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來5:山水有相逢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我是一名劍客
大年初三,小鎮(zhèn)西面的群山之中,李希圣帶著一個書童模樣的少年,各自手持一根竹杖,一起涉水越嶺,走向那座落魄山。
少年名叫崔賜,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家住小鎮(zhèn)袁氏祖宅,卻不是袁家人。
李希圣除了手持便于行走山路的竹杖,腰間還懸掛著兩塊木片合在一起的桃符,古樸素雅。掛在他腰間,再合適不過了。
他如今在龍尾郡陳氏開辦的學(xué)塾當中擔任助教,尚無名聲,遠遠不如那些享譽四方的大儒文豪,故而還擔不起夫子先生的稱呼。但是學(xué)塾孩子們卻最喜歡他,喜歡聽他講述那些精彩紛呈的奇人異事。崔賜更是如此,不惜死纏爛打,終于讓他答應(yīng)做自己的先生。
崔賜天生對萬事好奇,問道:“先生,道家圣人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可如何是好?”
李希圣在想著事情,一時間沒有答復(fù)。
崔賜早已熟悉先生的神游萬里,繼續(xù)自顧自問道:“那位圣人又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分明是佐證前者,如何是好啊?”
李希圣終于回過神來,微笑道:“所以要修行啊,每跨過一個門檻,就能夠長壽十年百年,就能夠看更多的書。”
崔賜還是覺得沒有完全解惑:“可咱們?nèi)寮译m然也推崇修行,讀書更多是為了入世,為了讓這個世道更好,從來不似道家那般,只追求個人的出世和證道,這又如何是好?”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李希圣笑著說了八個字,站在原地,眺望四周景象,山清水秀,然后又說了八個字,“腳踏實地,自然而然。”
崔賜聽到“自然而然”四個字,就自然而然想到了在東寶瓶洲無比興盛的道家。他嘆了口氣:“我在一本書上看到,說亂世,道家下山入世救人,佛家閉門敲木魚;治世,道家上山自修清凈,佛家開門收銀子。先生,聽上去道家真的不錯唉,佛家和尚就不怎么樣了,難怪他們在咱們洲不吃香,佛法不興。”
李希圣搖頭笑道:“這只是某些讀書人的憤懣偏激之言,不是全然沒有半點道理,只是道理說得少了,以偏概全,反而不美,不如不說。三教能夠立教,當然各有各的厲害之處。而且三教的道統(tǒng)都很復(fù)雜,開枝散葉很多,脈絡(luò)駁雜,所以你想要認清楚三教宗旨,就一定要追本溯源才可以評價一二,不要略知皮毛就信口開河,見著了一個或者幾個壞道士壞和尚,就一棍子打死所有,這樣很不好。”他望向遠處一座大山的山頂,“三教有辯論,會有三人各自闡述立教根本,三方道理之深遠幽微,旁人無法想象,所以最為兇險。”
崔賜疑惑不解:“先生,三個人各自說話,怎么就兇險了?”
李希圣從高處收回視線,平視望向遠方,微笑道:“既然是辯論,你除了知道自己教義之長短,還需要了解別人之優(yōu)劣,才可以成功說服對方二人,認可自己的道理。如此一來,就會有人在鉆研別家學(xué)問的時候,或幡然醒悟,或如被當頭棒喝,辯論還沒開始,就干脆已經(jīng)改換門庭,走上一條別家道路了。”
崔賜一知半解,迷迷糊糊。
李希圣笑道:“先別想這么多,向前走著。”
崔賜使勁點頭,忍不住又問了個問題:“先生,我們進山到底是為啥?”
李希圣回答道:“因為我覺得有件事情,有些人做得很不對。既然是錯,就不能一錯再錯了。我需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崔賜笑容燦爛道:“先生總是對的!”
李希圣搖頭道:“書上那些經(jīng)久流傳的寶貴道理,不管是哪一教哪一家的,都不可落在空處。”
見崔賜有些猶豫不決,李希圣調(diào)侃道:“今天你還可以問最后一個問題。”
崔賜雀躍道:“我在另一本文人筆札上看到,天底下有九座雄鎮(zhèn)樓,為何最后一座,名字的字數(shù)不一樣?”
李希圣想了想:“你是說那座名為‘鎮(zhèn)白澤’的雄鎮(zhèn)樓?因為白澤是一個……家伙的名字啊,如果名叫鎮(zhèn)白樓或鎮(zhèn)澤樓,多不合適。”
崔賜撓心撓肺,苦著臉,想要再問一個問題,卻又不敢。
李希圣忍俊不禁道:“再問便是了,今天天氣很好,山水秀美,可以多問幾個。”
崔賜歡天喜地,在先生身邊蹦蹦跳跳:“雄鎮(zhèn)樓鎮(zhèn)壓的那個白澤,跟練氣士幾乎人手一冊的《白澤圖》有關(guān)系嗎?”
李希圣點頭道:“有的,就是同一個名字。”
崔賜嘖嘖道:“先生,這其中一定有很多學(xué)問吧?”
李希圣不露聲色地抬起頭,向一個方位歉然一笑,然后對少年叮囑道:“儒家圣賢告誡我們?yōu)殚L者諱,不僅僅是對待文廟里的那些圣人,對于三教百家的圣賢一樣適用。所以將來你獨自行走于山川湖澤,不要胡亂直接喊出對方的名諱。”
崔賜納悶道:“白澤?”
李希圣笑著打了一下他的腦袋:“你說呢?!”
崔賜哈哈大笑,不以為意。
兩人繼續(xù)跋山涉水,去往那座落魄山。
東寶瓶洲的西海之濱,有貂裘男子立于崖畔,心思微動,轉(zhuǎn)頭向東面望去,皺了皺眉頭。他身邊站著一個頭戴帷帽的宮裝婦人,正是那個風(fēng)雪夜在棧道跌落山崖的狐魅。她小心翼翼問道:“是東寶瓶洲有某位圣人對老爺出言不遜?需不需要奴婢去教訓(xùn)敲打一下?”
男人收回視線,淡然道:“只是大驪一位六境練氣士。好一個‘天下未亂瓶先換’。”
婦人瞠目結(jié)舌,乖乖閉上嘴巴,在心中趕緊告誡自己少說為妙。
魏檗在竹樓找到陳平安,他當時正在空地上,在夕陽下練習(xí)劍爐立樁。
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則比老爺還老爺?shù)刈谥褚紊铣灾阕靸骸?
魏檗來到陳平安身邊站著,沒有出聲打攪,直到陳平安收起劍爐樁,才轉(zhuǎn)身讓粉裙女童幫忙搬來兩把竹椅,說是要跟她家先生說點正經(jīng)事。
不等粉裙女童出手,青衣小童就已經(jīng)狗腿地一手一把椅子飛奔而來,放下竹椅后,不忘彎腰撅屁股,用袖子使勁擦拭椅面。等他回到粉裙女童那里站著,注意到她的嫌棄眼神,理直氣壯道:“你懂什么,這叫大丈夫能屈能伸!”
魏檗和陳平安并排坐在小竹椅上,魏檗率先開口道:“別怪我偷看竹樓發(fā)生的景象,你當時跟那塊劍胚的意氣之爭,形勢的險峻遠遠超乎你的想象,很容易就輕則走火入魔,重則當場斃命。”
陳平安點了點頭,順勢解開了這個小心結(jié)。
魏檗緩緩道:“劍修有兩事,練劍與煉劍。練習(xí)之練練的是劍術(shù)劍法,鍛煉之煉煉的是佩劍本身和本命飛劍。”
魏檗簡明扼要地一番開宗明義之后,略作停頓,可見他對于今天言論的重視程度:“因為你那塊劍胚,我看不出品秩的高低,不好妄下斷言,但是一些共通的道理,我可以簡單說說。比如磨礪一把實物飛劍,或是錘煉和溫養(yǎng)一把本命飛劍,需要消耗的天材地寶不計其數(shù)。所以我?guī)阕吡艘惶烁鱾€山頭,是要你明白一件事:山上修行,是要吃掉金山銀山的,山底下的有錢人富甲一方,財富可以形容為幾輩子都花不完,但是在山上,沒誰擁有這輩子花不完的錢,可能……三教老祖才能例外。”
后邊的粉裙女童正襟危坐,豎耳聆聽。這些事跟身為一條火蟒的她是沒半點關(guān)系,可跟她家老爺有莫大關(guān)系啊,她怎么可以不用心聽講?萬一老爺聽漏了,她事后就可以幫著補上。旁邊的青衣小童則聽得百無聊賴,直翻白眼。
陳平安聽得就更認真了,如果魏檗今天不說,他很快也會下山去找阮秀打問。
魏檗雙手籠在袖中,這一點跟崔東山有點相似,緩緩道:“有沒有成為劍修的資質(zhì),是練氣士的第一道門檻;成了劍修,有沒有錢修煉飛劍,是第二道門檻,而且這道門檻一點都不低。一把劍的堅韌程度取決于劍身的密度,所以需要鑄劍師的千錘百煉。劍的鋒銳程度也需要不斷砥礪,這就是那片斬龍臺山崖為何如此值錢的原因,以至于圣人阮邛一人都不敢獨占,必須拉攏風(fēng)雪廟和真武山一起瓜分,才可以防止他人覬覦。”
陳平安心中感慨,原來一方圣人也有無奈之事。
魏檗隨手指向身后極遠處的一座山頭,那里就存在一片巨大的斬龍臺:“只要是神兵利器,對于磨石的要求就會極高,這也是斬龍臺為何價值連城的原因,有價無市,奇貨可居,只要留在手里,怎么都是賺的。除非萬不得已,急需救命錢,才會有人愿意脫手。這要是在包袱齋,放出消息說有一塊手掌大小的斬龍臺要賣,我估計整個牛角山都是人頭攢動的場景。”說到這里,魏檗伸出手指點了點少年,“陳平安啊陳平安,你那些當大白菜隨手送人的蛇膽石為何值錢?在于世間是藥三分毒,尋常丹藥再靈,品相再高,都會對自身氣府造成一定影響,極難根除,一開始能夠壓制、積攢在體內(nèi)某些僻遠的氣府內(nèi),可是隨著練氣士的修為越來越高,那點積垢就會越來越明顯,在內(nèi)視神通之下,那點瑕疵就會顯得越來越大,是會妨礙到大道的。十境練氣士就可以被世俗稱為圣人,但是他們?yōu)楹我粋€個龜縮不動?是喜歡當老王八?當然不是,他們只是在一點一滴地艱難祛除污漬。”
青衣小童有些擔驚受怕,一下子坐直腰桿,紋絲不動,再不敢吊兒郎當?shù)厮奶帍埻7廴古陀行├⒕危鋵嵥恢毕胫谌w上等蛇膽石自己是幫著老爺保存而已,她不會吃掉的。
魏檗正色道:“我接下來要跟你說一些秘事,就連我想要知道那些,都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的,陳平安,希望你不要隨便說出去。”
陳平安點頭道:“你放心,如今除了阮姑娘和李大哥,我在小鎮(zhèn)已經(jīng)沒什么好聊天的人了。”
魏檗這才繼續(xù)說道:“倒懸山,聽說過嗎?”
