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鄭偉達教授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臨床特聘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主任委員,幼承家學,又師承名中醫呂炳奎先生,臨床經驗豐富,在中醫腫瘤治療方面尤有特色。本書為其經驗的首次系統整理。本書系統整理了鄭偉達教授行醫40余年以來在中醫內、外、婦、兒科積累的寶貴經驗,每病設:病因病機、辨證論治、論治要點、常見證治、臨證權變、應用例案、筒便驗方等欄目,詳略得當,個人特色突出,切合臨床實用。
鄭偉達 ·中醫 ·87.9萬字
自2017年11月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組織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統一考核。為幫助考生順利通過考試,我們組織專家編寫了這套《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關系列》。作者經深入解讀最新大綱、剖析歷年真題后,估測出真卷的考點分布,力求為考生還原最真實的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環境,使考生在備考前對大量習題進行充分練習,從而全面了解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補缺。本書包含11個學科2500道題,每題附有參考答案和解析,方便考生逐步建立自己的解題思路,高效復習。
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命題研究組編 ·中醫 ·50.1萬字
光輝燦爛的古代中原文明誕生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中醫藥學的源頭就在中原。在南宋結束以前,中國醫藥文化的中心一直在中原,可以說在那漫長的古代歲月里,中原醫學的發展就充分代表了中醫學的發展道路。因此,研究中原醫學對探討整個中醫學的發展歷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第一部系統研究中原醫學的著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許敬生 徐江雁主編 ·中醫 ·55.3萬字
本書對五十余位上海籍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上海市名中醫以及活躍在膏方門診第一線的中醫師臨床應用膏方經驗和驗案進行總結和梳理。每位醫家按個人簡介、臨床經驗、防治優勢、醫案精華四部分撰寫。內容豐富實用,對臨床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對中醫藥愛好者學習膏方提供參考。
吳銀根 王慶其 顏乾麟 ·中醫 ·54.1萬字
本套叢書是將古代針灸文獻與現代臨床相結合,匯總分析古代醫籍中針灸治療150余種臨床常見病證的相關文獻。文獻資料來源于先秦至清代末年的130余種重要針灸著作。通過數據庫的應用全面、準確地整理出相關內容,對各病證的取穴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出臨床治療的規律和特點,包括循經取穴、分部取穴、辨證取穴、針法灸法特點等,以求起到提綱挈領的效果,并與現代臨床進行比對,尋找異同點,最后提出合理的臨床參考處方。此書涉及內科病癥近60種,內容全面,分類準確,實用性強。
劉立公 黃琴峰 胡冬裴 ·中醫 ·62.3萬字
陸廣莘論論醫集主要圍繞健康醫學理論展開,視角獨特,內容系統全面,發前人之未發,從中可以看出一代中醫大師對中醫學的思索,其學術思想形成和發展的脈絡,更從其對健康醫學理論的論述對中醫學的本質、中醫學的未來發展有清晰的認識。本文集匯集陸老的全部論文,對其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有一個全面、系統地整理與總結,對其學術思想傳承、中醫學的理論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陸廣莘 ·中醫 ·58.5萬字
本書系統論述了作者30多年來傾心研究的補腎活血法理論、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通過挖掘、整理、論述中醫古籍文獻中補腎活血法理論淵源、理論形成,并展示補腎活血法基礎研究成果以及補腎活血法在現代各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傉摬糠株U釋了補腎活血法的概念、理論淵源和現代研究解析;各論部分分述了補腎活血法在各個系統疾病中的具體應用。本書編撰內容兼具創新性和實用性,有利于廣大讀者借以了解和掌握補腎活血理論,進一步在中醫臨床實踐中提高療效,并不斷充實和豐富中醫學的治則治法體系,希冀本書對致力于補腎活血理論工作的中醫及中西醫臨床、教研人員及中西醫高等醫學院校研究生和大學生等大有裨益。
楊明會主編 ·中醫 ·54.1萬字
朱兵為國家針灸領域“973”首席科學家,在針灸研究領域所做的處于領先地位。針灸醫學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生息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但探討這種療法的本體尚屬空白。本書從系統的視野闡述生物進化和以針灸為代表的體表刺激療法的必然聯系。可以說,沒有體表醫學,就不會有生命的健康與進化;反之,沒有進化,也無法形成構成體表醫學生物結構的要素。這也是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生命與進化的博弈!本書共分9篇26章,插圖500余幅。從皮膚發育到存在完整的內分泌-免疫系統的"腦-皮軸"理論(涉及到針灸等體表刺激療法產生對許多疾病發揮非特異調整的廣譜效應)、皮膚進化到存在抵抗疼痛的"閘門"控制(體表刺激產生鎮痛效應)和體表進化出存在"軀體-內臟"聯系(體表刺激調節內臟功能)入手,系統論述針灸效應的機制,為體表醫學的復興奠定科學基礎。作者相信:讀懂這本書,在診治疾病時可以多一種手段;讀通這本書,可以成為現代優秀的針灸醫生;讀透這本書,能夠在針灸研究領域自由翱翔!
