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下卷為現代部分,共分為10章,1—5章以時間為經,從新中國成立后中醫教育初創階段、“文革”時期中醫教育的曲折發展、改革開放后中醫教育的恢復發展、新世紀后中醫教育的跨越發展、新時代以來中醫教育的內涵式發展等方面,以區間內發生的與中醫教育相關的重大政策、突出事件為緯,全面梳理現代中醫教育艱難曲折、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展示其歷史全貌,挖掘其內在規律。6—9章以專題的方式,系統、深入地展現中醫教育具有特殊性或獨特性的內容。
程海波主編 ·中醫 ·35.4萬字
本書修訂繼續保持3版風格和基調,以現行高等中醫院校《中醫基礎理論》教材為藍本,將本學科的教學重點、難點內容,設計成各種形象、直觀的圖表進行解釋。本次修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加現代論述部分內容,使其知識點的應用更具實踐性;二是對圖表部分,作進一步改進,使其更加直觀明了;三是對原文解讀部分做了刪減,選擇緊扣知識點的原文,并對一些難懂的詞語增加解釋。此外,在每章之后增加【學習要點提示】,便于復習提高。全書內容具有系統性、完整性,知識面更廣泛,剖析更深透,是初學中醫者的引路入門之書,是教學、臨床及研究人員難以覓得的參考之書。
周學勝編著 ·中醫 ·23萬字
《腎臟藥理學》全書共20章,從腎臟的基本結構、生理功能開始,進而介紹各種腎功能障礙的病理機制和研究方法,隨后介紹正常和異常狀態下的腎臟藥物代謝動力學以及腎臟藥物基因組學與蛋白組學及其研究方法,為閱讀全書后續章節奠定了基礎。后面的章節則分別介紹作用于腎臟和治療腎臟疾病的藥物,如利尿藥、免疫抑制藥、抗凝藥、抗炎藥、抗氧化藥、抗感染藥、單克隆抗體藥、中藥等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研究方法以及應用。與臨床用藥更加密切結合的則是治療慢性腎臟病、泌尿系統感染、尿酸性腎病及痛風、腎結石、多囊腎的藥物、腎透析用藥以及藥物對腎臟損傷作用等章節,對于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及臨床藥理學研究十分有益。
楊寶學主編 ·藥學 ·44.7萬字
本書系《中醫臨床經典評注叢書》之一。對中醫經典《溫病條辨》做了全面的評注。書中針對每條原文采用“提要”、“注解”、“評注”形式,對某些重要方證條文,結合臨床,后附筆者及吳鞠通等古代醫家所治醫案,并加按語剖析之。本書結合筆者學醫四十年來的臨證體會及學習之悟,對《溫病條辨》條文內容的理論意義、方藥使用及臨床所治病癥進行分析和闡發,詳略結合,較全面的揭示了吳鞠通的學術思想。對中醫臨床各科均有啟迪思維之用。廣泛適用于中醫學生、中醫及中西醫結合醫生,或中醫愛好者。
張思超編著 ·中醫 ·32.2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是系統闡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基礎理論(包括解剖、生理、生化、免疫等),原因,流行病學資料,前沿研究及進展,臨床診療及探索。其特點是,全面、細致、前沿的論述流產的基礎與臨床,學術價值高。本次修訂更新內容為30%以上,在原有的基礎上補充近年來的新進展、新的治療方法,并刪除已過時的內容,重點解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國際妊娠期高血壓研究學會分類、診斷和管理指南(2018)》。《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第2版)》編寫團隊是國內專注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基礎研究與長期臨床實踐的專家,同時采用“老帶新”的模式,發揮青年后起之秀的優勢,廣泛查閱國內外高質量文獻及最新指南、共識,寫作內容力求“新”;各位資深專家傾注了多年的臨床經驗,精準審核把關,綜合國內外最新前沿進展及臨床實踐,撰寫既有最新基礎研究,又特別注重臨床實用的專著。全書分為基礎與進展、合并癥與并發癥、典型病例分析三篇,共二十二章。典型病例分析篇精選了14個具有代表性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例。本書內容全面、重點突出、言簡意賅、科學實用,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各層次的婦產科醫生、婦產科專業研究生、廣大醫學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書籍。
