺句,詩曰:“白云風散盡,紅葉水流來。”

教化題:警世、懷居、詠古、嗟時。教化句,詩曰:“傍人皆默語,當局好堤防。”

哀傷題:落第、病中、倦客、秋懷。哀傷句,詩曰:“江上二親老,月中丹桂高。”

嘆恨題:宮怨、檻猿、病鶴、逸客。嘆恨句,詩曰:“妾如無異意,君棄也甘心。”

感事題:廢官、懷古、荒宮、舊居。感事句,詩曰:“橋高來野水,今古繞長川。”

以上但將此意體究古人詩句,則備明旨趣矣。能使功不浪施,語不虛發(fā)。

敘體格

詩有十一不:一曰不時態(tài)。二曰不繁雜。三曰不質(zhì)樸。四曰不才調(diào)。五曰不囚縛。六曰不沉靜。七曰不細碎。八曰不怪異。九曰不浮艷。十曰不僻澀。十一曰不文藻。

凡為詩者,先須識體格。未論古風,且約五七言律詩,惟閬仙真作者矣。辭體若淡,理道深奧,不失諷詠,語多興味,惟知前項十一不則得之矣。

時態(tài)句。詩曰:“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繁雜句。詩曰:“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時。”

質(zhì)樸句。詩曰:“不覺日又夜,爭教人少年。”

囚縛句。詩曰:“卷簾當白晝,移榻對青山。”

沉靜句。詩曰:“冷落菊花雨,參差荷葉風。”

細碎句。詩曰:“靜瓶搖暗浪,香罐帶微煙。”

惟異句。詩曰:“酒腸寬似海,詩膽大如天。”

浮艷句。詩曰:“好花紅照水,芳草綠隨船。”

以上但將此例句度吟詠,備見古今詩人制作體格,罕有離得此病“若得脫此,則真仙矣。”

敘句度

凡為詩者,須分句度去著:或語,或句;或含景語,或一句一景,或句中語;或破題,或頷聯(lián),或腹中,或斷句;皆有勢向不同。

北宗則二句見意;南宗則一句見意。

破題。構(gòu)物象,語帶容易,勢須緊險。

頷聯(lián)。為一篇之眼目。句須寥廓古淡,勢須高舉飛動,意須通貫,字須子細裁剪。

腹中。句勢須平律細膩,語似拋鄭,意不疏脫。

斷句。勢須快速,以一意貫兩意。或背斷,或正斷。須有不盡之意堆積于后,脈脈有意。

北宗句。詩曰:“一為嵩岳客,幾葬洛陽人。”

南宗句。詩曰:“睡逢明月盡,愁對好山銷。”

破題句。詩曰:“東游誰見待,尺紙寄長安。”

頷聯(lián)句。詩曰:“龍怒秋騰海,鰲回夜動船。”

腹中旬。詩曰:“沙井泉澄疾,秋鐘韻盡遲。”

正斷。詩曰:“別有微涼處,相思不似君。”又詩:“除卻相思夢,音信誰為傳。”

背斷。詩曰:“忽然歸故國,猶想過灞陵。”又詩:“因悲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詩斷。詩曰:“吟苦相思處,天寒水不流信”又詩:“寸心來又去,煙浪杳漫漫。”

詩語。詩曰:“果落新萍散,龜行細草開。”又詩:“遠云收海渚,靜角掩山城。”

含景語。詩曰:“空將未歸意,說向欲行人。”又詩:“古跡應重別,生緣不暫停。”

一景一語。詩曰:“一宿夜糊水,千山叫蜀禽。”

句中語。詩曰:“寄宿山中鳥,相尋海畔僧”。又詩:“養(yǎng)雛成大鶴,種子作高松。”

敘搜覓意

凡為詩須搜覓。未得句,先須令意在象前,象生意后,斯為上手矣。不得一向只構(gòu)物象,屬對全無意味。凡搜覓之際,宜放意深遠,體理玄微。不須急就,惟在積思,孜孜在心,終有所得。古今為詩,或云得句先要頷下之句,今之欲高,應須緩就。若閬仙經(jīng)年,周樸盈月可也。

