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第一部分:介紹精神疾病的診斷學基礎--晤談技術、病史采集、精神狀況檢查以及精神疾病的診斷思維。第二部分:典型案例篇:結合臨床典型案例病例,每個病例將根據就診時的病歷摘要對話考試的要求逐步提供病情或臨床相關信息,予以分析診療思路。新增第三部分:疑難病例篇,典型案例篇同時編寫相關的理論知識,提高對疾病的整體識別。
楊世昌 王國強 ·臨床醫學 ·64.6萬字
1981年至1985年,周鳳梧、張奇文、叢林主編的《名老中醫之路》第一輯至第三輯相繼正式出版發行。記錄了著名中醫學者和名老中醫的成才之路,對一代青年中醫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奇文作為原作者之一,繼承《名老中醫之路》之志,繼編《名老中醫之路續編》。《名老中醫之路續編》,載名老中醫近200位,他們學習中醫理論,則記誦、精讀、覃思、博覽,夜以繼日;學習中醫臨床,則嘗藥、侍診、求師、省身,未曾停頓;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更是來自實踐,豐富多彩,理論創新成一家之言,臨證積累殊多真知灼見和獨到之秘,誠為中醫藥學之瑰寶;而他們百折不回、艱苦奮斗、精誠專一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更令人肅然起敬。合集將之前我社出版的1—6輯何在一起,按照老中醫姓氏筆畫排序,分冊出版,這對于宣傳中醫,繼承和發展名老中醫之學術經驗,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醫,具有重大積極意義。
張奇文等主編 ·中醫 ·64.6萬字
本次修訂工作將邀請金征宇教授擔任總主編,匯聚國內活躍在臨床一線的頂級影像學專家的經驗和智慧,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病例資源優勢,在第2版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吐陳納新,進一步夯實本叢書權威、系統、全面、實用的特色,并以互聯網+為指引,充分發揮創新融合的出版優勢,努力實現如下目標:第一,權威性。第二,科學性。第四,全面性。第五,創新性。第六,實用性。
劉士遠 郭佑民 ·臨床理論 ·64.6萬字
張奇文等主編 ·中醫 ·64.3萬字
本書從四個方面以“診斷”為中心進行闡述,即從發生醫院感染的十二類部位、二十幾種(類)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十多種診療措施相關的醫院感染、醫護人員與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職業感染,闡釋有關感染的表現及特點,有關檢驗與檢查對診斷的意義,流行病學要點及其在診斷中的應用,適當介紹可能的易感因素和高危因素,并適當介紹有關的基礎知識。
汪能平 ·內科學 ·64.3萬字
本書分“陰陽五行”“藏象”“病因病機”“病證”“治則治法”五篇來闡述經典之要旨,五篇又細分為《內經》原文條目,從《內經》原文條目結合臨床醫案進行分析,把經典之要義運用于中醫臨床之精華闡透無疑。本書可作為中醫臨床醫師提高臨床療效、融會貫通中醫經典的參考書。
王慶其主編 ·中醫 ·64.3萬字
按神經解剖學的系統性和順序,詳細敘述神經系統各部位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及病變時的臨床癥候、發生機制與定位診斷,使讀者可以從臨床癥狀聯系到病變發生的部位,也可以使讀者從病變發生的部位了解臨床發生的癥狀,將神經解剖與臨床癥狀融為一體,為神經系統疾病的定位診斷與鑒別診斷提供依據。由于神經系統的結構比較復雜,有些內容也比較抽象,為了配合對文字的深刻理解,書中配有大量插圖,使許多需要用大量文字方能說明的內容以圖的形式直觀表達出來,簡潔明了。
芮德源 朱雨嵐 陳立杰主編 ·基礎醫學 ·64.2萬字
本書作為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的配套專著,每年均組織專家認真梳理心血管領域的重大事件,評述新研究、新進展,在我社出版已第12年,銷量和影響逐年提升,成為學術和出版品牌,并引領了各大學術年會用書的出版。本書凝聚心血管各領域活躍在臨床和科研一線的專家,就一年內的熱點和難點發表觀點,逐漸形成了“精、準、前沿、深刻”的鮮明特色,成為心血管醫生期待的案頭參考書和按年份收集的出版藏品。
韓雅玲 張健 ·內科學 ·64.1萬字
《定本·育兒百科》是日本著名兒科專家松田道雄一生心血的結晶,本書的內容跨越空間和時間,從日本傳到泰國、韓國、中國,從1967年傳至今日。中文版自2002年出版至今,讀者口口相傳,暢銷不衰,深得中國家長的喜愛。為答謝讀者厚愛,特出版此“暢銷10年回饋版”,以更精美的載體,將這本融進松田先生畢生情感和體驗的杰作奉獻給新一輩的孩子們。
