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書友20241224162852162
2025-02-01 02:13:16
關于于謙,單獨開個帖子。
原因是一部分讀者認為主角不應該給于謙一個好下場。
我不能理解讀者要主角針對于謙的目的。
從主角的視角來說,于謙是一個不占自邊的重臣,也是一個不站太上皇朱祁鎮邊的重臣。
但于謙并沒有巨大的威脅性,人家不跟你混,也不跟你的權力替代者混,就是單純的考慮“主營業務”,
還立過大功,這人的員工即便讓老板不爽,剝離核心圈便是了,一定要給他一個壞果子?
理由并不充分。
你對我不忠心,我不用你便是了。
當然,這部分對于謙觀感比較差的人,主要原因是憤慨于謙在奪門之變中的不作為,
也可能是憤慨于謙居然坐看朱祁鎮這個瓦剌留學生重新登上皇位。
或則書中奪門之夜劇情主角是皇上,你于謙不聽我的,你不幫我,我就要弄死你?
這是人常所陷入的一種思維誤區,
當我們欣賞一個人的時候,最初可能是因為他的學識,行為,談吐而欣賞,之后也會因為欣賞他去美化這個人。
反之亦然,當我們厭惡一個人的時候,最初可能是厭惡這個人的某些行為,但是之后會變成找到一切理由去強化厭惡這個人;
放下情緒客觀帶入歷史上于謙的視角考慮整件事。
當于謙不占任何皇權交替的事情,他就只是一位有能力為百姓造福的名臣,
當他展現了能決定皇權交替的能量,他以后的定義就是一位權臣,一位能用軍事力量決定皇位的權臣。
巧合的是,歷史上有一位有好名聲和巨大權力,也對朝廷好和百姓好的名臣
他叫王莽。
先說于謙的為官立場,就是誰當皇帝并不重要,于謙本就不是忠于某一位皇帝,這是他超脫儒家君臣思想的一點。
所以他并不會下注占邊,以及下場做涉及皇權交替的事情。
這是極其正確的。
很多人認為于謙不作為,不平叛,是辜負了朱祁鈺,
那深想一下,如果于謙在奪門之變后下場平叛,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
于謙當時作為兵部尚書,手握兵權,一旦參與,先不考慮失敗。
第一,于謙以什么名義來平叛這位太上皇復辟?
第二,平叛后朱祁鎮怎么處理?
此時朱祁鈺也重病許久,如果死了那么誰來繼承皇位?
是不是還是讓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來繼承王位?
還是另外從其他地方選藩王?
于謙起兵,一旦勝利,朱祁鈺不會再留太上皇,
朱祁鈺重病后萬一也死了,朝廷上剩下一個權臣,一個年幼太上皇的兒子。
各地藩王會不會有人動心入主京師?
會不會有人打清君側把于謙比作王莽的主意?
如果讓年幼的朱見深登基,會怎么看待于謙?
如果不撫朱見深上位,那么從各地選藩王,會不會更加引發各地藩王的爭端?
朝廷上各個派系的爭端又會怎么樣?
“百姓為重,朝廷辭職,君為輕。”
以這句話作為于謙朝廷立場,
哪怕有一丁點可能引起另一次靖難之役,或者國家朝廷動亂,于謙都不會下場。
換個皇帝,大明百姓還能安安穩穩的過,不影響各地,這個皇帝也有兒子,不用擔心藩王爭位,拉攏朝臣斗爭,
當然,這里邊最重要的是百姓能安穩過日子。
當帶入于謙的視角,撥正奪門之變,不是一場機會,而是一場動亂的開始。
于謙不是王莽;
即便有超脫儒家思想的部分,但還是有被儒家思想束縛的于謙不打算自己做皇帝,也不打算培養一個皇帝做傀儡。
所以發動軍事自己能獲得什么樣的利益?或者達成自己什么政治抱負?
