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柳少逸先生習醫既有家傳師授,又得院校學習,尤其對經典著作的學習,打下了他堅實的臨床基礎。本書為柳少逸先生根據《小兒推拿廣意》編撰的小兒推拿講稿。他根據中醫學臟腑經絡學說的基本原理,將針灸處方學的配伍法引伸到小兒推拿學中,而立“摩方”,于是形成了“摩方”、“灸方”、“中藥方”交融施治的臨床特色。同時,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學說,闡發小兒推拿穴位的功效及主治,尚對其作用機理進行深入地探討,完善了小兒推拿學的理論體系。
柳少逸 ·中醫 ·17.8萬字
《弄丸心法》八卷,清乾隆間四川名醫楊鳳庭所作,撰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該書卷一、卷二討論脈訣,卷三、卷四論述醫理、藥性,卷五至卷七載錄內科雜證,卷八介紹婦、兒科諸病證治。本書內容豐富,文字流暢,論理透徹,適合廣大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和中醫院校師生閱讀,也是中醫業余愛好者的良多讀物。
(清)楊鳳庭 ·中醫 ·17.8萬字
古代經典名方叢書,是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100個名方為依據,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推動中醫經典的傳承和發展小續命湯出自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本書從經典溫習、臨證新論、現代研究三大版塊進行解讀。上篇“經典溫習”,是關于對小續命湯原文學習研究的見解;中篇“臨證新論”,介紹了小續命湯加減化裁在臨床常見疾病與疑難雜癥中的應用:下篇“現代研究”,采集選編了近年來小續命湯實驗研究成果,另附有當代名醫對小續命湯的理論闡釋和醫案。全書對小續命湯的理論認識研究成果頗具創新性,更側重了臨床實踐的指導作用。適合醫務工作者和中醫愛好者閱讀。
朱文宗等主編 ·中醫 ·17.8萬字
《傷暑論》為清末民初醫家徐鶴所著。全書共七卷,論病證辨治177法,129方,闡述了“以暑為溫熱之綱”的主要思想,主張以傷暑統溫、熱、暑、火等病證,是論述外感溫熱病證辨證論治的專書。卷首《原病篇》,引《內經》及各家之言;卷一《辨論篇》與《藥匯篇》,詳論傷暑之涵義及藥物的功效主治;卷二《上焦中焦篇》,論述傷暑、冒暑、中暑、伏暑、暑瘵、暑濕、瘟疫等病證的辨治及察舌、驗齒的辨證意義;卷三《中焦下焦篇》,論述傷暑及暑濕的辨治;卷四《中焦下焦篇》,論述中暑、婦人傷暑、暑濕的辨治及愈后調理;卷五《寒濕篇》,論述寒濕病證及秋燥勝氣的辨治;卷六《正誤篇》。此次校注以民國十一年(1922)稿本為底本。本書可供臨床醫務工作者、醫學生學習參考。
(清)徐鶴 ·中醫 ·17.8萬字
本書是第二代湖湘張氏眼科流派代表性傳承人張健教授將其祖傳、師承、自學、自創、富有特色的臨床經驗總結而成的一本中醫眼科專著。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紹了張健教授的從醫之路;第二章是其學術思想;第三章介紹了張健教授不同年代的15篇代表性醫論;第四章醫案精華,精選了70余個眼科疑難病例;第五章選取了療效確切的張氏經驗方8首;第六章收集了電視臺和網站對張健教授的5次訪談記錄;第七章為眼科常用方劑及歌訣,介紹了書中的方劑和湯頭歌訣118首。本書充分體現了張健教授繼承與發揚、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臨證思辨特點和用藥經驗。本書內容豐富,觀點客觀,論理清晰,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眼科臨床工作者、醫學生及患者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張健 ·中醫 ·17.8萬字
本書系“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國醫大師文叢》之一。徐經世教授系第二屆“國醫大師”,首屆“安徽省國醫名師”。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六十余年,術業精湛、學驗俱豐。在肝膽病、脾胃病、風濕病、糖尿病、婦兒科病、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的診治上富有成效。提出了“雜病因郁,治以安中”、“肝膽郁熱,脾胃虛寒”病機理論和“尪痹非風”等學術觀點;研制出“扶正安中湯”、“消化復寧湯”、“迪喘舒丸”等多個特效專方。為全面系統整理徐經世教授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方藥特色編寫此書。本書包括醫論篇、方藥篇、驗案篇三部分。醫論部分主要介紹徐老的學術思想和其創新理論及學說等;方藥、驗案部分介紹徐老自擬方和醫案百余則,突出診療特色及用藥思路。