茍文麗 張為遠主編 ·婦產科學 ·31.6萬字
李煒教授和團隊結合數十年臨床實踐,根據歷代醫家提出的“結證“理論,梳理總結“結證學說”,認為“結證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及戾毒(包括疫毒、癌毒)等外邪侵入人體后,與人體內部無形之氣及有形之血、水、痰、食、瘀等相互結聚的病理過程”,并將結證分為狹義的結證和廣義的結證兩大類。全書分為總論及各論二大部分。總論部分包括結證概述、分類、歷代醫家結證理論、結證病因、結證防治等,各論部分收載了李煒教授團隊數十年來在治療頭頸部結證、胸部結證、腹部結證、皮膚結證、經筋結證及疫毒結證如腦梗死、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胃腸息肉、膽結石、前列腺增生驗案147例,每則病例完整記錄了患者診療的全過程,并附有按語。
李煒 李臻琰主編 ·中醫 ·42.4萬字
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紹了筋針療法的由來、筋針命名的含義。第二章詳細闡述了經筋相關理論,包括經筋的生理特性、病因病機、經筋痹病、經筋病候、筋病辨證、筋病的診查、筋病治則剖析、經筋療法與筋針療法等。第三章系統闡述筋針療法,包括筋針療法的特點、筋針的作用機理探析、經筋六向評估、筋穴的取穴原則與方法、筋針的操作方法、建子針法與百刻針法等。第四章是筋針臨床應用部分,介紹了60余種筋病的臨證經驗。最后附“十二經筋彩圖”。
劉農虞 劉恒志 陳小磚編著 ·中醫 ·33.5萬字
沈舒文教授系全國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脾胃病重點學科帶頭人。本書以中醫治法原創理論為基礎,以臨床制方的療效性為導向,積長期臨床實踐制方經驗,闡發中醫治法指導下的臨床遣藥制方的理論與技術,反映了沈舒文先生40余年的思考與探索。本書上篇二章,探討臨床治法的作用與特點以及構建臟腑臨床治法的原理與方法,下篇十二章,闡述個人臨床常用十二法制方用藥心得,臨床特色鮮明,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沈舒文 ·中醫 ·25.2萬字
本書從《傷寒發微》《金匱發微》《經方實驗錄》《曹穎甫先生醫案》四書中,采摭曹穎甫對235首經方的闡論和臨證運用(醫案)。每首經方均分“組成”“應用”“鑒別”“方論”“禁忌”“預后”“醫案”等部分,含括曹氏醫案260余則、70余種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包括感冒、傷寒、發熱、咳嗽、喘證、哮證、肺癰、肺痿、心悸、胸痹、胸痛、不寐、神昏、癇證、神志恍惚、胃脘痛、結胸、嘔吐、腹痛、腹滿、泄瀉、便秘、臌脹、頭痛、眩暈、中風、腫脹、癃閉、遺精、血證、瘀血、痰飲、汗證、虛損、痹病、腰痛、足痛、瘧病、梅核氣、蛔蟲證、腸癰、奔豚,月經后期、月經量少、閉經、痛經等),以充分展示曹穎甫如何運用經方。
李成文 路秀云主編 ·中醫 ·27.1萬字
本書通過對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各內科學組病例大賽中優秀病例臻選和整理,進一步補充相關資料,將規范的診療流程展現給臨床醫師。全部病例均來自臨床實踐一線,并結合了業內權威專家的點評分析,一并分享給讀者。通過每個病例中各個科室不同角度的討論與點評,有助于住院醫師尤其是病例種類有限的基層醫療從業人員,全面了解各類疾病的診治要點,降低臨床的誤診和漏診率,提升規范診療水平,進而提高醫療質量。本書包含的病例均經過了該領域內權威專家的點評、討論和總結,對住院醫師及基層醫師從實際病例中獲取臨床實踐的寶貴經驗,抓住臨床診療的要點難點均具有指導價值。本書出版后將用于中華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相關培訓。
