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說的比唱的好聽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
終南山自古便是修道圣地,大德輩出,緇素云集。
在終南山一處山谷,有一間東倒西歪的茅屋,破舊歪斜的柴門兩邊貼著楹聯(lián):“兩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diào)人”。
楹聯(lián)的紙張雖然殘破,可字卻寫得瀟灑爽逸。
很多上山探奇訪隱的游人都被這副楹聯(lián)吸引,卻又不敢扣門,因為柴門上用毛筆寫著“閉門修行,恕不待客”。于是一些人便將供養(yǎng)的物品放在藩籬之外嘆息離去。
也有人向附近一個健談的道長打聽茅屋主人的身份,道長欲言又止,只說和屋主人素未謀面。
“真乃山中高士也!”那人聞言忍不住贊嘆,看向道長的眼神也變得有些不屑,心里想著“你看看人家,閉門修行,你卻到處和人嘮嗑。”
深夜,一條瘦長的黑影從山下走來,兩位女居士養(yǎng)的柴狗發(fā)出了汪汪汪的叫聲,這狗叫了幾下,嗅嗅空氣中的味道,仿佛不屑的哼了一下,又繼續(xù)回檐下睡覺去了。
“我這是多不招人待見,狗都不理啊……”黑影自言自語,聲音算得上南腔北調(diào),他慢慢走近那間茅屋,提起藩籬外的一袋供養(yǎng)品,推開房門走了進(jìn)去,很快屋里亮起了手電。
“我暈,又是這些米啊面的,來點方便面、巧克力什么的啊……”黑影一邊用手機(jī)打著手電,一邊翻看著袋子里的物品。
此人叫劉星,正是這茅屋的現(xiàn)任主人。手機(jī)的燈光在屋里搖晃,映出他年輕俊朗的容貌,一頭長發(fā),嘴里嚼著口香糖,除了個兒高,和“山中高士”似乎挨不上什么邊。
要問起他為什么上山隱居,那可是說來話長。別看他年紀(jì)不過二十出頭,卻有著滄桑的經(jīng)歷。
他還沒出生爸爸就跑去外地打工,從此杳無音訊。后來媽媽生他難產(chǎn)而死,他只好和外婆相依為命。初一的時候,他外婆也過世了,他便成了孤兒院的孤兒,過著如草的生活。
沒想到的是,初二的時候他爸爸衣錦還鄉(xiāng),成了全鎮(zhèn)的首富,他一下子成為富二代,變成全校女生眼中最帥的校草,收了不少情書,也結(jié)交了不少狐朋狗友。
可是好景不長,他爸爸迷上了賭博,在他高一時破產(chǎn)了,欠了一屁股債,帶著一筆錢和一個女人跑路了,后來才知道是到鄰省的一個市場擺起了夜宵攤,債主也雇人去找過,沒有找到,最后不了了之。
劉星一下從富二代變成了負(fù)二代,那些狐朋狗友,那些“紅顏知己”都成了過往云煙。
他輟學(xué)了,也沒有再去孤兒院,而是回到了他外婆的破房子居住,后來他爸爸托人給他送來一張銀行卡,每個月會定期給他在異地存1500元到卡上,他便靠著這1500元生活。
可是大手大腳慣了,這些錢往往很快就用完,沒錢的時候他就去找親戚朋友借,蹭吃蹭喝,后來大家都開始厭煩他。
有一次他在網(wǎng)吧上網(wǎng)的時候,看到有個文藝女青年靠著直播在終南山隱居的生活而成了網(wǎng)紅,后來還出了書。他便義無反顧的收拾行李,來到了終南山,從此走上了一條“星光”大道。
簡單說來,就是卡上來錢了就去山下瀟灑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后錢用光了就跑到山上來忍饑挨餓,靠著別人的供養(yǎng)生活。今天動個鎬,明天瞧個鳥,都拍成照片,發(fā)到論壇和朋友圈里吸引人氣。
你還別說,他雖然高中都沒念完,但生活的坎坷讓他對佛老之說頗有感悟,加上喜歡文學(xué),筆下有股文人的騷氣,在隱士圈子里還算小有名氣,寫的幾篇終南山攻略也被一些旅游網(wǎng)站收錄。
劉星今天之所以這么晚還在走山路,是因為如果不走上來就會餓死在山下……
沒有方便面、巧克力,他只好點燃灶火胡亂下了點清湯白面吃下,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劉星和往常一樣睡覺睡到自然醒,起來后煮了點粥吃,然后換上一身道袍出了門。
他今天的檔期有些緊,先是要步行幾里路到一位居士那取書法作品,還要繞路到一位苦行僧那給他新收的弟子上上課。
