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致勝
最新章節
- 第11章 保持沉靜,別讓情緒影響判斷
- 第10章 逆向思考——常規思維困境下的第一選擇
- 第9章 好的定位讓事情事半功倍
- 第8章 把握規律,一切自然有跡可循
- 第7章 專注就是一種讓事情變得簡單的力量
- 第6章 合作才能讓所有的事情看上去更加簡單
第1章 前言
我的導師本杰明·阿德爾先生曾經發表過一次重要的演講——“復雜時代”,在他看來整個社會的總體趨勢就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復雜”。比如當我們談到信息時代的大爆炸時,可以估算出在近20年的時間里,所產生的信息量可能比過去幾千年文明社會所積累的信息還要多,現如今,每一年的書籍和報紙都會制造、傳播大量的信息,而電視節目和互聯網更是將信息量提升了幾百、幾千倍,當整個社會都在享受信息高速公路以及信息超高速公路的時候,我們甚至感覺到自己正被大量的信息圍困。
現如今,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頭號“通訊過度”的社會,媒體的大爆炸以及接下來的通信量的上升,正在戲劇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前不久,一家美西(美國和西班牙)合資公司的老總讓我幫忙檢查一下公司最新制定的營銷方案,盡管我對企業管理不太感興趣,而且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可是當我看到厚厚一本記錄本上全是方案的內容時,頓時就崩潰了,我幾乎立即就后悔當初答應對方請求的事情了。很顯然,我想這些足夠我好好看上十天了。
這種厭惡幾乎是本能的,而且我想換作其他人也一定會立即喪失興趣,我不明白公司將會如何將這些營銷方案印發給相關的人員去看,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都缺乏認真看完的耐心。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的前老板彼得先生身上,作為一家跨國公司的老總,他每周都要接收到大約150封辦公郵件,這還不包括一些私人郵件。他毫不客氣地對電子郵件提出了批判:“在過去我們只需要通過打電話來解決問題,但現在僅僅是一天的郵件信息量,就足夠我打印50頁紙,而這根本沒有任何時間去看完。”
科技的進步正在制造更大的便利,但卻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加復雜,在過去我們只有少量的朋友,但是在現在,僅僅是手機通信錄中的名單和Facebook中的賬號就可能數以千計,而當所有人都想辦法聯系我們或者進行溝通時,我們幾乎絲毫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也沒有與之進行真誠溝通的時間。
“信息制造的其實就是一個孤島”,這是我在某次活動上提到的一句話,盡管聽上去有些矛盾,畢竟每個人都在依靠大量的信息構筑人際關系,都在借助這些信息來打造新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但事實上,當大量信息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我們被這種日益復雜的社交體系給打敗了,我們正失去交流的本質,而是將其工具化。
除了信息之外,我們所接觸的那些新東西也在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新產品、越來越新的技術、越來越煩瑣的組織機構,它們比我們過去所認識的世界還要更加精彩,但也要更加復雜。要命的是我們正在喜歡上這種日益復雜的趨勢,正在試圖利用更多復雜的東西來制造更大的影響力。
但是這些越來越多的新東西帶來了很嚴重的問題,使得原有的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煩瑣,盡管我們感覺到的是交通越來越便捷、通信越來越方便、工具越來越簡單(有朝一日甚至將用機器人取代勞動力),但問題在于多數時候我們并未意識到自己正需要越來越多的知識來適應這一切,否則我們將變得更加遲鈍,更加難以適應這個社會。如今每年都有大批的工人失業,這幾乎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而這不僅顯示出了制造業的不景氣,也顯示了整個社會的復雜程度慢慢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范圍,國家和政府所提倡的“智能化”“一鍵式”的模式正在摧毀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而它們將很難再次適應這個變得越來越復雜的社會。
