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序。

樂府之興,肇於漢魏。歷代文士,篇詠實繁。或不睹於本章,便斷題取義。贈夫利涉,則述《公無度河》;慶彼載誕,乃引《烏生八九子》;賦雉斑者,但美繡錦臆;歌天馬者,唯敘驕馳亂蹋。類皆若茲,不可勝載。遞相祖習(xí),積用為常,欲令後生,何以取正?余頃因涉閱傳記,用諸家文集,每有所得,輒疏記之。歲月積深,以成卷軸,向編次之,目為《古題要解》云爾。

江南曲。

右:《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又云:“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蓋美其芳晨麗景,嬉游得時。若梁簡文“桂楫晚應(yīng)旋”,唯歌游戲也。又有《采菱曲》等,疑皆出於此。

度關(guān)山。

右:《關(guān)山》古詞,曹魏樂奏武帝所賦“天地間,人為貴”,言人君當(dāng)自勤勞,省方黜陟,囗癱「騁病囗裊捍鲿痹囗昔聽《隴頭吟》,平居已流涕,但敘征人行役之思焉。

長歌行。

右:古詞:“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言榮華不久,當(dāng)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曹魏改奏文帝所賦“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識,如王喬赤松,皆空言虛辭,迂怪難信,當(dāng)觀圣道而已。若晉陸士衡“逝矣經(jīng)天日”,復(fù)言人運短促,當(dāng)乘閑長歌,不與古文合。

薤露歌亦曰《薤露行》。蒿里傳亦曰《蒿里什》。亦曰《泰山吟行古》。

右:喪歌。舊曲本出於田橫門人,歌以葬橫。一章言人命奄忽如葬上之露,易晞滅也。詞云:“葬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已復(fù)落,人死一去何時歸!”二章言人死精魄歸於蒿里。詞云:“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躕。”至漢武帝時,李延年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挽柩者歌之,亦呼為《挽柩歌》。《左氏春秋》:“齊將與吳戰(zhàn)於艾陵,公孫夏使其徒歌《虞殯》。”杜預(yù)注云:“送葬歌也。”即喪歌不自田橫始矣。復(fù)有《泰山吟行》,亦言人死精魄歸于泰山,《葬露》、《蒿里》之類也。

雞鳴。

右:古詞:“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初言天下方太平,蕩子何所之。次言黃金為門,白玉為堂,置酒作倡樂為樂,兄弟三人近侍,榮耀道路,其文與《相逢狹路間行》同。終言桃傷而李仆,諭兄弟當(dāng)相為表里。若梁劉孝威《雞鳴篇》,但詠雞而已。

對酒行。

右:闕古詞。曹魏樂奏武帝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咸遂。若梁范云“對酒心自足”,則言但當(dāng)為樂,勿殉名自欺也。

烏生八九子。

右:古詞:“烏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樹間。”言烏母生子,本在南山巖石間,而來為秦氏丸所殺;白鹿在苑中,人得以脯;黃鵠摩天,鯉魚在深淵,人可得而烹煮之。則壽命各有定分,死生駐前後也。若梁劉孝威“城上烏,一年生九雛”,但詠烏而已,不言本事。

平陵東。

右:古詞:“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此漢翠義門人所作也。義,丞相方進(jìn)之少子,字文中,為東郡太守。以王莽篡漢,起兵誅之,不克而見害。門人作歌以怨之。

陌上桑。

右:古詞:“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舊說邯鄲女子秦姓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仁後為趙五家令。羅敷出采桑陌上,趙五登臺見而悅之,置酒欲奪焉。羅敷善彈箏,作《陌上桑》以自明,不從。案其歌詞,稱羅敷采桑陌上,為使君所邀,羅敷盛夸其夫為侍中郎以拒之,與舊說不同。若晉陸士衡“扶桑升朝暉“等,但歌佳人好會,與古調(diào)始同而末異。

短歌行。

右:魏武帝“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晉陸士衡“置酒高堂,悲歌臨觴”,皆言當(dāng)及時為樂。又舊說《長歌短歌》,大率言人壽命長短分定,不可妄求也。

燕歌行。

右:晉樂奏魏文帝“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別日何易會日難“二篇,言時序遷換而行役不歸,佳人怨曠無所訴也。