陳平安臉色一變,不說話,也不點頭不搖頭。
魏檗以為阿良說過,并不奇怪:“倒懸山,出自道祖座下三位弟子之一的天大手筆,可以說是世間最大的一座山字印,以磅礴道法加持,堅不可摧。此地是浩然天下和蠻荒天下的交界處,是第一座雄關(guān)險隘……也有可能是最后一座。”
陳平安問道:“為何是最后一座?”
魏檗苦笑道:“一旦洪水決堤,后邊怎么攔?”他仰起頭,背靠椅背唏噓,“所以不光是盛產(chǎn)劍修的北俱蘆洲,就是上次掠過東寶瓶洲的那些仙人,在你們小鎮(zhèn)還降低御劍高度,短暫露過面的。其余天下劍修,這次都被征召去往了倒懸山。他們要穿過倒懸山,去一個名為劍氣長城的地方,抵御另外一個天下的妖族入侵。”
“每逢妖族作亂,掀起戰(zhàn)事,天下劍修都會應(yīng)召前往倒懸山,過山入城,在那堵高墻之上,于生死之間砥礪劍道。劍氣長城,那里匯聚著天底下最著名的劍仙,數(shù)量最多的劍仙做著天底下最危險的壯舉,但是你知道那邊最缺什么嗎?”
魏檗轉(zhuǎn)頭望向陳平安,陳平安當然只能搖頭。
魏檗給出答案:“缺劍!因為那里戰(zhàn)事太頻繁且太慘烈,許多被外界劍修攜帶過去的絕世神兵,有資格躋身一洲法器前列的名劍,劍身斷的斷,劍意碎的碎,劍主隕落,死傷無數(shù)。所以那邊土生土長的劍修,想要擁有一把好劍,很難很難。加上妖族之中也有數(shù)量可觀的劍修喜歡搜刮名劍殘骸,一來二去,在劍氣長城抵御妖族的劍修就需要大量的劍,甚至需要不斷通過倒懸山跟外界買劍和求劍。倒懸山外扎堆的商賈坐地起價,待價而沽,無數(shù)人因此而暴富。”
陳平安欲言又止。
魏檗仿佛知道陳平安的想法,譏笑道:“你以為所有人都是你啊,濫好人一個,隨手送寶貝,送完了還擔心人家拿著重不重,要不要你幫忙提著。”
青衣小童臉色尷尬,捏了捏鼻子,覺得自己是不是應(yīng)該良心發(fā)現(xiàn),以后對陳平安真的好一些?
陳平安默不作聲。
“陳平安,我這些混賬話,你別放在心上啊,說實話,我其實很佩服你的。”魏檗有些歉意,長長呼出一口氣,像是積攢在肚子里太長,不吐不快,然后眼神轉(zhuǎn)為凌厲,冷笑,“那個天下的大妖之中,僅我以前所知道的消息,就有三位成名已久的絕世劍仙,戰(zhàn)力之高,殺力之大,無法想象。如今這么多年過去,數(shù)量是多了還是少了,就不知道嘍。”又一拍腦袋,“差點忘說了,至于妖族為何不停地攻打劍氣長城,很簡單,生活環(huán)境實在太過惡劣,靈氣稀薄,不利于修行。他們?nèi)馍韽姍M,精于廝殺,一個天地就像一個龐大的養(yǎng)蠱場,強者占據(jù)絕大多數(shù)的山頭地界、修行資源和眾多子嗣。而我們浩然天下就是一塊大肥肉,不在嘴邊,但是看得到,自己碗里殘羹冷炙,別人碗里大魚大肉,如何能夠不垂涎三尺?”魏檗臉色逐漸恢復(fù)平靜,“其實要說對錯,一個是為了自身生存和擴張,以及為了讓子子孫孫活得更滋潤;一個是為了守衛(wèi)家門,誓死捍衛(wèi)邊境。如果換成一個身處旁觀位置的第三者來看待此事,可能就沒有那么強烈的善惡之分。這些內(nèi)幕,我也是進入披云山,答應(yīng)成為山岳正神,算是跟大驪宋氏結(jié)成一樁很大的盟約后,才知道的。接下來的一些事情,你可以只當天書和故事來聽,不用太在意。”
“據(jù)說之前有場慘絕人寰的大戰(zhàn),十數(shù)個大妖聯(lián)袂來到劍氣長城下,跟人族巔峰修士有過一場商議,希望換取倒懸山附近一塊東寶瓶洲大小的土地作為停戰(zhàn)條件。我們當然不會答應(yīng),得寸進尺,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那場大戰(zhàn)之后,出現(xiàn)了一場賭戰(zhàn)。妖族和劍氣長城各自派遣十三人,看哪方先贏七場。若是妖族贏了,就可以一兵不發(fā)占據(jù)那座劍氣長城;若是我們勝出,就可以獲得妖族天下的所有劍器!”說到這里,魏檗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打!我們?yōu)楹尾桓掖蜻@十三場架!”
“知道嗎?!”魏檗意氣風(fēng)發(fā)地伸出手指,指向南方,“僅是雙方陣營的出戰(zhàn)次序一事,我們浩然天下就絞盡腦汁。號稱陰陽家半壁江山的中土陸氏有一位老祖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大致推算出妖族高手的出戰(zhàn)順序!”
“這一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巔峰大戰(zhàn),雙方排除掉各自前三的最強大高手,以免一個個打得忘乎所以,把兩個天下的邊界打穿,得不償失。這樣一來,這場公平對決就沒了任何意義。但是劍氣長城這邊,先前七場,除去第一場,已經(jīng)贏了六場。在穩(wěn)操勝券的大好形勢下,第八場,輸了。而且那名女劍仙成了第一個被妖族斬于沙場上的人物。之后就是兵敗如山倒,一直輸?shù)搅说谑觯且粓觯瑒忾L城這邊認為是必勝的,因為那位大劍仙公認戰(zhàn)力卓絕,身經(jīng)百戰(zhàn),從無敗績!可是他還是輸了,成為第二個戰(zhàn)死的劍修。在那之后,我們浩然天下都有些絕望了,因為所有人都覺得必敗無疑。不是劍氣長城最后一個出戰(zhàn)的劍修不夠強大,恰恰相反,他很強大,強大到讓人覺得無敵,但是妖族最后一個出場的是那個天下萬年以來公認殺力前三的強者,只是他剛剛走出生死關(guān),之前閉關(guān)千年,所以不在那排除在外的前三名之列。陰陽家陸氏高人拼了性命,千算萬算,都沒能算到這一點,顯而易見,妖族必定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來隱瞞這樁天機。那個大妖,是劍修!十三境巔峰的劍修!在歷史上,妖族無數(shù)次攻城之戰(zhàn),他多次第一個殺上城頭,最后一個退出城頭。”
后邊的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已經(jīng)聽得臉色雪白,就連心志堅定遠超常人的陳平安都雙拳緊握,重重放在膝蓋上,汗流浹背而不自知。
魏檗毫無征兆地放聲大笑,大踏步前行,袖子劇烈翻搖。他一手指向遙遠的南方,轉(zhuǎn)過頭,一手握拳抬起:“但是我們贏了。宰掉那劍修大妖的男人,所有人都叫他阿良!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只知道他在劍氣長城殺了最多的妖族!”魏檗暢意至極,狠狠搖晃手臂,對著天地高聲道,“他就叫阿良!”
