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晨泥暖

卯時的梆子剛敲過三響,百舸就摸黑蹲在灶臺前生火。葦桿引燃曬干的青蒿草,嗆人的煙氣里混進縷藥香——他往火堆里扔了兩片橘皮,這是隔壁孫婆婆教的祛濕法子。

“小舸啊,今日霜降。“粗陶碗從墻頭遞過來,盛著三個熱氣騰騰的蕎麥餃,“給阿梧上墳時替我捎把土。“

百舸應聲接下碗,指尖觸到碗底墊著的油紙包。不用拆開也知道是半塊茯苓膏,孫婆婆總把每月領的救濟藥分他一半。七年前他爹娘死在王家礦洞時,是這孤老婆子用米湯把他從鬼門關拽回來的。

晨霧裹著早市喧聲漫進陋巷。百舸把最后一口餃湯喝完,將豁口的陶碗倒扣在孫婆婆門墩上。這是城南的“螺殼巷“,百丈見方擠著三十七戶人家,晾衣繩在頭頂織成蛛網,誰家煨了肉湯全巷子都能聞著香。

“百哥兒!“扎雙螺髻的小丫頭從門縫鉆出來,懷里抱著個陶罐,“娘讓我給你的!“

罐子里是剛腌的雪里蕻,底下壓著張簇新的驅寒符。百舸揉揉小丫頭發頂,摸出枚草編的蚱蜢:“告訴蕓娘,西街當鋪這兩日在收繡補的舊符衣。“

轉過三道晾著染布的竹架,便是百舸棲身的窩棚。這里原是王家堆放靈獸鞍具的倉房,如今杉木梁上還留著深深淺淺的爪痕。他取下梁間懸著的桃木劍——那是父親生前雕的,劍穗上褪色的平安結已磨出毛邊。

坊市的晨鐘撞碎天光時,百舸已站在青石牌樓下。三丈高的玄鐵匾額刻著“青嵐墟“,其下人流分作三道:左道錦衣靈修御獸而行,中道商隊靈駝負貨如云,右道灰衣雜役佝僂似蟻。

“丁字七十三號!“王監工的蟒皮鞭抽在驗工牌上。百舸躬身遞上刻著符文的木牌,頸后突然一涼——某位靈修騎乘的冰羽鶴掠過,抖落的霜花鉆進他磨破的衣領。

赤晶礦場在墟市西側,七十二座熔爐晝夜吞吐火云。百舸今日分到的是篩礦活計,需用磁杵從碎礦中分離青紋石。這活計最傷肺腑,老礦工干上三年便會咳血,但每日多給半勺葷油。

“接著。“獨眼趙叔拋來塊粗麻布,“蒙住口鼻,新來的崽子們不懂事摻了赤硝粉。“

百舸道謝接過,布角繡著歪扭的平安符。他知曉這是趙叔亡妻的遺物,每逢月初一才會取出用。磁杵撞擊聲里,少年瞇眼望向熔爐區——那里有位橙階靈修正在馴火蜥,袍角繡著的王家家紋被火舌舔得發亮。

午歇的銅鑼響時,百舸從懷里摸出油紙包。孫婆婆給的茯苓膏掰作兩半,大的那半塞給咳喘不止的趙叔。就著涼水啃干餅時,他摸出炭筆在《礦鑒雜錄》上勾畫:今日分揀出三顆赤髓晶碎粒,足夠換一卷二手《養氣訣》。

放工路過墟市南門,百舸總會繞到靈寵寄養棚。隔著柵欄看那些幼獸啃食靈谷,是他五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今日籠中有只受傷的磷火鼠,右爪纏著與他同款的粗麻布。

“它活不過三日。“寄養仆啐了口唾沫,“被王家試丹的廢物,連當藥引都嫌臟。“

百舸摸出準備換書的赤髓晶碎粒:“勞煩給這小家伙喂點清水。“

戌時的螺殼巷最是熱鬧。張鐵匠捧著酒壇坐在門檻上哼小調,蕓娘支著繡架教女孩子們描花樣子,孫婆婆的灶臺永遠煨著罐百家粥。百舸蹲在巷尾磨藥碾子時,總能聽見七嘴八舌的關照:

“小舸!瓦罐里有新腌的辣芥頭!“

“百哥兒,這雙舊鞋你試試合腳不...“

“阿舸啊,后日寒衣節記得來喝羊骨湯...“

月過柳梢時,百舸爬上窩棚頂。從這里能望見城北王家大宅的琉璃燈海,那些馭獸夜游的靈修如同流動的星子。他摸出父親留下的桃木劍,就著月光練習《基礎劍式》的起手式——劍鋒所指處,磷火鼠的籠子正在暗處泛著微光。

版權:創世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神县| 淳化县| 天水市| 修武县| 甘孜| 道孚县| 唐河县| 巨鹿县| 浏阳市| 密山市| 洛川县| 祁门县| 清徐县| 尉氏县| 盐津县| 乌拉特前旗| 黄浦区| 颍上县| 织金县| 泰宁县| 建始县| 克拉玛依市| 襄垣县| 平泉县| 永和县| 西乌珠穆沁旗| 松江区| 榆社县| 南京市| 五台县| 富宁县| 夹江县| 招远市| 汉川市| 南岸区| 甘谷县| 岑溪市| 茌平县| 松原市| 剑川县| 霞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