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這是黨中央在深刻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提出的反腐倡廉的重要戰略思想。深刻認識制度建設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對于落實中央《工作規劃》,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書從理論和現實層面對制度反腐作了全方位的論述。
鄭潔 盧漢橋主編 ·中國政治 ·22.3萬字
本書從公共理性與協商民主的邏輯關聯性出發,致力于建構契合中國民主政治發展需要的協商民主制度體系。發展協商民主有助于實現公民參與、優化治理結構、提升決策品質和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呼喚協商民主的制度化發展,而使協商民主真正地運轉起來,需要遵循規范性要求進行一些有益的制度建構,基于公共理性的中國協商民主制度建構的研究意義正在于此。
周岑銀 ·中國政治 ·22.3萬字
兩個相鄰的地區,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建設有聲有色,蒸蒸日上;另一個地區則是困難重重,甚至舉步維艱。為什么?具體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兩個地區的經濟社會治理能力差異是關鍵。對于一個地區而言,精準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天時”、高效利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地利”、構建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和”環境,就可以搭建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環境,激活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能量要素,形成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動能,這是區域經濟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提升區域經濟社會治理能力,值得相關領域人員思考并參與其中。
李軍 ·中國政治 ·42.3萬字
該書重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總結十八大以來廣東改革和發展的重大舉措和突出成就,如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倡廉、粵東西北振興發展、創新驅動、南沙自貿區建設、珠西經濟帶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現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廣東的實踐。
曾凡光 ·中國政治 ·21.2萬字
民主價值得到的廣泛尊重從來沒有改變其具體實現形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面對發達國家建構的自由民主話語霸權,后發國家民主實踐的一個根本性挑戰,是在認同民主價值并廣泛借鑒發達國家的民主實踐經驗的同時,能否堅持民主政治建設的自主性原則,探索出同本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匹配的民主實現形式,以及民主發展的現實路徑。民主說到底是一種國家治理形式,只有能夠運轉起來,實現國家的有效治理,促進社會進步,給民眾和國家帶來福祉的民主,才是真正的“好東西”,才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本書以浙江省的治理民主實踐為基礎,探索了治理民主的可能形式。
何顯明 ·中國政治 ·38萬字
本書內容分為導論和十一章。導論:百年強國夢和新時代的行動指南;第一章:新時代的目標與任務:建成現代化強國和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第二章: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第三章:新時代戰略格局:“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第四章:新時代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第五章:新時代經濟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第六章:新時代政治建設:完善政治發展的“中國道路”;第七章:新時代文化建設: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興盛;第八章:新時代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與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第九章: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祖國;第十章:新時代國際環境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十一章:新時代黨的建設:推進自我革命。
許門友 ·中國政治 ·31.7萬字
針對流動人口、女性、老年人、職業培訓人員等的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學科在中國特有的專業理論與實踐領域。本書以相關社會工作機構和政府部門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對云南省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的實踐、理論建構進行整理,為國家及西部地區大力推動社區治理創新提供參考資料,并帶動該領域的學科建設和實踐拓展。
蘭樹記 向榮 陸德泉 ·中國政治 ·24.9萬字
本書以講好價值觀建設領域的中國故事、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制度優勢為主線,圍繞著“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問題,深入論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現實邏輯,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主要內涵、基本路徑和世界意義,充分彰顯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國家、社會、個人和世界層面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本書共七章,首先分析了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歷史演進及其理論淵源等;其次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發展歷程、現實境遇,從國家、社會、個人等不同層面分析其主要內涵;最后從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機制等方面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基本路徑。
陳樂香 ·中國政治 ·21.4萬字
本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為研究對象,力求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及其核心價值取向——平等,從理論上論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的形成條件、發展歷程、主要內容、基本特征、在五大布局中的體現、重要意義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研究,力圖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的理論體系,實現歷史和邏輯的統一。本書有助于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有助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促進國人樹立并踐行科學的平等觀,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唐子茜 ·中國政治 ·20.1萬字