陳平安緩緩轉(zhuǎn)頭,望向那棟被某個家伙取名為“猛字樓”的小竹樓,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
記得第一次見面,那個戴斗笠的中年漢子,牽著毛驢,挎著刀,笑著對他自我介紹:“我叫阿良,善良的良。我是一名劍客。”
魏檗又點到即止地聊了一些就不愿泄露更多,字畫有留白,說話聊天也是一樣的。
一襲白衣御風(fēng)凌空,在云海山風(fēng)之中飄然而行,在離開落魄山后放緩速度,隨手拈起一團團云氣,捏雪球似的,不斷加大重量,然后雙手抱在一起,狠狠擠壓。最后,魏檗手心多出一顆鵝卵石大小的白球,他在空中找到小鎮(zhèn)龍須河的源頭之一,對著山中溪澗輕輕一拋,白球墜入其中,很快就有一尾青魚將其吞入腹中,然后順流而下,出山。青牛背、石拱橋、鐵匠鋪子,再從龍須河和鐵符江交界處的瀑布隨著迅猛水流一起跌下。
河水滔滔,光陰流逝。四下無人的鐵符江畔,那棵主干橫出水面的老柳樹上,正閉目凝神的鐵符江神楊花突然睜開眼眸,伸手一招,一尾活蹦亂跳的青魚被她抓取到手中。她以一根手指做刀刃剖開青魚腹部,然后發(fā)現(xiàn)了那顆靈氣充沛的白球。拇指輕柔一抹,先將那條“寄信”的青魚腹部重新縫合,讓它從她手心滑入江水。青魚入水之后,歡快異常,一身魚鱗似乎多出些神潤光澤。
楊花低頭凝視著手心白球,其中夾雜有絲絲縷縷的云根氣息,珍貴異常。對于任何江河正神,這都是大補之物。山水神靈眼中也有自己的山珍海味,水精云根等皆由虛無縹緲的山水氣數(shù)凝聚成實質(zhì),去蕪存菁,這就像斬龍臺之于神兵利器,蛇膽石之于蛟龍之屬的孽種遺存,意義非凡。
楊花抬起頭望去,云霧之中,隱隱約約有一個白衣男子站在群山之巔,一側(cè)耳朵垂掛著一只金色圓環(huán)。她之前就在這里親眼見過此人與大驪守門人之一的墨家豪俠許弱一同騎乘著那條道行平平的黑蛇沿著江水逆行去往大山之中,但她沒有想到,這個魏檗竟然會一躍成為大驪北岳正神,品秩遠遠在她之上。她不知為何魏檗要向自己表現(xiàn)出善意。地位不穩(wěn),所以需要拉攏人心?楊花冷笑不已,攥緊拳頭,毫不猶豫地將手心白球捏爆,靈氣全部流淌進入體內(nèi),發(fā)絲飛揚,腳下的江水起浪,似乎在為主人的修為遞增而感到喜悅。
魏檗收回遠眺鐵符江的視線,返回他的老巢披云山。御風(fēng)路過各座山頭,腳下偶有練氣士朗聲問好,魏檗以往都會笑著應(yīng)答,今天卻沒有這個心情,只是來到一道懸掛于兩座山峰之巔的鐵索橋。橋尚未完工,寬度足夠兩輛馬車通行,山峽罡風(fēng)再大,也只會讓橋微微搖晃。關(guān)于鐵索橋隨風(fēng)晃動的幅度大小,負責建造橋梁的墨家練氣士匠人、機關(guān)師都會有一個硬性要求,絕不會偷工減料。鋪設(shè)橋面的青烏木極為堅韌,下五境的劍修傾力一擊,最多在橋面刺出一個孔洞。鐵更是上品精鐵,畢竟在山下,百年老字號店鋪就是一塊金字招牌,而在長生漫漫的山上,五百年以上才敢談老字號。當白衣山神行走在烏黑色橋梁上,這鮮明的對比,越發(fā)讓人生出“巍巍乎高哉”的感慨。
魏檗停下腳步,一手扶住橋欄,仰頭望去。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夠成為大驪北岳正神,至少有一半緣故,在于阿良。因為大驪發(fā)現(xiàn)自己是在跟那人相逢之后,才莫名其妙地打破禁制,從處境凄涼的土地爺重返棋墩山成為山神的。
是那一記竹刀的功勞,魏檗自己都是事后很久才明白。隨著時間的推移,魏檗逐漸領(lǐng)略到了自己這副金身的不同尋常。一只碗碟,能裝得下一缸水?當然不行。哪怕他曾經(jīng)是神水國的北岳正神,本就是一位能夠容納不少香火的上等神祇,只是后來被下棋仙人以無上神通禁錮而已。但是要想接納大驪北岳地界的全部香火和靈氣,魏檗剛剛離開棋墩山那會兒,自己都覺得不可能,太不自量力了,不好說蚍蜉撼大樹,但絕對是稚童掄錘打鐵,遲早會損傷筋骨,壞了元氣根本。但是如今,魏檗對于三十余座山頭的統(tǒng)轄駕馭,簡直就是信手拈來。所以魏檗愿意對陳平安給予自己最大的善意,愿意帶著他行走山水,類似在少年身上貼上大驪北岳的簽文。一是陳平安不討人厭,二是為了向阿良報恩,三是阿良有可能重返人間。
第三點原因最重要。魏檗很怕阿良萬一真的回到這個天下,一旦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妥當,那么棋墩山一記竹刀能夠讓自己境界千萬里攀升,披云山一記竹刀也能將自己打回原形。如果是在棋墩山的魏檗可以沒那么在意,可是如今的魏檗做不到了,因為那個在大驪長春宮修行的少女。
魏檗轉(zhuǎn)頭北望,望向遙遠的大驪北方,瞇起眼眸,小聲呢喃道:“一定要過得好啊,這輩子莫要再喜歡讀書人了,讀書人最負癡心人。”
落魄山上的竹樓外,聽過了遠在天邊的故事,青衣小童就想著吃顆普通的蛇膽石壓壓驚。他嚼著蛇膽石,聯(lián)想到之前陳平安轉(zhuǎn)頭望向竹樓的凄凄模樣,忍不住嘖嘖道:“沒想到我們老爺還會落淚,真是性情中人哪,只是聽一個事不關(guān)己的故事就如此動容,相信老爺以后混江湖一定會很精彩。路見不平就一聲吼啊,救了小娘子她就以身相許啊,老爺搖身一變成了浪里小白條啊……”青衣小童已經(jīng)將陳平安的江湖生涯想象得無比香艷旖旎,越想越開心,一想到陳平安這么犟而無趣的家伙某天被江湖女俠主動投懷送抱的場景,就覺得真是有趣極了。
粉裙女童還沉浸在先前的震撼當中,她神色復(fù)雜,內(nèi)心惴惴不安,輕聲問青衣小童道:“你說那個天下的妖族如此殘忍暴虐,為何我們在浩然天下這邊還能夠與山上神仙相安無事?練氣士為什么不干脆把我們趕盡殺絕?”
青衣小童想了想,隨口回答道:“大概是覺得咱們就是路邊的一坨狗屎,踩了嫌棄臟鞋子吧。”
粉裙女童將信將疑,又想不出能夠說服自己的獨到見解,只好暫時將這份憂慮和不安放在心中。
魏檗已經(jīng)離去,陳平安沒有急著起身返回竹樓,獨自安靜坐在小竹椅上。初春的山風(fēng)依舊凜冽,吹拂得少年鬢角發(fā)絲肆意飛揚。
魏檗走之前笑言:“傳言阿良在找一把劍,一把配得上他實力的劍。”
陳平安清清楚楚記得,初次見面時,有人一手持斗笠,一手輕拍竹刀柄,很有吹牛皮嫌疑地說了一句:“暫時找不到配得上我的劍,用來羞辱天下用刀之人。”
魏檗又說:“有人說他是十三境巔峰的劍修,當時與大妖一戰(zhàn),所用之劍算不得最好,只是他用慣了,一直不舍得換。粉碎之后,他自然就需要換一把更好的劍!試想一下,若是能夠找到一把讓阿良都覺得稱手的兵器,甚至是找到某把劍,能夠幫助主人提升一個境界的戰(zhàn)力,一個就夠了,就只需要增長一個境界,那么他就是十四境巔峰的戰(zhàn)力!作為一名劍修,到時候說不定面對那三教祖師爺也可一戰(zhàn)!無法想象,找到了那把劍之后,那個時候的阿良,會是怎樣的阿良?”
魏檗說完這句話就走了,語氣充滿了期待和仰慕,如小山包仰視一座巍峨大岳。
走入過文圣老爺?shù)哪欠剿嬀恚惼桨才鲞^那一劍。他現(xiàn)在才知道,阿良舍棄了什么。
那個雨夜,他跟阿良一起走下山頭。
“你拿走了一樣我以為是自己囊中之物的東西。”
“你要是以后沒本事在那里刻下兩三個字,看我不削你。”
陳平安當時沒有想明白,這些被阿良云淡風(fēng)輕說出口的話語意味著什么。因為阿良說得無比輕巧,所以少年完全不知道真正的分量,不知道那把劍到底有多好,也根本不知道阿良當時到底有多強。
如果在離別之前陳平安早早知道這些,那在阿良走之前,他一定會先去問問那位劍靈化身的神仙姐姐,問她可不可以換一位主人,那個人叫阿良,是一名劍客,人很好。
阿良不說,少年不知道。
阿良走了,少年才知道。
這樣的阿良,多傻啊。他憑什么罵自己是濫好人?
陳平安怔怔出神了很長時間才站起身走向竹樓,青衣小童小聲問道:“老爺,你沒事吧?被魏檗說的故事給嚇到啦?真不用怕那些,什么倒懸山劍氣長城,什么阿良啊大妖劍仙啊,跟咱們離著一百一千個十萬八千里呢,天塌下來都不怕,儒家圣人們可不是嘴皮子厲害而已,打架本事也不差的。再說了,那個名字稀奇古怪的劍客,再厲害跟咱們也沒半枚銅錢的關(guān)系嘛,這種人,一定是三頭六臂的,兇神惡煞,見神殺神,見仙斬仙,哪怕有機會跟這種人見面,我也不要見,太可怕了,估計隨便打個噴嚏就能一口罡風(fēng)吹得我形銷骨立吧……”
陳平安拍了拍絮絮叨叨的青衣小童的腦袋,笑道:“我沒事。”他來到二樓,握住那柄槐木劍,走到檐下廊道,向著天幕穹頂高高舉起,在心中說了兩句話:
“我是一名劍客。就這么說定了。”
雖然陳平安長生橋已斷,暫時肯定無法修行,但是江湖上多的是劍客,更有號稱劍術(shù)通神的大宗師,就是對上搬山倒海的練氣士,一樣可以掰掰手腕。
世間的純粹武夫,最瀟灑飄逸的永遠是劍客。實力身份、容貌氣度都相當?shù)膬擅涞栏呤郑粋€用拳頭,一個用長劍,總歸是后者更討喜。用拳頭,要么拳拳到肉,打得對手皮開肉綻,甚至是直接一拳打得別人頭顱爆裂、肚腸開花,哪里比得上用劍?
“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fēng)。……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劍術(shù)已成君把去,有蛟龍?zhí)帞仳札垺!?
瀟灑不瀟灑?風(fēng)流不風(fēng)流?當然!就連陳平安這般無趣古板的人,聽到崔東山在大崖大水之畔吟誦此詩,都忍不住心向往之。
之前陳平安練拳,好歹還有一部《撼山譜》,哪怕寧姑娘看它不上,總歸給陳平安指明了一條習(xí)武的道路。那么練劍,也該有劍經(jīng)之類的東西,要不然陳平安覺得就自己這點天賦悟性,估計練到天荒地老都練不出花頭來。這讓陳平安有些發(fā)愁。
竹樓外,有人遠遠走來,手持竹杖,腰懸桃符,高聲喊道:“陳平安。”
在二樓發(fā)愁的陳平安轉(zhuǎn)頭望去,大聲回復(fù):“李大哥,你怎么來了?”一路飛奔下樓。
李希圣帶著算是半個弟子的少年崔賜,特意登上落魄山尋訪山主陳平安。
李希圣摘下腰間桃符,開門見山道:“我有可能要離開小鎮(zhèn),所以趕緊過來送你一樣?xùn)|西,省得到時候匆匆忙忙,話都說不清楚。”
陳平安沒有伸手去接。倒不是擔心眼前男子包藏禍心,而是習(xí)慣了無功不受祿,實在是沒有白拿東西的臉皮。
李希圣說道:“我弟弟李寶箴,你知道吧?”
見陳平安點頭,李希圣又道:“朱鹿在枕頭驛試圖行兇一事是他暗中指使,他當然是錯的,我知道的時候,已經(jīng)來不及阻攔。李寶箴從小就不是愿意認錯的人,但是沒辦法,他是寶瓶二哥,我是他大哥,一家人就是一家人,既然他做錯了事情又不愿意悔改,就只好由我來代為彌補。”
李希圣看到依舊沉默的黝黑少年,笑道:“你放心,就事論事,這塊桃符,只跟刺殺一事有關(guān),之后我離開小鎮(zhèn),你要自己小心李寶箴。如果是你穩(wěn)穩(wěn)占據(jù)上風(fēng),陳平安,我懇請你能夠給他一次活命的機會,給他洗心革面的機會,一次,就一次。當然,若是勢均力敵、你死我亡的險峻形勢,你不用手下留情,萬事以自保為上。”
陳平安仔細思考片刻,緩緩道:“好的!”