百姓也不會落的好處,并不符合于謙推崇的價值觀。
至于于謙有沒有料到自己會死
我覺得于謙應該是沒料到的。
即便于謙料到了,于謙也不會選擇平亂,
死一個自己,一個景泰帝,不會影響國家的運轉,百姓的生活。
這是符合于謙價值觀的。
于謙并不忠于某一位皇帝,他忠于的是百姓為重的抱負。
說回這本書,整死于謙,只會讓主角像朱祁鎮的格局一樣
奪門之夜于謙不下場就不下場,主角又不是只指望于謙。
朱祁鎮復辟,于謙也不是得利者。
朝廷的復雜性不是非友即敵
主角以后會有多名臣,比于謙有能力的史書上也并不少
當主角的潛力遠遠沒有開發完時,他為什么要計較一位不在意自己皇權的名臣。
當能給主角帶來利益,刷刷皇威,又何樂而不為。

全部回復

  • 書友20230725555_bD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你帶入主角是視野看看,一個不效忠自己、先帝且手握兵權的大臣在作壁上觀,想干什么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樓 2025-02-25 23:55:49
    回復 2
  • 書友20230725555_bD
    至于什么為了百姓和國家更是扯淡,我們帶入的是主角的視野看的是主角的故事不是來看歷史人物留存書中功與過的
    3樓 2025-02-26 00:04:26
    回復 1
  • 大智若愚的荷馬
    現在人都打歐洲人給外國人剪丁 你這還在家里瞎胡鬧
    4樓 2025-02-28 10:01:36
    回復 1
更多書評
書友20241224162852162
2025-02-01 00:47:09
沈煉人物卡(下)
許論升任兵部尚書,嚴嵩黨羽楊順繼任宣大總督。
俺答率軍入侵,攻破了應州(現在的山西應縣)四十多個堡壘。
楊順因為害怕受到懲罰,竟然下令讓官兵把逃難的百姓剃發后斬首,以此來冒充斬殺敵軍的首級上報戰功,他的殘忍無恥比之前的統帥還要嚴重。
正當楊順宴會稱賀之時,沈煉送來言詞更為激烈的書信和諷刺詩。
其詩曰:
殺生獻捷古來無,
解道功成萬骨枯,
白草黃沙風雨夜,
冤魂多少覓頭顱。
他又撰文祭悼陣亡將士和被殺百姓,矛頭直指嚴氏父子和楊順。
《祭陣亡張游擊文》曰:
奸臣執柄,綱紀大虧。
邊陲告警,三軍退蒽。
……外通貨賂,內結權私。
社稷之計,蕩于霜枝。
割人誣賞,奪馬自資。
報功欺主,曾無愧辭。
……張公雖死,神氣長生。
諸將雖在,奄奄無聲。
汝不忠義,知有權貴。
權貴行誅,汝骨亦碎。
先死為榮,后死為辱。
死辱生榮,其辨如燭。
張公有靈,誅此逆賊。
賊逆不誅,伊何為德。
沈煉對禍國殃民的嚴黨勢不兩立,而對貧苦民眾卻寄以深切的同情。
保安災荒連年,民不潦生。
他傾其所有,買糧煮粥,救濟饑民,又買地收葬餓呼骸骨。
百姓感其恩德,為之修立生祠。
沈煉還勸諭富人出粟賑災,所撰《化糧施粥勸諭文》向人們展現了災荒和戰亂給塞外民眾帶來的苦難:
我等居處邊城,遭逢歉歲,兵戈出沒,民不安生。
大水漂流,家無寧室。
粗食隔日,糠復難尋。
斗米六錢,荒村莫買。
官司幾處,誰悲凍餓之人;
道路相逢,盡是流離之子。
民納無收之稅,日苦催征;
軍丟有分之糧,歲難存活。
人將相食,亂從此生。
又有嚴嵩的同黨編造謊言,聲稱沈煉“勾結亡命之徒,練習擊劍射箭”,意圖尋找機會砍下嚴嵩父子的頭顱。
嚴世蕃指令巡按御史路楷聯合楊順策劃除掉沈煉,并向他們承諾:“事成之后,功勞大的可以封侯,功勞小的也會賜予高官厚祿。”
當時,楊順和路楷逮捕了一批被指控為“謀反”和“勾結外敵”的白蓮教教徒。他們便耍起了陰謀,將沈煉的名字也列入了“謀反”的白蓮教徒名單中上報給皇帝,并稱白蓮教的首領以沈煉為師,“聽從他的指揮”。
