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此書為王琦醫書精選中的一種,本書篩選收錄了104首王琦教授用毛筆書寫的傳統處方,共分呼吸系統疾病方、消化系統疾病方、神經系統疾病方、循環系統疾病方、內分泌系統疾病方、雜病方、體質調理方、男科疾病方、婦科疾病方、膏方和外用處方等11個部分。每個處方除手稿圖片、印刷版文字,另有對每個處方或大致病情的簡短分析,既有書法的觀賞性,又體現處方用藥個中旨趣,以供學者領悟揣摩。
王琦著 張妍等整理 ·中醫 ·2.4萬字
焦樹德(1922-2008),國家第一批名老中醫,中醫大家,中國中醫藥學會中藥學會理事、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風濕病學會主任,他提倡具有中醫特色的創新,在診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頗有心得,本書記錄了焦樹德教授100個臨證精選醫案,每案后有其學術繼承人閻小萍教授精辟按語。本書按原本風貌出版奉獻給大家,期望更多的同道、后學者悟之、學之、承之、揚之,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繼承和發揚工作努力。
閻小萍 ·中醫 ·11.3萬字
高利教授集多年臨床驗驗,帶領其團隊成功治療了一批被現代醫學認為不可能好轉的病例。如運動神經元病、閉鎖綜合征、重癥腦炎等疑難雜病。本書精選了一批典型醫案,可供臨床醫生參考。
高利主編 ·中醫 ·12.3萬字
紅外熱成像技術可辨識中醫體質、輔助中醫辨證論治、指導中醫療效評估及中醫健康管理,并形成一套特有的、成熟的中醫治未病建設模式。本書稿便是基于此,將紅外熱成像技術應用中醫臨床、中醫治未病的建設經驗分類整理,梳理其應用特點與適用條件、病種等,分析其與臨床病證的對應性,這將有助于促進中醫藥的客觀化、規范化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書提供快速、便捷、客觀的辨識中醫體質的經驗,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就診速率及醫生的看診人次,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決“看病難、排隊久”的社會醫療難題。
周曉玲主編 ·中醫 ·9.9萬字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堪稱中國養生寶典與生命智慧百科全書,每一個追求健康長壽的人都不應該忽視的一部奇書。本書以通俗易懂的白話形式向您呈現這部中華巨典,并配以藝術性的圖解方式,使本書融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讓您在輕松把握書中的每一個重點、難點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別具一格的插畫風格。
李健 ·中醫 ·11.7萬字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醫藥經典。該書收錄藥物達365種,其中有200多味藥至今常用,并創造性地將它們分為上、中、下三品?!渡褶r本草經圖典》是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精選精繪編集而成的一部書。本書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從藥物的名稱、本經原文、注釋、譯文、來源和用法、百草醫方六方面對每味藥物進行細致的文字描述,對每種藥物進行了實名考證,標明古今異同,充分體現了文化內涵。書中配有精美中藥彩圖,細致還原每一味藥物的形態特征,準確辨識藥用植物,以期全面、完美地展現這部醫學圣典。
張衛主編 ·中醫 ·14.5萬字
老年病、婦科病、男科病、小兒疾病……本書介紹了50余種常見病的傳統療法,簡便實用。按照虛、寒、熱等體質,介紹了相應的日常保健法。
查煒主編 ·中醫 ·6.4萬字
本書收集國醫大師呂景山教授常用對穴247組,按穴位功能分23類。每組對穴均有穴名由來、單穴功能、伍用功效、主治病癥、操作方法、經驗體會等項。巧妙運用穴位之間的辨證關系,達到理想的臨床療效。本書內容新穎,組方簡便,圖文并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學習經絡穴位和掌握針灸技巧的特色參考書。
呂玉娥主編 ·中醫 ·19.6萬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是以神經外科和神經科學集群為突出特色?!冻R娚窠浵到y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從臨床診療實用需求出發,簡要概述了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常見與優勢病種的概念和中醫認識,系統闡述了疾病的西醫診斷要點、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案,中醫病因病機、辨證論治、中成藥處方及針灸治療,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思路和處方,重點突出了西醫、中醫、中西醫結合的診斷要點、治療一般原則和用藥的基本規律,并推薦一種或幾種治療方案以供參考。本書包含的病種有腦梗死、腦出血、癲癇、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多系統萎縮、肌營養不良、吉蘭-巴雷綜合征、免疫性腦炎、血管性癡呆、頭痛、頭暈、失眠、小兒抽動癥、硬膜下血腫、腦外傷、膠質瘤、垂體瘤、腦膜瘤、腦積水、顱腦術后發熱、焦慮、抑郁等。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便捷的操作性,所選擇的中、西醫藥物以國家基本用藥為主,適合廣大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樊永平主編 ·中醫 ·17.1萬字
本書分別從認識疾病、預防治療、日常保養三個方面介紹了循環系統常見疾病。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并配以簡單清晰的圖片,使讀者能夠很容易地了解循環系統疾病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廣大民眾了解和掌握一些典型循環系統疾病基礎知識,從而有助于預防這些疾病。
初楠主編 ·中醫 ·6.7萬字
一根艾條,幾個穴位,每天十幾分鐘,既補陽氣,又祛寒濕,用艾灸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常見病對癥艾灸方法,男女老少不同人群的艾灸保健方法,配上快速取穴,讓您輕松學會艾灸。
劉乃剛 劉福水主編 ·中醫 ·4.4萬字
《穴位配對按摩祛百?。ㄈ嫔壈妫酚缮虾V嗅t藥大學推拿學博士、上海市中醫醫院推拿科副主任醫師執筆?!堆ㄎ慌鋵Π茨畎俨。ㄈ嫔壈妫匪x手法簡單易學、易掌握,只求簡單有效;推拿專家精選按摩治療效果好的疾病和證型,不求大全,只求有用;所選穴位少而精,只需按照【定位有方】就可快速精準定穴;【簡易分步按摩法】,一步一圖,精準操作,輕松應對疾病,緩解癥狀!零基礎就可學會的推拿按摩書!一本在手,全家無憂!
