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國已經高速進入老齡化社會,2013年老年人口已達2億,迫切需要專業化、規范化的醫療衛生服務,迫切需要加快老年醫學的發展。但目前我國尚缺乏老年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材,老年醫學專業醫生準入制度和資質培訓也迫切需要標準化教材的出版。本書以現有的住院醫師菜單式規范化培訓要求為綱領,重點介紹老年病的基本特點、常見癥狀與綜合征的診治規范。
李小鷹 ·醫藥教材 ·22.1萬字
本書針對基層中醫師使用頻率高的中藥、中成藥、驗方整理成冊。書中選擇基層醫師常用的簡便驗廉的中藥150味、中成藥100首、驗方若干首,分別介紹其主要功能、臨床應用要點、配伍禁忌等,書后附有病癥索引及藥名索引,便于讀者臨床備查使用。具體編寫過程中,力求體現四個基本原則:一是權威性,藥物來源于2012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同時選取市場反響好、療效確切的品種;二是科學性,編寫內容力求準確,知識為國家標準或得到公認的,盡可能避免個人色彩;三是實用性,立足臨床,著眼臨床,既要體現優勢和特色,又要盡可能反映同類中成藥的共性,精練其個性特征,既要反映藥物的傳統使用,又要突出現代主治疾病,便于讀者對比選用;四是速查性,讀者可以先根據臨床病證快速定位,再根據主癥快速選藥,也可以通過藥名快速查詢。此外,為了方便快速檢索,書后附錄中醫病名索引、西醫病名索引和方名索引。
徐世軍 ·內科學 ·22.1萬字
三部六病學派由山西劉紹武先生所創立,目前該流派和胡希恕先生、葉橘泉先生等流派被大眾所熟知,研習者眾多。其中《仲景證治觀》是劉老關于三部六病學說的集中概括,為了便于理解和應用,收集了三部六病流派的相關書籍及附自己多年來對三部六病的體悟和運用,對劉老的《仲景證治觀》進行重新編排整理,整體思路是以三部六病的學術思想為主導,對三部六病進行簡述,并且將《傷寒論》115方以及《金匱要略》中大部分的方劑,全部納入到三部六病體系內。筆者對《傷寒論》的相關條文和方劑反復進行研讀,對于傷寒論中的方劑進行逐篇進行統計后發現,《傷寒論》其實有一百一十七首,缺方二首,實為一百一十五方。缺少的方劑為禹余糧丸和土瓜根方,此二方有方名,無具體的藥物和用法。
黎崇裕編著 ·中醫 ·22.1萬字
該書為《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新進展大系》的一個分冊,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高血壓中西醫臨床的難點剖析和國內外研究進展,以及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的最新方法等。書中體現了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和利用現代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思路和方法。對于中西醫臨床醫務人員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王清海 陶軍 ·綜合 ·22.1萬字
本書闡述的內容包括實驗室生物安全概況、實驗室的設施設備、實驗室操作規范以及運行管理等部分,全書體現了"看后即懂、懂后能做"的原則,改變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僅停留在紙面之上,而沒有真正落實在具體實際工作之中的問題,提高了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可操作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醫院管理 ·22.1萬字
本書講述了心理與精神護理的理論與實踐,內容涵蓋了心理與精神護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過情景描述,以臨床護理案例引入心理學知識與技能,從專業角度使專業人員掌握心理與精神護理的基本理論。
邱漢強編譯 ·護理學 ·22萬字
小兒推拿學是指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遵循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研究應用推拿手法施術于小兒體表特定穴位或部位,以防治兒科疾病、保障兒童健康生長為目的的一門中醫臨床學科,是中醫推拿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教材編寫的指導原則是:緊扣教學大綱,強化技能培養,突出臨床實用。教材內容遵循“理論是基礎、技能是關鍵”的原則,集眾家之長,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突出中醫特色,圖文并茂,易教易學,重點突出了兒科疾病診斷、手法操作、穴位應用及辨證推拿,全面反映了小兒推拿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體現了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先進性及實用性。
井夫杰主編 ·醫藥教材 ·22萬字
干祖望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中醫耳鼻喉學科創業人之一,著述頗豐。本書反映了干祖望老先生80余年長期臨床經驗,頗有參考價值.全書分為耳門、咽門、喉門、鼻門、口齒門、其他門醫案,所錄翔實,經驗豐富。另有附篇,介紹其老師及其本人的學術經驗總結。
陳國豐 徐軒 干千 ·中醫 ·22萬字