李希圣遞出桃符,笑容溫暖:“既然如此,就安心收下。小東西而已,不值一提。”
“李大哥,你不用送我東西,而且你放心,我答應(yīng)你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陳平安擺擺手,笑道,“能讓李大哥趕這么遠的路專程來送的東西,肯定很珍貴。而且……”說到這里,陳平安就不再多說什么。
事實上,阿良曾經(jīng)提過一嘴,說驪珠洞天真正的大機緣還留在福祿街和桃葉巷。直覺告訴陳平安,這可能跟李希圣的這塊桃符有關(guān)。
李希圣見到少年異常堅持,猶豫了一下:“能否單獨聊?”
龍泉由縣升郡之后,原本龍泉縣這個沾著龍氣的特殊縣名就改成了相對普通的槐黃縣,郡府設(shè)置在大山以北地帶,縣衙依舊位于小鎮(zhèn)之上,縣令是一名姓袁的年輕官員。不同于事事親力親為的前任父母官吳鳶,袁縣令極少露面,但奇怪的是,在吳鳶吳郡守升官之前,原先停滯不前的諸多事宜,例如選址為老瓷山和神仙墳的文武兩廟建造,已經(jīng)有條不紊地展開,所以許多人都覺得吳鳶這只繡花枕頭的跳級升官很沒道理。
新任窯務(wù)督造官是一個年輕人,姓曹,同樣是一個上柱國姓氏。比起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袁縣令,曹督造更加愿意拋頭露面,不但主動登門拜訪福祿街、桃葉巷的富貴門庭,龍尾郡陳氏創(chuàng)辦的學(xué)塾也經(jīng)常能夠看到此人的身影,尤其是學(xué)塾助教李希圣的授課,曹督造只要一得閑就會去旁聽,脫下官服,換上儒衫,堂而皇之坐在學(xué)堂最后排,跟一大堆蒙童稚子同處一室,從不覺得丟人現(xiàn)眼。
槐黃縣的東邊驛路,最靠近縣城小鎮(zhèn)的驛站,名為槐宅驛站,規(guī)模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五匹驛馬俱是乙等戰(zhàn)馬,這對于其他郡縣小驛站而言,簡直就是做夢都別想。今天槐宅驛站來了一撥撥貴客,清晨時分,郡守吳鳶就從西邊郡府移駕而來,只帶了兩名心腹文武秘書郎,然后袁縣令乘車趕到,見著了等候在驛路旁邊的上官吳鳶,竟是連個招呼都不樂意打,徑直走入驛站,要了一壺茶水,坐在那邊自飲自酌。之后是曹督造獨自策馬而來,滿身酒氣,搖搖晃晃翻身下馬,打著酒嗝,牽馬而行,多半是昨夜酗酒、今早又借酒醒酒了。見到吳鳶后,趕緊此地無銀三百兩地使勁拍了拍衣衫,驅(qū)散酒味兒,牽馬走到郡守大人身前,笑呵呵作揖行禮:“下官曹茂拜見郡守大人。”
吳鳶升了高官,卻沒有任何春風(fēng)得意的姿態(tài),彬彬有禮道:“曹督造是禮部衙門的直屬官,見到本官其實不用行拜禮。”
窯務(wù)督造官曹茂一臉笑意,面如冠玉,身材修長,不愧是風(fēng)姿瀟灑的“曹家玉樹”,言談舉止讓人如沐春風(fēng):“這怎么行,官帽子小的見著大的就得恭敬些。再說了,吳大人以后若是成了袁家的乘龍快婿,那就是一遇風(fēng)云便化龍,在官場上更加勢如破竹,我可不敢有半點怠慢。”
曹茂姿態(tài)擺得很低,但是言談無忌,這些話說得很不合官場規(guī)矩,對于吳鳶這個管著一個大郡的封疆大吏,其實也沒有太多尊敬。
這并不奇怪,曹茂作為曹家寄予厚望的長房嫡子,對于吳鳶這個袁氏女婿,有足夠的理由喜歡不起來。京城袁、曹兩大上柱國本是關(guān)系莫逆的姻親世交,近百年以來卻變得水火不容,幫著兩個家族光耀門楣的祖輩曹沆、袁瀣曾是一輩子并肩作戰(zhàn)的堅定盟友,更是大驪崛起的關(guān)鍵砥柱,加上兩人是同鄉(xiāng)人氏,所以被史書譽為“沆瀣一氣、文武雙璧”,大驪鄉(xiāng)野市井間至今還有諸多傳奇事跡廣為流傳。如今龍泉郡轄內(nèi)懸掛的那對文武門神其實就是曹沆和袁瀣。至于兩家各自讓嫡系子弟來此為官,是否有山上高人指點,或是心存接納某些祖蔭的念頭,就不得而知了。畢竟那棵老槐樹已經(jīng)倒塌,枝干盡毀,槐葉散盡,這個袁、曹兩姓的“龍興之地”還能不能剩下點祖宗槐蔭,真不好說。
很快又有數(shù)人聯(lián)袂而至,全是上了歲數(shù)的老者。有手持拐杖的趙家老嫗,她的孫子趙繇作為齊靜春的書童,在小鎮(zhèn)發(fā)生變故之前就已經(jīng)乘坐牛車遠離家鄉(xiāng)。
還有神意內(nèi)斂的李家老祖宗,在驪珠洞天的禁制消散后,老人成功躋身十境,為家族掙得兩個恩蔭官身,本是留給自己的兩個孫子,可誰知嫡長孫李希圣卻拒絕了,這剩下的一個名額就只好“余著”,反正可以留給有出息的李氏后人。
第三名老者是住在桃葉巷街角一棟宅子里的矮小老人,慈眉善目,當初陳平安幫著發(fā)送家書,老人還想請少年去家里喝水,只是出身于泥瓶巷的泥腿子沒敢答應(yīng)而已。
其余幾位老者同樣是小鎮(zhèn)四姓十族的家主,手握數(shù)目不等的龍窯、大量良田和尋常山頭,是真正的小鎮(zhèn)土財主。
一位頭頂高冠的儒衫老人輕輕掀起車簾子,走下馬車,瞇眼環(huán)顧四周,頓時就讓所有人感到一股撲面而來的窒息威勢。
人的名,樹的影。這位老人,擁有無數(shù)個蘊含著巨大力量的頭銜:文圣首徒、齊靜春大師兄、大驪國師、儒家圣人、與白帝城城主于彩云間手談的圍棋國手……
東寶瓶洲是天下九大洲中最小的一個,但是國師崔瀺的出現(xiàn),幫助這個小洲吸引了很多幕后大人物的視線。
崔瀺下車站定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作揖行禮。等到眾人緩緩起身抬頭,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位高權(quán)重的老人身后跟著走出了一個宮女裝束的美麗少女,這讓一些知情人措手不及。
崔瀺語氣淡然道:“所有人都回去。”
沒有任何人膽敢提出異議,甚至不敢流露出絲毫憤懣。
崔瀺兩指摩挲著腰間一枚玉佩,走向槐宅驛站,少女臉色漠然地緊隨其后。
崔瀺在一張桌子旁坐下,讓驛站拿三壇酒來,驛丞跟手下捧著酒壇往這邊走的時候,一個個口干舌燥。
崔瀺揮揮手,不讓那些人在旁伺候,自己揭開了酒封,同時手掌下按,示意肅立于桌旁的少女坐下,笑道:“不用太過拘謹,這趟出行,我只是給你保駕護航而已,你才是這方小天地的主人。”
崔瀺端起大白碗,喝了口滋味平平的鄉(xiāng)野劣酒,對此不以為意。當年叛出師門,一人一劍行走天地四方,什么苦頭沒吃過?崔瀺一直自認吃得住苦,也享得了福,所以才能活到今天。
崔瀺望向局促不安的少女,笑問道:“你跟欽天監(jiān)說的那些內(nèi)容已經(jīng)記錄在案,每個字我都仔細看過了,那么還有沒有你沒有說過的小故事?雞毛蒜皮的都行,比如謝實、曹曦兩人年少時,他們身邊有沒有差不多有趣的同齡人?又比如有誰遭殃了卻大難不死,有誰從小就特別孤立?”
原來少女是大驪皇子宋集薪的婢女稚圭,本名王朱,真身古怪,竟然是世間最后一條真龍魂魄凝聚而成的珠子。
稚圭想了想,搖頭道:“沒有。”
崔瀺啞然失笑,倒是沒有惱火,繼續(xù)獨自喝酒。
沒過多久,就有三人走入驛站——富家翁曹曦、木訥漢子謝實、墨家游俠許弱。
兩位從驪珠洞天走出去的大人物見到稚圭之后,確定了她身上的那股氣息。
曹曦微微發(fā)愣,然后捧腹大笑,伸手指向她:“他娘的,丟人丟到姥姥家了。當年嚇得老子半死的家伙,原來是這么個柔柔弱弱的小姑娘啊。”
謝實雙手抱拳,向稚圭彎腰道:“桃葉巷謝實,感謝姑娘的兩次救命之恩!”
稚圭冷著臉,只是對謝實點點頭而已,至于曹曦,她根本就沒看一眼。
許弱雙手環(huán)胸,斜靠在門口,開始閉目養(yǎng)神。今天的事情,如果談攏了,就跟他沒關(guān)系;如果談崩了,估計就關(guān)系大了。
曹曦笑聲不斷,一屁股坐在稚圭對面,一副見著了寶貝的欠揍表情,嘿嘿道:“當初我站在鐵鎖井口子上往下邊撒尿,結(jié)果才半泡尿下去,鐵鎖嘩啦啦作響不說,整個井水一下子就漫到了腳邊,嚇得我另外半泡尿都不敢撒完,褲子也不提。當時的情景,真是名副其實的屁滾尿流啊,我曹曦這輩子鬧出的糗事很多很多,但是這一件,肯定可以躋身前三名!”
稚圭終于板不住臉,怒目相視:“要不是你逃得快,讓你喝井水喝到撐破肚子!”
曹曦伸出一根手指抹過胡須,幸災(zāi)樂禍道:“我記得后邊整整一個月我都站在離鐵鎖井兩丈遠的地方使勁往里頭丟石頭,有沒有砸到過你啊?一次總該有的吧?”
稚圭瞪眼,嗤笑道:“天生壞種,后悔沒有把你淹死在溪里!”
曹曦不怒反笑:“小時候確實有那么點頑劣,哈哈,孩子心性嘛,不過就是跟同齡人游水的時候經(jīng)常放屁而已,沒辦法,我打小就喜歡看著一個個水泡從背后浮出水面。不過我算厚道的了,往水井撒尿那次,我真是被嚇得魂飛魄散,害得家里長輩還請人給我招魂來著,丟死個人,從泥瓶巷一直敲鑼打鼓到鐵鎖井,喊一聲曹曦,我就得答應(yīng)一聲。你是不知道,事后我在學(xué)塾給同窗笑話了好幾年……”說到這里,曹曦呵呵一笑,給自己倒了一碗酒,“那些同窗,如今地底下的骨頭都爛沒了吧,不過那些家伙的名字,我都還記得。”
稚圭冷笑道:“是誰大半夜偷偷往鐵鎖井里倒了大半桶黑狗血?”