徐保平 王天有主編 ·兒科學 ·23.3萬字
朱步先教授,始承家學,后拜朱良春、朱則如為師,從醫50余載。海外行醫多年,受限于動物藥禁用,悉以中草藥應病,極具心得。本書系統整理了朱步先教授臨床50余年的用藥經驗,涉及常用本草近百種,折衷諸家,議論平正,驗之臨床,擇善而從,化古為新,發掘藥物的潛在功用,不泥于古,亦不悖于今,頗為可貴。本書反映了朱教授在本草藥性方面的新發現以及在疑難病治療方面的用藥經驗,內容翔實,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朱步先 ·中醫 ·28萬字
本書作者從醫療法制理論與實踐經驗兩方面入手,聚焦醫院法務專項管理工作,收錄醫療機構中常見、普遍的法律問題,內容共分為十章:對醫療機構法務概述、法律法規摘錄,醫療機構法律地位與設置,診療活動法務管理,醫療機構知識產權法務管理,醫療機構科研與教學法務管理,醫療機構人力資源法務管理,醫療機構合同法務管理,醫療機構民事訴訟應對與管理,醫療機構行政法相關法務管理,醫療機構法務部與外聘律師管理等內容進行介紹。每章遵循“概述—法務管理—案例”的編排模式,即每個章節具備充分的理論和法律依據,并通過案例來展示具體工作實踐。本內容詳盡,為醫療結構法務工作者在醫院服務、運營和行政管理中涉及的法律問題提供參照。
廖家智主編 ·醫院管理 ·29.5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醫傳統理論的繼承與創新之作。本書由數十位中醫專家,窮六年之力,通過源流解析、理論闡釋及各家運用經驗的介紹,力求對中醫調肝理論做出較為系統全面總結。全書分探源(傳承)、闡釋(發揮)、應用(發展)三篇,對于古往今來的中醫調肝思想進行傳承經典、系統整理、集中論述。全書內容豐富、實用,采用歷史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現調肝理論在古往今來臨床運用過程中的演變與發展,以達到發皇古義、融匯新知、便于今用、啟迪后學之目的。
武維屏主編 ·中醫 ·29.6萬字
本書按照第三輪研究生教材《神經內科學》的理論框架,遴選臨床典型病例,每一病例按照病例資料、病例分析、診療經過、討論與展望進行撰寫,并針對疾病特點,設置富有啟迪性、引導性的問題引導讀者思考。介紹相關指南、診療流程、規范及發病機制。按照疾病診療過程,介紹疾病分期、分階段檢查、診斷與治療的要點,并提出該疾病診治難點、面臨問題與未來研究方向。通過將臨床典型病例和診治過程的融合,引導讀者形成嚴謹的臨床思維,能夠發現診療過程中的問題,啟迪對臨床問題的思考和研究方向的探索。
徐運 陳曉春主編 ·內科學 ·44.2萬字
外感時行病的病理演變過程中寒、溫表象是對立統一的,傷寒六經辨證體系和溫病衛氣營血辨證體系、三焦辨證體系都是以臟腑、經脈、陰陽、表里、寒熱、氣血理論為依據的,只是側重不同而已,沒有本質區別。傷寒學派以傷寒為一級病名,以統溫病,并不完全否定溫病學家的學術思想。溫病學家是以溫病為一級病名,將《傷寒論》所述之傷寒限定為與風溫、濕溫、暑溫、秋燥等并立的狹義傷寒。按照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原則,寒、溫辨證論治體系可以合二為一,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時行熱病辨證論治體系。
劉緒銀主編 ·中醫 ·42.4萬字
修訂的總體框架保持不變,對每個案例仍從【關鍵詞】【案例簡介】【藥師點評】【特別提示】等方面進行評析。根據近年來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用藥錯誤、會診中見到的典型病例、處方點評中涉及的不當用藥、不良反應報告中反映出的用藥問題等收集新的經典案例,同時對原有的140個案例中不再具備典型性或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刪掉。
殷立新 張志清主編 ·藥學 ·30.7萬字
