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海洋世界里生活著不計其數的奇妙成員,它們在長期的適應演化過程中,以錯綜復雜的關系編織了一張龐大的生態網。本書從海洋動物引人矚目和有意思的生物特征出發,揭示了其生存和繁衍的規律,向我們展示了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也展示了海洋世界的無限神奇與獨特魅力。該分冊著重描繪了海洋生物億萬年來進化具備的生命奇跡,適合廣大中小學生及科普愛好者閱讀。
屠強等編著 ·生態環境 ·8.6萬字
海洋世界里生活著不計其數的奇妙成員,它們在長期的適應演化過程中,以錯綜復雜的關系編織了一張龐大的生態網。本書從海洋動物引人矚目和有意思的生物特征出發,揭示了其生存和繁衍的規律,向我們展示了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也展示了海洋世界的無限神奇與獨特魅力。該分冊著重描繪了海洋生物令人驚詫的生存本領,適合廣大中小學生及科普愛好者閱讀。配套教輔和服務
屠強等編著 ·生態環境 ·9.1萬字
《科學家或許是錯的·大地與海洋》是一本面向小學生中高年級的科普書。生活在地球大家庭里的我們每天都與大地、海洋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為什么與其他星球不同,為什么我們只能生活在地球上,海洋這么大、這么深,里面似乎藏著很多秘密,而這些秘密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影響,本書正是從這些方面入手,結合科學家的論斷,向小讀者介紹大地與海洋,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及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意識,鼓勵孩子們勇敢地提出問題,并嘗試著尋找答案。
徐牧心 李敏 ·生態環境 ·3.9萬字
本書是一部實用性極強的中國地理百科全書,包括中國地理環境概述、中國自然區的劃分、中國各省級區域三部分。
任嘯科 文若愚 ·生態環境 ·40.5萬字
本書從了解地理學、認識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等三個方面講述了地理學的歷史與發展、氣候、地貌、陸地水文、植物地理、農業地理、工業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地理信息、地理學的應用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體系,呈現了地理學這一學科的基本面貌,展示了一個豐富立體的地理學世界,對提高讀者在地理學方面的素養、普及地理學知識起到推動作用。
王恩涌 許學工 ·生態環境 ·12.9萬字
本書為廣大讀者打開一扇了解中國的窗口,是一部幫助讀者快速學習和掌握中國地理知識的工具書。全書分為中國地理環境概述及八個自然區華北區、內蒙區、東北區、華中區、青藏區、西北區、華南區、西南區,共九章,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行政區劃、人口與民族、歷史文化、地貌、氣候、經濟、旅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展示悠久的中華文明淵源、壯美綺麗的疆域風光、地域分異明顯的環境資源、因地制宜的工農業生產和趨于完善的交通運輸網,還有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分層次、多角度解讀中國自然和人文地理。并設置了民間傳說、當地風俗特色、名品制作工藝等相關鏈接,對中國地理知識加以延伸拓展,力圖使繁雜的地理知識形成有其起源背景、地域特點、系統的有機整體,方便有不同閱讀需求的讀者學習掌握。同時,本書配入與文字內容相契合的精美圖片,通過與版式的有機結合,讓地理知識變得鮮活,陪伴讀者開始一次愉快的中國地理風情之旅。
任嘯科 ·生態環境 ·57萬字
在斯文·赫定所處的年代,人類對地球的探索還沒有全部完成,“征服地球”依舊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斯文·赫定結合自身多年探險經歷與歷史上其他著名探險家的事跡,描繪了一幅人類如何勇敢地挑戰自然、探索未知區域的畫卷,在人類立足地球、放眼太空的今天,這樣的經歷和探索精神依舊值得回味。在這本《從南極到北極》中,讀者可以看到斯文·赫定從歐洲一路往東,橫跨亞洲大陸到達中國、日本,穿越沙漠,翻越高原,登上冰山之巔,九死一生的豐富經歷,還可以看到對他產生影響和激勵的先行者哥倫布、利文斯通、斯坦利、富蘭克林、沙克爾頓等人在全球各地的精彩故事。
(瑞典)斯文·赫定 ·生態環境 ·27.1萬字