山路蜿蜒起伏,劉星卻步履穩(wěn)健,他上山前身體虛胖,上山后卻離奇瘦了下來,一開始他以為得了什么絕癥,后來發(fā)現(xiàn)除了變瘦了變帥了,體力變好了,其他也沒什么異常。
此刻的他一身破舊的道袍,給山風(fēng)一吹,衣衫冽冽映出結(jié)實的胸膛,須發(fā)飄然襯得臉孔越發(fā)棱角分明,竟有了幾分散仙的風(fēng)骨。
路上一位氣質(zhì)超然的女居士見了他竟也有些臉紅作態(tài),劉星本待上前搭訕,沒想到旁邊躥出一個黑臉女居士,銳利的眼神朝他一刺,劉星溜得比流星還快。
幾里的山路劉星很快就走完了,拿眼望去,嶺上臥著一間比他的茅屋還要歪斜的茅屋,里間傳出撫琴長歌的聲音。
琴是古琴,歌是古曲,然而琴聲算不上悠揚,歌也唱得不動聽。古人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說法,若此時琴曲的聲音也能繞梁的話,也難怪這茅屋的梁歪成這樣。
屋雖小卻還有名字,柴門橫梁中間歪歪斜斜掛了一塊木板,用毛筆寫著“晚風(fēng)齋”三個大字,應(yīng)該是出自徐渭的詩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fēng)。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嶺上風(fēng)大,這茅屋建在嶺上,叫晚風(fēng)齋倒是應(yīng)景。
晚風(fēng)齋的主人叫夏晚生,經(jīng)歷和徐渭相似,落魄潦倒。
劉星沒有敲門,直接推門走入。
晚風(fēng)齋是一室一廁的戶型,主室承擔(dān)了客廳、餐廳、廚房、臥室、書房、琴房等諸多功能。近門的灶臺上架著一口銹跡斑斑的鐵鍋,臟兮兮的但里頭的食物倒是被吃得干干凈凈,故而也不知道這哥們這一餐吃的是什么。
夏晚生與一般的山居者不同,不事農(nóng)桑,全靠賣幾幅字畫以及好心人的供養(yǎng),自己頂多采點野果野菜吃,有一次不知是采了什么有毒的野菜,愣是拉了兩天兩夜,還是劉星拿出自己上山前備好的藥物給他吃了,又守著照顧了一天才沒有殞命。只是本來肚里沒油水,就越發(fā)顯得骨瘦如柴。
好了以后,夏晚生為了報答劉星就死活要教他書法,劉星懶得很,死活不肯學(xué),便提出讓夏晚生寫一些書法送給自己,拿下山去還可以換幾個錢。
劉星柴門上楹聯(lián)和題字也是出自夏晚生之手,寫這些是為了附庸風(fēng)雅,往白里說,就是裝逼。
夏晚生見劉星進(jìn)門,停下?lián)崤ь^笑對劉星,“先生來了,晚生的琴藝先生聽來可有精進(jìn)?”
這夏晚生一把年紀(jì),還總是自稱“晚生”,叫劉星“先生”,每次讓劉星覺得被占了便宜。但人家名字就叫“晚生”,總不能叫他自稱“老子”吧。這里可是道家圣地,是犯忌的。
說起來夏晚生這名字雖然很文藝,其實也只是因為他姓夏,又是夏天晚上生的,加上他父母是晚婚晚育……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聽了夏先生的彈唱,我三個月都不用吃肉了。”劉星近墨者黑,和夏晚生處久了,也會捯飭幾句。
夏晚生似乎沒有聽出劉星的調(diào)侃之意依舊笑容滿面,他站起身來,走到土炕前,將放在上面的一幅字輕輕捧起給呈給劉星,“這是答應(yīng)送先生的字,昨天有了感覺,一揮而就。”
劉星趕緊接過,一看內(nèi)容是王績的《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這詩既寫出了隱士的閑逸情調(diào),又道出了隱士的彷徨、孤苦,劉星當(dāng)即列為非賣品,貼在自家茅舍的土墻上。
夏晚生對劉星很熱情,難得有一個愿意聽自己說話的人,劉星便和夏晚生聊了一個多小時。終是記掛著教小和尚念書的事,而且再待下去,夏晚生也不會留自己吃晚飯,他天黑就睡,不吃晚飯。
劉星站起身來從背包中拿出一小袋米放到桌上,又將他送的字畫仔細(xì)折好收入布袋告辭離開了晚風(fēng)齋。
夏晚生沒有起身,他一邊撫琴一邊吟誦起了《野望》算是為他送行。
他的口音南腔北調(diào),但勝在自然從容,琴聲搭配下頗有雅士風(fēng)范。
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說的比唱的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