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套書第39期圍繞“律法與政治哲學”的論題展開。收錄主題性譯文六篇,分別探討希伯來圣經中的政治哲學及律法觀念,以不同角度解析《創世記》、《出埃及記》、《士師記》、《以斯帖記》等篇章。史應勇教授的論文以文獻學的方式比較了鄭玄與王肅的《論語》注疏。劉振博士的論文《自然與基督教的權威性》解讀黑格爾的論文《基督教的權威性》,探討哲學與宗教的關系。“舊文新刊”部分收入中西交通史名宿方豪先生的《拉丁文傳入中國考》。
彭磊 ·理論法學 ·17.2萬字
財稅憲制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在財稅法律體系中,以稅收法治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制度、以預算法治為主體的財政支出制度、以財政監督為主體的財政控權制度構成了財政法治核心的基本框架。在這之中,以財政監督為中心的財政控權制度是廉能政府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法治新時代的公共財政監督》積極提煉和倡導財政控權理論,結合實踐進行交叉研究,以國際比較、中國語境和法治路徑建構作為邏輯主線,探討公共財政監督的法律理念、基本規則和中國公共財政監督法治化路徑。
劉劍文 ·理論法學 ·24.6萬字
知識產權的創新和應用、保護逐漸成為了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的有力工具以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然而,由于政策、人員、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在知識產權的創造和實際轉化、應用上,仍然存在較大的困難。結合實際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本書剖析了知識產權轉化應用的常見方式和程序,并分析了導致科技成果轉化不暢的因素。
吳漢東 ·理論法學 ·53.1萬字
家事法為親屬法(婚姻家庭法)和繼承法的統稱。《家事法通義》包括緒論和本論兩部分。緒論闡述家事法的概念和特點、家事法的功能、家事法與民法其他部分的關系、我國家事法的發展。本論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為婚姻家庭法,下卷為繼承法),分別以婚姻家庭法和繼承法的立法體例為線索,按照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的章節,根據親屬法(婚姻家庭法)和繼承法的理論體系、制度原理以及立法資料、研究成果、司法實務,以法解釋學的方法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的條文逐條闡釋,以適應學習、宣傳、研究、適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的需求。
郭明瑞 ·理論法學 ·34.3萬字
在司法實踐中,沒有國家會對輕微危害行為一律給予刑罰制裁。不處罰輕微危害行為,意味著需要確定犯罪成立的量度,是為犯罪定量。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為犯罪定量確定了法律依據,具有出罪與入罪雙重功能。作為但書理論根據的社會危害性理論,是主觀判斷與客觀判斷、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有機統一。在構建犯罪構成論體系時,應當包含體現犯罪量度的要件。但書規定對界定排除犯罪性行為是否過當,對預備犯、未遂犯、中止犯的處罰范圍以及既遂犯的處罰類型,以及對共同犯罪中的共謀共犯、幫助犯與教唆犯的處罰范疇等,均具有直接影響。以但書為依據,在具體犯罪的定量上應堅持立法定量與司法自由裁量并行原則。適應但書定量需要,應對我國刑法中的罪刑體系加以改革及完善。
彭文華 ·理論法學 ·34.1萬字
本書圍繞以下論點展開論述:我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于我們來說,法治更是一個好東西,也更加不可或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說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今天,我們可以從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得出明確的結論:沒有法治,就沒有社會主義。我們正在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依法治國,能夠充分體現人民的主體地位,這三者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同時,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也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只有這樣,中國才會建設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法治的甜蜜果實。全書分成4編共11章,分別就法治建設的“源流”“困境”“結構”和“爭論”等內容進行鋪陳論證,有相當的說服力,有利于澄清學術界一些模糊認識,具有較大出版價值。