不僅如此,國家作為一個日益膨脹的組織,正日益變成一個龐然大物,一架過度追求精密和繁雜的機器。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單位,都在膨脹和內耗中變得更加低效,而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同樣深受影響,失去了對生活的理解能力和把控能力。
毫無疑問,這需要立即進行革新,而這種革新就是“讓一切保持簡單”,或者尋找能夠解決各類問題的簡單方法。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從西方世界進入工業時代開始,無論是歐洲人還是美洲人,都在工業化的影響下創造出一個復雜的社會體系——更多復雜的新知識、更多復雜的方法、更多復雜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及更多復雜的機構組織。從一開始,我們中的多數人就在與“簡單”背道而馳,這樣的深層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選擇。
簡單還是復雜?這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話題。尤其是當整個社會的容量正在接近一個極限——大量的人口、越來越大的信息流、日益臃腫的組織、資源的過度消耗——我們更加需要改變自己在過去幾百年的發展策略。
在東方,簡單的概念已經流傳了幾千年,而在美國我們還未真正理解何為簡單,為什么要簡單,我們并不知道簡單的好處。事實上,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在認可那種繁忙的、復雜的體系下的社會產品,我們在商業海報上的人物宣傳畫中,都是那種在復雜體制下生存的大亨形象——他們必須拿著一大堆文件或者筆記本電腦、他們的辦公桌上必須有一大堆的文件、他們必須有各種像樣的應酬活動。
華爾街已故的商業巨子之一波利先生或許是為數不多的異類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十年,幾乎總是保持這樣一個形象:穿著高爾夫服,悠閑地站在草地上,嘴里叼著雪茄,神情輕松。停在一旁的高爾夫小車就是他移動的辦公桌,上面永遠都只有幾頁簡單的文件,那是他的助理將所有工作進行簡化的結果。
很有趣的是,在多年之后,這位華爾街大亨的高大形象成為了美國高爾夫球場的廣告宣傳照片,但是事實上,與其用來做高爾夫球場的營銷廣告,倒不如用來做美國商人的生活寫真。至少從本質來說,這樣的形象更能夠反映出簡單生活的愜意。
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簡單”正在逐漸被引起重視,法國飛行家兼作家安東尼·圣埃克蘇佩里有一個著名的“優雅工程”理論:“設計師的作品只有達到了沒什么可以刪除的程度——而非在沒什么可以添加的程度,他才清楚自己實現了完美。”像花旗銀行提供“簡單”信用卡,福特汽車公司維持“簡單”定價,利盟公司在為自己的打印機做宣傳時的口號就是為消費者化繁為簡。
另一個例子就是內容豐富,界面卻異常簡單的Google網絡搜索引擎,它在最近幾年迅速風行,使Google成為了網絡搜索的代名詞。而大眾對它的期待很高,不僅愿意掏錢購買,還愛上了能為他們簡化生活的這種設計。很顯然,許許多多要求簡單的呼聲,正在慢慢地匯聚成一種趨勢,盡管這個趨勢還不是那么明顯,盡管多數人仍舊具備走向復雜化的傾向,但“簡單”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隨著復雜的科技、信息、組織機構繼續入侵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場所,隨著各種困擾的增加,“簡單”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成為一種新興產業。
多年來,我一直試圖向人們宣揚這樣一個理論:簡單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有力量和效率的,簡單就代表著最佳的模式,代表了最佳的生存方式。簡單的態度、簡單的內容、簡單的思維模式以及促使生活變得更加簡單的技巧,這些才是讓整個社會變得越來越高效的關鍵,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同樣如此。
簡單往往代表著效率