(日)松田道雄 ·婦產科學 ·64.1萬字
本著以臨床實用為前提,以可操作性為重點,以精準、前沿為目標的編寫思想,盡量做到與時俱進,是一本有循證且實用性強的專業書籍。本書編委大都是來自全國各地臨床一線的資深物理治療師,他們在運動治療方面臨床經驗豐富,既有一手的臨床工作實踐,還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編委們從運動治療概論、生物力學、運動治療生理基礎相關內容出發,強調制動與運動、功能受限與運動治療等的關系,詳細描述了常用運動治療技術以及運動治療在常見疾病中的應用。全書分為運動治療基礎、運動治療技術和運動治療的臨床應用共三篇,53章。書中包含大量的圖片,旨在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將運動治療臨床技術的精準操作傳遞給讀者。
王于領主編 ·臨床理論 ·64萬字
周超凡為當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本書匯集了其論文、論著等研究成果,訪談、序言、書信、詩詞及政協提案、述評報道等相關資料,是其學習經歷、科研經歷、臨床診療經歷及其歷任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經歷等方面的真實寫照和成果總結。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中醫治則治法)、方藥心得(臨床應用、正確認知中藥不良反應、安全用藥、關于糞便類藥物的思考、中藥注射劑等)、《中國藥典》修訂建議、建言獻策(政協提案、書信建議、述評報道)、雜記(訪談、序評、隨筆、詩詞)等。本書集周超凡學術之大成,凸顯了其在中醫基礎理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成就,有助于推動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對于廣大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藥科研人員及中醫藥愛好者當有一定的啟迪。
于智敏等主編 ·中醫 ·63.9萬字
本書收錄了200余味臨床常用中藥,采用橫向對比的方式對生用飲片與制用飲片的性狀、鑒別、功能主治、配伍、用法、常用處方等十余項內容簡潔清晰的介紹。同時對于重點的項目,又以注釋的形式加以展開講解。全書圖文并茂,文字精簡易讀,對臨床醫生,藥店、飲片廠等飲片使用、經營及生產部門的醫藥人員都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
賈天柱 ·綜合 ·63.8萬字
腹痛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可引起腹痛的疾病很多,容易發生誤診或漏診,使患者得不到及時的診治。本書由全國著名消化內科及相關學科專業學者共同執筆,為近年在腹痛診療方面的最新代表作。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總論,包括腹痛的病理生理學、腹痛的病因與發病機制、腹痛的臨床診斷、腹痛的內鏡與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腹痛的實驗室診斷、腹痛的治療等11章。下篇為各論,分別介紹腹痛疾病的鑒別診斷與治療。從第12~15章分別介紹腹腔臟器炎癥、阻塞、扭轉、穿孔、破裂、血管疾病、心肺疾病、婦科疾病、急性中毒等引起急性腹痛的鑒別診斷與治療。從第17~29章分別介紹胃腸、胰,腎炎癥、感染、腫瘤引起的慢性腹痛鑒別診斷與治療。從第30~36章分別介紹肝膽系統疾病和系統疾病引起腹痛的鑒別診斷與治療。第37章為經典案例53例,分別介紹不同案例的診治體會、經驗與教訓。全書以癥狀鑒別診斷為中心,與治療并重,可供消化內科、普外科、小兒科、感染科、腫瘤科、影像科和婦產科等學科醫師學習與參考。
池肇春主編 ·內科學 ·63.8萬字
《雜病源流犀燭》,刊于1773年,清·沈金鰲著。書分32卷。卷首上與卷首下,總述脈象與主病,并附導引運動之法;卷一至卷三十,以介紹雜病為主,分臟腑、奇經八脈、六淫、內傷外感、面部、身形等6門,每門分若干病癥,每病各述源流、脈法、病癥原由、方藥等項。
沈金鰲 ·中醫 ·63.7萬字