佟德志 ·理論法學 ·13萬字
1898年,大學堂開,北京大學誕生。1904年,法律門啟,北京大學設立“法律門”。2018年,甲子兩度,又逢戊戌,北京大學迎來了建校120周年。為顯拳拳之意,法學院諸位同仁,奉獻佳構,聯綴成冊,以資紀念。校慶之期,亦是反思之時。開啟法律之門,培養法學人才,推動法制變革,建設法治社會,已經一百多年,此間我們收獲了多少牢不可破、深植民眾精神之中的法治成就?在努力路上的法律人共同體中,法學教師是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站在法律門內,執鞭講臺,培育法學學生、研究法學問題、闡發法學理論、推動法治進步。這本文集就是北大法律學人思想的一個橫截面,是生生不息的中國法律思想長河中的一個凝固的瞬間。我們期待通過這本文集,與廣義上的法律人,分享我們的思考,展開真正的對話與交流。
北京大學法學院 ·理論法學 ·69.9萬字
《東南法學》是由東南大學法學院創辦的連續性學術出版物,每年兩輯,分為春季卷和秋季卷。本刊立足獨立的學術研究,密切追蹤理論前沿,積極關注法治實踐,旨在推動法治建設與法學研究的繁榮與發展。自創刊以來,本刊以交通法、工程法、醫事法、法律大數據研究為辦刊特色,目前設有“名家講壇”、“特色學科(交通法、工程法、醫事法、法律大數據)”、“青年論壇”、“法學教育”和“外國法譯叢”等多個板塊。
劉艷紅 ·理論法學 ·20.4萬字
《當代浙江學術文庫》是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集中推出學術精品、集中展示學術成果的一個窗口。浙江省社科聯采取“鼓勵申報、專家評審、資助出版、社會館藏”的形式,每年遴選反映浙江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優秀原創學術成果的書稿,以“當代浙江學術文庫”的方式分期分批出版,及時向社會傳播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發現、新進展,努力實現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發展、大繁榮,推動浙江“文化強省”建設。組織出版《當代浙江學術文庫》是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扶持學術精品,推進學術創新,打造當代浙江學術品牌的重要探索。《當代浙江學術文庫》將堅持學術標準,倡導學術規范,展示浙江特色,不斷推出浙江學術的最新成果。
張挺 ·理論法學 ·10.6萬字
本書揭示了大數據環境下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的特點及其對于傳統刑事法律體系的實體影響與沖擊,從整體上反思了大數據環境下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必要性、可行性、建構路徑等,對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的制裁思路和大數據環境下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體系構建進行前瞻性的思考,闡述了大數據環境下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體系應當具有的技術特征和法律規范方向,為具體立法規則的起草、司法解釋的起草提供指導思想、理論基礎和切入點,也為個人信息保護的刑事立法完善提供理論依據和建議方案。
于沖 ·理論法學 ·16.4萬字
本書共分為六個專題,分別是“為什么要學習法律人類學方法”“什么是法律民族志”“什么是田野調查”“什么是擴展個案”“什么是日常個案”“從田野調查到法律民族志”。這些專題涵蓋了學科性質、發展脈絡、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基本觀點以及如何適用于當前中國本土法治實踐等中外法律人類學的基礎問題,不僅描繪出法律人類學的學科樣貌,還探討了諸多學科前沿問題。
王偉臣 劉順峰主編 ·理論法學 ·10.1萬字
本書既從理論層面上,對影響反歧視法實施的因素、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工傷認定標準、國家對個體養老應承擔的責任等進行了中肯分析,又從實踐層面,分析了工傷保險條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實施效果;通過數據建模直觀又形象地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權保障水平進行了定量分析;還討論了我國立法轉化國際勞工標準之選擇,深入解讀了北歐勞動法最新演變并預測其未來變化。
蔣月 ·理論法學 ·20萬字
本書系統闡述了中國當代法治文化的研究現狀,區分了法律文化、法制文化、法治文化三者的界限,地探討了法治文化的理論體系及其若干基本關系,提出并論證了法治文化的基本內涵和研究范疇、法治的基礎是人性、法治應當順應人性的發展等學術觀點;探討了隱性采訪合法與否的界限以及社會新聞、法制新聞與法治新聞的聯系與區別,提出并論證了傳媒與司法關系的實質是權利與權力的關系、記者的采訪權是一種社會公共權利,以及不可高估傳媒對司法公正的影響等學術觀點。