對于個人而言,簡單的東西在執行起來時總是會更加方便和高效;對于組織來說,通過切除不必要的流程和臃腫的機構組織,體制內的運行會變得更加流暢。正因為如此,簡單常常代表了更低的成本和更為簡化的流程,也意味著更高的效率。著名彩妝品牌“封面女郎”的開場白是“化妝可以不必像生活一樣復雜”,事實上,多數人都知道,化妝往往會耗費半個小時或者幾個小時的時間,而“封面女郎”這簡化了化妝的流程,因此在效率上自然占據了更大的優勢。
簡單意味著更容易被人理解
美國的心理學家羅杰·斯坎克說過:“人類并不能生來就很好地理解邏輯,但是卻能很好地理解故事。”通常情況下,邏輯對于受眾群體來說并不適合,也不需要,多數人只想讓自己理解起來更加簡單。就像閱讀名著一樣,如果讓孩子們閱讀托爾斯泰的大作,估計孩子們都會感到崩潰,可是如果將這些作品改編成簡單的故事,那么孩子會很快記住書里面到底說了些什么。
比如廣告商們通常會不厭其煩地宣稱自己的洗發水多么出色,或者喋喋不休地介紹洗發水里面含有什么“令人驚嘆”的營養素和獨特配方,然后搬出一大堆生物學知識解釋為何它能夠讓頭發變得柔順。而“強效飄柔”的趣味開場白呈現了一個簡單的畫面:美國金牌得主米亞·哈姆以90秒的時間弄亂頭發,并在90秒內復原的發型。這就是最佳的表達方式,簡單而直接,還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所以它的洗發水比其他品牌賣得更好。
簡單創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當一件東西變得更加復雜的時候,那通常意味著創造力的流失,對于那些復雜冗長的制度或者文本來說,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太過繁雜和擁擠,已經缺乏足夠的彈性和活力。就像我們沒有辦法忍受《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中將所有的細節和證據事無巨細地全部呈現出來一樣,一旦信息量太多,小說就失去了讓人想象的空間。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阿迪達斯的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這句話簡單到了極致,但卻幾乎包含了一切有關積極、樂觀、奮斗、健康的元素,我們可以大致想象一下,如果這些廣告詞變成:只要你去努力練習,球技就有可能得到提高;只要你不放棄夢想,有一天會和其他運動員一樣成功;只要你堅持下去,就有可能創造奇跡;只要你……廣告的意境和所要傳達的理念顯然已經大打折扣,因為過度復雜的敘事方式完全破壞了廣告故事中的美感。
簡單意味著自然
每年在聯合國大會上,都會有一些遭受貧窮、戰爭、不合理風俗威脅的弱勢群體發表動人的演講,但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控訴者所說的話非常簡單直白,與專業的演說者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但聯合國并不是一個作秀的舞臺,它所需要的就是真實和自然。
所以控訴者只需要說出那些平實的語言,不需要太多花哨的修飾,不需要過分的偽裝和表達,也沒有過度制造太多復雜的情節,或者口才上的炫技成分,但是足夠真實和自然,因此常常能夠贏得世界的關注。
無論如何,簡單的往往就代表那個更好的,而且這個世界的所有事情都是從小到大,由簡入繁的,簡單是這個世界的基本準則,也代表著一種自然狀態。所以更多時候,我們的故事,我們的營銷工作,都應該保持一種相對自然的狀態,它一定是有規可循,簡潔有序的,而不是每次都要費心思考,消耗精力。簡單的東西往往更加貼近生活,而這份無須太多修飾的自然,往往更能夠吸引人,也更具說服力。很多時候,簡單就是一切!
正因為如此,我一直都想要寫一本與之相關的書,將自己所提倡的各種理論以及經驗寫出來,并非是為了教化,而是為了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讓我們所理解的生活變得更有活力。或者說我更愿意稱呼美國為一個日益腐敗的國家,它正在喪失過去一百年來最擅長的那種活力,因此確保整個國家能夠瘦身,確保我們所接觸的每一件事都能達到一個相對簡化的程度,當然,這些簡單的法則同樣適合其他的國家、其他的組織、其他的人。
在這本書中,我先后采訪了很多公司,還有一些調查機構也提供了很多完整的數據資料,這讓我的理論更加豐富,也讓整個理論變得更加切實可信,在此我必須予以充分的感謝。而對于文章中的一些經驗之談,未必會那么嚴謹,或者說未必能夠迎合所有讀者的想法,在此表示抱歉。但整體而言,這本書仍舊能夠迎合多數讀者的需求,并且為他們走向簡單化的生活提供一些必要的指點和幫助。
羅杰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