王桂茂 徐偉娥主編 ·中醫 ·2.7萬字
單方、驗方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醫學方法,它對疾病防治特別是為解決民間百姓的疾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課題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意見》提出的“收集篩選民間中醫藥驗方、秘方和技法”的要求。本書共收載單方驗方及獨創技術130項(包括病證名稱、診斷依據、方序方名、藥物組成、草藥圖譜、功效主治、用法、按語等),附錄歷年“武義單方驗方”資料所收載單驗方514首(基本保留原貌)。
李明焱 李振皓主編 ·中醫 ·7.5萬字
中國茶療法是指用一味茶葉組成單方或復方,用沸水沖泡或稍加煎煮后取其湯汁飲用,以防病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它是以中國傳統茶學理論為基礎,以中醫藥學理論為指導,專門研究茶葉防病治病功效的一種新療法。本書介紹了中國茶療法的基本內容、優勢及特色,闡述了中國茶療法選擇茶樹與茶葉的特點,包括對茶樹種植的要求、茶葉的采收以及炮制茶葉的方法;闡述了傳統中醫藥對茶葉的性味、歸經的理解及其治療作用;講解了茶療的配伍、劑量及療程;同時,對用水、茶具的選擇、沖泡的方法、環境的配合、茶葉的存放,以及飲用茶藥時的宜忌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希望通過本書多方面的詳細闡述,使讀者對茶療有正確的認識,從而能知茶用茶,達到治病強身的功效。
衛明 何翠歡編著 ·中醫 ·8.4萬字
本書為原創性科普圖書,作者權威,為浮針療法發明人,再灌注活動創始人,患肌理論創始人,本書乃基于作者方的理論與實踐提出的氣血操。本書以氣血新論和仿生學為指導,開創性地把深度牽拉和強力呼吸運動相結合,融合了中醫學、康復醫學、仿生學。氣血操理論大道至簡,動作容易學習,環境適應性強,適合中醫科、針灸科、骨傷科、康復科、疼痛科醫務人員指導患者康復鍛煉,以及養生保健愛好者、亞健康人群的自我康復。圖文并茂,出版價值高。氣血操的推廣對全民健康大有裨益,有助于健康中國的實施。
符仲華 王文濤編著 ·中醫 ·9.2萬字
60種常見病對癥艾灸療法,170個艾灸演示視頻,如何取穴,如何艾灸,看這本就夠!居家艾灸,輕松解決常見問題!隨書附贈四季艾灸保健掛圖。
陸亞麟主編 ·中醫 ·7.9萬字
本套書分成上下兩冊,配有輕松有趣的漫畫,以簡潔明了的語言為讀者解讀那深奧晦澀的古籍。上冊著重于養生方面的內容,下冊則把目光投向治療領域,對精心選取的與大眾聯系緊密的這兩個部分予以深入剖析講解。每個分冊又做了更為精細的分類,把闡述相同內容的原文集合一處。書中全面詳盡地闡釋了諸如飲食、起居、情志、自然、病因、病機、不同疾病的治療等30多個養生專題知識。
張嘉銘 王婧編著 ·中醫 ·11.4萬字
書圍繞什么是中醫,從十個方面,即醫即仁術、醫者易也、用藥如兵、司外揣內、殊途同歸、曲盡其妙、水到渠成、返璞歸真、柳暗花明、繼往開來,用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地介紹中醫的知識。
李燦東 ·中醫 ·10.6萬字
本書介紹200味常用有毒壯藥,書中會有近500幅彩色圖片。同時書中配套制作部分藥物的采集、鑒定等視頻和動畫。作者團隊長期從事壯醫藥的教學、科研工作,有足夠的學術水平和技術條件保證圖書科學性和創新性。
龐宇舟 方剛主編 ·中醫 ·14.4萬字
什么樣的舌象才是健康的舌象?您孩子的舌頭如何?有沒有仔細端詳?舌頭是健康的一面鏡子,舌的異常可反應體內臟腑的病變,無論舌形、舌苔、舌色、舌態、舌下脈絡都透露著身體的疾病征兆。本書共分為13章,手把手教會家長看舌,將看舌分為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態、望舌下絡脈、望舌苔、望苔色七步;告訴家長,不同的舌質、舌苔,分別代表寶寶哪里出了問題?同時,重點講述了平和質(精力充沛)、氣虛質(疲乏無力)、陽虛質(怕冷喜熱)、陰虛質(咽干便秘)、脾虛質(厭食消瘦)、痰濕質(心寬體胖)、濕熱質(急躁上火)、氣郁質(憂郁敏感)、特稟質(遺傳過敏)九種體質寶寶的舌象特征與調養。本書為作者30多年臨床舌診心得的總結,圖文并茂,特點鮮明,實用價值高。寶寶小小舌頭,揭露健康大秘密;掌握小兒舌診,養出健康寶寶。
萬力生 李海朋主編 ·中醫 ·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