劉斌 ·理論法學 ·23.5萬字
海洋,地球上最大的單一生態系統,卻正遭受著人類活動的侵害。保護海洋,國際社會在行動,新的海洋保護區不斷被設立,但全球海洋仍在持續退化。聯合國正在主持制定新的國際文書,以加強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從國際法學的視角看公海保護區,缺少概念界定,充滿爭辯,本書將帶您縱覽現有公海保護區實踐與法律規范,深入剖析公海保護區的國際法概念。
邢望望 ·理論法學 ·24.9萬字
本書收錄了30個國家的紅十字會/紅新月會法,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西班牙、瑞士、馬爾代夫等。雖都以《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為基礎,但又各有千秋。對于我國紅十字會法的起草、修訂與研究,有著重大的參考價值。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 ·理論法學 ·10.9萬字
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來,我國政府緊急采取了各項有效措施進行阻斷防控。與此同時,疫情也給勞動用工、買賣租賃、商業服務、建設工程、國際貿易等經濟領域造成了極大沖擊,企業經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司法實踐中,這種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否作為不可抗力或情事變更的適用情形影響合同的履行,乃至調整或終止合同,免除當事人的債務不履行責任,存在著不同的意見,也給司法審判造成了重大的困擾。《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學理評述、司法案例與法律政策》提煉總結了國內十余年來有關不可抗力和情事變更的典型司法案例,并匯編了國內各級法院發布的有關疫情防控時期的民商事糾紛審理的司法文件,旨在給國內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疫情的相關審判業務和訴訟業務提供指引,促進相關領域糾紛的妥善解決。
李昊主編 ·理論法學 ·49.3萬字
書稿旨在探索法治理論,總結法治經驗。著重研究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司法保護法律問題。
金彭年 ·理論法學 ·48.2萬字
基層司法實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重要基礎,本書設“基層訴訟制度研究”“基層民事司法制度研究”“基層刑事司法制度研究”“社區矯正研究”四個專題,收錄了2023年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層司法能力研究中心”和“社區矯正研究中心”年會論文。具體論述了我國近年來民事司法與刑事司法改革中的熱點問題;深入探討了“民營企業刑事合規制度研究”“認罪認罰制度適用”“未成年人社區矯正適用”等問題;全面分析了新時代公平、公正的訴訟規則的制度定位;從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社區矯正等方向對司法改革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書可作為法律碩士研究生學習的參考用書,對基層司法實務部門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鄧中文等編著 ·理論法學 ·18.2萬字
本書是一本建基在作者三十余年法律教學經驗之上的著作,以簡明、平實的語言,向法科生乃至社會大眾介紹法律的基本構造。作者從法律創造的基本方式入手,將不同部門的法律橫向拆解,提煉出法律構成的基本元素,剖析這些元素如何在成文法、判例法及監管規則中相互作用、發揮效力,并進一步揭示法律因何變得復雜,以及由此引發的錯誤和造成的混淆。作者深入淺出地道明了紛繁復雜的法律規則之中包含的共同元素,并指出其中哪些至關緊要,哪些徒有其表,哪些又造成了舛誤缺失。全書以實證主義的解構式進路,幫助初學者理順法律思路,開啟一扇洞悉法律精義的大門。
(新家坡)劉啟揚 ·理論法學 ·12.4萬字
國際條約在中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問題備受學術關注,也長期困擾實踐。其根源在于中國憲法對國際條約與國內法關系的“失聲”。本書旨在透過基于一手資料的實證研究,把握國際條約與中國國內法關系的現狀,發掘其中的問題,為制度設計提供依據。本書特色鮮明:一是從立法、執法和司法角度全面考察國際條約在中國法律體系中的實際地位;二是梳理世界193個國家的憲法如何規定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的關系,以資參照;三是從憲法、立法、司法層面體系化地提出完善中國制度的具體建議。
戴瑞君 ·理論法學 ·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