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小婿江哲,見過岳父
東漢末,漢獻帝建安三年。
即公元198年。
徐州城外,一座靜謐的院落中,假山流水環繞,樹木盆栽錯落有致,格調溫馨淡雅,頗有一番詩情畫意。
“閑吶。”
江哲斜躺在搖椅之上,懶洋洋的曬著太陽,口中喃喃自語。
幾年前,一場意外,讓他穿越到東漢末年,成了一個小士族子弟。
江哲心潮彭拜,本想憑借前世所學,在這英雄輩出的時代,與人杰爭雄,書寫一段自己的傳奇。
奈何,偏偏一個“咸魚系統”加身!
要求他“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隱居于山水田園之間,安安靜靜的當個富家翁。
沒想到,系統也很咸魚,沒什么任務,每天就報報天氣,只要他簽簽到,打打卡,就會定期發放獎勵。
這種咸魚生活,雖然樸實無華且逍遙自在,但日子久了,難免會感到一絲枯燥和無聊。
酒足飯飽,無所事事之余,江哲就會發出這“閑吶”的感嘆。
“公子。”
這時,一道亭亭玉立的倩影闖入園中,一手提著裙擺,一手挽著一籃子果肉蔬菜,俏臉激動的道:“公子,你果然料事如神吶。”
少女杏眼瓊鼻,嬌麗如花,有沉魚落雁之容,比起下邳城中已為人妻的、大名鼎鼎的貂蟬,也不遜色一分。
只見她一對秋水眸子望向江哲,滿是崇拜之色。
“果真被公子料中了。”
“我料中了什么?”
江哲淡然一笑,呷了一口茅臺。
“公子不是說就算呂布勇猛無雙,也不是曹操的對手嗎?剛剛我去買菜,果然聽說曹操聯合劉備,奪了徐州,現在呂布被困在下邳城呢。”
少女輕拍胸口,喘氣道來。
“哦。”
江哲隨意應了一聲,神色淡定如常。
熟讀三國的他,自然知道:呂布有勇無謀,不聽陳宮建議,反而輕信已將他出賣的陳圭父子,必然會丟掉徐州。
“如果歷史的軌跡沒有發生改變,不久最后,一代絕世猛將呂布,就會死于曹操之手,命喪于下邳城白門樓。”
“此戰過后,曹操就有了與袁紹一決雌雄的資本。”
想到這里,江哲不免一聲輕嘆:“可惜了,這一切都與我無關。”
就在這時,腦海的系統提示音突然響起。
“叮,咸魚注意啦!”
“明日下午會突降暴雨,接下來的三日,秋雨滂沱,連綿不斷,咸魚要注意防洪帶傘,是否簽到?”
“簽到!”
“叮,恭喜咸魚,連續打卡一個月,現在獲得以下獎勵:大河劍法一套【武道宗師級別】,易筋經大力丸一顆【萬斤級別】,中醫醫術一套【神醫級別】。”
聽著系統的聲音,江哲眼睛一亮。
大河劍法與易筋大力丸,可以讓他擁有絕世武功,在這亂世之中,毫無疑問,多了一份自保之力。
而神醫級別的醫術,在這醫療條件極差的古代,更是等同于讓他多了幾條命。
沒有絲毫猶豫,江哲立刻在心中默念指令:“加載大河劍法,提取易筋大力丸,融合中醫醫術。”
“大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套絕世劍法噴薄而來,悄然間銘刻于心頭,他瞬間功力大增。
于此同時,江哲手中憑空多出一枚藥丸,蠶豆大小,藥香四溢。
丹藥入口即化,一股暖流席卷全身,淬體煉骨,他頓時力量暴漲。
“望聞問切,此乃中醫之根本,合稱四診。望,觀察氣色也;聞,聽辯聲息也;問,詢問癥狀也;切,摸號脈象也……”
系統聲音落下,他已經神級醫術傍身。
“咔嚓!”
江哲輕輕一捏,手中的青銅酒樽應聲而碎。
“畢竟身處于亂世之中,若是只憑智謀,那也有秀才遇見兵的時候。現在,終于可以安心了。”
看著碎裂的青銅酒樽,江哲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
“公子素來文弱,怎么突然有了這般力氣,恐怕那下邳城中呂布,也不過如此吧。”
青銅酒樽就這么被捏碎,少女輕拍胸口,驚訝的櫻桃小口張圓。
“文姬,待會兒陪我進城一趟。”
江哲拍了拍手,淡淡道:“算算日子,是時候去孟家提親了,正好帶你去購買一些胭脂花粉,酬謝下你這三年來的辛苦伺候。”
孟家乃是徐州世家大族,與陳家是世交。
當年,兩家長輩曾定下一紙娃娃親。
江父早逝。
江母也在兩年前壽終正寢,臨終前,她囑咐江哲一定要信守承諾,遵守這門婚約。
這是個極其重視孝道和誠信的年代。
父母之命不可違,朋友之約不可欺。
江哲自然得履行這門婚事。
雖然從沒見過自己的未來岳父和未婚妻,但孟家是徐州豪門大族,想要知道地址,并不困難。
“當年若無公子相救,蔡琰恐怕早已被匈奴虜去……再說侍奉公子,人家也很樂意嘛,一點也不辛苦。”
少女名叫蔡琰,字文姬。
是名士蔡邕之女。
三年前,董卓死后,他的部將李傕、郭汜二人禍亂中原。
匈奴人趁機興兵做亂,燒殺搶掠,蔡邕死于暴亂之中,江哲見蔡琰可憐,于是設計救了她。
此后,蔡琰就一直追隨在江哲的身邊,甘愿為奴為婢。
“做飯去吧,不然公子得餓肚子了。”
江哲溫柔一笑。
“嗯!”
蔡琰欣然點頭,提著菜籃子,踩著小蓮步,轉身而去。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已是下午時分。
夕陽如血。
徐州城內,玄武大街上,三名男子正在沿街漫步。
為首居中的一人,身高七尺有余,細眼長髯,相貌儒雅,笑言間卻隱隱有一股不怒自威的霸氣。
在其身側,一左一右,緊緊跟隨著一文一武。
文士青衫方巾,眼眸深邃,一副病懨懨的模樣,武者虎背熊腰,壯實如牛,手握腰間寶劍。
正是曹操、郭嘉、許褚三人。
說話間,三人來到一座府宅前,匾額上寫著“孟府”二字。
“主公,這座府邸是我從本地的大族孟家手中購得,可作為主公微服私訪,體察民情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