朱兵編著 ·中醫 ·65.3萬字
脊柱微調手法體系是有系統理論指導下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提倡以最輕的手法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動運動幅度、最短的必要手法操作步驟來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最安全的醫療保障和最舒適的病人感受是本書的核心價值,以脊柱生物力學分析為核心的臨床思維方式為中醫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的表達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沈國權 ·中醫 ·88.8萬字
本書從祝世訥先生對比中西醫學的研究開始,通過展現中西醫學特征與差異,提出引入系統科學理論的必要性,總結歸納中醫學理論的基本概念元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從理論源頭進行梳理。間有老一輩科學家如錢學森等對于中醫學理論研究的指導意見,全景展現系統中醫學研究的經過與成果,可謂中醫理念研究的尖峰之做。
馬淑然主編 ·中醫 ·91萬字
本書是梅全喜教授從藥40年來對地產藥材研究的系統總結,全書分總論和各論二部分,總論部分系統介紹他在地產藥材研究上的認識、體會、做法,各論部分介紹了他圍繞50余種地產中藥開展了綜述、鑒別、化學成分、藥理及毒理作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其中很多的地產藥材研究如對三角草、廣東土牛膝、蛇泡簕、沉香等的研究成果對于指導一個中藥工作者如何開展對所關注的地產藥材的系統全面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價值。目前國內以這種形式出版的中藥專著還很少見,相信該書的出版一定會受到歡迎,其社會和經濟效益一定是顯著的。
梅全喜主編 ·中醫 ·51.4萬字
運用50年來臨床親自拍攝的典型病材實例彩色照片取代了古醫籍中文字加描繪圖像以定病位的模式,真實地記載了外科諸病的部位、范圍、形態、色澤等特點,使閱者如入其境,如睹其癥,病證一目了然,清晰易辨,對提高讀者的認病識證能力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以簡明扼要的文字全面系統總結了河南著名張八卦外科第五代傳人,先師李道洲傳統外科經驗,并融入自己幾十年來的臨床研究,給讀者一個不同于教材的治療方法。同時擷取了歷代前賢、當代諸家的學術精華,重點突出??茖2。孀C論治,創新、實用。
李明道等主編 ·中醫 ·80.7萬字
本書從中風的歷史沿革、現代認識、研究進展及辨病、辨證、中風分類、治療、方劑、藥物、病案等方面介紹了中風的診斷和治療,尤其對中風病因病機、證候特點及辨證、辨病治療,對癥治療等,從預防、治療、康復三階段、多系統進行了重點介紹.中風從總體上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大類,臨床表現以突然昏倒(或不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困難為主要特征。常見類型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又稱為小卒中),其原因多種,表現繁雜,診斷上需要一定的鑒別能力。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輔助檢查的進步,我們既往對中風的了解有所欠缺,需要隨時代發展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換代,尤其需要學習并發揚中醫特色,加強中醫藥防治中風病的研究。本書從多層次、多角度介紹了中風一病,包括其歷史沿革、中醫藥研究進展、現代認識進展及中西醫治療等多個方面,并結合多例專家醫案生動展示了臨床治療特色。我們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體會到,中醫藥的廣泛運用對降低中風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發揮了一定作用,本書旨在全方位論述中風的病因病機、中西醫對其的不同認知,把握中西醫治療方面新進展,突出中醫特色,以期服務于廣大臨床工作者。
韓輝 楊文明主編 ·中醫 ·52.7萬字
本書以“十八反”為綱,分為3篇十章,共90萬字左右。上篇介紹了基于中藥“十八反”配伍禁忌理論的歷史發展、“十八反”反藥組對的文獻記載;中篇對“十八反”相關藥味進行考證,詳述反藥藥性、功能主治、禁忌、化學成分、功效生物活性;下篇介紹“十八反”宜忌研究、同方配伍特點,集中了一千多首歷代反藥同方配伍的方劑,整理了方源、組成、用法、功效、主治、宜忌、方解、加減等內容,反映了反藥同方配伍的歷史情況。