秋胡行。

右:舊說:魯有秋胡子,納妻五日而宦於陳,五年乃歸。未至家,於路傍見婦人采桑,美,悅之。下車謂曰:“力田不如逢豐年,力耕不如見公卿。吾今有金,愿以與夫人。”婦曰:“婦人當(dāng)采桑力作,以養(yǎng)舅姑,不愿人之金。”秋胡歸至家,奉金遺母。母使人呼婦,婦至,乃向采桑者婦也。婦惡其行,因東走投河而死。後人哀而賦焉。

苦寒行。

右:晉樂奏魏武帝“北上太行山”,備言冰雪溪谷之苦。或謂《北上行》,蓋因魏武帝作此詞,今人效之。

董桃行。

右:古詞:“吾欲上謁從高山,山頭危險大難言。”言五岳之上,皆以黃金為宮闕,而多靈獸仙草,可以求長生不死之術(shù),令天神擁護(hù)人君以壽考也。舊說《董桃行》,後漢游嬋和,終有董卓作亂,卒以逃亡。後人習(xí)之為歌章,樂府春天之,以為炯戒焉。陸士衡“和風(fēng)習(xí)習(xí)薄林”,宋謝靈運“春虹散采銀河”,但言節(jié)物芳華,可及時行樂,無使徂齡坐徙而已。晉傳休奕著《歷九秋篇》十二章,具敘夫婦別離之思,亦題云《擬董桃行》,未詳也。

塘上行。

右:前志云晉樂奏魏武帝“蒲生我池中”,而諸集錄皆言其詞魏文帝甄后所作,嘆以讒訴見棄,猶幸得新好不遺故惡焉。

善哉行。

右:古詞:“來日大難,口燥脣乾。”言人命不可保,當(dāng)樂見親友,且求長生術(shù),與王喬八公游焉。又魏文帝詞云:“有美一人,婉如清揚。”言其妍麗,知音識曲,善為樂方,令人忘憂。此篇諸集所出,不入《樂志》。

東門行。

右:古詞云:“出東門,不顧歸。”言士有貧不安其居者,拔劍將去,妻子牽衣留之,愿共餔共餔糜,不求富貴,且曰:“今時清,不可為非也!“若鮑照“傷禽惡弦驚”,但傷離別而已。

西門行。

右:古詞云:“出西門,步念之。”始言醇酒肥牛,及時為樂,次言“人生不滿百,常懷千載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末言無貪財惜費,為後世所嗤。諸家樂府詩又有《順東西門行》,為三七言,亦傷時顧陰,有類於此也。

煌煌京洛行。

右:晉樂奏魏文帝“夭夭桃園,無子空長”,言虛美者多敗。又有“韓信鳥盡弓藏;子房保身全名;蘇秦傾側(cè)賣主;陳軫忠而有謀,楚懷不納;吳起智小謀大;郭生古之雅人,燕昭臣之“及“仲連高士,不受千金“等語。若宋鮑照“鳳樓二十重”,梁戴暠“欲知佳麗地”,始則盛夸帝京之美,而末言君恩歇薄,有怨曠沈淪之嘆也。

艷歌何嘗行亦曰《飛鶴行》。

右:古詞:“飛來雙白鶴,乃從西北來。”言雌病,雄不能負(fù)之而去,“五里一反顧,六里一徘徊”,雖遇新相知,終傷生別離也。又云“何嘗快,獨無憂”,不復(fù)為後人所擬也。

步出夏門行,亦曰《隴西行》。

右:古詞云:“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此篇出諸集,不入《樂志》。始言婦有容色,能應(yīng)門承的,次言善於主饋,終言送迎皆合於禮。若梁簡文“隴西四戰(zhàn)地”,但言辛苦戰(zhàn),佳人怨思而已。

野田黃雀行。

右:晉樂奏魏曹植“置酒高殿上”,始言豐膳樂飲,盛賓主之獻(xiàn)酬;中言歡樂極而悲,嗟盛時不再;終歸於知命而不復(fù)憂焉。

滿歌行。

右:古詞:“為樂未幾時,遭世險巇。”其始言逢此百罹,零丁荼毒,古人遜位躬耕,遂我取愿;次言窮達(dá)天命,智者不憂,莊周遺名,名垂千載;終方言命如鑿石見火,當(dāng)自娛以頤養(yǎng),保此百年也。