2020年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進行了重大調整,執業醫師考察的科目有醫網的14門課程增加至18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通過考試,成為困擾廣大考生的問題。而集權威性高、知識點全、重點突出、提煉升華程度高于一體的本書,無疑是廣大考生的首選。本選題就是針對考生“時間緊、任務重、考點盲”而設置的。該書將根據2020年新大綱的要求,在我社醫師資格考試權威用書《醫師資格考試大綱細則》的基礎上編撰而成。該書根據每一課程的特點,分別設置【本章通關攻略】【考點精華筆記】【知識縱橫比較】等內容,突出各科特點的同時,首先強化重點知識,精煉知識點的語言文字,并對知識點進行分級,并在每個知識點后突出常考考點。其次將容易混淆知識點進行縱橫比較,提煉升華,如中醫內婦兒可均有感冒這一疾病,但是證型,用方又存在異同,學員容易混淆,將這類知識進行橫向比較,便于考生加深記憶。同時對于多個疾病使用同一首方劑的情況也進行縱向比較,如天麻鉤藤飲可以治療頭痛、眩暈、中風三種疾病(肝陽上亢證)。
徐雅主編 ·醫藥考試 ·63.7萬字
本書共分為18章,涵蓋內容有頭痛、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運動障礙性疾病、癲癇、脊髓疾病、周圍神經疾病、自主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肌肉接頭和肌肉疾病、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性疾病、睡眠障礙、神經損傷、腦腫瘤、內科系統疾病的神經系統并發癥。基本涵蓋了神經系統疾病各方面。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實用、全面、系統、規范的臨床治療參考用書。
丁新生主編 ·內科學 ·63.7萬字
主要內容:涉及到麻醉學基礎、臨床監測、臨床麻醉、危重病醫學、疼痛診療學、麻醉學科建設等多個方面。特點: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每個領域的最前沿的知識熱點,理論聯系實踐。為麻醉學科的建設提供了更多的學術理論和實踐的素材。
鄧小明 姚尚龍 曾因明 ·臨床理論 ·63.7萬字
本書應用反射學的觀點,把經絡歸結為人體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統,提出針灸療法是一種反射療法,使傳統的針灸療法與經絡學說面目一新,并為它們與現代醫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本書集古今中外研究者包括作者37年來在國內外從事針灸臨床、科研的豐碩成果與經驗,闡釋經絡的實質與探討針灸療法的主要技術理論,尤其注重從臨床實際出發,分析針灸治療常見頑固病癥時的難點與提高療效的途徑,故它不僅是針灸臨床、科研、教學人員的高級參考書,也是西醫學習、融合針灸療法的理想教材。通過提供了大量的問題和案例,用深入淺出的內容來詮釋一些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國內針灸專業人員提升臨床實踐分析能力和治療效果。
(美)金觀源 相嘉嘉 金雷 ·中醫 ·63.4萬字
編寫時特別注意理論基礎的闡述和對臨床實踐的指導,結合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盡量做到圖文并茂,思路或診治、操作程序以路徑圖示,解剖、影像學和手術學以圖示為佳,數據以表格展示,圖文并茂地分層、分級、分塊敘述,避免大塊頭的令人犯困的長篇大論,以體現“精要”的特色。
趙世光 陳忠平 ·外科學 ·63.2萬字
本書為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指導用書,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組織編寫,參加考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者適用。本書以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為依據,將其中的知識點擴展闡述。其特點:一是權威性。以醫師資格準入基本要求為依據,緊扣醫師資格考試大綱(中醫、中西醫結合)2020年版,由認證中心組織相關科目權威專家編寫。二是全面性。該書為醫師資格考試大綱(中醫、中西醫結合)2020年版的細化、擴展,覆蓋全部考點。三是實用性。充分體現國家中醫藥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適應當前疾病譜變化及中醫、西醫臨床診療技術發展,以及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需求的變化,并結合中醫藥教育特點和新版國家規劃教材編寫原則,方便考生全面復習,提升專業能力及素質。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編寫 ·醫藥考試 ·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