徐經世 ·中醫 ·17.8萬字
這是一部有關中醫學理論、理解中醫語言的書籍,作者站在認知語言學——隱喻認知的立場,對中醫學的基本理論——五行、藏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中藥方劑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探究,本書以隱喻認知為主線對中醫學理論的形成展開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追問,追問的目的是使人們知道:中醫理論是一種什么樣的理論,這一理論有“誰在言說”“都說了什么”“為什么這樣說”“這樣說有效嗎”等一系列問題。對此一系列問題的追問與回答,無疑使那些不了解中醫理論的人或已在應用中醫理論的人對中醫藥理論有一個真正全面的理解,為中醫藥理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拓寬中醫藥理論研究之疆野。本書適用于中醫從業者,特別適用于熱衷中醫理論探究者閱讀。
賈春華 ·中醫 ·17.8萬字
醫藥信息系統建模、信息系統規劃、結構化業務需求分析、結構化信息系統分析、結構化信息系統設計、面向對象業務需求分析、面向對象信息系統分析、面向對象信息系統設計、信息系統實現、醫藥信息資源安全。作者簡介:醫學信息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寧夏醫科大學教學督導組成員、學術骨干、優秀青年后備骨干培育對象,中國醫藥數學會數學模型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有衛生應急管理,資源配置與調度,醫學數據挖掘。
張文學 ·中醫 ·17.7萬字
《目經大成》,成書于1741年,清·黃庭鏡編著。全書3卷,每卷又分上、下兩部。卷一立論,卷二考癥,詳列眼病證候12卷89證,卷三類方,仿張景岳八陣分類法,共列229方,概述了眼病的點、洗、擦、涂、熏等治法,實用有效
黃庭鏡 ·中醫 ·17.7萬字
本書囊括了這30位“國醫大師”的長壽養生法,選錄了他們積多年心血研制的保健診療方,是一本既權威,又實用、有趣的健康寶典,讓現代人盡享一種綠色的養生方式。
王耀堂 焦亮 ·中醫 ·17.7萬字
傅山是清代中醫婦科名家,《傅青主女科》是其代表作。肖承悰教授為京城四大名醫蕭龍友孫女,中醫婦科大家,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主委。該書充分反映了傅山診治婦科疾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對當今中醫婦科醫生提高臨床診治水平仍然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價值。為了讓后學者能進一步理解傅山的學術思想,肖承悰教授特對《傅青主女科》進行注評,以幫助讀者學以致用。2015年第1版,已多次印刷,市場反應良好。本次修訂除了對上一版內容進行勘誤,還補充了作者近些年的臨床感悟。
肖承悰主編 ·中醫 ·17.7萬字
《傷寒論特解》由日本人齋宮靜齋原著、淺野徽補注而成,于日本寬政二年戌孟春(1790年)成書。齋宮靜齋先生注釋至103章(即至宋本《傷寒論》第229條。)即逝世,后由弟子花孟一、淺野徽補注而成。全書共十卷,載錄六經病證的主要條文,包括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和厥陰病證治。全書以六部代替六經概念,以陰陽變化解釋、分析和總結各部、各章(條)、類證、類方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作為異域之士,從不同角度理解、解釋《傷寒論》內容,對于學習研究有參考意義。本次校注以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寬政二年戌孟春,即1790年)為底本。
(日)齋宮靜齋 ·中醫 ·17.7萬字
黃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清代著名醫學家,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理論,對后世醫家影響深遠,被譽為“一代宗師”,著述頗豐.其所著《四圣心源》一書是一部中醫理論及臨床價值都比較高的一部中醫古籍,深受中醫專業人士及廣大中醫愛好者的歡迎。白話解形式,通俗易懂,便于學習和理解。
(清)黃元御 孫中堂 呂芹 ·中醫 ·17.7萬字
