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21世紀海外漢學的風景理論、圖像理論和草稿思維為研究工具,以朱子的山水美學為研究內容,探討朱子理學美學的歷史來源、研究方法、倫理內核和現(xiàn)代轉化。本書認為,長期以來對于朱子理學的義理化、哲學化的研究路徑,遮蔽了朱子思想的本來面目,有把朱子倫理思想法家化的嫌疑;而美學與理學視域的融合,不僅揭示了朱子的整體思想,而且還原了真實的朱熹及其生活世界,對于朱子思想研究以及中囯古代思想智慧特質的揭示均有重要的意義。
陳永寶 ·美學 ·18萬字
美學界對古代中國美學問題的探討集中在以文論、樂論、畫論為主要內容的藝術審美,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這一審美形態(tài)的關注較為有限。本書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概念進行了界定,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的原理形態(tài)進行了深入研究,從秩序審美,德性審美,禮儀審美等幾個角度對古代中國生活進行了分析,并論述了古代中國生活審美的現(xiàn)代轉化。
張翠玲 ·美學 ·16.5萬字
明代中晚期是整個中國古代審美意識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轉變期。作為明代文化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明代中晚期休閑文化及其審美意識發(fā)生的變化和當時的政治經濟變化密切相關。明代中晚期特殊的“兩京格局”、集權統(tǒng)治及其后期逐漸失去控制是休閑文化及其審美意識發(fā)展流變的重要原因。經濟上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fā)達為休閑文化的繁榮奠定了穩(wěn)固的物質基礎。“心學”及其后學的發(fā)展,推動異端思潮的興起,對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提出挑戰(zhàn)。明代中晚期繼承和發(fā)展了宋代文化,并且在平民化道路上走得更遠。概括來說,其表現(xiàn)在審美意識的深化、審美對象多元化、審美訴求的雅俗兼容等方面。明代中晚期休閑文化及其審美意識的流變,一方面是當時社會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美學上的影響和意義。
李玉芝 ·美學 ·1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