棹歌行。

右:晉樂奏魏明帝辭云“王者布大化”,備言平吳之熏。若陸士衡“遲遲春欲暮”,又如梁簡文帝“妾信在湘川”,但言乘舟鼓棹而已。

雁門太守行。

右:古詞云:“漢孝和帝時,洛陽令王君。”當(dāng)時廣漢郪人王渙,字稚子,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輕剽少年。晚改節(jié)博學(xué),通於法律。舉茂才,除溫令,政化大行。人畜牧於野,輒云以付稚子,終無失盜。遷兗州刺史,一年,除拜侍御史。轉(zhuǎn)洛陽令,獄訟止息,發(fā)擿奸伏如神。元興初病卒。老少咨嗟,奠酬以千數(shù)。及喪西歸,至弘農(nóng),人多設(shè)祭於路。吏問其故,言我平常持租詣洛陽,有司鈔截,恆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復(fù)見侵枉,故來報耳。人思其德,立祠在安陽亭。有食酒肉,輒往弦歌而祭之。後鄧太后下詔褒美,拜其子石為郎。帝事黃老之道,悉毀諸祠廟,惟渙及卓茂廟存焉。按其歌詞歷述渙本末,與本傳合,而題云《雁門大守行》,所未詳也。若梁簡文帝“輕霜中夜下”,備言邊城征戰(zhàn)之思。及皇甫規(guī)雁門之問,蓋依題焉。

白頭吟。

右:古詞:“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又云:“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始言良人有兩意,故來與之相決絕;次言別于溝水之上,敘其本情;終言男兒當(dāng)重意氣,何用于錢刀也。一說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若宋鮑照“直如硃絲繩”,陳張正見“平生懷直道”,唐虞世南“葉如幽徑蘭”,皆自傷清直芬馥,而遭鑠金點玉之謗,君恩似薄,與古文近焉。主以上以上樂府《相和歌》。案相和而歌,并漢世街陌謳謠之詞,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之。本一部,魏明帝分為二部,更遞夜宿。本十七曲,後為十三曲,今所載之外,復(fù)有《氣出唱精列東光引》等三篇。自《短歌行》以下,晉荀勖采擇舊詞施用,以代漢魏,故其數(shù)廣焉。

殿前生桂樹。

古樂府《鞞舞歌》。按《鞞舞歌》,漢代燕享用之,不詳所起。其歌又有《關(guān)東有賢女》、章帝所造《章和二年中》、《樂久長》、《四方皇》共五篇,其詞皆亡。近史亡,《鞞舞》本漢《巴渝舞》。高祖自蜀漢伐楚,其人勇而善斗,好為歌舞,帝觀之曰:“武王伐紂之歌。”使工習(xí)之,號曰《巴渝》。渝,美也。或云其地有渝水,因以取名,未詳也。

白鳩篇。

右:其詞首章曰:“翩翩白鳩,載飛載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按晉楊泓《舞序》云:“自到江南,見有《白符舞》,或言《白鳧鳩舞》,察其詞旨,乃吳人患孫皓虐政,思從晉也。”《濟(jì)史》載其本歌云:“平平白符,思我君惠,集我金堂。”言晉為金德,“符“與“鳩“皆“合“也。則上“翩翩白鳩“之詞,蓋後晉人改也。

碣石篇。

右:晉樂奏魏武帝詞。首章言東臨碣石,見滄海之廣,日月出入其中。二章言農(nóng)功畢而商賈往來。三章言鄉(xiāng)土不同,人性各異。四章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也。

淮南王篇。

右:古詞:“淮南王,自言尊。”淮南小山所作也。舊說漢淮南王安服食求仙,遍禮方士,遂與八公相攜俱去,莫知所適。小山之徒,思戀不已,乃作《淮南王歌》。其詞實言安仙去。以上以上樂府《拂舞歌》。按《拂舞》,前史云出自江右。復(fù)有《濟(jì)濟(jì)》、《獨祿》等共五篇。今讀其詞,除《白鳩》一篇,馀并非吳歌,未知所起。

折纻歌。

右:古詞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為樂。其譽(yù)白纻曰:“質(zhì)如輕云色如銀,制以為袍馀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以上樂府曰《白纻歌》。按舊史稱白綻吳地所出,《白纻舞》本吳舞也。梁武帝令沈約改其詞為四時之歌,若“蘭葉參差桃半紅“即其春歌也。周處《風(fēng)土記》云:“吳黃龍中,童謠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驪馬。'後孫權(quán)征公孫淵,海浮乘舶。舶,白也。時和歌猶云行白纻。”蓋出于此。右漢武帝元封初因至雍,遂通回中道,後數(shù)出游幸焉。其歌稱帝“游石關(guān),望諸國,月支臣,匈奴服”,皆美當(dāng)時事也。