張懷亮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形成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熟諳中醫經典,奠定臨床基礎知識的階段。張教授自幼跟從祖父侍診,熟讀《內經》《傷寒雜病論》《湯頭歌訣》等中醫經典,弱冠之年即在家鄉許昌地區行醫,并初露頭角,得到鄰里鄉親的贊譽;第二階段是系統學習中醫基礎理論階段,為日后深厚的臨床功底夯實基礎。本書共分兩篇,第一篇是張懷亮教授學術思想,分別介紹了張懷亮教授學術淵源、張懷亮教授學術思想總結及張懷亮教授臨床經驗總結;第二篇是張懷亮教授臨床醫案薈萃,主要收集了外感病醫案、中風病醫案、眩暈醫案、頭痛醫案、咳嗽醫案、喘證醫案、不寐醫案癡呆病醫案、狂證醫案、胃脘痛醫案、泄瀉醫案、鼓脹醫案、胸痹心悸醫案、痿證醫案、腰腿痛醫案、顫證醫案、皮膚外科病醫案、五官病醫案、婦科病醫案、兒科病醫案、男科病醫案、郁證醫案、艾滋病醫案、雜病類醫案。每篇醫案基本上均包括主訴、現病史、既往史、中醫診斷、西醫診斷、治法、方藥、醫囑以及后續的診療,均以按語結束,以提供給讀者更深刻的臨證經驗心得。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既強調學術性、系統性,又注意到可讀性、實用性,企盼成為讀者臨證學習的好幫手。
楊克勤 徐進 范曉飛主編 ·中醫 ·17.7萬字
第一輯包括人與天地、陰陽、五行、臟腑、精氣神等內容約20萬字,已經基本完稿。第二輯重點闡釋病因病機,約20萬字,亦已基本完稿。第三輯包括病癥、診治、治法、養生等內容。
孫潔主編 ·中醫 ·17.7萬字
本書為一部“史志”類資料性工具書,力圖收錄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自成立以來歷屆委員會及各省市腎病專業委員會的人員名單、主要成員的簡歷、及主要學會活動的內容梗概。
張大寧等 ·中醫 ·17.6萬字
傅山是清代中醫婦科名家,《傅青主女科》是其代表作。該書充分反映了傅山診治婦科疾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對當今中醫婦科醫生提高臨床診治水平仍然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價值。為了讓后學者能進一步理解傅山的學術思想,特對《傅青主女科》進行注評,以幫助讀者學以致用。
肖承悰 ·中醫 ·17.6萬字
張艷教授在40余年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的學術成就,在心腦血管,消化系統及其他內科雜病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張艷教授思想開拓,重視中醫藥的傳承,因而將自己平生積累的寶貴醫學知識授予眾生,奉獻社會。本書上篇融入了張艷教授的學術思想精粹,對心腦血管系統的常見疾病如心衰、高血壓、冠心病、中風、動脈粥樣硬化等從理論基礎,診療思路、治病原則和方法等層面深入闡述,同時張艷教授將其科研成果分享,從現代科學技術挖掘中醫理論內涵,從中西醫結合層面剖析中醫。本書下篇以張艷教授從醫多年的臨床經驗作為實例,分系統進行介紹,對某一具體病例從理法方藥進行闡述,詳細地闡述了張艷教授以中醫診治疾病的辨證論治思維,囊括了張艷教授的經驗效方,實用性較強。對于中醫專業執業者,通過閱讀,可以借鑒名家對中醫的認識和已有的經驗,提高臨床療效,對于中醫愛好者,以及關注心腦血管、關注身體健康養生保健的人群,可以從本書中得到新的觀點和啟發,幫助讀者更深層次的體會中醫的魅力,對中醫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張艷 盧秉久主編 ·中醫 ·17.6萬字
祖國醫學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國醫瑰寶是我國歷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祖國醫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當今世界,中西醫結合治療促進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全國西醫學者學習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熱潮正在蓬勃發展,廣大醫務人員迫切需要學習中醫的參考書,我將自己從醫經歷和臨床實踐所得的成功經驗介紹給廣大的醫務同行及醫學愛好者。
陳厚才 ·中醫 ·17.6萬字
《經方治驗百案》涉及多個系統、多個臟器的垂危重癥,甚至是“死癥”,但運用經方,竟有起死回生,出奇制勝,力挽狂瀾之效。每個案例,西醫檢測,理化數據、圖像資料,一應俱全,診斷明確。中醫四診,細致入微;辨病辨證,有理有據;方藥變化,膽大心細;治療過程,一目了然。尤其是按語部分,對經典原文解析精當,說理透徹;對經方效用,條分縷析,成竹在胸。所附參考文獻,立足經典,崇尚創新,發皇古義,融會新知,放眼現代醫療前沿,挖掘經典中穿越時空的智慧。奇哉!妙哉!作為教學討論的醫案,堪稱經典!
史載祥 黃柳華主編 ·中醫 ·1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