曹曦干笑道:“我不是聽老人說黑狗血能夠驅(qū)邪嘛。”
稚圭看到這個家伙就煩,曹曦小時候是如此,老了之后更是如此。
謝實一直沉默不語。
稚圭猶豫了一下,問:“你們到底誰當上了真君,誰成了劍仙?”
曹曦端起白碗,指向坐在崔瀺對面的謝實:“他是北俱蘆洲的真君,馬上就要成為道家天君,好幾個王朝的五岳都有他那一脈的宗門府邸。整個北俱蘆洲的道教派系就數(shù)他一家獨大,其余都是不成氣候的旁門左道,那些所謂的掌門真人、一國真君,給咱們謝真君提鞋都不配,他們在咱們這位老鄉(xiāng)謝實面前全部都是孫子,一個都不例外。”
謝實臉色陰沉:“閉嘴。”
曹曦告饒道:“好好好,不說就不說,誰讓你是道門天君,而我只是一介野修,惹不起啊。”
王朝之內(nèi),道教一國真君的任命,除了需要君主的提名舉薦,更需要一洲道統(tǒng)道主的承認,之后就需要一洲之內(nèi)半數(shù)以上天君的點頭,最后再討要來中土神洲某個宗門的一紙敕令,才算名正言順。而北俱蘆洲的道主正是謝實,所在宗門即是居中主香,加上北俱蘆洲劍修昌盛,佛家香火遠遠壓過道家,使得一位天君都沒有出現(xiàn),只能算有半個,那就是謝實本人。
當然,東寶瓶洲也好不到哪里去,作為九大洲當中版圖最小的一個,哪怕道家勢力遠遠超過佛門,東寶瓶洲的天君仍然只有一人,而且還是剛剛破境躋身十二境的新天君——南澗國神誥宗的祁真。與謝實一樣,所有的真君人選,純粹是一個洲一個人一言決之。但是在別的大洲,中土神洲不用多說,就是疆域廣袤的南婆娑洲,道家天君也有一雙手之數(shù)。
“長話短說。”謝實直截了當?shù)氐溃澳羌久杀淮蛩榈氖拢覀兛梢约韧痪獭5俏乙銈兇篌P討要三個人。”
崔瀺放下手中酒碗,微笑道:“稍等,什么叫既往不咎?陳平安的本命瓷破碎一事,雖是我們大驪窯務(wù)督造衙署失責在先,可是,首先,當初陳平安的資質(zhì)勘驗,買瓷人是早早確認過的,并無特殊之處,屬下中下之資;第二,本命瓷被人打破,我大驪當時就該追責的追責,賠償?shù)馁r償,買瓷人同樣點頭認可了,賠償也痛快收下了。謝實,你所謂的既往不咎,根本就站不住腳。”
謝實淡然道:“買瓷人當然沒資格胡攪蠻纏,可是買瓷人之后的勢力就有資格跟你們大驪不講道理了。”
崔瀺哈哈大笑,竟是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重新端起酒碗,小酌了一口,嘖嘖道:“世事多無奈啊。”
曹曦齜牙。稚圭眼神閃爍,似乎聽到了感興趣的事情。
崔瀺問道:“那么如果大驪不答應(yīng)呢?”
謝實毫無身陷重圍的覺悟,繼續(xù)說道:“大驪南下已成定局,如果你們不答應(yīng),就要擔心后院起火。”
后院起火?大驪的北部版圖已經(jīng)抵達北邊的大海之濱。曹曦神色玩味,看來這三個人,北俱蘆洲的某些大人物認為是勢在必得,否則不會如此咄咄逼人。
顯而易見,謝實的言下之意,是北俱蘆洲的修士會趁著大驪鐵騎南下征伐的時候公然跨海南下,襲擾大驪北方國境。那個名叫陳平安的少年,他的本命瓷被打破,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樁已經(jīng)蓋棺論定的芝麻小事,只是某些人一個蹩腳的借口。因為當大人物們開始登臺謀劃天下大勢的時候,小事就不小了。
崔瀺輕輕嘆息。山上人不講道理的時候就是這樣,跟小孩子過家家打鬧差不多,脾氣一上頭,就要用盡氣力打生打死,很嚇唬人,但又不是在嚇唬人。
不是崔瀺感到陌生,恰恰相反,崔瀺親身經(jīng)歷過很多次,所以顯得格外淡然。他只得率先退讓一步,轉(zhuǎn)為詢問道:“你想要帶走哪三個人?”
謝實喝了坐下來后的第一口酒,道:“賀小涼,馬苦玄,李希圣。重要程度,就是排名順序。你們大驪能交出幾個人,就可以拿到相對應(yīng)的不同回報。”
崔瀺哈哈笑道:“回報?是雷霆震怒才對吧?”
謝實默不作聲。
李希圣是大驪龍泉人氏,屬于最好商量的一個。馬苦玄已經(jīng)是真武山弟子,短短一年時間就已經(jīng)聲名鵲起,殺性極大,天賦極高,一日千里。賀小涼更是神誥宗的得意門生,天資驚人,福緣更是嚇人。除了名聲不顯的儒生李希圣,其余兩人俱是師門希望所在,一個兵家祖庭之一,一個道家圣地,大驪哪怕已經(jīng)占據(jù)半壁江山都未必愿意跟其中一方交惡,更何況如今連大隋都沒有覆滅。一旦神誥宗和真武山振臂一呼,大驪就需要面對東寶瓶洲半數(shù)兵家修士以及大半道士的敵意,這筆買賣怎么算都是虧的。
崔瀺覺得這樁買賣沒得談了,估計回到大驪京城之后,對于白玉京添補飛劍一事,需要作出最壞的那個打算。但是謝實突然說道:“只要你們答應(yīng)此事,我就會帶人去往靠近觀湖書院的避暑山,幫你們震懾書院以及整個南方勢力,放心,絕不是做做樣子。就像你們不答應(yīng),我們就會南下攻打大驪北境一樣,絕不是開玩笑,你們只要點頭,同樣不會讓你們吃半點虧。這是北俱蘆洲幾位頂尖修士的承諾,也包括我謝實在內(nèi)。”
曹曦愕然。有點意思了。如果謝實真愿意帶人死守避暑山,而不是故弄玄虛,那么這一斷,就讓大隋尚未跟大驪開戰(zhàn)就被砍掉了半條命。甚至可以說,東寶瓶洲的半壁江山,大半可能已經(jīng)落入大驪宋氏之手。
崔瀺感慨道:“原來是這么大一個賭局,真的有點出乎意料,我得跟我們陛下打聲招呼才行。”
謝實點頭道:“情理之中。我可以等,最多半個月,你們大驪皇帝必須給我答復(fù)。”
崔瀺突然指了指稚圭:“她的兩次救命之恩,你謝實就沒有一點表示?”
謝實爽朗笑道:“當然。若你們不答應(yīng)此事,南下襲擾一事,我謝實不會參與其中;若是答應(yīng)此事,我會收取兩到三名大驪出身的嫡傳弟子重點栽培,絕不含糊。你們應(yīng)該清楚,不妨先說一句,我謝實很快就會晉升天君,以我的年齡,在九洲所有的道家天君當中只能算是青壯,說一句不要臉的話,那就是真正的大道可期,而且我謝實在開宗立派的千年歲月當中,只有三名嫡傳弟子!”
崔瀺指了指稚圭:“她算一個?”
謝實搖頭道:“她不算。但是只要她愿意,名額不在那兩三個之中。”
崔瀺沉吟不語。
稚圭有些心不在焉。她有些著急,想著早點回去泥瓶巷的院子看一眼,哪怕那籠毛茸茸的雞崽兒已經(jīng)餓死,她也要親眼看到它們的尸體才死心。萬一它們還活著,那么這次見著了一定要親手捏死它們。作為她飼養(yǎng)出來的小東西,將來死在野貓野狗嘴里,多不像話?
陳平安和李希圣走到竹樓二層登高望遠,崔賜和兩個小家伙在樓下相互瞪眼。
李希圣問道:“知道福祿街和桃葉巷的寓意嗎?”
陳平安搖頭。他只知道那邊住著的人有錢,很有錢,青石板路、石獅子,就連彩繪門神都像是更加神氣一些。
李希圣提起手中那塊桃符:“‘福祿’是‘符箓’的諧音,‘福’其實代表著‘符’字,桃葉巷則是桃符之桃,顛倒過來,就是桃符。這是小鎮(zhèn)很大的一樁機緣,比起金色鯉魚在內(nèi)的五行之物,這塊桃符,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希圣娓娓道來,“我在年末做了一個古怪的夢,模糊記得看到了很多人很多事,但是醒來之后又都忘記了,好像是跟誰下了一盤棋,再就是記住桃符的內(nèi)幕了,其中曲折,玄之又玄,實在無法細說。”李希圣指了指竹樓方向,“我本來是想要將這塊桃符懸掛在竹樓門上的,萬邪避退,萬法不侵。這么說可能有點夸張,但是它的確可以讓這棟本就十分神奇的竹樓變得越發(fā)堅不可摧,而且長久懸掛桃符,能夠催生出種種奇異的草木之精……”
說到這里,李希圣笑著打趣道:“陳平安,真不要?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陳平安毫不猶豫道:“既然這么好,李大哥就自己留著吧,不是要出遠門嗎?我剛剛?cè)ミ^一趟外邊,千奇百怪,兇險萬分,肯定需要有一件法器傍身。”
李希圣笑瞇瞇問了個問題:“你覺得我缺法器嗎?”
陳平安愣了愣,記起了泥瓶巷里李希圣跟劍修曹峻斗法的場面。但是他靈機一動,想起書上的一個說法,道:“多多益善!”
李希圣無可奈何,只好收起桃符,重新懸掛在腰間,遺憾道:“本來懸掛在竹樓門上,很搭的。”他甚至轉(zhuǎn)過頭,望向身后的竹門,“掛在這邊,真的很搭啊。”
其實是有些孩子氣的,所以陳平安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只好憋著。
因為李希圣是李寶瓶的哥哥,所以一開始就對他心生親近。幾次相處下來,陳平安越來越喜歡這個讀書人,不是因為李希圣有一肚子浩然氣,不是他作為練氣士,初出茅廬就可以直接跟曹峻打得難分難解,而是這個男人與旁人相處的點點滴滴,會讓人覺得舒服。比如阿良之于劍客,齊先生之于讀書人。哪怕阿良從頭到尾都沒有提起過劍,齊先生自始至終都不曾跟陳平安說過書上的大道理,但陳平安就是覺得,他們就是最好的劍客,最有學(xué)問的讀書人。陳平安內(nèi)心深處,希望自己成為那樣的人,但是關(guān)于這些心里話,陳平安沒有跟誰說起過,因為怕被認為自不量力。
李希圣突然下定決心:“不行不行,委實是良心難安,我不能就這么離開!”
