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門著作,也是中國茶史上第一次系統完整地將茶學精神與美學精神相結合的重要歷史文獻。《茶經》三卷共十篇,詳細論述了茶的起源、采制、熬煮,茶器、茶人、茶事,以及品茶、茶道等,將茶事變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種人人可以享受的,悠然自得、寧靜淡然的人生滋味。茶,是生活。茶,在當下。禪茶一味,平平和和,清清淡淡,矜持自愛,怡情悅性,溫厚宜人。茶之道,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不如吃茶去。
陸羽 ·古籍整理 ·8.6萬字
《三國志》是我國著名史學家陳壽撰寫的史學名著,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后代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周瑜等都有記載。《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為“前四史”。當時已有“良史之才”的稱譽。
張文強譯注 ·史類 ·15.7萬字
本書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于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后世稱此書為“家教規范”。從總體上看,《顏氏家訓》是一部有著豐富文化內蘊的作品,不失為民族優秀文化的一種,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我們今天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
顏之推 ·國學普及讀物 ·11萬字
一部《素書》定乾坤。據史料記載,沒有威儀、武功的張良能夠成為“王者師”,正是憑黃石公所傳的《素書》屢施奇計,幫助劉邦定下漢朝的江山。《素書》為語錄體,僅6章,132句,1336字,辭短意深,字字珠璣。它以道、德、仁、義、禮為洞察人性、立身、治國的根本,直至今天,仍不乏啟迪作用。這次收入三全本系列,約請專家審慎校訂原文,以題解、原文、注釋、譯文、解讀的形式,進行全面闡釋,讓這一千古奇書的閱讀之旅輕松有趣。
張景 張松輝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4.8萬字
《列子》,道家學派著作,相傳為列子所撰。列子,生卒不詳,名御寇,戰國時期鄭國人,主張虛靜無為,獨立處世,善于修身養性。《莊子》中有其事跡傳說,西漢劉向《列子傳》謂“其學本于黃帝老子”,屬道家學派。《列子》共八卷,《漢書·藝文志》有著錄,今本已非原書,約成于晉太康二年后。內容形式多為神話、傳說、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語便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匯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學思想,以《天瑞》、《力命》、《楊朱》三者為最。主旨為萬物生于無形,變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規律。《列子》有晉人張湛作注。唐天寶年間詔號為《沖虛真經》。北宋景德年間加封“至德”,號曰《沖虛至德真經》,列為道教重要經典之一。
葉蓓卿譯注 ·子部 ·13.8萬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成語大多源于歷史事件,不僅是中華五千年的智慧結晶,也是前人生活經驗的總結積累,閃耀著先輩智慧的光輝。《中華成語典故全鑒》對所收錄的成語從釋義、出處、典故三方面進行了講解,讀者朋友們不僅可以將其當成一本有趣的故事書來讀,還能夠從中學到知識,掌握更多成語,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恰當地使用。
楊敬敬解譯 ·國學普及讀物 ·17.6萬字
《墨子》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奇書。墨子,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其墨家學說在當時與儒家并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并且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李小龍譯注 ·集部 ·13.5萬字
《古今圖書集成》,原名“文獻匯編”或稱“古今圖書匯編”,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與侍讀陳夢雷等編篆的一部大型類書,康熙皇帝欽賜書名,雍正皇帝寫序,為此冠名“欽定”。編歷時兩朝二十八年,采集廣博,內容豐富,被稱為“古代百科全書”,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成的著作。
金開誠 ·史類 ·3.2萬字
《百戰奇法》,又名《百戰奇略》。約成于北宋末,清人偽托明人劉基著,是“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一。本書以《武經七書》等古代兵法為依據,以五代前的戰例相印證,將戰爭諸方面概括歸納為100個題目,分條論述戰法。指出“用兵之道,以計為首”,對軍事斗爭中的對立統一關系,諸如強與弱、眾與寡、攻與守、進與退、勝與敗、安與危、利與害等,分篇立論,對比分析,說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該書簡明扼要,事理結合地論述用兵之道,頗具特色。
劉永海評注 ·古籍整理 ·16.9萬字
《鬼谷子》一書是其后學者根據其言論整理而成的,這部兩千多年前的謀略學巨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奇葩,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之禁果,曠世之奇書”。其思想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學、情報學等多種學科,是一部可以被廣泛解讀的著作。它一直為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于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深影響今人,享譽海內外。
(戰國)鬼谷子 ·國學普及讀物 ·12.4萬字
《荀子》不僅僅是對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更兼采了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諸家學說中的思想成分,郭沫若將《荀子》與《孟子》、《莊子》、《韓非子》并列,稱為先秦文學的“四大臺柱”。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荀子 ·國學普及讀物 ·15.9萬字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給兒子及后世的訓示,是一本有關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的書籍。作者在考科舉之前由相命之人孔先生推測其未來功名,結果都一一應驗,因此他認為命運不可改變,且他將于53歲壽終,且無子嗣。然而之后于1569年遇見云谷禪師,云谷禪師告訴他。命運可以通過積極為善、助人而改變,于是他開始發愿做善事,不僅活到了74歲,還有了兩個兒子,并于69歲那年寫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的作者其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