戰(zhàn)城南。

右:其詞大略言“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得葬,為烏鳥所食,愿為忠臣,朝出攻戰(zhàn)而暮不得歸也。

巫山高。

右:其詞大略言江淮水深,無梁可度,臨水遠(yuǎn)望,思?xì)w而已。若齊王融“想像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極”,雜以陽臺神女之事,無復(fù)遠(yuǎn)望思?xì)w之意也。

君馬黃。

右:初言“君馬黃,臣馬蒼,二馬同逐臣馬良”,終言美人歸以南,歸以北,駕車馳馬,令我心傷。

芳樹。

右:古詞,中有云:“妒人之子愁殺人,君有他心,樂不可禁。”若齊王融“相思早春日“、謝朓“早玩華池陰”,但言時暮眾芳歇絕而已。

有所思。

右:其辭大略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毒瑁簪。聞君有他心,燒之當(dāng)風(fēng)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fù)相思,而與君絕“也。若齊王融“如何有所思“、梁劉繪“別離安可再”,但言離思而已。

雉子斑。

右:古詞,中有云:“雉子高飛止,黃秸飛之以千里。雄來飛,從雌視。”若梁簡文帝“妒場時向隴”,但詠雉而已。

臨高臺。

右:古詞,大略言“臨高臺,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蘭,黃秸高飛離哉翻。開弓射鵠,令吾主壽萬年“。若齊謝朓“里常思?xì)w”,但言歸望傷情而已。一作古詞言“臨高臺,下見清水中有黃鵠飛翻,關(guān)弓射之,令我主萬年“。

釣竿。

右:舊說有伯常子避仇河濱為漁者,其妻思之而為《釣竿歌》。每至河側(cè)輒歌之。後司馬相如作《釣竿》詩,遂傳以為樂曲。若劉孝威“釣舟畫彩鹢”,但稱綸釣嬉游而已。以上樂府《鐃歌》。案漢明帝定樂有四品,最末曰《短簫鐃歌》,軍中鼓吹之曲。舊說黃帝所造,以建武揚德。《周禮》所謂“王大捷則愷樂,軍大獻(xiàn)則愷歌“是也。自《上之回》皆漢曲。又有《硃鷺》、《思悲翁艾如張》、《擁離》、《戰(zhàn)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jìn)酒》、《君馬黃》、《芳樹》、《有所思》、《雞子斑圣人出》、《上邪》、《臨高臺》、《遠(yuǎn)如期》、《石留》等十八曲,字多紕繆不可曉。《釣竿》一篇,晉代亦稱為漢止于十八,恐非是也。鐃如鈴而有舌,執(zhí)柄而鳴之,周禮以止也。

《黃鶴吟》一曰《黃鵠》。

《隴頭吟》一曰《隴頭水》。《出關(guān)》

《入關(guān)》 《出塞》 《入塞》一本闕上四曲。

《折黃柳》 《黃覃子》 《赤之揚》一本闕上二曲。

《望行人》魏晉已來,惟傳十曲。 《關(guān)山月》 《洛陽道》

《長安道》 《梅花落》 《紫騮馬》《馬》 《雨雪》 《劉生》合一十八曲。一本多《豪俠行》、《古劍行》、《洛陽公子行》三題,誤。

劉生。

右:劉生不知何代人,觀齊梁已來所為《劉生》詞者,皆稱其任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劍專征為符節(jié)官,所未詳也。知以上以上樂府橫吹曲,有鼓角。《周禮》:“以{卉鼓}鼓鼓軍事用角。”舊說云,蚩尢氏帥魍魅與黃帝戰(zhàn)于汲鹿之野,帝始命吹角為龍鳴以御之。其後魏武北征烏丸,越涉沙漠,軍士聞之,悲而思?xì)w。於是減為中鳴,尤更悲矣。又有胡角者,本以應(yīng)胡笳之聲,後漸用之,有雙角,即胡樂也。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唯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一本多“其法“二字。乘輿以為武樂。東漢以給邊將。又有《出關(guān)》、《入關(guān)》、《出塞》、《入塞》、《黃覃子》《赤之揚》、《黃鵠吟》、《隴頭吟》、《折楊柳》、《望行人》等十曲,皆無其詞。若《關(guān)山月》已下八曲,後代所加也。