陳平安剛要說話,李希圣突然伸手按在他的肩膀上,神色嚴肅道:“陳平安,我多嘴說一句,以后跟人相處,千萬不要以自己的行為準則來要求別人。比如你會覺得拒絕收下桃符一事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因為你是在為我李希圣考慮,所以問心無愧,對不對?對,很對。但是,你要知道,世間一樣米養(yǎng)百樣人,你自己心安之后也要多想一步,想著如何讓身邊的人跟你一樣心安理得。”李希圣拍了拍陳平安的肩膀,“就當我是強人所難,你不用多想。如果換成別人,我根本不會開這個口,但是你陳平安不一樣,我覺得你很好,而且可以更好。有些時候,你甚至?xí)屔磉叺娜擞X得自慚形穢,知道嗎?”
陳平安一臉茫然:我有這么好?
李希圣開懷大笑,走到欄桿邊,對樓下的崔賜招手:“把行囊拿上來,我現(xiàn)在要用。”
“好嘞,先生等著。”
容貌精美如瓷器的少年趕緊跑上樓,動作嫻熟地摘下背后的包袱,里邊有文人羈旅必備的百寶匣,裝有整套的筆墨紙硯,都是老物件,富貴氣不濃。
李希圣拿出一支略顯小巧的毛筆,筆管為竹制,但是代代傳承,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積淀,散發(fā)出一種朱紅色的圓潤光澤。更加奇怪的是,筆尖硬毫是淡金色的,筆挺如尖錐。筆管上半段篆刻有“風(fēng)雪小錐”四字,等到李希圣拿過筆,陳平安湊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筆管下半段原來還有不易察覺的四個蠅頭小字:下筆有神。
李希圣顯然也發(fā)現(xiàn)陳平安看到了那四個字,微微提起毛筆,笑著解釋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有你們練拳也有類似的說法,叫‘神不到,拳不妙’。聽上去很虛,其實半點不虛,說的就是一個‘勤’字,熟能生巧,巧出玄妙,循序漸進,便知道了。知道了一法,一法通萬法通,萬法皆成。”
崔賜這一瞬間靈光乍現(xiàn),好似抓到了什么苗頭,抓耳撓腮,急不可耐。自幼飽讀詩書的粉裙女童渾渾噩噩,只覺得像是喝了一壇老酒,醉醺醺的。唯獨青衣小童坐在欄桿上摳鼻子,渾不在意,只是見著了兩個家伙的異樣后,才開始發(fā)愣。陳平安倒是沒太多感觸,只是將這些道理默默記在心里。
李希圣對著筆尖輕輕呵了一口氣,金色硬毫在這一刻似乎變得溫潤起來,雖然鋒芒依舊,筆尖如刀錐,卻有了靈氣。李希圣微笑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既然你不收桃符,那我總得拿一點看家本領(lǐng)出來。我李希圣讀書尚未讀出大學(xué)問,但是自認還算精于篆刻以及畫符,今天我就在竹樓的這些竹片上寫字畫符。放心,寫過之后,不會留下任何一個肉眼可見的文字,所以不會破壞竹樓的整體美觀,但是將來有一天,有可能會顯露出一些景象,屆時你無須奇怪便是。今天主要還是教你畫符一事,什么時候你覺得抓住那點意思了,我才會停筆。你不用著急,我慢慢寫,你慢慢體會。”
陳平安赧顏道:“我比較笨,李大哥你做好心理準備。”
李希圣輕輕挪步,面對竹樓如面壁,一手負后,一手持筆,尋找落筆之處,微笑道:“如果與人為善是笨,勤勉堅韌是笨,那么說明我們這個世道是有問題的。陳平安,我希望你繼續(xù)保持這種不聰明。”
陳平安撓撓頭。他從小就被姚老頭罵習(xí)慣了,也習(xí)慣了看到別人的精彩,結(jié)果今天李希圣這么夸獎他,真是不太適應(yīng)。
李希圣想了想,轉(zhuǎn)頭說道:“畫符一事,向來以道家符箓一脈為尊。其實我們畫符不必太拘泥于道統(tǒng)派系,世間至理,終究逃不過一個化腐朽為神奇,就像你練拳……”說到這里,李希圣會心一笑,“就很美好啊。”
有少年練拳,有山時看山,有水時觀水。李希圣覺得世間再沒有比這更有詩意的畫卷了。他輕輕搖了搖頭,屏氣凝神,肅容道:“畫符需要符紙,符紙可以是世間萬物,但是你目前還是需要按部就班,老老實實在紙上畫符。回頭我會送給你一大摞品相不錯的符紙,以及一部入門的符箓圖譜,你暫時可以不用擔心購買符紙的開銷,但是用完之后,你就需要自己憂心費用了,這是沒辦法的。修行之難,其中一點就在于太耗錢財,劍修錘煉飛劍,符師損耗符紙,必不可少。”
“一點真氣,灌注筆尖,然后一氣呵成,如藕斷絲連,字可斷,神意不可斷,必須遙遙呼應(yīng),如兩座大山之巔,相互高喊,必有回響。陳平安,看好了。”
李希圣突然將手中“風(fēng)雪小錐”筆交換到另一只手,閑下來的那只手在袖子上擦了擦,做完之后,這才換回來,對陳平安笑道:“這是學(xué)你的,對于某些事情要有敬意。以前我不如你,見賢思齊。”
第一次在福祿街李氏大宅門口見面,陳平安從李希圣手中接過書本之前,先放下陶罐擦了擦手。陳平安哪里想到自己這么個無意間的動作,就讓李希圣如此鄭重其事。
李希圣終于開始畫符,其實更像是讀書人認真寫字:“樓觀滄海日”。
李希圣的字體,很中正平和,比起道士陸沉幾張藥方上的那種“寡淡無味”,形似,卻神不似。可陳平安說不出其中緣由,只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而已。
李希圣之后寫下了一句句他自認為“美好”的詩句、圣賢教誨,道家經(jīng)典、百家學(xué)問的宗旨精髓。他會踮起腳尖寫在高處,會彎下腰寫在低處,會一次次挪步,會一次次呵筆潤毫。寫到酣暢淋漓的時候,甚至?xí)尨拶n從樓下搬來竹椅,站在椅子上寫,又或者干脆就坐在地上,只管恣肆汪洋。
他寫了“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他寫了“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他寫了“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人”。他寫了“欸乃一聲山水綠”,還寫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在陳平安沒有說“我懂了”之前,他就一直寫,孜孜不倦,不厭其煩。每個字都會很快寫完,寫完之后,竹壁上的金光即散,可是意味長存,綿綿不絕。
青衣小童已經(jīng)跳下欄桿,在粉裙女童耳邊低聲問道:“寫的啥?”
粉裙女童壓低嗓音道:“看得懂字,但是看不明白意思……太大了。”
青衣小童哈哈笑道:“你笨嘛。”
崔賜轉(zhuǎn)頭瞪眼,教訓(xùn)道:“不許打攪我先生寫字!”
青衣小童撇嘴道:“這是我家,你小子再嘰嘰歪歪,小心我讓你卷鋪蓋滾蛋。”
崔賜憤懣道:“你有眼不識金鑲玉,白瞎了先生的苦心。”
青衣小童雙手環(huán)胸,背靠欄桿,譏笑道:“你管我?我家老爺才有資格教訓(xùn)我。”
李希圣寫字,陳平安看字,對于身后的細碎吵鬧,置若罔聞。
天色已暗,李希圣已經(jīng)站在了廊道一端的盡頭,停下筆,笑問道:“如何?”
陳平安苦笑搖頭。李希圣溫聲道:“沒事,我們?nèi)窍隆!?
于是一行人到了竹樓一樓,粉裙女童和崔賜幫著拿蠟燭,秉燭照字。
青衣小童雖然嘴上叨叨叨,可是依舊看得頗為認真,目不轉(zhuǎn)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今天就是如此。崔賜持燭之手猛然一抖,原來是蠟燭燒盡,燒到了手指。秀美少年默不作聲地換上一支。
當李希圣寫到“焚符破璽”四字時,陳平安突然脫口而出道:“不對。”
李希圣停下筆,轉(zhuǎn)頭望向少年,哈哈大笑:“這就對了!”
這位儒衫書生面色微白,滿臉疲憊,但是神采奕奕。他深吸一口氣,伸了個懶腰,將手中毛筆遞給少年:“陳平安,這支‘風(fēng)雪小錐’就送給你了,我相信你不會辱沒它。”
陳平安這個時候才記起問題癥結(jié)所在:“我無法修行,做不成練氣士,畫符需要靈氣支撐,我如何能畫出一張靈符?”
李希圣笑著泄露天機,緩緩解釋道:“我之后交給你的那部符箓圖譜里,靈符種類繁多,但是品秩都不會太高,所以很多種符箓對于靈氣的要求不高,只是對氣府會有一定要求。你畫符就等于一場劍走偏鋒的武道修行,武人也有真氣,正因為它與練氣士的運氣根本截然相反,就變成了每一張符即是一場短暫的考驗,是一場沙場上的短兵相接。狹路相逢勇者勝,你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最穩(wěn)的凝氣畫完一張符箓,否則哪怕只差一點,仍是無法成就。只要你肯堅持,久而久之,滴水穿石,畫符不僅僅是畫符,無形中也會幫助你淬煉體魄、砥礪神魂。”
陳平安接過毛筆后,點頭道:“明白了!”
夜幕深沉,李希圣轉(zhuǎn)頭望向山外:“經(jīng)此一別……”他沒有說完心中所想,驅(qū)散那點愁緒,笑道,“我本就想去外邊看看,不過是提前一些,不壞。”
之后李希圣沒有選擇留在落魄山,而是帶著崔賜一起夜行下山,甚至沒有答應(yīng)陳平安要將他們送到山腳的提議。
陳平安站在竹樓外悵然若失,青衣小童笑嘻嘻道:“老爺,這家伙真的不錯,道法高,人品好,講義氣,我喜歡!有資格成為我的兄弟。”
陳平安沒好氣道:“你愿意,人家愿意?”
青衣小童滿臉想當然的神色,傲氣道:“天底下還有人不愿意成為我的兄弟?他傻不傻?”
陳平安笑道:“人家傻不傻我不知道,你傻不傻我是知道的。”
青衣小童得意大笑:“老爺,我當然是絕頂聰明。”
粉裙女童望向身邊同伴的眼神有些憐憫。以前只覺得他行事狠辣、性情暴戾,現(xiàn)在突然覺得他其實挺呆笨的。
青衣小童敏銳發(fā)現(xiàn)她的眼神,叫囂道:“傻妞兒,不服氣?我們單挑!”