本套教材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十三五’規劃教材”第2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是由政府引領、協會支持、全科領域專家把關的一套教材。本套教材共10分冊,由國內全科領域一線專家編寫,以培養獨立、全面的全科醫生為目標。教材緊密圍繞全科醫生培訓標準,在內容和模式上與其他層次的教材有所區分,突出實踐性、針對性、適用性;注重教材編寫的“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則,注重整套教材的整體優化與互補,既滿足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需要,又兼顧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以及全科醫生特崗、社區衛生人員培訓的需求。
劉民 杜娟主編 ·醫藥教材 ·31.6萬字
本書發揚中醫骨傷科傳統,結合何氏骨傷流派三百年經驗傳承,重點展示了我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何天祥先生的寶貴學術思想,特色鮮明。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何天祥中醫學術成就、診療思路與技巧、特色療傷手法、家傳方藥、特色功能鍛煉方法;下篇介紹骨折、筋傷、脫位、骨病(包括骨髓炎、骨與關節結核、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骨壞死、骨質疏松)的治療經驗。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何浚治主編 ·中醫 ·45.2萬字
全書共包括解剖學、發育學、臨床評估、儀器檢查、手術處理、日常護理、各種兒童疾患所致吞咽障礙的治療要點等內容,共十三個章節,涵蓋康復科、小兒外科、兒科、影像科、耳鼻喉科、呼吸科、消化內科、營養科等多學科內容,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兒童吞咽障礙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問題,也對近年來臨床上出現的一些常見疑難、重癥病例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不同病種的吞咽障礙治療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本書著重介紹吞咽障礙基礎學、評估與治療,力求簡潔、扼要、重點突出,原則明確,具有較強的臨床參考價值和可操作性。本書既可作為治療師在日常診療患兒所用的參考工具書,也可作為從事兒童臨床工作醫護人員的臨床參考書。此外,本書不僅適合臨床醫護人員使用,也可讓患兒家長了解到患兒疾病的發展、治療及預后,也能學習到日常護理、居家訓練等家庭指導內容,具有很高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周惠嫦主編 ·兒科學 ·38.5萬字
本教材注重借鑒國內外婦幼保健與護理相關學科的經典結構,并注意吸收專業學科最新發展成果,以大健康觀為指導,從生命周期和成長發展的視角,以問題解決和結果評價為導向,圍繞婦女與兒童的健康及其獨特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保健需求及干預展開敘述,并將現代保健護理新理念、評判性思維、循證實踐、保健及護理相關理論與模式、家庭保健與生育計劃等納入教材內容,注重教材的整體優化及對婦女、兒童及家庭的身心保健及護理。教材主要讀者包括助產學專業本科生、教師、婦幼保健與護理其他相關人士。教材初步分為十四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婦幼保健與護理的相關理論和模式;第三章:家庭保健與生育計劃,內容包括家庭保健、家庭生育計劃的概念、內容和方法;第四章:遺傳咨詢、產前篩查與診斷;第五章:胚胎及胎兒的保健與護理;第六章:新生兒的保健與護理;第七章:嬰幼兒的保健與護理;第八章:學齡前期兒童的保健與護理;第九章:學齡期兒童的保健與護理;第十章:青春期女性的保健與護理;第十一章:生育期婦女的保健與護理;第十二章:圍絕經期婦女的保健與護理;第十三章:老年期婦女的保健與護理;第十四章:環境污染性疾病的保健與護理。
張銀萍 秦瑛主編 ·護理學 ·2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