本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發展研究”為主題,對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清晰掌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發展研究的邏輯必然性”基礎上,較為系統地研究了“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基因”“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化”“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外化”“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化”“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生態構建”等專題內容,能夠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化認知與培育踐行提供參考,也能夠為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前沿問題的梳理與解決提供方向借鑒和合理方案。
萬光俠等 ·中國政治 ·25萬字
科舉制帶來社會階層一定程度上的流動,并且在唐代中期開始形成以科舉為業的士人群體,并且這個群體也覆蓋到江南地區。北方士人遷入南方后,經歷了本土化的過程,加上科舉制繼續發展,從而增加了南宋士人群體的數量。這源于南宋地方公私教育的普及,以及印刷出版技術的發達。南宋士人的身份的自我認同比較一致,士人的形成方式開始趨同,并且該階層還出現了基本的分層。作為南宋社會的一個重要階層,因士人自身社會地位的優勢,富民對士人地位的追捧,以及地方官員對士人的禮遇和互動,在這些基礎之上,士人進而在參與公益事業過程中通過與政府官員和富民等階層發生互動,從而獲得一定的“文化權力”。南宋大部分公益事業依然是地方官員為主導,士人僅是參與力量,并未達到控制地方事務的程度。
宋燕鵬 ·中國政治 ·23.1萬字
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并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
蔣文俊編 ·中國政治 ·22.4萬字
本書列入2018年度浙江省后期資助項目。本書通過對《澳門憲報》上刊載的中文公告進行了系統開掘,以史料證實了《澳門憲報》開啟了我國近代官報公告之先河的紀錄,而且擁有我國中文報刊公告中之諸多“第一”的史實,如最早刊載博彩和專賣公告(1851年)、船期公告(1854年)、海外招工公告(1856年)、雙語報紙公告(1879年)等。這些公告不僅呈現了近代澳門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圖景,而且協助了近代澳門政府的社會治理,推動了以華人為主體的澳門民眾向現代化、城市化生活轉型。
徐莉莉 ·中國政治 ·20.4萬字
本書為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組織的以“發展中的中國”為主題的西部高校學生征文成果的匯編。本次征文的體裁有散文、詩歌和劇本。所有征文成果均通過演講、朗誦、表演等形式進行了展示和篩選,作品既有一定理論性,有又有一定的通俗性,可作為大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參考。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 ·中國政治 ·21.9萬字
本書內容是針對廣東東莞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分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黨的建設、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努力改善民生建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加強文化建設等幾大部分;本書的創新主要在:就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在廣東、東莞落地等內容,分析了東莞面臨的機遇、挑戰,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新思路和相關政策建議,其中有些已經轉化為東莞市的相關政策。
中共東莞市委黨校主編 ·中國政治 ·26.2萬字
本書圍繞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變動這一主線展開,不僅歷時性分析了從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時期到改革開放時期再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不同階段的價值觀念整體性變化,而且共時性分析了同一階段價值觀念變化的結構性特征和表現。基于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從社會發展的整體維度探討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價值觀念轉型的文化向度和思維路徑。本書對這一長時段中國社會發展文化轉向的研究,有助于我們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論邏輯、價值支撐和社會形態。
張悅 ·中國政治 ·21.4萬字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個發展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兩宋時期尤其如此。我們這套“知宋”叢書,旨在為那些已經具備一定文史基礎且渴望深入了解兩宋歷史的讀者,提供一個便捷的學習途徑。本書精選宋代科舉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呈現宋代科舉制度的全貌。書中探討的主題涵蓋了科舉制度的創立、改革,進士、明經諸科及制舉、武舉各類考試的設置情況。此外,還重點關注了科舉促成的社會流動性,士大夫階層的崛起,以及科舉對宋代文化繁榮的推動作用。本書內容扎實,編排有序,除選文外,主編親撰導論、編者按,呈現選編思路及對宋代科舉制的理解。本書不僅是對宋代科舉的一次學術綜覽,也有助于讀者進一步深入認識宋代社會的諸方面,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科舉塑造下的生動宋代。
何忠禮主編 ·中國政治 ·25.6萬字
本書從國家中心主義的路徑出發,以國家建構理論為理論基礎,從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視野出發,力爭深刻解讀城市街道辦事處作為城市基層政權的派出機關,其設立、發展與演變背后的國家構建邏輯,并運用結構—功能研究方法,分析了街道辦事處制度作為一種國家治理城市基層社會的基礎制度,在中國現代國家建構中的定位、功能及其組織制度結構與權力運作邏輯。最后,從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視角審視和探討了城市街道辦事處在新時期的改革、轉型及其走向。
袁則文 ·中國政治 ·25.9萬字
20世紀90年代,中山已在勾畫一幅未來的藍圖:努力構建一個以中等收入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這個社會不僅應該擁有“前所未有的富裕”,而且應該成為和諧、有序、安寧的生活共同體。這一圖景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品質內涵和更高層次的價值理想,它試圖讓每一個中山人都擁有包容共享、公平正義、祥和安寧的共同生活。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發展,中山市進一步認識到,新形勢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協調不同群體的利益,真正做到效率與公平兼顧,單純追求效率的做法是不可能持久的,必須使社會資源得到公平合理的優化配置。中山繼續發揚了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恪守科學發展理念,扎實推進各項改革,全力破除社會各群體之間的身份壁壘和地域壁壘,推動改革發展成果的共建共享、文化心理需求的共融共通,在當代中國面對多元利益訴求的現實下,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包容共享與公平正義。中山的努力表達了一種對高品質社會生活的全方位訴求,這也是“全域中山”的理念。在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創新過程中,這是值得珍視的“中山經驗”。
鄭杭生 殷昭舉主編 ·中國政治 ·43.5萬字
本書旨在考察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施行政機構改革的全過程,分析國民政府為實現“建國”任務而做的努力,如開放政權、成立民意機構、厘定事權、精簡機構、裁汰冗員等。戰時改革有頂層設計,有計劃、有步驟,體現了行政領域的制度化與現代化傾向,體現了國民黨權威人物對完成“建國”的強烈愿望。但受諸多因素的制約,豫湘桂大潰敗后改革被迫中斷,留待戰后繼續推行。
劉大禹 ·中國政治 ·2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