敘磨煉

凡為詩須積磨煉。一曰煉意。二曰煉句。三曰煉字。意有暗純、粗落。句有死機、沉靜、瑣澀。字一有解句、義同、緊慢。以上三格,皆須微意細心,不須容易。一字若閑,一聯(lián)句失。故古詩云:“一個字未穩(wěn),數(shù)宵心不閑。”

敘血脈

凡為詩須洞貫四闕,始末理道,交馳不失次序。詩有四不:不泥題目。不惑眾議。不落諸病。不犯沉暗。

敘通變

凡為詩須能通變體格。摹擬古意,不偷竊名人句,令體面不同,不作貫魚之手。凡欲題詠物象,宜密布機情,求象外雜體之意。不失諷詠,有含情久味之意,則真作者矣。

詩有多般通變:一曰或敘舊游往事為寄。二曰或敘思詠隔澗為寄。三曰或敘時途更變?yōu)榧摹K脑换驍⒐γ此鞛榧摹N逶换驍⒄骐[高上為寄。六曰或敘多難旅途為寄。七曰或敘居處寂寥為寄。八曰或敘聲價祿宦為寄。九曰或敘景物凄涼為寄。十曰或敘雄勢為贈。十一曰或敘功名為贈。十二曰或敘清苦為贈。十三曰或敘才學為贈。十四曰或敘德行為贈。十五曰或敘高逸為贈。十六曰或敘富盛為贈。十七曰或敘閑雅為贈。十八曰或敘避世為贈。十九曰或敘居處為贈。二十曰或敘好異為贈。二十一曰或敘貌古神清為贈。二十二曰或貧疾凄涼懷人。二十三曰或感物傷時。二十四曰或音書杳絕。二十五曰或?qū)皠忧椤6换蚱认肱f游。二十七曰或旅次途道。二十八曰或嘆事無成。二十九或登樓對酒。三十曰或偶有勝景。三十一曰或?qū)倬扯鵀椤H换蛩托猩鵀椤H换蛳e而為。三十四曰或?qū)傥锒鵀椤H逶换蚝腺浂鵀椤H换騻刀鵀椤H咴换蛑敝笟w處而為。三十八曰或自敘而為。三十九曰或客情而為。四十曰或著述而為。以上略敘梗概,要學詩之人,善巧通變,茲為作者矣。

敘分剖

凡為詩須能分剖道理,各得其所,不可凝滯。至于一篇之內(nèi),善能分剖,方為作者。不能分剖,不識旨趣,自多凝滯。或設(shè)彼人問,杜口無對,實堪傷之。豈非學無憑據(jù),道不通貫。不遇至公,不視奧論,逐浪隨風,迷途昧理。焉可不決擇,泛然為之?

敘明斷

凡為詩須明斷一篇終始之意。未形紙筆,先定體面。若逢先理,則百發(fā)百中。所得之句,自有趣味。播在人口,皆在明斷。審其是非,如創(chuàng)學之流,未得聯(lián)聯(lián)通達,或失磨煉,或犯諸病,皆須子細看詳。吟詠不可恃其敏捷,或有疏脫,被人評哂,則壞平生之名。古來名公,尚不免此,今之詩人,切可為戒。所得之句,古之未有,今之未述,方得垂名。或有用志,須精分剖。一篇才成,字字有力,任是大匠名流,不能移一字一句,至于無疑,方為作者矣。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8:22:07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shù)字版權(quán)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quán)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源县| 岑溪市| 新疆| 新宾| 阿拉善盟| 阳谷县| 禹城市| 太原市| 东辽县| 浑源县| 改则县| 三门峡市| 微山县| 玉树县| 习水县| 辉南县| 武隆县| 柳河县| 惠州市| 西乌| 电白县| 车险| 湘潭县| 红桥区| 株洲市| 共和县| 根河市| 林州市| 嵊泗县| 巩义市| 海丰县| 垫江县| 色达县| 靖西县| 独山县| 探索| 循化| 谢通门县| 潞城市| 平顺县|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