教材的編寫體現國家關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相關政策,凸現畢業后教育特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國家精品教材,打造我國畢業后教育的“干細胞教材”。遵從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新近頒布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試行)”的總則與細則。立足于住院醫師在特定培訓階段、特定臨床時期的需求與要求,既高于院校教育階段,也注意與專科醫師培養階段的差異。在教材中體現PBL和CBL的教學模式,凸顯其專業特征、培訓特色。堅持三個對接的原則,強調“三個轉化”,強化“三個臨床”,提高“三種能力”,培養“三種素質”,實現“三醫目標”。強調“規范化”和“普適性”,編寫全國統一的規劃教材,重要目的就是實現培訓過程與內容的規范化。臨床流程、思維與診治應該按照相關的臨床診療指南、診療規范、臨床路徑、專家共識,或者編寫專家組一致認可的診療規范來進行組織與編寫,不能是院校或專家個人的經驗與觀點。
胡盛壽 王俊 ·醫藥教材 ·22萬字
本書由“中醫復興之父”,繼醫圣張仲景之后的第二位醫中圣人彭子益所著。該書以《易經》河圖中氣升降圓運動之理,破解《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說的千古奧秘,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古中醫學,從頭緒紛繁的古醫經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體觀”、科學實用的中醫系統科學。本次點校,以中國國家圖書館1947年版《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為底本。原書為5冊,第1冊收“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溫病本氣篇”;第2冊收“兒病本氣篇”、“時病本氣篇”;第3冊收“古方中篇”、“古方下篇”、“脈法篇”、“舌胎篇”、“藥性提綱篇”;第4冊收“《金匱》方解篇”、“《傷寒論》方解篇”;第5冊收“生命宇宙篇”。各篇均單獨列有目錄。今將5冊合為一書,將各篇目錄刪去,統一編排全書目錄,而各篇各章節內容仍遵循原書的順序。
彭子益 ·中醫 ·22萬字
田芬蘭教授是全國較早從事中醫心病研究的專家,治學嚴謹,融古貫今,擷采眾長,勇于開拓,富于創新,是全國第四、五批中醫學術繼承指導老師,為全國名老中醫之一,勤于臨床,研究經典,善取各家之長,勇于創新,尤其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及中醫內科疑難雜癥,療效顯著。本書是田老從事中西醫學結合臨床工作50余載學術理論與臨證經驗的總結。全書主要分為兩部分,部分在總結了脾胃學說源流及發展的基礎上延伸出田老“心病從脾胃論治”的學術思想,第二部分以病案為基礎,介紹了田老臨床用藥特點,及喘證、心悸、胸痹、眩暈、心肌炎、心肌病、高脂血癥、虛勞、泄瀉、呃逆、消渴、脅痛、不寐、頭痛、絕經前后諸證等24個臨床常見病的辨治經驗。非常值得各級臨床醫師及醫學生學習。本書是我社“全國名老中醫傳承系列叢書”之一,是田老從事中西醫學結合臨床工作50余載學術理論與臨證經驗的總結專業性稍強,適合廣大中醫從業人員、醫學生和中醫愛好者,市場前景良好。
杜武勛主編 ·中醫 ·22萬字
為了更好地培養護理實習生的臨床工作能力,編寫本書,以更好地指導護理系學生臨床實習。本書共分4章,第一章介紹實習護士管理要求,第二章講述實習生護理人文素養,第三章系統講述基礎護理操作規程,第四章主要講述專科常見疾病護理。
胡立萍 鄧蘭芹 劉冬華 ·臨床理論 ·22萬字
本書除介紹中醫防治傳染病的歷史源流、方法與原則外,選取了臨床常見及多發傳染病進行闡述,尤其是臨床舉要、醫案精選、簡方治療及其他療法部分,臨床實用性強,對臨床防治傳染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書是一部中醫防治傳染病的臨床專著,不僅適合廣大中醫醫療工作者臨床、教學、科研使用,尤其可供基層社區醫療工作者作為參考。作者簡介:李鑫輝,男,40歲,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醫內科學博士,中西結合內科博士后,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曾主編《活學活用溫病名方》。劉富林,男,49歲,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中醫學院黨總支書記,現任湖南省中醫經典與臨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參與多部著作的編寫,如《學中醫必考基礎知識》系列叢書、《智慧中醫入門——巧讀經典名句》、《中醫執業醫師資格(具有規定學歷)實踐技能考試應試指南》、《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具有規定學歷)實踐技能考試應試指南》、《中醫內科臨床妙法絕招解析》等。
李鑫輝 劉富林 ·中醫 ·22萬字
本書匯集本草綱目中養生的知識與方藥,并按照病癥匯總編排,便于讀者查閱。本書是為2018年李時珍誕辰500周年而作,適合廣大大眾讀者閱讀以及對李時珍本草綱目有興趣的愛好者參考閱讀。作者簡介:梅全喜,1982年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中藥專業并獲學士學位。先后擔任過湖北蘄春李時珍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蘄春縣藥檢所副所長、湖北蘄春李時珍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廣東省博羅先鋒藥業集團藥物研究所所長、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藥劑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院中藥藥理實驗室主任,現任科教科科長、教授、主任中藥師、碩士生導師。
