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五言古詩

《感遇二首》

張九齡

其一

蘭葉春葳蕤[1],桂華秋皎潔[2]。

欣欣此生意[3],自爾為佳節[4]。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5]。

草木有本心[6],何求美人折!

【注釋】

[1]蘭:此指蘭草。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的樣子。

[2]桂華:即桂花。

[3]欣欣: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樣子。生意:生機。

[4]自爾:從此。

[5]聞風:聞到蘭、桂的香氣。

[6]本心:本性,天性。

【詩人簡介】

張九齡(678—740),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

在政治上,他直言敢諫,選賢任能,敢與惡勢力做斗爭,為“開元之治”做出了積極貢獻,堪稱一代名相;在文學方面,他的五言古詩,語言素練質樸,詩風清淡,對掃除唐初所沿襲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考點】

原詩共十二首,作于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詩人被貶荊州長史時。本詩運用比興手法,借蘭、桂來表達詩人貶官之后內心的寂寥,抒發自己不求名利的清高品德。

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1],自有歲寒心[2]。

可以薦嘉客[3],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4],此木豈無陰[5]?

【注釋】

[1]豈:難道。伊:那里,此指江南。

[2]歲寒心:孔子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語,后用于比喻砥礪節操。

[3]薦:進奉。

[4]樹:種植。

[5]陰:通“蔭”。

【考點】

詩人自比為丹橘,以此來傾訴遭受排擠的憤懣心情,進而表達自己高潔不屈的態度。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1]》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2],蒼蒼橫翠微[3]。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4]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5],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6]

【注釋】

[1]過:拜訪。

[2]卻顧:回望。

[3]翠微:草木青翠的山坡。

[4]荊扉:荊條做的門,柴門。

[5]松風:指古樂府琴曲《風入松》。

[6]忘機:忘卻世俗的心機。

【詩人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公元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立意清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考點】

本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前四句寫詩人下山歸途所見,中間四句寫詩人到山人家所見,最后六句寫兩人飲酒時的場景以及詩人的感慨。詩人與友人舉杯飲美酒,長歌吟曲,歡樂陶醉,忘卻了世俗的心機,只有自然和閑適。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1]。

月既不解飲[2],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3],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4],相期邈云漢[5]。

【注釋】

[1]三人:指詩人、月亮和人影。

[2]不解飲:不會飲酒。

[3]將:和。

[4]無情:忘情。

[5]相期:相約。邈:遠。云漢:銀河。

【考點】

詩人在月下獨酌,與月和影相伴,越發顯出知音難覓的孤獨與苦悶。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1],秦桑低綠枝[2]。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3]。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4]。

【注釋】

[1]燕:今河北省北部一帶。

[2]秦:今陜西一帶。燕地的草細嫩如碧絲時,秦地的桑樹已經茂盛得低垂了。

[3]妾:古代女子自稱。

[4]羅幃:絲織的簾帳,這里指女子的閨房。

【考點】

這是一首閨情詩,描寫了秦地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對遠征燕地的丈夫的思念,表現出思婦對愛情的忠貞。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1]?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2],陰陽割昏曉[3]。

蕩胸生曾云[4],決眥入歸鳥[5]。

會當凌絕頂[6],一覽眾山小[7]。

【注釋】

[1]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故稱岱宗。夫(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強調疑問語氣。

[2]造化:大自然。鐘:聚集。

[3]陰陽:山北為陰,山南為陽。割:分。

[4]曾:通“層”,重疊。

[5]決眥:睜大眼睛。決:裂開。眥:眼眶。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6]會當:終當,定要。凌:登上。

[7]?。盒稳菰~的意動用法,意為“以……為小,認為……小”。

【詩人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公元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與李白合稱“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現存詩歌一千四百余首。

【考點】

本詩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詩人描寫了泰山巍峨磅礴的氣勢,抒發了自己勇于攀登絕頂,傲視萬物的雄心壯志。

《贈衛八處士[1]》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2]。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3]。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4]。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5],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6]。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7]。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注釋】

