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昭明
隆慶六年,帝星驟隕。東南海疆倭寇屠城血未冷,西北邊陲韃靼鐵騎卷塵煙。豪強吞田如餓虎,國庫空虛似漏舟,紫禁城的琉璃瓦下,暗流已化作滔天巨浪——一具來自未來的靈魂,在十歲朱翊鈞的軀體中驟然蘇醒。司禮監馮保執朱筆代天子立詔,首輔高拱挾內閣欲裂皇權,次輔張居正懷新政虎視眈眈。更遑論深宮中那道垂簾——生母李太后手持戒尺,以“罪己詔”為鎖,將少年天子死死按在儒家禮法的祭壇之上。“陛下可知?高閣老已密令六科封還內帑。”“馮公公昨夜調換了乾清宮半數宦官。”“張先生的新政札子…藏著削奪勛貴兵權的殺招。”龍椅尚未來得及沾染體溫,九重宮闕已遞來無數淬毒的刀。——是做馮保掌心牽絲的傀儡?——當高拱架空的泥塑神像?——抑或淪為張居正改革大業的一枚玉璽印章?少年天子于文官集團唇槍舌劍中悍然掀翻御案:“科道言官結黨妄議,今日起悉數發往宣府修邊墻!”在太后戒尺落下前擲地有聲:“母后要兒臣罪己?待朕先問罪這滿朝朱紫、天下蠹蟲!”
·連載 ·19.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