王昭君

右:舊史五嬙字昭君,漢元帝時,匈奴入朝,詔以嬙配之,號胡閼氏。一說漢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其形,案圖召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昭君自恃容貌,獨不肯與。工人乃丑圖之,遂不得見。及後匈奴入朝,選美人配之,昭君之圖當(dāng)行。及入辭,光彩射人,悚動左右。天子方重失信外國,悔恨不及,窮案其事,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陳敞,新豐劉白龔寬,并工狗馬,人形不逮延壽。下杜陽望樊青,尤善布眾色。皆同日棄市,籍其資財。漢人憐昭君遠(yuǎn)嫁,為作歌詩。始武帝以江都王建女細(xì)君為公主,嫁烏孫王昆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然。晉文王諱“昭”,故晉人改為“明君“。石崇有妓曰綠珠,善歌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王明君歌》,其文悲雅,“我本漢家子“是也。《琴操》載:昭君,齊國王穰女。端正閑麗,未嘗窺看門戶。穰以其有異于人,求之者皆不與。年十七,獻(xiàn)之元帝。元帝以地遠(yuǎn)不之幸,以備後宮。積五六年。帝每游後宮,昭君常恐不出。後單于遺使朝賀,帝宴之,盡召後宮,昭君乃盛飾而至。帝問:“欲以一女賜單于,誰能行者?“昭君乃越席請往。時單于使在旁,帝驚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單于大悅,以為漢與我厚,縱酒作樂。遺使者報漢,送白璧一雙,駿馬十疋,胡地珠寶之類。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單于死,子世達(dá)立。昭君謂之曰:“為胡者妻母,為秦者更娶。”世達(dá)曰:“欲作胡禮。”昭君乃吞藥而死。

子夜。

右:舊右舊史云晉有女子曰子夜所作,聲至哀。晉武帝太元中,瑯琊王軻家有鬼歌之。後人依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吳聲也。

前溪歌。

右:晉車騎將軍沈玩所造舞曲也。

烏夜啼。

右:宋臨川王義慶造也。宋元嘉中,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郡。義慶時為江州,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怪之,徵還宅。義慶大懼,妓妾聞烏夜啼,叩齋閣云:“明日應(yīng)有赦。”及旦,改南兗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和云:“籠窗窗不開,夜夜望郎來。”亦有《烏棲曲》,不知與此同否。

石城樂。齋右:宋臧質(zhì)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質(zhì)為竟陵守,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因而為之詞云:“生長石城下,開窗對城樓。城中美少年,出入相依投。”

莫愁。古右: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故《石城樂》和中復(fù)有莫愁聲。其辭曰:“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古歌亦有莫愁,洛陽女,與此不同。

襄陽。

右:宋隨王誕始為襄陽郡,元嘉末仍為雍州刺史。夜聞諸女歌謠,因為之詞曰:“朝發(fā)襄陽城,暮至大隄宿。大陽諸女兒,花艷驚郎目。”若裴子野《宋略》稱:“晉安侯劉道彥為雍州,有惠化,百姓歌之,謂之《襄陽樂》。”蓋非此也。以上樂府清商曲也。按蔡邑云:“清商曲,其詞不足采著。”其曲名有《出郭西門》、《陸地行車》、《夾鍾》、《硃堂寢》、《奉法》等五曲,非止《王昭君》等。一說清商曲,南朝舊樂也。永嘉之亂,中朝舊曲散落江右,無復(fù)宋梁新聲。元魏孝文帝篡漢,收其所復(fù)南音,謂之清商樂,即此等是也。隋平陳,因置酒清商署,若《巴渝》、《白纻》等曲皆在焉。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17 15:07:59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shù)字版權(quán)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quán)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jī)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贺兰县| 甘孜| 北安市| 阳山县| 新兴县| 黄梅县| 偃师市| 合山市| 易门县| 溆浦县| 滨州市| 铁力市| 拉萨市| 泰兴市| 特克斯县| 漾濞| 景德镇市| 乌苏市| 浏阳市| 藁城市| 蓬莱市| 海南省| 托里县| 营口市| 深水埗区| 静乐县| 郎溪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江达县| 澄城县| 灵丘县| 拜城县| 新和县| 新化县| 肇州县| 玛纳斯县| 门头沟区| 积石山| 巴青县|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