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目前全世界已經被發現的鯨豚類動物已經超過了90余種。本書一共收錄了全球93種的鯨與海豚的卡通圖鑒,并重點介紹其中40種的簡要畫法和科普小知識。作者通過卡通圖鑒和漫畫教程的形式,希望大家能夠不僅從本書當中獲取知識,還能夠同時得到快樂。可以說這是一本合家歡類型的動物圖鑒,適合于0~99歲的朋友。
李墨謙 ·生物科學 ·2萬字
本書結合微生物學、草地生態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對棲息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耐低溫產酶真菌的群落結構特征、優勢真菌的生物學特性、產酶的類型、酶學性質及對植物細胞壁木質纖維素類物質的降解作用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介紹了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響,以及產酶真菌在草業可持續利用方面的實踐指導成果。
蘆光新 李宗仁 ·生物科學 ·16.1萬字
繼前一本《尋蟲記》,前香港漁農處長李熙瑜博士再次執筆為香港人撰寫屬于本土的昆蟲記。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城市急速變化,有些昆蟲也隨之而消失、煙滅,令人慨嘆。然而大自然的生命力總叫人驚訝萬分,蟲蟲們在石屎森林中也找到了各自的生存之道、棲身之所。此書就透過李博士的親身經歷,回顧了香港今昔的蟲蟲生態,也道出新時代的蟲蟲如何求生應變,觀察者仍可在時代的洪流中得到寶貴的啟發和感動。作者甚至藉此與孫兒互動,建立美滿的親子關系。如主題“蟲中取樂”所言,雖然時代變遷令人慨嘆,但只要用心感受和觀察,仍能得到安慰和歡樂。本書透過極富趣味的筆觸及數百張高質素的照片,介紹多種香港趣致的昆蟲,包括因社會發展漸已不復見的浮塵子;外形如白色孔雀的廣翅蠟蟬若蟲;喜歡跟人玩捉迷藏的白腰天蛾;懂得耍太極拳的小若螳;“馬拉蟲”交配選手泛光紅蝽等,是一本了解本地昆蟲生態的活生生教材。
李熙瑜 ·生物科學 ·8.2萬字
海洋世界精彩紛呈,吸引著人們進行探索。海洋中生活著不計其數的動物,這些動物或奇特或美麗。在長期的適應、演化過程中,它們以錯綜復雜的關系形成了一張龐大的生態網,這張網孕育出了海面之下各類生態環境中的無限生機。本書通過大量畫質細膩的高清照片,展示了動物在海洋中演化出的各種奇妙、有趣的生理結構,并以專業但不枯燥的文字描述了它們如何通過這些結構具備了繁衍、遷徙、抵御天敵等利于自身生存的高超本領,使讀者能夠直觀地了解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這些奇妙成員,適合對海洋動物感興趣的青少年閱讀。
屠強等編著 ·生物科學 ·1558字
微生物提高石油收率技術(MEOR)以其費用低、適應性強、作業簡單、對產層無傷害和無環境污染等優勢,成為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采油工藝技術。本書從介紹微生物的采油概況到分子生物學在油藏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分析了油藏微生物的多樣性,可為微生物采油技術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王君 ·生物科學 ·7.1萬字
《蘭科植物的受精》是達爾文繼《物種起源》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出版于1862年,15年后(1877年)出版第二版,本中譯本是根據第二版譯出的。在本書中描述了許多蘭花與昆蟲精巧的傳粉系統,他認為自然選擇作用使花的構造適合異花受精,這為他的進化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英)達爾文 ·生物科學 ·17.2萬字
金絲猴是我國特有物種,且其社會群體生活習性突出,社會組織嚴謹,群體性強.人類經濟發展,環境改變對其金絲猴生活領地影響很大.本書作者團隊,將近20年野外觀察金絲猴的研究經歷,并廣泛參考國外動物社會習性研究成果,完成本書.書中主要介紹了:1金絲猴群體的社會等級形態,2金絲猴的群體生活習性,3國外相關動物關產研究,4人類活動與野外動物生活的交互關系,并就今后的野外動物保護提出合理建議.
