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90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序
- 前言
- 1 中國“雙創”金融指數綜合排名百強榜分析
- 1.1 綜合排名領先城市競爭格局相對穩定
- 1.2 主要城市綜合得分恢復增長勢頭
- 1.3 東、西部發展差距較南、北地區差距更為明顯
- 1.4 成渝城市群綜合得分增長表現最優
- 2 中國“雙創”金融資源供給豐富度排名百強榜分析
- 2.1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領跑“雙創”金融資源供給豐富度排名榜
- 2.2 “雙創”金融資源供給豐富度恢復增長態勢
- 2.3 西部地區金融資源供給豐富度得分上升較東部更顯著
- 2.4 金融資源供給豐富度保障了“雙創”活躍度
- 2.5 直接融資資金供給的作用顯著增強
- 3 中國“雙創”金融服務有效度排名百強榜分析
- 3.1 百強城市排名格局發生顯著變化
- 3.2 排名領先城市復蘇增長勢頭更猛
- 3.3 華東、華南地區繼續擴大領先優勢
- 3.4 前20強城市科創企業培育成效突出
- 3.5 北京、上海、深圳境內上市公司均突破400家
- 4 中國“雙創”金融政策支持度排名百強榜分析
- 4.1 北京、深圳、杭州“雙創”金融政策支持度排名保持前三位
- 4.2 各地繼續加大“雙創”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 4.3 各地對“雙創”相關金融支持政策內容關注度有所下降
- 4.4 深圳、成都“雙創”金融支持政策內容最多
- 4.5 城市行政能級越高創新載體支持水平越高
- 5 中國“雙創”金融環境承載度排名百強榜分析
- 5.1 杭州、成都首次躋身分指數得分排名前二行列
- 5.2 “雙創”金融環境承載度“東強西弱”格局發生改變
- 5.3 頭部城市創業活躍度較上期有不同程度下降
- 5.4 全國各地創新活躍度大幅回升
- 5.5 人口變化成為影響“雙創”發展的首要因素
- 6 華北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比較分析
- 6.1 十城躋身全國綜合排名百強榜,內蒙古城市排名下滑
- 6.2 “雙創”金融資源供給狀況顯著改善,地區城市金融資源供給能力存在差異
- 6.3 地區多數城市金融服務有效度得分下滑,北京、天津表現相對堅挺
- 6.4 金融政策支持度得分出現分化,排名頭部城市表現更優
- 6.5 金融環境承載度得分整體回升,頭部城市排名下滑
- 7 東北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比較分析
- 7.1 頭部城市排名穩定,地區城市綜合得分分化明顯
- 7.2 頭部城市金融資源供給豐富度波動較小,鞍山、撫順表現相對亮眼
- 7.3 地區金融服務有效度得分整體下滑,但排名變動較小
- 7.4 地區金融政策預期效應減弱,得分排名整體下滑
- 7.5 地區金融環境承載度出現分化,大連人口流入最多
- 8 華東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比較分析
- 8.1 地區金融綜合發展水平保持領先,第二梯隊城市表現回暖
- 8.2 區域“雙創”金融資源供給豐富度全國領先,直接融資活動高度活躍
- 8.3 地區多數城市金融服務有效度得分下滑,浙江表現相對最優
- 8.4 地區金融政策支持度遙遙領先,金融資源供給分布較為均衡
- 8.5 地區金融環境承載度保持一流,“新一線”城市更受人才青睞
- 9 華中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比較分析
- 9.1 整體綜合表現穩定提升,三大省會城市在各自省份領跑
- 9.2 金融資源供給機制進一步完善,武漢、長沙優勢凸顯
- 9.3 “雙創”金融服務有效度得分整體回落,“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減少
- 9.4 “雙創”金融支持政策力度加大,武漢、鄭州、長沙表現優異
- 9.5 金融環境承載度全國排第二,武漢、長沙、鄭州人口虹吸效應明顯
- 10 華南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比較分析
- 10.1 金融發展綜合水平相對穩定,深圳、廣州全國領先
- 10.2 金融資源供給種類不斷豐富,深圳、廣州保持領先地位
- 10.3 “雙創”金融服務有效度得分有所降低,頭部城市優勢穩定
- 10.4 “雙創”金融支持政策力度持續加大,三亞、肇慶提升明顯
- 10.5 “雙創”金融環境承載度整體有待提升,部分城市得分下降明顯
- 11 西南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比較分析
- 11.1 西南地區金融發展兩極分化嚴重,成都實現加速領跑
- 11.2 “雙創”金融資源供給豐富度得分偏低,局部地區加速追趕
- 11.3 “雙創”金融服務有效度得分整體有所下降,成都、重慶表現相對更優
- 11.4 “雙創”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成都、重慶尤為突出
- 11.5 地區金融環境承載能力不斷增強,三城躋身全國排名前20強
- 12 西北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比較分析
- 12.1 西北地區綜合實力相對較弱,西安穩居地區綜合排名第一
- 12.2 “雙創”金融資源供給能力略有提升,整體仍然偏弱
- 12.3 地區“雙創”金融服務有效度得分較低,西安表現相對優異
- 12.4 地區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仍不夠,省會城市持續發力
- 12.5 地區“雙創”金融環境承載能力不足,西安實現大幅提升
- 13 綜合排名前十強城市“雙創”金融發展畫像
- 13.1 北京
- 13.2 上海
- 13.3 深圳
- 13.4 杭州
- 13.5 成都
- 13.6 蘇州
- 13.7 廣州
- 13.8 武漢
- 13.9 南京
- 13.10 重慶
- 附錄
- 附錄1 指數研究框架
- 附錄2 337個城市CIEFI 7綜合評價結果
- 后記 更新時間:2024-12-02 15:50:26
推薦閱讀
- 牛奶可樂經濟學套裝(全四冊)
- 國富論
- 孫久文自選集
- 亞當·斯密:經濟學鼻祖
- 咨詢師的思考與實踐(2011)
- 換個角度說經濟(全2冊)
- 資本市場隨談
- 國富論(全譯本)
- 韋伯作品集:經濟與社會(第二卷)
- 智慧消費經濟新模式
- 國家的貧困與繁榮(財之道叢書)
- 天府金融指數報告(2022)
- 汽車消費心理學
- 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知識產權戰略:理論與案例
- 數字經濟發展與治理(第3輯)
- 王晉斌自選集
- 家庭理財好幫手
- 移動大數據商業分析與行業營銷:從海量到精準
- 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社會經濟問題
-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與發展·太陽能
- 新興經濟體研究(第8輯)
- 收益遞增:轉型期中國社會的經濟學原理
- 城市經濟學:實證研究與方法
- 無為而治:設計自動運行的企業制度
- 政治經濟學前沿報告(2020)
- 管理溝通
- 市場激勵型環境政策工具的生態治理效應研究
- 迷人的經濟學:影響世界的五大經濟學思維(套裝共五冊)
- 公司財務
- 人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