粉裙女童躲在陳平安身后。她又不傻。
月光朦朧,李希圣帶著崔賜緩緩下山,走出落魄山的地界后,在一處溪澗掬水洗臉,幫著清醒神志,畢竟每一筆都聚精會神,極其耗費心力。洗完抬起頭,他看到溪澗對面站著一位老人,正大口抽著旱煙。
李希圣站起身,行禮道:“李希圣見過楊老先生。”
楊老頭不動聲色地側(cè)過身,躲過年輕書生的拜禮。
等到李希圣直起身,才說道:“我需要你幫忙為陳平安算一卦,可否?”
李希圣沒有任何猶豫,點頭道:“當然沒問題。”
楊老頭嗯了一聲:“事后我自有回報。”
李希圣對此沒有說什么,直接給出答案:“大道直行,有山開山,有水過水。宜速速遠游,利在南方。”
楊老頭笑道:“我信得過你。”
李希圣雖有疑惑,但是并不詢問。
楊老頭瞥了眼年輕書生腰間的桃符,復(fù)雜眼神一閃而逝,人影亦是隨之煙消云散,原來老人只是一縷紫色煙霧。
兩人繼續(xù)趕路。崔賜問道:“先生,如果你要遠游,能不能帶上我啊?”
李希圣笑道:“可以啊。”
崔賜大為震驚:“啊?”
本來以為要先生答應(yīng)此事比登天還難,哪里想到比下山還容易……
李希圣輕聲道:“因為有人想要你跟隨我,而我呢,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的。”
崔賜沉默許久,低下頭,情緒有些失落:“先生,我想知道我從何處來。”
李希圣嘆了口氣:“那可不容易,不妨先想清楚往何處去吧。”
崔賜驀然開心起來:“我還能去哪,只管跟著先生走唄,先生去哪我就去哪!”
李希圣笑而不言。月明星稀,神清氣爽,既見君子,便是美好。
崔賜清晰地感知到了先生的心情,也跟著高興起來,腳步輕盈,充滿歡快。
短短一夜之間,落魄山被壓得緩緩塌陷了一尺有余。
魏檗一直就在附近的某座山頭上,盯著落魄山一點一點下降。
原來世間真正的文字,是這般沉重的。
魏檗笑道:“厲害,真是厲害。連我都有些好奇李希圣你到底是何方神圣了。難道那棵陳氏楷樹當真與你無關(guān)?那你又能是誰?”
晝夜交替之際,魏檗情不自禁地再次望向那棟竹樓。
相得益彰,日月交輝。
竹樓外,既然沒有睡意,陳平安三人就并排坐在竹椅上,一起等著天亮。
陳平安突然問青衣小童:“一顆普通蛇膽石跟你換一萬兩銀子,賣得貴不貴?”
青衣小童一臉呆滯。陳平安忐忑道:“太貴?”
青衣小童跳起來:“才一萬兩?老爺你是在羞辱我嗎?!”
陳平安放下心:“那就一萬一千兩?”
青衣小童氣呼呼道:“老爺你再這樣,我就要離家出走了!”
陳平安自然不會當真,好奇問道:“山上的修行人做買賣用什么錢?”
青衣小童嘿嘿笑:“老爺你等著,我給你瞅瞅山上神仙用的錢財啊,我家底厚著呢!”他一揮袖,隨身攜帶的那只方寸物瞬時嘩啦啦似下了一場雨,地上全部是堆積成山的晶瑩玉石,全部雕琢成銅錢模樣,大致有三種,大小各異。他蹲在地上開始給陳平安講解每一種玉石的來源,以及各自的價值差異。
這可是神仙用的錢!守財奴陳平安趕緊離開椅子,蹲在錢山旁邊,用心傾聽青衣小童的詳細講解,最后突然冒出一句話:“我想把寶箓山送給阮姑娘,你們覺得合適嗎?”
粉裙女童眨了眨眼,不知所措。
青衣小童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老爺,你難道不心疼嗎?一定要克制,克制啊!求你老人家千萬別沖動,秀秀姑娘是天底下最好的姑娘了,這點我絕不否認,可她畢竟還沒有被老爺娶進門啊!”
陳平安不計較什么娶不娶的混賬話,只是搖頭道:“我不心疼。”
青衣小童鬼哭狼嚎道:“但是我心疼啊!”
小鎮(zhèn)學(xué)塾有個矮小老人,名叫陳真容,雖是夫子先生,卻衣著邋遢,喜歡喝酒,醉酒之后就會對著空氣伸出手指隨便勾畫,蜿蜒曲折,無人知道他到底在寫什么或是畫什么。醉話連篇,既不是大驪官話,也不是東寶瓶洲雅言,總之誰也聽不懂。老人雖然姓陳,卻非龍尾郡陳氏出身,學(xué)塾夫子們對于這個性情孤僻的糟老頭子觀感不佳,但身份尊貴的陳松風(fēng)對老人卻敬重有加。
今天,陳真容喝著酒,醉醺醺走過石拱橋,走向鐵匠鋪子,用自家方言大聲念叨著:“扶河漢,觸大岳,騎元氣,游太虛,云蒸雨飛,天垂海立,壯哉!”
他到了鋪子外邊,總算沒有就這么闖進去,曉得跑去龍須河邊洗了把臉。大概是幾捧涼水洗不清醉意,他干脆就趴在地上,把整個腦袋放入冰冷河水中使勁搖晃,最后猛然抬起,哈哈大笑:“舒坦舒坦!”
冷不丁又嘆了口氣,因為想起了小鎮(zhèn)上諸多陳氏子孫的慘淡光景,竟然給別家姓氏為奴做婢。雖然他與他們并無淵源,也知道世道艱辛,怨不得當下那些丟光了祖宗臉面的陳氏子弟,可畢竟是同一個姓氏,他實在是積郁難消,只得打開酒壺,又猶豫不決,一番天人交戰(zhàn)之后,四處張望一番,這才做賊似的,鬼鬼祟祟小小喝了口酒,嘀咕道:“若是在南婆娑洲,只要是有據(jù)可查的陳氏后裔,便是再落魄不堪,也不會淪落到給人做牛做馬的境地,這丟的可是醇儒陳氏的臉皮。”說到這里,莫名其妙給了自己一耳光,“老不要臉的東西,又管不住嘴,說好不喝了還喝!”他打過了耳光,嘿嘿笑著,干脆破罐子破摔,又喝了兩口,只不過又給自己甩了兩記不痛不癢的耳光。
喝過了兩大口從美婦手中買來的醇酒,陳真容總算心滿意足,徑直走入鐵匠鋪子,大聲嚷嚷著阮邛的名字。
很快,阮邛就從一座劍爐后走出,摘掉腰間的牛皮裙子,隨手丟給身后的長眉少年。
陳真容一見到這位出身風(fēng)雪廟的兵家圣人,就開始砸場子:“阮邛,你不如齊靜春哇,真的遠遠不如齊靜春……”
阮邛對此不以為意,似是早已習(xí)以為常,竟是連一聲招呼都不跟陳真容打,依舊沉默寡言,倒是他身后那個長眉少年皺起了眉頭,只隱忍不發(fā)。
阮邛在前邊帶路,陳真容跟他并肩前行,還不愿意放過阮邛的耳朵,像個市井婆姨那般碎碎念叨。這次他用上了南婆娑洲的正統(tǒng)雅言,別有風(fēng)韻:“阮邛,你瞧瞧齊靜春,所在文脈如此被我們針對,卻愿意以德報怨,幫忙看顧那棵楷樹。換成是我,就先讓陳對那丫頭見著了墳頭樹木,回頭再一腳踩爛,讓我們空歡喜一場,豈不痛快?只可惜齊靜春是正人君子,不做這種事。所以某人去找咱們老祖宗講道理的時候,哪怕他偷走了老祖肩頭上的一輪日頭,老祖仍是不愿撕破臉皮,由著他‘借用’百年。你再看看你,真不是我說你,意氣消沉,道行修為寸步未進,到頭來收了小貓小狗兩三只做開山弟子。就說這小長眉,靠著家族氣數(shù)能有多少年的好光景?一百年,還是兩百年?”
陳真容說到這里,朝那長眉少年展顏一笑。聽得稀里糊涂的少年原本還有些惱火,嫌棄老人不夠尊敬自己師父,但是當老人對他露出長輩的慈祥神色,吃軟不吃硬的謝家少年只得微微點頭,根本不知道這只老狐貍一肚子壞水,其實正說他壞話呢。
陳真容跟著阮邛來到一處屋檐下,那里并排放著幾把蒼翠欲滴的小竹椅。
三人坐下后,陳真容冷哼道:“少了拇指的小丫頭,蠢笨得一塌糊涂,當真是你的同道中人?最后那個更是可笑,一個野豬精,偏偏幻化成了一個英俊的年輕公子哥。哈哈,阮邛啊阮邛,老子都快要被你笑掉大牙了,你不覺得丟人,我都替你丟人!”
阮邛終于開口說話:“說完了沒有?說完了就請你喝酒。”他讓長眉少年起身去拿酒來。
“請我喝酒?這個可以啊,又不是自己想喝,我只是入鄉(xiāng)隨俗,客隨主便,是你這圣人的待客之道,這種酒,喝得,大大的喝得!”陳真容坐在竹椅上,扭轉(zhuǎn)向阮邛,“但是喝酒歸喝酒,收徒歸收徒,既然你離開了風(fēng)雪廟那座小山頭,終于要開山立派,如今山頭已有,就該商議開山大弟子的事情了。實在不行,老子給你找三個徒弟,換了,全換了!哪怕只是在我南婆娑洲一洲陳氏子弟當中篩選,都保證比你當下三個記名弟子要強。”
阮邛不為所動:“我收弟子,不看天賦,不重根骨,只選心性。”
陳真容氣憤道:“就知道是這么個混賬措辭,你阮邛就是塊茅坑里的臭石頭。”
阮邛破天荒笑道:“那你陳真容還跟我做朋友?”
先前阮邛能夠以兵家身份接替儒家齊靜春掌管驪珠洞天,固然跟阮邛的境界很高有關(guān),但是醇儒陳氏在幕后其實出力不小,阮邛對此從不否認什么。
“老子樂意,你管得著嗎你?!”陳真容氣呼呼轉(zhuǎn)過身,叫嚷道,“酒呢,說好的待客酒怎么還不來?那小子怎么回事,是不是成心氣我……”
阮邛看著咋咋呼呼的老友,笑問道:“怎么,到了龍泉郡,見著了小鎮(zhèn)兩支陳氏子孫的境遇,心里不痛快?不是我說你,跟你和醇儒陳氏都八竿子打不著的關(guān)系,你氣什么?”