[1]衛八處士:姓衛,排行第八。處士:隱士。

[2]動如:動不動就像。參(shēn)與商,二星名。商星居于東方,參星居于西方一升一落,永不相見。

[3]蒼:灰白。

[4]熱中腸:內心激動。

[5]父執:父親的好友。

[6]累:接連。十觴:泛指很多杯。

[7]故意:故交的情誼。

【考點】

本詩作于詩人為華州司功參軍時。描寫了亂離時代,老友久別重逢,閑話家常,感慨萬千的情景。

《佳人》

杜甫

絕代有佳人[1],幽居在空谷[2]。

自云良家子[3],零落依草木[4]。

關中昔喪亂[5],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6],不得收骨肉[7]。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8]。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9]。

合昏尚知時[10],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11],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12]。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13]。

【注釋】

[1]絕代:冠絕當代,舉世無雙。語出漢樂府《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2]幽居:隱居。

[3]良家子:好人家的子女。

[4]零落:飄零淪落之意。

[5]喪亂:戰亂,指遭逢安史之亂。

[6]官高:指娘家官階高。

[7]骨肉:指遭難的兄弟。

[8]轉燭:燭火隨風轉動,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又名合歡樹,葉子朝開夜合。常用來比喻夫妻恩愛。

[11]賣珠:因生活貧困而賣珠寶。

[12]掬:手捧,此指一捧。

[13]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節操。

【考點】

本詩描寫了一位戰亂時代被拋棄的女子,寄寓詩人的懷才不遇之感。

《夢李白二首》

杜甫

其一

死別已吞聲[1],生別常惻惻[2]。

江南瘴癘地[3],逐客無消息[4]。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5]。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6],魂返關塞黑[7]。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注釋】

[1]吞聲:失聲痛哭。

[2]惻惻:悲痛。

[3]瘴癘地:南方濕熱,是易致病之地。

[4]逐客:指李白。

[5]明:知曉。

[6]楓林:指李白所在地。

[7]關塞:杜甫所在的秦隴地區。

【考點】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的叛亂受到牽連,被流放夜郎,第二年遇赦放還。這二首詩作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此時杜甫尚不知李白已經赦還,仍在為李白憂慮。

其二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1]。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2],苦道來不易[3]。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4],斯人獨憔悴[5]。

孰云網恢恢[6],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1]游子:指李白。

[2]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3]苦道:竭力訴說。

[4]冠蓋:指代達官。

[5]斯人:此人,指李白。

[6]網恢恢:語出《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贝颂幹阜ňW恢恢。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1]》

王維

圣代無隱者[2],英靈盡來歸[3]。

遂令東山客[4],不得顧采薇[5]。

既至金門遠[6],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7]。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8]。

行當浮桂棹[9],未幾拂荊扉[10]。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注釋】

[1]綦(qí)毋潛:綦毋為復姓,潛為名。詩人,王維好友。

[2]圣代:圣明的時代。

[3]英靈: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4]東山客:指隱士。

[5]采薇:采野菜。代指隱居生活。

[6]既至金門遠:比喻落第。金門:指代朝廷。

[7]京洛:洛陽。

[8]違:分離。

[9]行當:將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槳,后泛指船。

[10]未幾:不久。

【詩人簡介】

王維(701—761,一說699—761),盛唐著名詩人。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的代表,有“詩佛”之稱,與孟浩然合稱“王孟”。王維精通詩、書、畫、音樂及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今存詩四百余首,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等。

【考點】

本詩是一首送友人回鄉的贈行詩,充滿著詩人對友人的安慰和解勸。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1],問君何所之[2]?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3]。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注釋】

[1]飲君酒:勸君飲酒。飲:使……喝。

[2]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3]南山:終南山。陲:邊緣。

【考點】

本詩描寫了詩人送別歸隱友人的場景,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

《青溪[1]》

王維

言入黃花川[2],每逐清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3]。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4],澄澄映葭葦[5]。