(明)袁了凡 ·國學普及讀物 ·1.2萬字
《國學常識:你不可不知的文學典故》介紹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以及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學遺產。從上古時代的神話到先秦諸子散文,從兩漢辭賦到魏晉風骨,從大唐盛世到元代戲曲、雜劇和明清小說。古代文學是華夏文明的瑰寶,本書旨在普及國民的文學常識,尤其是培養青少年的文學素養、增加國學知識。本書系統地匯編了課本內外的文學常識,緊緊圍繞中高考的需要,在擴展學生閱讀的同時,又可作為輔助閱讀語文教材的簡易工具手冊。
文淵 ·國學普及讀物 ·15.7萬字
《了凡四訓》本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訓子書,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親身經歷闡述命由我作、善惡報應之理,使得該書一問世就成為最受歡迎的家訓之一,風行四百多年。時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鮮活。本次以1922年佛學推行社發行,上海中華書局承印的《袁了凡先生四訓》中的原文為底本進行校勘、注釋、翻譯、評注,并附錄《袁了凡居士傳》《云谷大師傳》《功過格》。全書不出校記,注釋力求詳盡,翻譯盡量直譯,評注立足原文并結合歷史事例進行解讀和闡發,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凡四訓》。
張景 張松輝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5.8萬字
此書是其代表作《東晉門閥政治》《秦漢魏晉史探微》之后唯一的研究新論。此項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五胡十六國這一破壞性特別突出的時代得以結束,歸根結柢是五胡日趨融合,其主要部分終于陸續積淀在農業地區而被漢族文明逐漸同化之故……但是,在這漫長過程行將結束而又尚未結束的時候,為什么是拓跋部而不是別的部族擔當了促死催生的任務呢?這就涉及拓跋部的歷史定位問題和北魏政權定位問題。”特別要強調的是,作者真正著手是在90年代后期開始的,古稀之年又大病之后,用他的話說,自己是“衰年涉入拓跋史題,甚感力不從心”;眾所周知,研究拓跋史又資料奇缺,“結論難下”,存在大量史實上的“模糊區域”,田先生決心拓荒,“近年以來,由于未見有多少新史料出現,史學界在這方面探索的熱情顯得比較消沉。我希望自己所盡的綿薄之力能引起更多有志者的興趣,共走探索之路。”
田余慶 ·工具書 ·18.9萬字
“算經之首”,中國古代算法的扛鼎之作。一部與現代數學的主流思想完全吻合的中國數學經典著作。與古希臘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并列為途徑方法大不相同的、東西輝映的世界兩大數學體系的代表。《九章算術譯注》對《九章算術》進行白話的翻譯和注釋,是具有堅實學術基礎的普及性讀物。內容簡介:《九章算術譯注》是一部數學問題集,全書分為方田(面積、分數計算)、粟米(比例)、衰分(配分比例)、少廣(開平方、立方)、商功(體積計算)、均輸(復雜的配分比例)、盈不足(盈虧)、方程(線性方程組)、勾股(勾股計算及測量)等九章,共246問,故稱“九章算術”。其內容涉及算術、代數、幾何等諸多領域,并與實際生活緊密關聯,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數學觀和生活觀。作者簡介:曹純,從事編輯工作。文理皆長,在古代文史方面基礎扎實、閱讀深入,曾精研“前四史”、《戰國策》、《資治通鑒》、《水經注》、《考工記》《夢溪筆談》《閑情偶寄》等古代歷史、科技與文化類經典。曾發表中英文論文數篇于國內權威期刊和國外SCI著名學術期刊。
曹純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4.9萬字
《傳習錄》是研究修習陽明心學的重要的著作,幾乎包含了王陽明的全部哲學思想及其重要主張,堪稱王門之圣書、心學之經典。陽明的弟子后學,大都通過《傳習錄》而成為陽明心學的信奉者或擁護者。錢穆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做學術演講時,曾把《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七部書稱為“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蔣介石稱《傳習錄》為其終生喜愛之書,曾自述:“我早年留學日本的時候,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都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后,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于是他后來就把王陽明“當作導師崇拜”,將《傳習錄》作為其“終生的精神食糧”。
(明)王陽明著 錢明 孫佳立注 ·國學普及讀物 ·13.8萬字
《了凡四訓》本為明朝思想家袁黃的訓子書,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獨立成文,而義理又一以貫之,講述“趨吉避兇”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福得福,善報無盡。該書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學說,運用因果報應、福善禍淫之理,闡明忠孝仁義、諸善奉行以及立身處世之學。通過對此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感性的認識,從而一窺儒、佛、道三家之學的梗概;同時也對我們個人品格的修養大有助益。
尚榮徐敏 趙銳評注 ·子部 ·11.8萬字
《愛經》由中國著名“雨巷詩人”、翻譯家戴望舒所譯,《愛經》是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最具爭議、屢遭查禁的情愛詩典。作者以神的名義宣講愛的藝術,啟迪男子如何虜獲意中人,女子如何誘惑男子,譜寫一曲長久的戀歌。在他的筆下,愛情是那么明媚可愛,雅致得無與倫比。《愛經》是一幅十分奇異明艷的歷史畫卷,血腥和刀光隱退無形,只余癡纏的男女在呢喃私語。在充滿嗜血和征服的羅馬古代史背后,綺麗的兩性生活史猶如乍現的荒漠甘泉,讓人耳目一新。
(古羅馬)奧維德 ·古籍善本 ·58字
《洗冤集錄》原作者為南宋提刑官宋慈。全書內容自“條令”起,至“驗狀說”終,共五卷、五十三條,主要包括:宋朝關于檢驗的條令、驗尸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法醫現場學、尸體現象、生前傷與死后傷區別、機械性窒息、機械性損傷、碎尸檢驗、交通損傷、獄中死亡、火燒死和湯潑死、中毒死、病死、針灸致死、尸體發掘、救死方以及法醫婦產科學、法醫昆蟲學等。可以說,《洗冤集錄》涉及了現代法醫學的大部分領域,不僅記載了案例和檢驗方法,而且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相關檢驗原理和經驗,是一部早期的、系統的法醫學著作。
黃瑞亭 陳新山譯注 ·古籍整理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