“不提這個,窩火。”陳真容嘆了口氣,斜眼瞥了一下阮邛,“你呢?為了秀秀,本想著躲清凈,現(xiàn)在可好,這里反而成了一塊是非之地。你還好吧?”
阮邛搖頭道:“無妨,錯有錯招。”
陳真容嗤笑道:“骨頭硬可以,可千萬別嘴硬。”
阮邛輕聲道:“如果有麻煩,我肯定不跟你客氣。”
陳真容眼角余光瞥見從遠處走來的青衣少女,以及她身邊的長眉少年——他倆一起送酒來了——立即眉開眼笑,朝少女揮舞手臂:“秀秀,來來來……唉,怎么轉(zhuǎn)頭走了啊?別走啊,秀秀,有沒有心儀的男子啊?沒有的話,我來幫你找,別在東寶瓶洲這么個屁大地方挑男人,鳥不拉屎的蠻夷之地,能有啥好男人?風(fēng)雪廟魏晉和大驪宋長鏡倒是還不錯,可到底年紀大了點,所以說,要找就在我們南婆娑洲找……唉,秀秀走遠了啊。”他垂頭喪氣,好在有長眉少年送來的兩壺酒,一壺放在腳邊,一壺打開,仰頭咕咚咕咚牛飲起來。
阮邛接過了酒壺,卻沒有品嘗的打算:“你們醇儒陳氏找來找去,還不是只找了個曹峻?如果我沒有記錯,他都已經(jīng)百歲出頭了吧?”
陳真容急眼道:“曹峻咋了,我看就挺好,如果不是早年遭人陷害,不比魏晉差,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大劍仙可不止一兩個。唉,要怪就怪他那個老祖宗曹曦,本事不夠大,換成是我們陳氏子弟,有此天賦資質(zhì),看誰敢使絆子?”
阮邛不說話。他對曹峻的印象極差。
陳真容唏噓道:“我就奇了怪了,同樣一個姓氏,小鎮(zhèn)這邊的人怎么就混得這么慘。那么那些氣運都跑哪里去了?這一兩千年里頭,有姓陳的人在東寶瓶洲或是別洲飛黃騰達嗎?”
阮邛想了想:“好像沒有。”
陳真容突然一想:“這樣就對了。但是以防萬一……”
阮邛如臨大敵,近乎斥責道:“你陳真容什么時候變得如此市儈了?!”
陳真容伸出一只手掌,原來五指一直在顫抖不停:“畫不了真龍啦,只能畫些軟趴趴的四腳蛇,還真容,我看以后改名假容才對。”他喝了口酒,無奈道,“這件事情,若是以前,我說話還能有點用,現(xiàn)在不行了。”
阮邛怒道:“堂堂醇儒陳氏……”
陳真容打斷阮邛的言語:“哪個家族不是泥沙俱下,儒家道統(tǒng)之內(nèi),不還有圣人、君子、賢人,這不還有個高低之分?更何況這件事情沒你想的那么齷齪。”
阮邛默然,心情沉重,如大山壓在心頭。
人力有窮盡之時,圣人亦是。
雖然不需要走親戚,可大過年的,一直待在冷冷清清的落魄山上,總歸不是個事兒,所以陳平安就帶著兩個小家伙走出大山,返回熙熙攘攘的小鎮(zhèn)。那里已經(jīng)熱鬧得不輸黃庭國任何一座郡城,只是沒了鐵鎖的鐵鎖井,沒了老槐樹的老街,沒了齊先生的學(xué)塾,人氣再旺,年味兒再足,仍是讓陳平安覺得有些失落。
臨近小巷,青衣小童埋怨道:“老爺,如果這趟去泥瓶巷,路上還給我撞見兇神惡煞,就是一拳頭能打死我的那種,不是我撂狠話,我以后可就真不再下山回老宅了!到時候不許怪我不講義氣啊。”
結(jié)果剛走到泥瓶巷的巷口,陳平安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纖細婀娜,像一枝春風(fēng)里的嫩柳條。她正雙手提著一只水桶,應(yīng)該是剛從杏花巷那邊的水井返回,略顯吃力,于是她干脆放下水桶,彎腰喘氣。水桶重重墜地,濺出不少水花,只是少女全然不在意這點。
這少女便是稚圭。陳平安并不埋怨她選擇成為宋集薪的婢女,因為書本上說了,良禽擇木而棲。那天風(fēng)雪夜里,少女奄奄一息倒在積雪里,拼盡最后的力氣,伸手輕輕拍響門扉。
救不救人,是陳平安自己的事情。別人是否知恩圖報,則是別人的事情。
只是再次重逢,比想象中要快很多,陳平安心情復(fù)雜。
稚圭也看到了陳平安,她一邊用手背擦拭額頭的汗水,一邊打量他。草鞋還是草鞋,只是發(fā)髻別上了簪子。個子似乎也高了些許,而且不再一個人孤零零走來走去,身邊多了兩個小拖油瓶。
陳平安剛要打招呼,就發(fā)現(xiàn)青衣小童使勁攥住他的胳膊,不讓他再往前走。不光是他,粉裙女童也躲在了他身后,死死抓緊他的袖子。兩個小家伙一起牙齒打戰(zhàn),大氣不敢喘。就像是膽小的凡夫俗子,生平最怕鬼,然后當真白日見鬼了。
青衣小童心中悔恨,恨不得給自己一個大嘴巴:讓你烏鴉嘴!
粉裙女童在陳平安背后小聲嗚咽道:“老爺,我害怕,比怕死還怕。”
陳平安嘆了口氣:“那你們?nèi)バ℃?zhèn)別處逛逛,比如我們在騎龍巷那邊的鋪子,你們幫忙看著點生意,回頭我去找你們。”
兩個小家伙如獲大赦,飛奔逃離。
陳平安獨自走向泥瓶巷,像那么多年來一模一樣的光景。他幫稚圭提起水桶,一起走入巷子。
稚圭問道:“那兩個家伙,是你新收的書童丫鬟?”
陳平安笑道:“你看我像是做老爺?shù)娜藛幔克麄兒爸娴摹!?
稚圭哦了一聲。
經(jīng)過曹家祖宅的時候,院門大開。曹曦蹲在門口嗑瓜子,曹峻蹲在墻頭,還是嗑瓜子。顯而易見,兩人一起看熱鬧來了。
曹曦笑呵呵道:“小姑奶奶,這位是你的小情郎啊?一大早上就卿卿我我,讓我和曹峻兩個大老爺們好生羨慕。”
喜歡瞇眼看人的曹峻笑容依舊,腰間懸佩那雙長短劍,點頭道:“羨慕,羨慕。”
稚圭冷哼道:“上梁不正下梁歪!難怪祖宅都會塌了。”
堂堂南婆娑洲的陸地劍仙,一座鎮(zhèn)海樓的半個主人,曹曦竟是半點不惱,反而笑意更濃:“小姑奶奶教訓(xùn)得對,就是不知道為何這么多年下來,咱們老曹家的香火小人一個都沒有。照理說我在南婆娑洲混得風(fēng)生水起,這邊怎么都是門楣光耀、夜間生輝的景象,咋就家道中落到這般田地了?”
稚圭腳步不停,轉(zhuǎn)頭望向曹曦,笑容天真無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唄,難不成還有人吃了你們家的香火小人啊?再說了,小鎮(zhèn)術(shù)法禁絕,想要靠著家族祖蔭溫養(yǎng)出一個香火小人比登天還難,說不定你們曹家從來就沒有過香火小人呢。對吧?”
曹曦哈哈大笑:“有道理有道理。小姑奶奶慢點走,巷子破舊,小心別崴腳。”
稚圭背對著那個老王八蛋,臉色陰沉。
從頭到尾,陳平安一言不發(fā)。
曹峻笑問道:“老曹,咋回事?在南婆娑洲那邊,以你的成就,香火小人的數(shù)量都能在門楣、匾額上扎堆打仗了吧?”
曹曦不以為意道:“驪珠洞天很難出香火小人是一回事,她沒說謊。不過以我和謝實的成就,還是應(yīng)該剩下一兩個的。比如桃葉巷謝家,就是靠一對香火小人維持家風(fēng)數(shù)百年,勉強保住了香火子嗣,要不然,早就跟咱們家這棟破房子一樣,人都死絕了。”
曹峻嘖嘖道:“給那少女折騰沒啦?那你還這么和和氣氣,該不會是想睡她吧?”
一只火紅狐貍從屋頂蹦跳到曹峻腦袋上,嬉笑道:“睡她?老曹哪有這膽子。那少女如今是萬眾矚目的存在,老曹再高出一個境界都不敢對她毛手毛腳,最多就是嘴花花幾下,銀樣镴槍頭,中看不中用。”
曹曦轉(zhuǎn)過頭,笑道:“滾遠點,一身狐臊味,妨礙我盡情呼吸故鄉(xiāng)的氣息。”
站在曹峻頭頂?shù)暮偵斐鲆恢蛔ψ樱赶蜃约耗_底,還不忘使勁跺跺腳:“來來來,有本事祭出手腕上那把本命劍往我這里砍。曹曦,你不砍就是我孫子。你只管往死里砍,我要是躲一下,我就是你孫女!”
曹峻晃了晃腦袋,沒將那只狐貍甩出去,無奈道:“你們倆慪氣歸慪氣,能不能別連累我?說句公道話啊,老曹不過是娶了第三十八房美妾而已,如果實在忍不了這口惡氣,就干脆剝了她的皮囊來當你的新衣裳啊,這種事情你又沒少做,多熟門熟路,為啥偏偏要拿我撒氣?”
火紅狐貍嗤笑道:“老王八蛋就喜歡腚大臀圓的,這么多年就沒半點長進,真是令人作嘔。”
曹曦重新坐在大門門檻上,嗑著瓜子:“千金難買我喜歡。哦,對了,騷婆娘,過年請你吃瓜子啊。”
砰一聲。火紅狐貍在曹峻頭頂粉碎開來,然后在屋頂上現(xiàn)出原形,只是瞬間它就又再次爆炸開來,如此反復(fù),從曹家老宅的屋脊到隔壁家一路延伸出去,一直到離開泥瓶巷,火紅狐貍才沒遭殃,一雙眼眸神采暗淡,咬牙切齒地盤腿坐在一處翹檐上,開始呼吸吐納。
曹曦已經(jīng)沒了瓜子,拍拍手站起身,走回院子,對曹峻吩咐道:“近期別毛毛躁躁的了,大驪王朝如今已是一塊必爭之地,沒你想的那么簡單。”
曹峻懶洋洋道:“知道了。”
“知道了?”曹曦一番咬文嚼字,最后冷笑道,“這三個字,豈是你有資格說出口的。”
曹峻玩世不恭道:“曉得啦。”
曹曦大步走入屋子,恨恨道:“九境的廢物!”
曹峻神色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