嚴嵩父子得知后大喜過望。
皇帝批準了他們的奏請。在嘉靖三十六年九月,沈煉以“謀叛”的罪名在宣府被處斬,他的長子沈襄被發配到邊疆最偏遠的地方充軍,次子沈袞和三子沈褒則被活活打死在杖刑之下。
……
以上內容,參考
張顯清:嚴嵩傳
尹守衡:《皇明史竊》卷九二《沈煉傳》。
沈煉:《祭陣亡張游擊文》,《青霞集》卷二。
沈煉:《化糧施粥勸諭文》,《青霞集》卷二。
感興趣的也可以看一下馮夢龍所作《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大智若愚的荷馬
2025-01-24 11:19:47
用天下的財力 來養豬 這樣的朝代不沒 誰沒
書友20241224162852162
2025-02-01 00:46:24
沈煉人物卡—(上)
放人物資料到正文有會被讀者說我水,暫時番外也不好弄,我沒地方放了,放評論里吧,正好整理第一卷刪減一些內容。
“沈煉,沈煉,字純甫,號青霞山人,
浙江紹興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歷任溧陽(今屬江蘇)、在平(今屬山東)、清豐(今屬河南)知縣,調京師任錦衣衛經歷(掌管文書出入)。
為人剛直疏狂,嫉惡如仇。
憂傷國事,醉酒長嘯,擊缶鳴鳴,高誦《出師表》、《赤壁賦》,蒼然泣下。
不畏權貴,嚴世蕃召諸客飲酒,虐戲耍笑,對不勝飲者強灌之。
沈煉不平,反灌嚴世蕃,厲色曰:“吾代客酬也!”
當“庚戌之變”的烽火驟起之時,沈煉挺身而出,
堅決反對在敵人兵臨城下時簽訂屈辱的和約,
言辭激昂慷慨,滔滔不絕。
吏部尚書夏邦謨見狀,心中詫異,不禁問道:“你不過是個小小的官吏,為何如此激憤?”
沈煉目光如炬,直視夏邦謨,傲然回答:“我乃錦衣衛經歷沈煉。
只因朝中大臣們皆緘口不言,我作為小吏才不得不發聲。”
目睹將帥們的畏縮與膽怯,面對敵寇的囂張與猖狂,
沈煉更是義憤填膺,主動請纓,誓要討伐來犯之敵,其豪情壯志,盡顯英雄本色。
事變過后,沈煉上《早正奸臣誤國以決征虜大策》長篇奏疏,聲討嚴氏父子誤國之罪。
該疏首先指明“如今外敵入侵,即便是三尺童子也知曉這是嚴嵩父子一手造成的惡果。”
故而,若要克敵制勝,保衛家國,
“必先為天下鏟除奸邪,激發忠義之心”。
唯有除去了嚴嵩父子,
“那敵寇之患,自然不足為慮”,
然后著重從貪賄、擅權、結黨等方面揭露了嚴氏父子的卑劣行徑。
奏疏列舉了嚴氏父子的“十大罪狀”:
一、接受將領們的賄賂,從而挑起邊疆的爭端。
二、收受各藩王的饋贈,導致宗藩(即皇室宗族)失去了應有的職責和權力。
三、掌控吏部大權,貪污腐敗行為隨處可見,甚至就連小小的驛丞官吏也不放過。這樣一來,官員的常規選拔制度被破壞,社會風氣和官場紀律也大受損害。
四、向巡撫、巡按等官員索取常規賄賂,使得書信使者頻繁往來于他們的門前,以至于地方官員不得不加重對百姓的盤剝,百姓的財富日漸減少,社會教化也無法推行。
五、暗中壓制科道官(負責監察的官員),使他們不敢直言進諫。
六、嫉妒賢能之士,排斥有才之人,惡意中傷善良之輩。一旦有人違背了他的意愿,他就會不遺余力地將對方排擠到絕境,使得人們為國效力的決心瞬間消失殆盡。
七、放縱兒子收受財物,招致天下人的怨恨。
八、不斷地將財物運回家中,運輸過程中騷擾百姓,使得民間貧窮、財物耗盡,國家的根本元氣受到嚴重損害。
九、長期在內閣任職,但貪污腐敗的行為卻日益嚴重,沒有任何好的表現。
十、不能協同謀劃討伐叛逆之事,以緩解君主的憂慮。
沈煉在奏疏中還對為虎作張的吏部尚書夏邦謨作了尖銳地譏刺。
指出他是嚴氏父子的“私門之吏”,而非朝廷“公室之臣”,
“大事面白嚴嵩而后敢行,小事書通嚴世蕃而后敢發,三公但參謀議,豈可以嚴氏父子而干預六卿之政耶!”