本書是暨南大學資環所研究所在2015年和2016年藍皮書的基礎上推出的第三本低碳發展藍皮書,內容涉及生態補償、碳排放交易和碳排放峰值等理論和現實的前沿問題,是同行學者、官員及企業了解政策與學界結合的一個重要窗口。
張捷 ·生態環境 ·17.3萬字
本書為“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分冊之一。本書主要介紹水對我國文學藝術(包括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楹聯等文學形式和書法、繪畫、音樂、戲劇、雕塑、建筑)等方面的重大影響和作用。本書適合于水利行業職工、水文化研究學者、社會大眾的閱讀。
朱海風 史月梅 張艷斌 ·生態環境 ·27.4萬字
本書屬于“圖說中華水文化書系”的分冊之一。整套書系采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了中華歷史文化中獨具魅力的水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書主要介紹了在文學、戲曲、美術等等藝術作品中貫穿的水文化,主要包括:水與詩歌、水與散文、水與小說、水與戲曲、水與繪畫、水與書法、水與文字、水與雕塑、水與音樂。
朱海風 張艷斌 史月梅 ·生態環境 ·11.5萬字
本書從系統論視角出發,運用危機管理理論、社區治理理論、自組織理論,從社區自組織能力建設的視角出發,對社區災害管理的內在規律進行深入認識和剖析。提出社區防災減災自組織能力建設的機制設計,并在社區開展試點,再次對社區防災減災能力進行評價。本書通過對比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提升社區防災減災自組織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
陳旭 王胡林 盛丹萍 ·生態環境 ·12.4萬字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可我們對他們又了解多少呢?《動物面對面》將帶領我們領略陸地動物奇特有趣的生存本領,了解水生動物鮮為人知的奇聞怪事,欣賞昆蟲世界別具一格的才藝比拼,見識鳥類王國各有千秋的別樣智慧!《動物面對面》在內容上突出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文學性!并通過150多張精美圖片、150多個知識點,為孩子們帶來視覺和文字上的雙重盛宴。讓我們跟動物來個面對面吧!
北京永佳世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生態環境 ·3.4萬字
本書為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科普創作作品。書中通過6個主題向讀者普及了節電、節水、節氣、節材、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等環保節能知識。以通俗易懂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密切結合人們日常生活的實際例證向讀者講述節能減排的常識。本書對提高人們的環保節能意識,形成節能環保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書特別適合向小學生推薦,作為他們的科普讀物。
趙先美 ·生態環境 ·5.9萬字
《細粒沉積與頁巖氣生儲——以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為例》總結了國內外頁巖氣的研究現狀和存在問題,介紹了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的細粒沉積發育與頁巖氣的成藏條件,介紹了山東省和渤海灣地區上古生界的地層發育、細粒沉積體系、巖相古地理、泥頁巖的生烴條件和保存條件,并總結了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頁巖氣的有利勘探前景。全書內容包括頁巖氣的地質、資源、沉積、生儲和勘探開發等多個方面,對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頁巖氣的理論研究和勘探開發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細粒沉積與頁巖氣生儲——以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為例》可供從事沉積學和非常規天然氣理論研究和勘探開發的科研人員閱讀,也可供從事頁巖氣能源研究的開發人員和石油、地質、礦業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孟彥如 姜楠 李磊 ·生態環境 ·4.7萬字