梅全喜 王成啟 ·中醫 ·22萬字
武術是華夏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和斗爭中提煉凝結而成的一種人體運動形式,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融技擊、防身、健身、修性、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世代相傳,經久不衰。正是因為武術的初衷是防身和強身,所以與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社會的發展,武術的技擊性、戰爭性逐步淡化,而體育鍛煉屬性在不斷彰顯,其與醫學的關系仍在繼續深化。本書從武術與中醫學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思想內容和特色等多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和探討,揭示了武術各流派醫學與中醫藥學之間的密切關系,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因此,也必將為武術各流派醫學與中醫藥學地互補融合、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郭洪濤 ·中醫 ·22萬字
本書分9章詳細介紹了中醫臨床研究方案優化的實施、中醫臨床研究過程管理與質量評估的設計與實施、質量評估方法、因子分析法、臨床研究過程質量評估、臨床研究結題質量評估、中醫臨床研究數據管理等。內容全面權威,框架設計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對建立中醫臨床研究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體系,保障中醫臨床研究質量,確保研究結論科學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適合中醫藥醫療、科研、教學人員從事科研課題設計與研究參考。
翁維良 ·中醫 ·22萬字
本書為南京中醫藥大學葉放教授與國醫大師探討中醫的心得與思考。葉教授作為周老名醫工作室的負責人,二十年來一直圍繞周老工作,是周老最信任的人,也是對周老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了解最清楚的人。此書稿雖為葉教授著作,但是深深帶有周老思想的影響,又在周老思想上進行更深入地反思。作者簡介:葉放,醫學博士,教授,主任中醫師,研究生導師。師承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肝病專家周珉教授,江蘇省中醫學會中醫肝病委員會常務秘書長,江蘇省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人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肝膽病重點學科學術方向帶頭人、后備學科帶頭人。從事基于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的內科難治病證中醫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傳承與創新研究。倡導“病證結合、中西擇優”,主張基于整體觀、恒動觀指導下的辨證論治思想解決臨床復雜性問題,對瘀熱、濕熱瘀毒互結“復合病機轉化”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在國家一級雙核心期刊等發表論文89篇,論文被他引超過600次;主編、副主編《中西醫結合肝臟病學》、《國醫大師周仲瑛瘀熱新論實踐經驗錄》、《傳染病學》等專著、教材9部。
葉放 ·中醫 ·22萬字
本書收集了蔣景文教授近5年診治的神經科疑難病例42例,詳細記錄了每例患者的癥狀、體征、輔助檢查,在診治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蔣教授的分析和診斷,以及治療后的預后情況和隨訪過程。在每例病例后概述與該病相關的最新進展,以利于臨床醫師進一步提高認識。本書有別于其他病例分析書籍的特色是在疾病診治的不同階段,都分別進行來分析和點評,這種有針對性的點評會對臨床醫師診斷水平的提高更有幫助,具有很強的臨床實用性。附贈上版46例神經科疑難病例診治詳解。
劉銀紅 ·臨床理論 ·22萬字
人工膝關節翻修術是人工膝關節初次置換術因各種原因失敗后的一種補救性手術,其具有手術難度高、患者創傷大、恢復時間長、圍手術期臨床管理復雜等特點。因初次膝關節置換的患者人數逐年快速增長,膝關節翻修術逐漸成為關節骨科領域未來的研究重點。本書主要介紹人工膝關節翻修術的術前評估、手術設計、假體選擇、外科技術應用及處理、患者圍手術期管理等內容。本書作者均為國內一線主流關節置換專家,編寫目的是使讀者對人工膝關節翻修相關知識有更為全面與詳實地認識。同時在各章節中,作者還會加入各自臨床工作中對相關學術內容的理解與經驗,特別是失敗與教訓的總結,對關節骨科醫生的臨床工作、學術研究均重要的指導意義。書中有二微碼視頻。
周一新 沈彬 陳云蘇 王友 ·外科學 ·21.9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是MR成像,包括MRI檢查前相關設備、患者、藥品準備,技能培訓,檢查序列、參數的優化,按照患者與疾病特點優選掃描序列,做到個性化設置;規范常規檢查的基本序列與參數,可選序列根據疾病需求備選。本書特色是以常見疾病、檢查部位為基礎,制定基礎檢查序列與參數;對疑難和特殊疾病推薦專用序列與參數。力求做到常見疾病與檢查部位的MRI檢查技術規范,能根據患者與疾病特點設置個性化掃描序列與參數,力爭精確設置,精準成像。
李真林 倪紅艷 ·醫療器械 ·2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