我心素已閑[6],清川澹如此[7]。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8]。

【注釋】

[1]青溪:地名,在今陜西勉縣之東。

[2]言:發語詞,無義。黃花川:在今陜西鳳縣東北。

[3]趣途:指走過的路途。趣:同“趨”,奔赴。

[4]漾漾:水波動蕩的樣子。菱荇(líng xìng):泛指水草。

[5]葭(ji?。┤敚禾J葦。

[6]素:向來。

[7]澹(dàn):恬靜安然。

[8]將已矣:將以此度過終生。

【考點】

本詩是一首山水詩,作于詩人入蜀途中,以青溪的淡泊來表達自己的歸隱之意。

《渭川田家[1]》

王維

斜陽照墟落[2],窮巷牛羊歸[3]。

野老念牧童[4],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5],蠶眠桑葉稀[6]。

田夫荷鋤至[7],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8],悵然吟式微[9]。

【注釋】

[1]渭川:渭水,源于甘肅鳥鼠山,經陜西,流入黃河。

[2]墟落:村莊。

[3]窮巷:深巷。

[4]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仆”。

[5]雉雊(zhì gòu):野雞鳴叫。

[6]蠶眠:蠶蛻皮時,不食不動,像睡眠一樣。

[7]荷(hè):肩負。

[8]即此:指上面所說的情景。

[9]式微:《詩經》中的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考點】

詩人描繪了一幅恬然自樂的山水田園圖,映襯出詩人的心情,抒發了詩人渴望有所歸的心情,流露出詩人在官場的孤苦、郁悶。

《西施詠》

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1]。

朝為越溪女[2],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3],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4],不自著羅衣[5]。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6]。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7],效顰安可希[8]。

【注釋】

[1]寧:豈。微:卑賤。

[2]越溪:指若耶溪,在今紹興東南。

[3]殊眾:與眾不同。

[4]傅:通“敷”。

[5]羅:絲織品。

[6]憐:愛憐。

[7]持謝:奉告。

[8]效顰:模仿西施皺眉。安可希:怎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呢?

【考點】

本詩借古諷今,借西施的故事喻指詩人所處的時代世態炎涼,感慨世事無常。

《秋登蘭山寄張五[1]》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2],隱者自怡悅[3]。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4]。

何當載酒來[5],共醉重陽節[6]。

【注釋】

[1]蘭山:一作“萬山”,在今湖北襄陽。

[2]北山:即上文所提“蘭山”。

[3]隱者:指詩人自己。

[4]洲:水中可居之地。

[5]何當:何時能夠。

[6]重陽節:古以陰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飲酒等習俗。

【詩人簡介】

孟浩然(689—740),盛唐時期著名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孟浩然是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與王維合稱為“王孟”。他善于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著詩二百余首,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考點】

本詩描寫秋天登山懷友的情景,抒發詩人希望與友人在重陽節登高飲酒的愿望。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1]。

散發乘夕涼[2],開軒臥閑敞[3]。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4]。

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注釋】

[1]池月:池中的月色。東上:從東面升起。

[2]散發:古人平時束發,散發表示閑適自在。

[3]開軒:開窗。臥閑敞:躺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4]恨:遺憾。

【考點】

本詩通過描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1]》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2]。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3]。

之子期宿來[4],孤琴候蘿徑[5]。

【注釋】

[1]業師:名業的僧人。山房:僧人居所。丁大:即丁鳳,排行老大。

[2]壑:山谷。倏:忽然。暝:昏暗。

[3]煙鳥:霧靄中的飛鳥。

[4]之:此。

[5]蘿徑:長滿懸垂植物的小徑。

【考點】

本詩是一首候人之詩。詩人在山中等待友人,友人卻遲遲未到。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1]》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2]。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3]。

荏苒幾盈虛[4],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5],是夜越吟苦[6]。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7]。

