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富自由,其實很簡單
最新章節
- 第7章 把頭腦磨成一把劍!
- 第6章 巨變時代 創富新玩法
- 第5章 有些“坑”,千萬不要跳!
- 第4章 百萬年薪,其實很簡單
- 第3章 職場就是修道場,做事是最深刻的修行
- 第2章 看不透自然想不通,想不通自然做不到
第1章 自序:年薪百萬 你也可以
有個關于收入的調研報告挺有意思:
● 年收入30萬的大都是主管,扣掉稅剩25萬,開價值10萬的家用車;
● 年收入50萬的大都是經理人,扣掉稅剩40萬,開價值20萬的帕薩特;
● 年收入100萬的大都是高級經理人,扣掉稅剩70萬,開價值40萬的SUV;
● 年入1000萬的毫無意外是創業者,第一年30萬,第二年到第五年分別是70萬、159萬、350萬、800萬,第六年終于突破千萬,有四輛車;
● 年收入3000萬的,肯定來自家族企業,開奔馳S600L。
根據2016年胡潤的各種調查報告,我做個簡單加權:我估計中國的億萬富翁,2017年怎么著也得有10萬人;千萬富翁呢,至少有150萬人。當大家都在羨慕精英們是年薪50萬還是100萬時,真正的人生贏家已經默默地炒新三板,兩個月賺了4000萬。這種人我認識好幾個,他們只是29歲的年輕人,而且還是白手起家。
圈子和圈子之間猶如通天塔,圈子外永遠無法想象圈子里的生意和生活。
精英遍地,你是不是感到沮喪和渺茫?尤可欣慰的是:中國市場真的很大,機會也很多,他有他的黃金島,你有你的發財路。英雄不問出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國際著名財富研究機構wealth-x最新調查顯示:65%的超高凈值人群是白手起家;其中金融行業人士不到50%,出身名校人士只占3.5%。這數據,夠勵志吧?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不是所有人都能奮斗成王健林。賺大錢靠命,但賺小錢呢,努力總會有結果!比如說“年薪百萬”,雖然在億萬富豪眼里是小錢,但在尋常人家的尋常生活中卻是筆巨款。對于職場中人,使使勁兒也有可能夠得著。
卡夫卡曾經哀嘆:“目的雖有,卻無路可循;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躊躇。”文藝青年多柔弱!這本書就是要執果索因,探索職場之可循之路。而且我也不躊躇,我堅信:這派那派無論什么派,終歸斗不過行動派。年薪百萬如同圍城,進去的見到更宏大的風景,更加謙虛;沒進去的自以為仰之彌高,遙不可及。百萬年薪沒什么了不起,不過是市場對你時間的折現,對你不可替代程度的估值,對你創造的價值的分成。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百萬身價的俊彥,數不勝數。
世界是因果界限不清晰、變量極多的均衡系統。從大而化之的角度來看,年薪百萬者,一定要征服兩種東西:一種是征服內在,看透想通做到,看不透自然想不通,想不通自然做不到。在看透、想通、做到的過程中,更快實現個體的社會化,更快將自己的頭腦打磨成一把利劍,更快構建出理性自省的人格機制,更快地讓自己進化升級成更穩定更強大的新物種。
另一種是征服外在。我經常開玩笑:“沒了競爭對手,人人都是億萬富翁!”如何在競爭中取勝?要靠價值觀、技能、資源、時機和運氣等諸多因素的綜合,而且牽涉其中的不可控力、不可抗力極其多,其實已經成為“近乎不可能成功”的小概率事件了。
這兩個征服,本質上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言的“內圣外王”之道。征服內在的“內圣”是征服外在的“外王”之根基,而“外王”則是“內圣”的體證。在對待內圣外王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強者說運,弱者說命!強者在冒險中竭盡全力,成功后謙虛地說“我只是運氣好”;而弱者呢,在猶豫中錯失良機,在毫無尊嚴的掙扎中,抱怨命運的不公。
任何失敗一定都是有原因的,正如任何年薪百萬的人一定是有理由的,而且一定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我今年34歲,從18歲開始,奮斗了16年。現在呢?雖僥幸年薪百萬,然“抬頭搬磚,低頭練劍”仍是常態。在競爭激烈的北上廣深,不燃燒自己,你沒法成長;不忍痛撤離舒適區,怎么保持斗志?時時激勵自己的是:即便是成功率不到5%的小概率事件中,連續重復的獨立事件,小概率也能變成大概率。曾文正公言: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我所認識的年薪百萬者,大都是平民子弟出身,有985院校畢業的,也有專科學校畢業的,但一定是10年以上經驗的行業專家級別。他們無論是IT男、銷售大拿,還是營銷大咖,都是說出話來能讓你消化半天、聊起事來足以讓你燒腦到失眠的人物。他們用10年的青春和汗水,置換出洞穿迷障的火眼金睛,置換出手到擒來的絕世武功。他們的時間成本極高,輕易很難約出來。他們個性坦誠、言語深刻、處事簡潔、說到做到,是所有組織機構和老板爭相拉攏的“香餑餑”。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邊界有清醒的認識,謙虛低調,善于與人合作。他們相信人,但永遠懷疑人性。他們大多出身平凡,但有時代野心和作品感。他們是自我訓練和自我管理的標桿,是大家爭相靠攏和學習的表率。
所謂奮斗的意義,無非是竭盡全力遠離庸人!16年來我無論多晚睡覺,第二天永遠是6點準時醒,一多半緣于危機感,一小半緣于生物鐘。這些年拼命做事,無非是希望看到更美的風景,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別人眼中不錯的風景。現在回頭來看,最有趣的景色,其實就在翻山越嶺的路途之中。
生命如水,歲月如歌,這本書寫在我第二個女兒清清出生前。寫到這里,光陰閃回,有些感慨。弘一法師曾告誡眾生:“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常故,而不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這本書呢,不敢以一得而自得,也不敢保證您讀完此書就立馬年薪百萬,但可以保證的是足夠坦誠、足夠客觀地聊聊年薪百萬者的狀態,總結下這些“人中龍鳳”是如何思考和處理問題,如何自我進化自我提拔,如何與自我、與歲月和解的。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同藝術一樣,語言總是有預設立場,世道人心,個中微妙雖至關重要,然可意會、難言傳。需自勉的是:商業成敗唯一的指標就是“實踐”,世俗能力唯一的指標就是“搞定”!知到極處便是行,行到極處即為知,知行合一是職場最大的修行。
有天晚上讀王陽明,不由自主冒出四句話:“人在事中磨,事靠人來磨,磨人全是事,事人都得磨。”我堅信借事修行、自我精進,永遠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最根本主線,把事情做成后的成就感,才是對工作本身最大的獎勵和奮斗的真正意義。
總之,諸君若因拙作而有二三心得,余不勝欣慰!
陳軒
北京守拙閣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