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共犯從屬性研究
會員

共犯從屬性問題并非孤立的具體問題,而是牽涉整個共同犯罪的基礎理論。毫不夸張地說,從理論研究層面,借由共犯從屬性問題這一視角,可以揭開共同犯罪本質的面紗;在司法實務層面,共犯從屬性問題更是直接決定著共同犯罪參與人的處罰范圍以及處罰形態。但是,目前我國學界對共犯從屬性問題的研究尚存在以下突出的問題。問題之一,對共犯從屬性的內涵理解不一,理論立場之間的對立往往缺乏統一的語境。除了對于共犯從屬性體系結構上的爭議之外,對于公認的共犯從屬性內容,特別是共犯的實行從屬性問題,并沒有形成一致的理論定位。區分制陣營和單一制陣營的學者,經常是結合自己的研究需要,構建共犯從屬性論的基本立場,再以此為對象提供支持或展開批駁。這也導致共犯從屬性問題的學術印象逐漸褪色,甚至出現了立足于單一制的從屬性問題。因而,作為對共犯從屬性研究的前提,應首先就共犯從屬性的理論內涵建立溝通機制。問題之二,對共犯從屬性的研究視野局限,缺乏相關基礎理論的體系性構建。無論在何種程度上接受共犯的從屬性,均是以采納區分制犯罪參與體系為前提。此外,共犯從屬性的有無以及從屬程度并不是能夠自證的問題,而是作為共犯處罰根據這一基礎理論的具體歸結而存在。而共犯的處罰根據與共同正犯的本質問題,又存在能否對整個共同犯罪的實質進行統一解釋的內在關聯。因此,對共犯從屬性的研究,是串聯共犯的基礎理論并實現理論自洽的系統性工程。然而,面對近年來單一制陣營直擊理論根基的批評,區分制體系岌岌可危。而區分制陣營直接跳過區分制體系自身面臨的難題,自顧自地探討共犯從屬性問題,或者在共犯從屬性特別是要素從屬性問題上,直接得出缺乏共犯處罰根據或違背已采納的共犯處罰根據的結論,均是欠缺體系性構建的表現。問題之三,在共犯從屬性以及相關理論問題上的觀點因循守舊。作為經常被獨立探討的問題,無論是區分制陣營對區分制體系基本立場的傳達,還是共犯處罰根據論上幾種有限立場的爭議,抑或對共犯的實行從屬性、要素從屬性的通說定性,或多或少都是傳統而守舊的。這些碎片式的研究在制式思維、通說立場的裹挾下,使得共犯論缺少了新意和活力,氣氛古板而沉悶。與理論界存在的問題不同,司法實務對共犯從屬性問題的把握,則呈現出共犯的實行從屬性尚未建立、在要素從屬性的處理上又過于嚴格的“兩極化矛盾”。綜上,共犯從屬性的研究大有作為。本書希望通過對共犯從屬性問題及相關共犯基礎理論的體系性研究,為共同犯罪的理論發展注入活力,為司法實務中共犯的定罪處罰,以及社會發展變化下共犯呈現出的新特點,提供刑法教義上的指引和支持。

秦雪娜 ·理論法學 ·23.7萬字

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
會員

《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以“規范—類型”為線索,將類型化的思考貫穿到刑法的整個體系之中。沿著“規范觀的確立—規范的形成—規范的適用”這條理論脈絡,《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非常自然地將類型思維的考察,與構成要件理論的成長、刑事立法中的規范形成、體系構建、技術選擇及刑事司法中的法律解釋、類推適用等問題連接起來,形成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展開。《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的主要特色與價值體現在:首先,對類型思維之基本特質的揭示。以往,法學界特別是刑法學界為熱衷的仍是概念式思維。這可從三段論的涵攝邏輯中窺得一斑。本研究較為系統、充分地揭示了類型思維之于概念思維的補充價值。其次,對類型思維在刑事立法論上的功能予以開拓性討論。以往,法學方法論(刑法學方法論)為注重的,乃是法的適用及其解釋。然而,刑法學絕非僅是司法裁判之學,立法方法論的缺席,使其理論構成呈現出“跛足”的狀態。《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認為,不僅要關注既存規范的意義闡釋,也要關注刑法規范的形成過程。特別是,這一過程蘊含的經驗、技巧與規律,完全可能成為推進方法論思考的重要契機。后,對類型思維在刑法適用上的價值予以了探索。這主要表現為類型思維與刑法解釋、類推及概括條款、不確定概念的適用之間的貫穿性思考。

杜宇 ·理論法學 ·23.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辽县| 阿合奇县| 霸州市| 泰兴市| 通州市| 林州市| 汕尾市| 临清市| 安溪县| 东台市| 运城市| 徐水县| 泊头市| 阆中市| 平潭县| 什邡市| 古丈县| 大田县| 湘阴县| 诸暨市| 德昌县| 崇明县| 乐山市| 东乌珠穆沁旗| 志丹县| 依安县| 望城县| 西乌| 金寨县| 阳东县| 通道| 龙游县| 衡东县| 顺义区| 武强县| 阿克苏市| 清水河县| 盘锦市| 偏关县| 玉树县|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