由于主管官吏任免升降的吏部尚書也是“始也因賄而得官,既也因官而得賄”,因此各級官吏競相效法,致使貪風盛行。
沈煉憤怒地說:
官員們說:“內閣和吏部需要錢財,我們這些堅守清廉的人沒有什么好處可得。”
于是,不論朝廷內外,也不論距離遠近,大家紛紛效仿,形成了不良的風氣,廉潔羞恥之心不再被推崇,盜賊像蜜蜂一樣紛紛涌現。……自己身為已經聲名狼藉的官員,卻還說“我要提拔賢能的人,罷免不賢的人”,我這是在欺騙誰呢?欺天乎?
奏疏最后要求皇帝下詔,
“將此三人詳議其罪,應誅而誅,應斥而斥”。
皇帝命大學士李本票擬圣旨。
李本“畏嵩之威”,差人詢問嚴世蕃如何票寫。
嚴世蕃乃同嚴嵩義子趙文華“擬票停當”,由趙文華“袖入”,遞與李本。
李本“抄票封進”。
皇帝忠奸不辨,遂以“出位恣肆狂言,排陷大臣,計取直名”之罪,
將沈煉杖責數十,流放塞外保安(今河北涿鹿東北)為民。
沈煉帶著家人被流放到保安之后,因為沒有房屋可以居住,一時陷入了困境。
當地的一位百姓在得知他就是那位大名鼎鼎、曾經上書請求誅殺嚴氏父子的沈煉后,非常高興地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居住;
村里的長輩們也紛紛伸出援手,為他提供柴米等生活必需品,并且讓自己的子弟跟著沈煉學習。
塞外的百姓一向性格熱誠憨厚,又因為長期飽受戰亂的痛苦,所以他們經常和沈煉一起痛罵嚴氏父子,這幾乎成了他們日常的一部分。
沈煉親手扎了三個草人,分別代表唐代的奸相李林甫、宋代的奸相秦檜以及當朝的奸相嚴嵩,他經常召集弟子們,用箭射擊這些草人,以此表達他的憤怒。
有時,沈煉還會騎著馬跑到居庸關口,面向南方大罵嚴嵩,然后滿懷悲憤地回家!
沈煉對于時局的憤慨之情溢于言表,即便身為一個流離失所的人,他也絕不放過那些因為失職而導致邊疆不寧的邊帥們的種種劣跡。
宣大總督許論為了冒領軍功,竟然殺害無辜百姓,用他們的首級來充數。
沈煉得知后,將那些被殺害百姓的姓名一一記錄下來,然后寫了一封信給許論,專門罵他。
書友20241224162852162
2025-01-05 23:29:17
關于本書的名臣和名妃設定。
一,所有主角召喚來的名臣,都是死后重生來的,帶著自己一世的經驗。
重生后的年齡都跟主角年齡相仿。
二,所有主角召喚來的名妃,都是二八芳華,沒有上一世的經驗。
三,前六章沒有把沈和馮的人物形象展開,主要是開頭節奏沒有空間展開。
后邊這些名臣人設會一點點寫出來。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县| 扎囊县| 开原市| 井陉县| 乌兰察布市| 松潘县| 双江| 交口县| 高清| 孝感市| 都兰县| 温宿县| 都安| 和政县| 甘谷县| 广南县| 年辖:市辖区| 肇州县| 沅江市| 福安市| 凌源市| 马关县| 通许县| 通州区| 南宫市| 金阳县| 滁州市| 高邑县| 成武县| 玛纳斯县| 清新县| 外汇| 姚安县| 泰州市| 孝昌县| 扶风县| 云梦县| 兴海县| 和顺县| 贺州市|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