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4章 作者簡介
- 第23章 后記
- 第22章 因材施藝 巧奪天工——對話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邵城鑫
- 第21章 逐夢見精神 探微顯神功——對話著名微雕大師馮耀中
- 第20章 泥土變珍寶 腐朽化神奇——對話著名瓷印藝術家蔡履平
- 第19章 用心每于攝影外——對話著名商業攝影家顧勇
第1章 百姓的傳奇,文藝的夢(序一)
這些年有兩件小事給我印象極深,盡管這只是我身邊人的普通小事,但是時常會引發我的思考。
有一年暑假,上海親戚把孩子送到杭州,我下班回到家問妻子:“就孩子一個人來的?”妻子回答:“一起來的還有保姆,她剛到家放下行李就到斷橋去了。”這個揚州保姆從斷橋回來之后眉飛色舞地跟我聊西湖、聊斷橋、聊許仙白娘子。
外地一個中學語文老師到了杭州,我對他說:“我陪你到西湖走走。”他說:“謝謝!不用了。杭州和西湖我很熟悉。”我當時心里覺得十分詫異。
這兩件小事的主角都是外地人,令我不解的是為什么他們作為外地人感覺與杭州在情感上沒有任何的隔閡,與我們工作生活在這里的人并無兩樣?后來慢慢想明白了,這或許就是杭州的魅力吧!我發現凡是具有中文教育背景、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對杭州都十分熟悉。甚至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底色的東亞各地,對杭州、對西湖都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普通老百姓從戲曲和傳說中了解杭州,了解西湖;知識分子對杭州和西湖的詩詞非常熟悉,徜徉于湖山之間,觸景生景,詩詞名句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杭州通過中國大運河連接了大江南北,由山中小縣一躍成為“東南第一州”;杭州通過民間故事連接了普通老百姓,通過古典詩詞連接了知識分子,杭州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東方美學圣地。杭州的魅力在于文化,文化的魅力不是在于其擱在殿堂之上供人膜拜,而是在于傳承千年,歷久彌新。文化在杭州從來就不是一種擺設,而是城市的基因和發展的源泉,它像血液一樣流淌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城市發展中得到延續,獲得新生。
文化是底色,藝術是形式。杭州的文藝工作者不僅是杭州歷史文化的傳播者,而且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薪火傳人,他們在文化與受眾之間搭起溝通交流的橋梁。本書收錄的文藝工作者都長期活躍在文藝第一線,他們了解杭州,了解百姓,他們生活在市井煙火之中,與湖光山色朝夕相伴,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他們把對文化的熱愛、對城市的熱愛轉化為各種藝術語言,自覺地在追求真善美中成就藝術理想、實現藝術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文藝工作者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這就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杭州》雜志社社長、總編輯 林乃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