蘇彥捷 ·生物科學 ·20萬字
本書是一本適合全學段中學生進行嚴肅閱讀的生物學科普讀物。全書以“系統”“適應”“進化”三個角度作為切入點,針對中學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學段學生的閱讀特點與需求,多角度、多維度地將生物學知識進行體系化構建,通過系統且有趣的描述將讀者帶入一個美妙的生物世界。本書可以作為中學生生物學學習的重要課外讀物,具有極高的科普及學習輔助價值。
張超 趙奐 林祖榮 ·生物科學 ·19.6萬字
本書全面論述了黃蓋湖濕地公園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及其保護工作,包括自然環境(地質、地貌、氣象、土壤、水文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資源(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維管束植物資源(植物區系、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資源植物、植被等)、景觀資源,以及濕地公園經營管理、濕地公園總體評價等內容。該書全面展現了黃蓋湖的生物多樣性,有助于更好地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出貢獻。
江雄波 鐘昌龍主編 ·生物科學 ·3.9萬字
花卉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花藝是生活的藝術。本書作者以30多年花卉、花藝領域的豐富專業經驗,以長期跨越中歐多國的知識與閱歷,以豐富的國際市場運作業績,輔以專業團隊的經驗積淀,完成了這部百科全書式的以花卉、花藝為主題的書籍,涵蓋了花與環境、花與養生、花與飲食、花與文藝、花與名人、花與社交、花與名花、花中皇后——郁金香、花藝、花節花展、婚禮花藝、花卉產業等內容。本書圖文并茂,兼具專業性和文學性、學術性和藝術性、欣賞性和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既有實用知識的傳遞,又給人以美的享受。
姜泳 ·生物科學 ·10萬字
《中國植物志》第27卷(1979)中的唐松草屬收載了67種,英文版FloraofChina(2001)的唐松草屬收載了76種。至今我國唐松草屬的種已經增至98種,急需進行修訂,此即為編寫《中國唐松草屬植物》的主要目的。本書作者王文采院士對中國唐松草屬的演化和分類方面的新貢獻,與過去德國專家Prantl(1887)、美國專家B.Boivin(1994),和日本專家M.Tamura(1995)關于此屬的演化、分類上的觀點、方法都有不相同。著名植物科學畫家孫英寶先生為本書繪制了101幅精準的圖版(其中對花部器官萼片、雄蕊、心皮都有放大的插圖),這在國內植物學著作中是罕見的。并且王文采先生為每一種編寫了中名,拉丁學名,文獻引證,中、英文的形態描述,地理分布,生長環境、經濟用途等介紹。本書研究了唐松草屬的重要形態特征及其演化趨勢,理清了唐松草屬中原始種、原始群和進化群之間的關系。可充分幫助中外讀者了解此屬植物間的親緣關系和同等的演化水平,以及對此屬植物的鑒定,是對中國植物學基礎研究領域的一次非常有價值的補充和完善。正因為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本書獲得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
王文采 ·生物科學 ·16.3萬字
本書通過基于干旱區水質監測的困境,設置了河流水質監測和干旱區湖泊水質監測兩部分內容,方法上采用聯合技術手段能夠提高水質指標監測精度,突破單項技術在水質監測精度低、監測參數不全面的瓶頸。為推動內陸干旱區水質監測研究進程,保障西部水安全及“重大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一定基礎”。在理論上,本書引入光譜放大組合算法實現了光譜數據特征的重排列,豐富了光譜研究方法,分數階微分在數據處理中的應用,突破了長期以來整數階微分在光譜數據處理中的,為光譜數據的處理奠定了基礎。
張飛 ·生物科學 ·5.5萬字
《黔產金釵石斛種質資源及其評價》一書是對貴州金釵石斛資源分布、種植調查研究較為深入的一部著作。本書概述了石斛屬植物的研究進展;調查了野生金釵石斛的資源分布、利用情況及人工種植情況,總結了金釵石斛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的兩種繁殖方式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研究了金釵石斛有效成分、分布規律及其生物堿組分質量控制;探討了金釵石斛幼苗生長發育以及與外界環境的適應。本書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人員及產業開發人員在貴州金釵石斛分布、生長、種植、管理方面提供參考。
乙引 陳玲 張習敏主編 ·生物科學 ·6.8萬字
《適者降臨》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不曾為人所知的進化世界,讓人大開眼界,進一步窺探到進化的秘密!如果說還有什么比“智慧的進化”更具有爭議性的話,那就是“進化的智慧”,《適者降臨》中展示的自上而下的生物進化智慧引人注目,令人印象深刻!進化生物學家、暢銷書《人體的故事》作者丹尼爾·利伯曼,科技史學家、暢銷書《圖靈的大教堂》作者喬治·戴森,科普作家、暢銷書《理性樂觀派》作者馬特·里德利鼎力推薦!