【注釋】

[1]從弟:堂弟。山陰:今浙江紹興。少府:縣尉。

[2]?。汉熌?。

[3]演漾:水波蕩漾。

[4]荏苒:(時間)漸漸過去。幾盈虛:月亮圓缺反復多次。

[5]美人:古時也指自己思念的人,這里指崔少府。

[6]越吟:唱越歌以寄托鄉思之情。

[7]蘭杜:蘭草和杜若,都是香草。

【詩人簡介】

王昌齡(698—756),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考點】

本詩描寫詩人由賞月憶起友人的情景,贊揚友人品德高潔。

《尋西山隱者不遇》

丘為

絕頂一茅茨[1],直上三十里。

扣關無僮仆[2],窺室唯案幾。

若非巾柴車[3],應是釣秋水[4]。

差池不相見[5],黽勉空仰止[6]。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

及茲契幽絕[7],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釋】

[1]茅茨:茅屋。

[2]扣關:敲門。

[3]巾柴車:乘車出游。巾:做動詞用,用巾覆蓋。

[4]釣秋水:到秋水潭垂釣。

[5]差(cī)池:原為參差不齊,這里指此來彼往而錯過。

[6]黽勉(mǐn miǎn):勉力,盡力。仰止:仰望,仰慕。

[7]契:愜意。

【詩人簡介】

丘為(生卒年不詳),盛唐詩人,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

其詩大都為五言,格調清幽淡逸,多寫田園風物,為盛唐田園山水詩派詩人之一。

【考點】

詩人訪隱居友人不遇,卻意外在自然中悟到了一番清凈的道理。

《春泛若耶溪[1]》

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2]。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3],隔山望南斗[4]。

潭煙飛溶溶[5],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6],愿為持竿叟[7]。

【注釋】

[1]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東南。

[2]偶:遇。

[3]際夜:至夜。

[4]南斗:星宿名稱,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與地理相應來劃分區域,稱分野,南斗與吳越相應。

[5]溶溶:形容水汽迷蒙。

[6]生事:世事。彌漫:渺茫無盡。

[7]持竿叟:持竿垂釣的老翁。

【詩人簡介】

綦毋潛(692—749),唐代著名詩人,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度圃姟肥珍浧湓娨痪恚捕祝瑑热荻酁橛浭雠c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

【考點】

詩人泛舟若耶溪,被世事壓抑的心情終于被山水景色釋放。本詩表達了詩人想遠離世間之煩惱,追求清幽、閑適生活的愿望。

《宿王昌齡隱居[1]》

常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云[2]。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3]。

余亦謝時去[4],西山鸞鶴群[5]。

【注釋】

[1]王昌齡:與常建同榜登科。

[2]隱處:隱居的地方。

[3]藥院:種芍藥的庭院。滋:生長著。

[4]余:我。謝時:辭去世俗之累。

[5]鸞鶴群:與仙人的禽鳥為伍。

【詩人簡介】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籍貫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

他的詩以田園、山水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運用凝練簡潔的筆觸,表達出清寂幽邃的意境,選語精妙,境界超遠。著有《常建集》。

【考點】

本詩作于詩人辭官歸隱途中,在友人曾經的隱居處觸景生情,抒發了自己的歸志。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1]》

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2],磴道盤虛空[3]。

突兀壓神州[4],崢嶸如鬼工[5]。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6],宮觀何玲瓏[7]。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8],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9],勝因夙所宗[10]。

誓將掛冠去[11],覺道資無窮[12]。

【注釋】

[1]浮圖:梵文“佛陀”的音譯,指佛塔。慈恩寺浮圖: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2]世界:佛語,指宇宙。

[3]磴:石級。

[4]突兀:高聳貌。

[5]崢嶸:形容山勢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為。

[6]馳道:皇帝乘車經過的大道。

[7]宮觀:宮闕。

[8]五陵:指漢代五個帝王的陵墓。

[9]凈理:佛家的清凈之理。

[10]勝因:佛教因果報應中的善因。

[11]掛冠:辭官歸隱。

[12]覺道:佛道。資:用。

【詩人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后兩次從軍邊塞,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卒于成都。

其詩歌的題材涉及述志、贈答、山水、行旅各方面,其中邊塞詩寫得最為出色——在盛唐時代,岑參寫的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其詩歌意境新奇,風格奇峭,氣勢磅礴,詞采瑰麗,熱情奔放,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考點】

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秋,岑參與高適、薛據、杜甫、儲光羲共登慈恩寺塔。本詩體現了詩人登塔時舒放的心胸和澎湃的感情。

《賊退示官吏并序》

元結

癸卯歲[1],西原賊入道州[2],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邵[3],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4],洞壑當門前[5]。

井稅有常期[6],日晏猶得眠[7]。

忽然遭世變[8],數歲親戎旃[9]。

今來典斯郡[10],山夷又紛然。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11]。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12],引竿自刺船[13]。