從鉆木取火、結繩記事的遠古時期發展到今天的虛擬網絡和數字時代,人類整整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在這數千年里,我們所經歷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生命是奇妙的,創造生命的自然、地球和宇宙更是神奇。在這神奇瑰麗的大千世界,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本書章節內容:第一章:海洋的謎團;第二章:陰影籠罩下的海域;第三章:海洋文明的遺跡;第四章:失落的沉船與神秘的島嶼。本書以最生動的文字,最縝密的思維,最精彩的圖片將這些令人費解的神秘現象的奧秘娓娓道來,與您一起探索種種撲朔迷離的科學疑云。
馬云飛主編 ·生態環境 ·8.1萬字
本書展示了在綜合分析統計數據和文獻資料基礎上,對中國北方荒漠化形勢嚴峻的內蒙古、寧夏和新疆三個典型省區荒漠化現狀、成因、危害、自然特征、社會特征及防治工作進展實地調研與資料分析的結果。三地荒漠化問題突出、危害顯著、防治工作任重道遠。三地荒漠化成因各異。內蒙古主要由混亂無序的牧區經濟政策失誤和經濟行為等人為因素造成;寧夏南部過度墾殖導致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加劇,中部嚴重的濫墾、濫牧、濫采、濫樵等造成草原沙質荒漠化急速發展,北部灌區和中部零星灌區灌溉措施不當使土壤次生鹽漬化加劇;新疆氣候變化導致水資源配置變化,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過度墾殖、放牧、樵采等是誘發和強化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胡躍高 保母武彥 ·生態環境 ·25.9萬字
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從未被我們真正地欣賞過,人們尚未充分領略它的美好。BBC歷時4年拍攝的鴻篇巨制——紀錄片《地球脈動》(PlanetEarth),通過開創性的拍攝技術,用鏡頭記錄下了地球上那些美妙至極又令人驚嘆的神奇畫面。本書是紀錄片《地球脈動》的同名圖書,也是對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自然歷史類影像項目的永恒記錄。本書對我們的地球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展示了400多幅從紀錄片中精選出的畫面,這些畫面中既有各類自然奇景,也有不同生態環境中的野生動物,同時還展現了部分人類從未記錄過或拍攝過的動物行為。請做好準備,讓我們隨著極具故事感的畫面,開始一段特別的世界自然棲息地之旅。
(美)阿拉斯泰爾·福瑟吉爾 ·生態環境 ·14.4萬字
這是一本面向廣大市民的垃圾分類知識普及讀物,旨在響應政府關于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號召,在市民中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全書由第一章《怎么給垃圾分類》、第二章《家庭垃圾分類》、第三章《辦公場所垃圾分類》、第四章《公共場所垃圾分類》、第五章《垃圾的回收與利用》等內容組成,從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垃圾分類著手,采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廣大市民講解垃圾分類的科學的方法,回答常見的垃圾分類的疑問。
《市民垃圾分類指南》編寫組 ·生態環境 ·7392字
本書共五個單元,分別介紹了在中國生長的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類和真菌。不僅介紹了各類植物的特性,而且介紹了每種植物在中國的分布范圍,并配以實物圖片,詳細地解說,兼具科學性、思想性和可讀性。
陳彥生主編 ·生態環境 ·8.1萬字
人類會根據天氣來實現自己的設想,天氣可以不加理睬,能夠助攻,也會反噬。本書的作者勞倫·瑞德尼斯,以極富創意的圖文寫作和銅版照相凹版蝕刻技術,采樣了與天氣有關的探險故事、社會新聞、歷史事件、民俗傳說和科技應用,混編出幾千年來人類與天氣之間的張力糾葛。從靠近北極的島嶼到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從歐洲小冰河期的獵巫到越戰時扭轉局勢的“造雨計劃”;從試圖人為改變氣候的地球工程到《老農歷書》的天氣預測公式——本書以無法歸類的創造力,帶我們在萬花筒般的視野中,觀察天氣于恒常和異常之間的瞬息萬變——至今,它們仍然以不確定性、可能性和復雜性,吸引和困惑著每一個人。
(美)勞倫·瑞德尼斯 ·生態環境 ·61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