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學史(第二卷第二分冊):東亞與東南亞傳統社會的地圖學史
《東亞與東南亞傳統社會的地圖學史》為《地圖學史》叢書第二卷第二分冊,本冊中譯本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對以巖畫、宇宙圖、墓葬圖為主的亞洲史前地圖作一簡要概括;其次是東亞地圖學的總體介紹,對東亞地圖學的范圍、術語、內容、學術史、方法與手段以及地圖圖像與文本的關系等進行了高度概括。第二部分為中國地圖學史,從政治文化、度量、藝術、西方化幾個方面,對前人側重量化一端的中國地圖史研究模式作了反思和批評,提出了從其賴以產生的社會文化入手多視角探索中國古代地圖的新范式。這一部分還對前人少有涉及的中國古代宇宙圖式進行了探討。第三部分為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的地圖學史,以時間為線索,討論了不同尺度的地圖在各國產生和發展的概況,同時分析了相關的社會歷史背景。第四部分是東南亞地圖學史,分為宇宙圖、地理地圖、海圖三部分,從收藏和整理入手,對東南亞現存主要地圖的類型與地圖學特點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本書提供了國內難得一見的數百幅古舊地圖高清圖片,40余張各國古舊地圖收藏列表,長達百余頁的多語種參考文獻和術語詞條。出色的研究與翔實的資料使本書成為迄今為止研究本區域傳統社會地圖學史的經典之作。
·83.2萬字