將家就魚麥[14],歸老江湖邊。

【注釋】

[1]癸卯歲:即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

[2]道州:今湖南省道縣。

[3]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屬湖南省。

[4]戶:門。

[5]洞壑:山洞,溝壑。

[6]井稅:這里指賦稅。

[7]晏:晚。

[8]世變:指安史之亂。

[9]戎旃(zhān):軍帳。

[10]典:治理、掌管。

[11]見全:被保全。

[12]委:棄。委符節:辭官。

[13]刺船:撐船。

[14]將:帶著。

【詩人簡介】

元結(719—772),唐代文學家,道家學者。字次山,號漫叟、聱叟。河南魯山人,后歸隱商余山。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史翙幕參謀,招募義兵,抗擊史思明叛軍,保全十五城。代宗時,任道州刺史,調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政績頗豐。

【考點】

本詩表達了詩人對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不能體恤人民,仍然殘酷征斂的不滿,和對自己無法扭轉現實的沉痛,想通過本詩警示征斂租稅的官吏。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韋應物

兵衛森畫戟[1],燕寢凝清香[2]。

海上風雨至[3],逍遙池閣涼。

煩疴近消散[4],嘉賓復滿堂。

自慚居處崇[5],未睹斯民康[6]。

理會是非遣[7],性達形跡忘[8]。

鮮肥屬時禁[9],蔬果幸見嘗。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10]。

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

吳中盛文史[11],群彥今汪洋[12]。

方知大藩地[13],豈曰財賦強。

【注釋】

[1]森:密集地排列。戟:古代一種兵器。

[2]燕寢:臥室。

[3]海上:指蘇州東邊的海面。

[4]煩疴:煩躁。疴,本指疾病。

[5]居處崇:地位顯貴。

[6]斯民康:人民安樂。

[7]理會:通達事物的道理。

[8]達:曠達。形跡:指世俗禮節。

[9]時禁:當時正禁食葷腥。

[10]金玉章:指客人們的詩篇。

[11]吳中:蘇州的古稱。

[12]群彥:群英。

[13]藩:藩王的封地。

【詩人簡介】

韋應物(737—792),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

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今傳有十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十卷本《韋蘇州集》。

【考點】

本詩作于詩人任蘇州刺史時,通過描寫宴會的歡洽,表現了詩人作為東南詩壇領袖的氣度。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1]》

韋應物

凄凄去親愛[2],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3],殘鐘廣陵樹。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4]。

【注釋】

[1]校書:校書郎的省稱,掌管校書籍。

[2]去:離開。親愛:相親相愛的朋友,指元大。

[3]棹:槳,也引申指船。洛陽人:去洛陽之人,即韋應物自稱。

[4]沿洄:順流而下為沿,逆流而上為洄,這里指處境的順逆。

【考點】

本詩描寫詩人與友人離別時的場景,借對廣陵之物的依戀,表達自己對摯友的依戀。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1],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2],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3],何處尋行跡。

【注釋】

[1]郡齋:滁州刺史衙署的房舍。

[2]束:捆。荊薪:雜柴。

[3]空山:空寂的深山。

【考點】

本詩作于詩人任滁州刺史時,通過描寫蕭疏淡遠的景色,表達自己對好友的思念。

《長安遇馮著[1]》

韋應物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2]。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3]。