(美)安德烈亞斯·瓦格納 ·生物科學 ·14.2萬字
多相流測試技術及模型在化工、能源、冶金、環境、制藥和生化等領域有廣泛應用。本書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工業生物技術過程科學叢書》中的一個分冊,系統介紹近年來先進的多相流測量技術和模型、模擬方法。測量方法包括光纖探頭、超聲多普勒測速技術、激光多普勒測速和粒子圖像測速技術以及過程層析成像技術等前沿的測量方法;模型方法中包括以傳統的雙流體模型為基礎的氣液、氣固體系模型和模擬,以及考慮離散相描述的CFD-DEM方法、介尺度的格子玻爾茲曼方法等。
程易 王鐵峰 ·生物科學 ·15.6萬字
宇宙是如何開始的?生命是如何出現的?人類是如何進化的?…..這些迷人的問題在這本《35億年的生命物語》里都可以找到答案。《35億年的生命物語》主要講述了生命從微塵到人類的全部進化歷程。首先,結合化石、太陽、植物的進化、大地等與生命的關系為我們總結了歷屆學人對生命的看法與研究。其次,還原中世紀時期大地的面貌,探討了各種各樣的恐龍在地球上的生活,中生代海洋生物、空中生命的發展過程。最后,講述了生命的艱難,生命繁衍的秘密,介紹了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靠著自己的智慧生存的,以及對人類以及其他生命未來發展的預測。
(美)約翰·H.布瑞德雷 ·生物科學 ·12.9萬字
本叢書對各種動物長期以來與適應環境生存的外形特征、吃住、活動等行為特點進行藝術創造,用繪本的形式妙趣橫生地展現在兒童面前。既滿足兒童喜愛動物的興趣,又能引導兒童了解動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千奇百態,從小養成熱愛自然、探索奧秘的心理品質,為其一生形成人與自然的正確關系打好堅實基礎。
林玉萍編著 ·生物科學 ·9069字
蛋白質組學是當前生命科學的新前沿,通過研究蛋白質的功能、結構、相互作用來系統地分析蛋白質,進而分析生命活動,成為熱點的研究問題之一。尤其是,從蛋白質網絡中進行多物種的關鍵蛋白識別、蛋白質復合物挖掘、以及蛋白質功能預測,對揭示蛋白質網絡的組成結構、預測蛋白質功能、解釋特定的生物進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本書一方面講述利用蛋白質活性的動態性、蛋白質的亞細胞定位信息,構建精準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的方法。另一方面,以此為基礎,講述從新的角度研究生物信息學中與蛋白質相關的幾個重要問題,其中包括適用于多物種的關鍵蛋白識別、蛋白質復合物挖掘、以及蛋白質功能預測。
彭小清 ·生物科學 ·9.8萬字
隨著免疫學的飛速發展,抗體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幾乎涉及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在本實驗室多年從事抗體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以往工作的經驗,參考國內外的相關文獻,我們編寫了本書。本書分為八章,詳細地介紹了抗原、抗體的相關理論,三代抗體的制備原理、方法,抗體的處理,抗體在體外檢測及抗體藥物在定向治療中的應用。本書可作為生物學和醫學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科研人員參考。
馮仁青 ·生物科學 ·18.4萬字
本書以“重基礎、內容新”為指導思想,從分子遺傳學的概念、術語及研究進展出發,系統介紹和分析了遺傳學的理論和技術基礎。本書包含了分子遺傳學領域的多個方面,全書共分6章,主要內容包括:分子遺傳學引論、基因的分子結構、DNA的復制與基因表達、基因表達的調控、突變與DNA修復、分子遺傳學進展。本書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學習研究的著作。
孫睿 ·生物科學 ·1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