范欣生等主編 ·中醫 ·83.3萬字
《雜病源流犀燭》,刊于1773年,清·沈金鰲著。書分32卷。卷首上與卷首下,總述脈象與主病,并附導引運動之法;卷一至卷三十,以介紹雜病為主,分臟腑、奇經八脈、六淫、內傷外感、面部、身形等6門,每門分若干病癥,每病各述源流、脈法、病癥原由、方藥等項。
沈金鰲 ·中醫 ·63.7萬字
周超凡為當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本書匯集了其論文、論著等研究成果,訪談、序言、書信、詩詞及政協提案、述評報道等相關資料,是其學習經歷、科研經歷、臨床診療經歷及其歷任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經歷等方面的真實寫照和成果總結。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中醫治則治法)、方藥心得(臨床應用、正確認知中藥不良反應、安全用藥、關于糞便類藥物的思考、中藥注射劑等)、《中國藥典》修訂建議、建言獻策(政協提案、書信建議、述評報道)、雜記(訪談、序評、隨筆、詩詞)等。本書集周超凡學術之大成,凸顯了其在中醫基礎理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成就,有助于推動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對于廣大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藥科研人員及中醫藥愛好者當有一定的啟迪。
于智敏等主編 ·中醫 ·63.9萬字
書稿總結了楊達夫、尚天裕、李振華、王今達等33位津沽名家的學術經驗與治學特色,有助于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和思想方法,為傳承中醫藥名家學術經驗做出貢獻。
張伯禮 ·中醫 ·78.3萬字
《黃帝內經說什么》系列叢書涵蓋書目:《黃帝內經·四氣調神》《黃帝內經·上古天真》《黃帝內經·天年》《黃帝內經·異法方宜》《黃帝內經·金匱真言》。本系列叢書采用對話方式,徐文兵、梁冬對話談笑之間,告訴您活得好,活得長,心想事成的智慧和方法。其中《四氣調神》是教我們如何有效吸取四季及身邊各種環境中的正能量,讓自己活得強大、圓滿;《上古天真》是講男人、女人一生每七年、八年間如何做快樂之人的智慧。告訴我們:天真才是做人成功、快樂的根本;《天年》講述什么年齡段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什么事情,教您順利度過生老病死難關的各種竅訣?!懂惙ǚ揭恕分匦掳l現了《黃帝內經》中所講的人與地理環境的相處之道,其內容從未面世,堪稱當今獨一無二的養生風水學著作;《金匱真言》講述了氣候變化對人的影響,教您借助天時來讓人生省力,活得很順?,F在,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活得苦,不管有錢沒錢,依然擋不住身體生病,精神壓抑,不知道從何解決。而只要您讀過此套叢書,所有問題自會悄然而解。它告訴我們,原來經典應該這樣讀,原來身心的健康和舒適應該這樣來獲取,才可以歷久彌新。
徐文兵 梁冬 ·中醫 ·77萬字
本書編寫以中醫藥理論體系為指導,以中醫藥理論及辨治經驗為主體,結合現代醫學甲狀腺病診斷治療實際,充分體現中醫藥特色,顯示其適用性、科學性,反映臨床辨治方藥的新思路、新經驗、新進展,直接指導臨床醫療。本書既詳于中醫癭病學術流派基礎理論體系,又詳于臨床實際診療方藥。全書共分十個篇章,分別介紹了甲狀腺病的中醫病名,學術源流,理論基礎,治療特點及優勢。
陳如泉 左新河 ·中醫 ·91.1萬字
本書總結了當代中醫治療腫瘤的研究進展,是用于指導中醫腫瘤臨床的專業著作??傉摬糠謴闹嗅t、西醫兩個方面,闡述了腫瘤的發病原因。概括了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原則;詳細闡述了中醫的腫瘤治療方法及人體扶正調理治療方法。概括介紹了腫瘤的預防、康復理論與方法,腫瘤患者的生活、飲食調養等問題。各論部分對28種常見腫瘤疾病,從中醫、西醫角度,論述流行病學、病因及發病機制、臨床診斷、治療及預后隨訪、預防與調護六大方面。中醫治療部分從病證特點、治則治法、辨證論治、驗方、常用中成藥、并發癥處理、中醫名家經驗述評等方面,多角度闡述腫瘤中醫治療,其中也包含了主編團隊的臨床驗方與驗案。本書內容全面實用,可為中醫腫瘤醫師提供全方位的中西醫臨床指導,也可供廣大中醫愛好者參考借鑒。
李東濤主編 ·中醫 ·8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