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4]。

昨別今已春[5],鬢絲生幾縷[6]。

【注釋】

[1]馮著:韋應物友人。

[2]灞陵:即霸陵,漢文帝陵墓。

[3]采山:進山采樵。

[4]飏飏:鳥飛翔的樣子。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5]昨別:去年分別。

[6]鬢絲:兩鬢白發如絲。

【考點】

詩人以親切詼諧的筆調,于平易中表達了對失意友人的理解、同情、體貼和慰勉。

《夕次盱眙縣[1]》

韋應物

落帆逗淮鎮[2],停舫臨孤驛[3]。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4]。

獨夜憶秦關[5],聽鐘未眠客[6]。

【注釋】

[1]次:停泊。盱眙(Xūyí):今屬江蘇。

[2]逗:停留?;存偅褐疙祉?。

[3]舫:船。臨:靠近。

[4]蘆洲:蘆葦叢生的水洲。

[5]秦:今陜西的別稱。

[6]客:詩人自稱。

【考點】

本詩描寫了旅途中的客愁,通過對曠野蒼涼凄清的夜景的渲染來烘托羈旅愁思。

《東郊》

韋應物

吏舍跼終年[1],出郊曠清曙[2]。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3]。

依叢適自憩[4],緣澗還復去[5]。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6]。

終罷斯結廬,慕陶直可庶[7]。

【注釋】

[1]跼(jú):拘束。

[2]曠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暢。

[3]澹:澄凈。慮:思緒。

[4]叢:樹林。

[5]緣:沿著。澗:山溝。

[6]遽(jù):匆忙。

[7]陶:指陶淵明。庶:庶幾,差不多。

【考點】

本詩作于詩人任滁州刺史時,通過對春日情景的描寫表達了自己“慕陶”又不可實現的無奈之情。

《送楊氏女[1]》

韋應物

永日方戚戚[2],出行復悠悠[3]。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4]。

爾輩苦無恃[5],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6],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7]。

自小闕內訓[8],事姑貽我憂[9]。

賴茲托令門[10],任恤庶無尤[11]。

貧儉誠所尚[12],資從豈待周[13]。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14]。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15]。

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16]。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17]。

【注釋】

[1]楊氏女:嫁到楊家的女兒。這里應為韋應物的長女。

[2]永日:整天。戚戚:悲傷憂愁。

[3]行:出嫁。悠悠:路途遙遠。

[4]溯:逆流而上。

[5]爾輩:你們,指韋應物的孩子們。無恃:指失去母親。

[6]幼為長所育:此句下有詩人自注:“幼女為楊氏所撫育。”指小女兒是姐姐撫育大的。

[7]義往:指女大理應出嫁。

[8]自小闕內訓:從小缺少母親的訓導。

[9]事姑:侍奉婆婆。

[10]令門:好人家。

[11]任恤:信任體恤。尤:過失。

[12]尚:崇尚。

[13]資從:指嫁妝。

[14]容止:行為舉止。猷:規矩禮節。

[15]爾:你,指大女兒。

[16]臨感:臨別感傷。

[17]零淚:落淚。緣:沿著。纓:帽的帶子,系在下巴下。

【考點】

本詩是一位父親送女兒出嫁時的叮囑訓誡,飽含深情,塑造了一個情感復雜、無可奈何的慈父形象。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1]》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2],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3],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4],妄跡世所逐[5]。

遺言冀可冥[6],繕性何由熟[7]。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8]。

澹然離言說[9],悟悅心自足[10]。

【注釋】

[1]詣:到,往。禪經:佛教經典。

[2]汲:從井里取水。

[3]貝葉書:即佛經。

[4]真源:即佛家的真意。

[5]妄跡:指世俗事物。

[6]遺言:指佛經所言。冀:希望。冥:暗合,指心悟。

[7]繕性:修養本性。熟:精通而有成。

[8]膏:潤發的油脂。

[9]澹然:寧靜狀。

[10]悟悅:悟道的快樂。

【詩人簡介】

柳宗元(773—819),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

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二人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柳宗元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

【考點】

本詩為詩人被貶時所作,抒發了讀經的感受,流露詩人希望尋求一種超越塵世的寧靜生活的心情。

《溪居》

柳宗元

久為簪組累[1],幸此南夷謫[2]。

閑依農圃鄰[3],偶似山林客[4]。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5]。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釋】

[1]簪組:古代官吏的服飾,此指官職。

[2]南夷: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謫:貶官。

[3]農圃:田園。

[4]偶似:有時好像。山林客:山林間的隱士。

[5]榜:劃船。響溪石:船碰到溪石發出的聲響。

【考點】

本詩作于詩人被貶永州時,通過描寫閑居的佳境來排遣精神的郁悶。

上架時間:2020-04-07 17:09:23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望江县| 北安市| 鸡泽县| 池州市| 长葛市| 封开县| 自治县| 楚雄市| 泸水县| 东莞市| 彭山县| 江源县| 佳木斯市| 化德县| 吉木乃县| 乌鲁木齐县| 西和县| 仁寿县| 孟州市| 柘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亳州市| 大名县| 保靖县| 拜城县| 永丰县| 三门峡市| 航空| 襄樊市| 满城县| 边坝县| 敦化市| 尼木县| 海门市| 砚山县| 大埔区| 明星| 田阳县| 克拉玛依市|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